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阿缺看的第一篇科幻小说是刘慈欣的《圆圆的肥皂泡》,“我深受震撼。就好像我们所有人都在钢筋丛林里生活,但却有一群科幻作家,考虑的是我们头顶上空和人类文明未来的事情。”这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科幻种子。上高中的阿缺,迷上《科幻世界》杂志,看了上面的大量小说。因为《科幻世界》杂志社在成都,他决定报考在成都的大学,并最终如愿考进川大。四川大学的科幻协会是全国最大的科幻社团,作为科幻迷的阿缺,也顺利加入这个社团。
阿缺
阿缺第一次写科幻,就与川大幻协有关。2012年,川大幻协发起首届全国高校幻想类联合征文,得到包括清华、北大、复旦等在内的全国二十多所高校科幻协会的积极响应。身为川大幻协一员的阿缺也试着写了一篇《悄然苏醒》去投稿参与,没想到得了一等奖。作为奖励,这篇作品可以发表在《科幻世界》杂志上。“发表之后,我就开始更大量写科幻了。从中学的科幻迷,然后加入大学科幻团体,逐渐成长为科幻作家,现在成了一名科幻行业从业者。我与科幻的故事,路线很清晰、很明确。”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这个征文还在继续,改名为“未来科幻大师奖”,在科幻圈影响很大。
阿缺,原名李威,90后,湖北荆州人,毕业于川大水利水电工程学院。从读大二时开始发表科幻小说,创作出《星尘往事》《与机器人同行》《云鲸记》《再见哆啦A梦》《星海旅人》《2039:脑机时代》等长、短篇科幻作品,荣获过4次中国科幻银河奖和14次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多篇小说被购买版权,处于影、视、游等形式的改编流程中。如今他任教于重庆移通学院科幻学院。科幻学院开设了新生研讨课、通识选修课、体验课和科幻大师课等100余门课程,受到学生追捧。阿缺开设的“科幻游戏世界观设定”是其中最难“抢”的课程之一。
从机器猫、奥特曼到大话西游
将流行文化符号引入科幻
在教学之余,阿缺在科幻领域继续深耕。2024年3月,由《科幻世界》杂志策划,阿缺的中短篇科幻小说集《爱 时光和大怪兽》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在这部作品中,阿缺以机器猫、怪兽、西游和士官长等曾陪伴一代人童年成长的流行文化符号作为线索,写成四篇将成长、回忆与未来相连接的科幻故事。
阿缺作品《爱 时光和大怪兽》
《爱 时光和大怪兽》收入四篇科幻小说。第一篇叫《再见哆啦A梦》,写于2015年。在构思时,阿缺最早的计划只是写一个时间旅行小品文,万字以内,结局模糊。但一开始动笔,“回忆就从键盘的间隙涌出,染湿手指。”阿缺的形容很诗意。于是他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对时间旅行的最初认知就来自日本动画《机器猫》,能守着DVD看《机器猫》的日子,是他童年里不多的快乐,“可惜后来DVD碟被收走,我没有看到《机器猫》的结局。后来等我长大,网上资源触手可及,却又过了当年能无忧无虑地欣赏几个孩子和一只猫一起冒险的年纪。说来遗憾,我长大了。”于是阿缺决定在这篇小说里弥补这个遗憾。他推翻了最早的设定和已写好的开头,融入自己的童年记忆,越写越长,到了三万多字才依依不舍地结束。
《再见哆啦A梦》里的乡村描述,很大一部分跟阿缺在湖北乡下的童年生活有关,“村子里的布局和习俗,基本上就是按照我家乡来写的,故事里的人物,也有小时玩伴的影子。科幻评论家三丰看完说,这是我的半自传体小说,我是认可的。”
第二篇《最后的怪兽》,完成于2023年夏天。之所以写这篇,阿缺说他想写的不是怪兽,而是自己的父亲。“我父亲是一个脾性古怪的男人,总是在我的噩梦里出现,又会在我沮丧低落时用他那沉默又讥讽的方式帮我。我跟他关系微妙,恩重怨深,其中种种事迹,就算又穷我十年光阴,也很难写得清楚。总之,如果让我归纳他的形象,那就是——巨大。巨大意味着破坏力强,但如果他愿意,又会是世上最可靠的保护。前者于我而言,是怪兽;后者,便是奥特曼。《奥特曼》自然是一座经久不衰的丰碑,1966年首播,时至今日依然拥有庞大粉丝群。我就是其一。只是我看《奥特曼》时的感受非常矛盾,怪兽令人害怕,奥特曼从天而降时又振奋不已。这两种场景都会令我想起父亲。前面说过,长大是一种遗憾,但它也并非全无好处。成长使我并不比父亲矮小多少,而且当我的收入超过他时,他对我说话的态度也开始变化。这不是见钱眼开,相反,我能看出他眉宇间的落寞。我们终于和解。我对他说,我给你写一个小说吧。他嗤之以鼻,摆手说不。但过了几个月,他又会打电话来问,小说写到哪里了。小说已经写完了,爸爸,就在这本书里。”
《爱,能否重来》是第三篇的名字,在《科幻世界》上发表过。它的创意则是来自一篇新闻,一个人在受伤过后,记忆完全清零,仅余基本常识。这个故事一直留在阿缺心底,并引发思考——如果一个人的记忆被清空,爱他的人继续照顾他,让他像婴孩一样重新成长。那么,他会长成原来的模样吗?多半不会。多么无奈,又令人悲伤。这种悲伤,让阿缺想起了《大话西游》的结局。夕阳下,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大圣的背影尤其孤独。而曾经相爱的人,凝视半晌,最终也只留下“他好像一条狗啊”的怅惘叹息。《大话西游》是阿缺看过不下二十遍的作品。“至尊宝这个形象影响了我的性格、爱情感和艺术品味,而且隔得越久,我越感到它的伟大和难以复制。”
阿缺作品《星海旅人》
阿缺是个重度游戏迷,尤其喜欢FPS游戏,他自述“在《光环》系列上度过了几百小时的时间。”曾经在足不出户的两个月里,他把买了很久的《光环:无限》玩到通关。“而通关时,明显感觉——它不好玩了。”这成了书中最后一篇《去星辰燃烧的地方》的灵感来源。“在我看来,这个游戏不好玩的原因有很多,总体来说,这个系列老了。无论它曾多么辉煌,甚至现在依然是XBOX的当家IP,但疲态已显。此时的士官长,不再盔甲坚硬,不再一呼百应,而成了一个落拓的中年男人。是的,正是这个形象促使我完成这篇小说。”
四个故事情节各异,但贯穿了同一个主题:陪伴阿缺成长、给予他精神营养的流行文化。“《哆啦A梦》《奥特曼》《大话西游》和《光环》系列,都是我人生的重要体验。我当然没有直接在文章里使用这些作品的设定或人物,侵权不说,更是亵渎。作为内容,它们当然不可染指,但作为现象,它们的确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并影响着我们。这本书,就是它们造成的影响之一。”阿缺说。
“软科幻”的魅力:
在科学设定的同时发挥纯文学优势
阿缺的“软科幻”,既不乏对宇宙太空、机器、技术的高度关注,在人物塑造、情感表达等纯文学细节上也表现得尤为突出,文字清新别致,故事缓缓道来,这是极其宝贵的特征。这也让他的小说多被归为“软科幻”的那一类型。
在科幻小说领域,普遍认为存在两种大的类型:硬科幻、软科幻。硬科幻作品,多有宏大的、复杂的科学技术设定和描写,文字气质显得很硬核。软科幻则一般侧重对社会议题的思考、人生故事情感的表达,风格显得清新。虽然坊间似乎有硬科幻高于软科幻的“鄙视链”偏见,但其实这两种类型不分高下,只是风格差异而已。值得警惕的是,科幻文学毕竟是文学,而不是科学论文,如果过度缠绕于技术描写,忽略了纯文学的品质打造,就是得不偿失。
阿缺作品《星尘往事》
在阿缺笔下,家政机器人忠心耿耿、不离不弃,战争中的机器人与年幼的主人并肩等待日出……冰冷的铁皮与芯片,酝酿出与人类别无二致的情感。在《星尘往事》中他以超光速的发明为背景,讲述了在太阳系以外的星空世界,少年李川孤身移民到初寒星,无意间招致各方势力狙击。在逃生的过程中,李川从一个备受排挤的地球孤儿一步步成为出色的电子竞技玩家,进而得悉自己的真实身份,以及惨烈壮阔的星尘往事。《与机器人同行》则将故事背景设定在2070年,聚焦智能机器人领域。
阿缺作品《与机器人同行》
“去体验不可能抵达之地
保持对科技发展的嗅觉”
从第一篇科幻小说《悄然苏醒》发表在《科幻世界》2012年10月刊上,到《爱 时光和大怪兽》出版,已经整整12年。阿缺很感慨,“这是我生命中三分之一的时光。说来也很感慨——我这人性子急躁,喜新厌旧,捡芝麻丢西瓜,为数不多能坚持十年以上的爱好,除了火锅,就只有科幻。虽然是幻想文学,但立足于科学,与真实世界能一一映照。写作和阅读科幻不止能锻炼想象力,去体验不可能抵达之地,还能保持对科技发展的嗅觉,以及能以较为理智的视角去观摩时代变化。这种魅力是我孜孜不倦进行科幻写作的主要动力。”
阿缺在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上(图片来自主办方)
阿缺富于幽默感,口才出众。在包括首届百万钓鱼城科幻大奖颁奖盛典、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在内的很多科幻奖项的颁奖现场,阿缺带来的脱口秀节目总是深受幻迷欢迎,赢得满堂喝彩。在四川大学读书几年,他对成都很熟悉。2023年8月,在一个名为“遇见未来——科幻想象力养成计划”的活动上,阿缺曾分享一个关于“成都地铁1号线”的长篇科幻小说的构思。他觉得1号线非常神奇,从北贯穿到南,也从老成都的安逸过渡到新成都的繁忙与时尚,“我曾常常在1号线上徘徊,想象1号线的每一个站口都可以通往一个不同的世界。”
生成性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全世界的创作界带来不小的震荡,科幻界也不例外。在国外有知名科幻杂志还因为收到大量AI生成的稿件,决定停止接收投稿。阿缺的科幻小说里也经常见到机器人的身影。他出版过《与机器人同行》 《机器人间》等作品。
阿缺作品《机器人间》
对于生成性AI对自己所从事的科幻写作的影响,阿缺的心情很复杂,“目前生成性AI的确很火,我也会在查阅资料和寻找素材时,使用这项技术。据我观察,其他行业对AI的使用可能更深度,比如美术。我认为,这项技术的确是当代生产力的一次革命。但说到AI对文学创作的冲击,目前我还是对人类作者保持乐观的看法,因为AI还没法独立写出及格线上的科幻小说作品。如果一个科幻作家的作品还不如AI创作,那他也没必要继续写下去了。当然,技术总是在进步,我觉得有一天AI或许能达到写出杰作的水平。对于这一点,我的想法很矛盾:非常担忧(指我的职业),有警惕,但又有点期待,看看未来会发生什么。”
如今随着国内原创科幻文学的兴起,想要进行科幻小说创作的年轻人不少,从科幻迷顺利成长为科幻作家的阿缺也分享了他的一个心得,“对于刚开始走上这条创作道路的新人,我有一个很重要的建议:只要动笔,就一定要写完。写完才会有收获;半途废掉,只会留下挫败感。”
(图片由阿缺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