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近日,邗江区出台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结合邗江实际,以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此举,在全省应属先行先试。翻看方案,一项项紧扣实际的目标任务被明确提出,一条条指向明确的行动计划也被详细阐述。计划到2024年底,邗江准备用3年时间形成在扬州领跑、全省有影响、独具邗江特色的乡村文旅新格局,积蓄起全区乡村文旅可持续发展的后发优势,为全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第二步走’目标开好头、起好步,赋能助力。
围绕‘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目标要求,邗江的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坚持区间规划、分步实施、统筹推进的原则,着力推进‘6112工程’。至2024年底,全区建成6个“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村(社区),1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和2个全域文旅融合示范镇(街道、园区)。基本实现全区乡村文旅“三个全覆盖”。
“文旅赋能”融入乡村振兴肌理
被誉为扬州后花园的北湖湿地公园春和景明,碧波荡漾,曲径幽深的临水栈桥与岸边亭台楼榭构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湖景。三百年前,北湖“绵亘百余里”的景象吸引了众多名人雅士隐居于此。三百年后的今天,邗江人因地制宜将“北湖”从历史中“请”出来,文化旅游共同“牵手”擦亮城市“金字招牌”,在邵伯湖畔绘就了一幅文旅融合的魅力图景。
成功是可以“复制”的。北湖湿地公园作为扬州“最年轻”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自“4.18”开放以来,日均游客接待量达到了2000人,一度“霸屏”了扬州人的朋友圈。然而,北湖湿地公园的“爆火”与省文化和旅游资源专项普查是密不可分的。下一步,邗江区将组织开展全区文旅资源专项普查,对各村(社区)的历史沿革、人文底蕴、乡风民俗、民间技艺等非物质与物质资源进行溯源与挖掘,分步专题编制“百村(社区)文旅概念性规划”,建立具有邗江特色、分类明晰的三级文旅资源数据库,打造专属信息平台,实现资源互动共享。
距离北湖湿地公园十公里左右的“最美渔村”方巷镇沿湖村,新增的湖心岛露营旅游项目也成为扬州市民休闲度假抢手的“香饽饽”。沿湖村的民宿管家告诉记者,“以前大家来沿湖村只是看风景、吃鱼鲜、体验渔家生活,如今,贴近自然、氛围轻松的新式露营一跃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我们‘顺势’推出民谣演奏、帐篷、露天电影、户外烧烤等新项目,让本地游也能玩出‘新鲜感’。”
遍布邗江城乡的文旅融合项目,犹如一粒粒珍珠将邗江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串成一条“项链”。针对优质的文旅项目,在全区文旅资源集成、优化、提炼的基础上,邗江以区域形成特色、两个‘效益’并重为视角,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先行先试。以点面结合、增强辐射的‘强方法’,把文旅赋能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肌理。
便民惠客激活乡村“个性美”
活动是提升文旅业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有效手段,邗江区积极打造花样繁多的四季节庆活动,让文旅融合项目有颜又有料,更为其赋予了灵魂,形成了一张张别具“邗江范”的文旅名片。
旅游文化节作为邗江四季节庆的首发活动现已成功举办三届,共发布了五条特色旅游线路、上线了旅游地图,节庆效应得到了充分显现。今年将围绕文体旅深度融合这一主题,继续筹划独具邗江特色的文体旅“盛宴”,由1个开幕式 N个子活动组成,涵盖节、展、赛等多种类型。
能让游客‘来得了’‘留得住’‘玩得欢’,还需要在‘以文化人、以旅宜人’上下功夫。下一步邗江区将在持续原有文化阵地服务功能的同时,灵活利用现有的物理空间,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建设多功能的迷你公共文化场所,形成乡土气息浓郁、代入感强烈的邻里式的‘星火家园’。逐步将其打造成为乡村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地域的特色旅游产品,吸引外地游客在参与融入中,体味家园般的乡情、体验文艺范的乡村。
实施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邗江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计划明确指出将进一步深挖邗江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全面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激活乡村“个性美”,实现人文环境改良、乡风文明提升和富民增收达效的美好愿景,稳步提高文化和旅游业在邗江乡村经济中的比重。
以美促强提升乡村振兴“加速度”
从“渔花子村”到中国最美渔村,沿湖村历经数年蹚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沿湖村人也从开始的“湖里飘”到现在的“岸上住”。“上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留住渔民文化记忆,早在2014年,咱村里就着手将沿湖渔民习俗,申请成为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渔文化博览馆就是围绕沿湖渔民习俗‘量身’打造的,不仅留住了渔民传统的文化,更让咱渔民群体有种特殊的归属感。”沿湖村党委*刘德宝说。
邗江区为文旅融合项目注入“文化灵魂”的同时,也拓宽了富民增收之路,最让村民乐开花的便是日渐鼓起的“钱袋子”。依托渔业资源,鼓励渔民发展渔家乐、水上船家、民宿客栈的沿湖村实现了从“卖鱼虾”到“卖体验”的转变。“小马哥”渔家乐的老板马明斌便是沿湖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咱家主打邵伯渔文化特色,吸引游客的不仅是湖里鲜美的鱼虾,更是大片纯自然的生态湿地美景。一年收入百来万,日子过得不比城里差!”他的成功起到了示范效应,越来越多的渔民端起乡村文化旅游的“金饭碗”。如今的沿湖村,旅游产业收入2600万元,捕捞业收入15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一路飙升至245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3.14万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在甘泉长塘村,樱花树也摇身变成了当地村民的“摇钱树”。连续举办八年的樱花节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旅游收入过亿元,游客可在全国最大的樱花、樱叶基地中挑选樱花产品、品尝樱花美食。而樱花产业更是吸引了40多人返乡创业,带动1000多位村民参与,辐射带动周边百名农民种植樱花近千亩,未来“钱”景可期。“这才是文旅融合的‘大手笔’,带着孩子来参观,既欣赏了落英纷飞的美景,又品味到樱花文化的魅力,太赞了!”提起甘泉樱花节,连续参加了五年活动的朱先生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乡村文旅资源不仅是人文传承延续的魂魄,也是乡村富民增收的密钥。接下来的3年时间,邗江将以全区文旅资源普查数据库为蓝本,精选出具有市场价值的非物质和物质文化资源,进行孵化和培育,使之成为群众薪火相传、地方风韵赓续的接力棒,壮大产业、致富乡民的增长极。针对各地蕴藏的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尚未录入有关序列的传统手工,也将进行主动作为、拓展思路,有序传承和开发利用。
农村美不美,既要看“颜值”,也要看“气质”。在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同时,邗江不忘以“美”促“强”、以“美”带“富”来彰显属地文化特色。在服务民众享受文化艺术之美的同时,充分释放文化艺术美的张力,将文化艺术元素作用于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生态保护、乡村建设、农旅发展和产业塑造等方面。
建设出有品位、有深度、接地气的美丽乡村,也是邗江为之奋斗的目标。在人文、美术、建筑、设计等方面,邗江区也将统筹调动专业机构和各类艺术院校的资源,组成专门顾问团队和建设力量,投入到乡村规划建设、乡土建筑设计、乡村造物传统的现代转化和创新发展等具体课题。发挥团队的主观能动性,使乡村的各类景观形成有机整体,充分彰显地域特色,规划设计出“邗江模样”的“一村一标识”,避免出现“千村一面”的尴尬局面。
为了保证既定目标的顺利实现,邗江推出四项保障措施,多管齐下助力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成立“邗江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综合指导各地行动计划的推进;同时对实时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及时了解掌握推进项目进度、资金投入等情况;建立“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面上先行先试、示范引领的各类项目及村(社区)项目实施;健全文化人才库,挖掘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择优扶持设立名师名匠工作室,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培训乡土文旅领军人才,壮大邗江本土文旅人才队伍。
通讯员 韩文吕 交汇点记者 张韦 李源
编辑: 李鑫津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