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圈小镇唯一的华人夫妇
与北极熊、极光和冰雪相伴 不是抑郁而是治愈
跑到小镇里的北极熊
北极圈小镇首个华人宝宝出生了◎武冰聪
疫情期间,一对中国小夫妻在加拿大的北极圈小镇丘吉尔,生下当地第一个华人宝宝,他们奇幻的生活日常引发了网友的惊叹。丘吉尔地处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北部,与哈德逊湾相邻,当地气候寒冷,一年中有将近10个月都被白雪覆盖。生活在这里的小夫妻莎拉和泰勒,却可以高频地在自家阳台观赏极光,在海面上与成群的白鲸嬉戏,近距离观察北极熊的生活。
从2017年12月搬到小镇,俩人已经在北极圈附近生活了将近三年。作为当地唯一的华人住户,泰勒制造苔原车,莎拉运营民宿,他们还和因纽特人成了朋友。疫情期间旅行暂停,他们的民宿流失掉大量订单,于是夫妻俩关掉民宿,飞往城里的医院待产,迎接宝宝的降生。随着疫情趋缓和白鲸季的到来,民宿订单又逐渐恢复,刚刚满月的宝宝也返回小镇上开始一段北极童年。
生了个被围观的“镇宠”
泰勒和莎拉都是“90后”,经历过初来乍到的搬家和求职,生活终于安定下来,他们准备生个宝宝。这个疫情期间出生的首个华人宝宝,成功登上镇宠的宝座。只要两个月大的Ethan小朋友躺在婴儿车里出现在镇上,一准引来好多围观群众和各式夸奖。莎拉说,以前不熟悉的居民,看他们推孩子出来都会主动过来打招呼。
莎拉*的时候疫情还没暴发,她定期去小镇医院做产检,并计划在生产前让妈妈到小镇来看她。然而随着疫情扩散,航班减少,不仅家人无法入境,莎拉也经历着极北地区的独特孕期体验。
小镇上的医院,可以做基础的检测,但B超就要提前预约城里的医生带着设备飞过来。虽然少了家人陪伴,好在一切检查都很顺利。丘吉尔镇的福利待遇好,也让夫妻俩省下不少心。尿不湿、奶粉券和育儿书一早就发放给了这对新手父母,小孩降生之后,他们还可以向政府申请一笔补助。到孕后期莎拉去城里的医院待产,机票也是政府包办。
疫情严重时,加拿大暂停了旅游和一些国内交通,游人无法乘飞机和火车进入小镇,随着民宿的大量订单取消,莎拉就利用这段时间安心在家待产。不过好在疫情并未传播到镇上,孕期安然度过。莎拉的预产期在五月,到*八个月的时候,他们就飞往城里的医院准备生产。
虽然是剖腹产,但莎拉觉得过程并不算疼,只是产后护士立刻端来的一杯冰水还是让她接受无力,趁着护士转身的当口,赶紧塞给老公泰勒一口灌下去。等孩子满月后,一家人就乘飞机返回镇上了,北极宝宝也迎来了首次飞机之旅。小Ethan在飞机上不哭不闹,时不时打个哈欠调节耳压,降落后由医生检测听力,确认一切正常,小家伙终于顺利回家。
随着疫情趋缓,曼省已经开放了省内游,赶上白鲸季,一大票民宿订单逐渐出现。在照顾宝宝的同时,泰勒和莎拉也在准备重启民宿,开门迎客。
说起宝宝要在北极小镇上度过童年,夫妻俩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不希望孩子从小被各种辅导班绑住,只想让大自然成为他最好的伙伴。莎拉说,镇上的因纽特朋友想教Ethan因纽特语,她觉得酷极了。目前他们打算再在丘吉尔住上几年,孩子可以在当地上幼儿园。他们希望Ethan享受生活本身的惊喜,打破框架里对“有用”的定义。
小镇只有两辆出租车 一黑一白
泰勒和莎拉2016年在加拿大温尼伯读书时,就第一次造访了丘吉尔小镇。上网查自由行攻略,俩人发现中文的分享帖特别少,如果报名旅行团就要多花好几万。因为同在曼尼托巴省,泰勒和莎拉利用假期就出发了,去往中国网友说的“地图上都不容易找到的地方”寻访北极熊,他们觉得当时那场旅行,有点探险和拓荒的意思。
莎拉回忆初见丘吉尔的印象,提到最多的词就是神秘。她说,在户外看到野生的北极熊,有几十只,那种震撼和在动物园、极地馆里感受到的完全不一样。旅行结束要返回温尼伯的时候,俩人都觉得没呆够,这个地方有太多的惊喜,他们第一次产生了毕业就搬过来住的打算。
2017年10月,他们跟房主签好了房屋买卖合同,等年底处理好毕业事宜搬到镇上的时候,房子已经空置了大概两个月。俩人拖着大包小包走到家门前,看到门口的景象都惊了。极北地区两个月的积雪,厚度及腰,把大门堵了个严实。零下二十多摄氏度,俩人搓搓手,掏出行李箱里的平底锅就开始铲雪清路。一把平底锅工作起来效率不高,折腾了好一阵子,终于隔壁邻居发现了他们,借出自家的铁锹,这才打开了进屋的通道。
不过,进了屋也不意味着温暖,普通的暖气在丘吉尔的冬天基本不管用。泰勒和莎拉就跟当地人学着生壁炉,之后又花了些时间自己动手给墙体做保温,才保证能在温暖的室内度过在小镇的第一个冬天。
如今,泰勒和莎拉已经在镇上住了快三年,生活安定下来,他们也买了车代步,此前他们出门都靠步行。小镇不大,只有一条主路,开车10分钟就能绕一圈。尽管如此,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冬天出趟门也不是容易事。泰勒和莎拉都是沈阳人,对风雪并不陌生,但小镇刮起风来,还是让他们直打冷战,觉得像有刀子在割脸。
一次出门回来,俩人走在风雪里,镇上的出租车司机看他们步履维艰的样子,主动提出免费带他们一程。“当地只有一家出租车公司,两辆车,一黑一白。”虽然在这个常住人口只有二三百人的小镇上,非旅游季的生意并不好做,但是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一份友善和热情。
初来乍到,俩人不仅要安排好生活,也要开始谋生计。开民宿是他们的第一份工作。为了快速告别吃老本的窘境,俩人火速筹备,民宿在一个多月后开张。“我们的第一个客人是个德国男孩,天气冷,他想喝口热水,但家里当时还没水壶,我们就用带过来的仅有的一个咖啡壶慢慢烧水,好久才烧好。”莎拉说。
2017年的一场洪水,冲坏了省会温尼伯到小镇的铁路。少了铁路运输,当地物资相对匮乏,德国小哥表示理解。不过泰勒和莎拉还是觉得挺不好意思,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就和面、拌肉馅,给小哥包了顿饺子当早餐,可把小哥给高兴坏了。
就如同他们在网上写的“丘吉尔有很多的秘密”,北极圈小镇的生活和他们的以往经历完全不同,俩人适应生活的同时,也练就了自己的一身本事。
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
在铁路损毁的那段时间,所有物品都只能空运,从城里订货运费高得吓人。泰勒说,想从宜家买张床,售价300加币的床,运费就要3000多块钱。在现实面前,俩人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发展木工技能,就是他们在丘吉尔打怪升级的第一步。
民宿马上就要开门迎客,但屋里还没桌子,他们买来木材,切割、打磨、组装,做成餐桌给客人吃饭用。不过第一次上手,技术尚未成熟,桌子往地板上一立,歪的。这也难不倒他们,把桌子搬到墙边,用几枚钉子一固定,结实又牢靠。
这样动手又动脑的生活总能给他们带来新鲜的乐趣。还有一次,订购的床垫送过来,发现比床板窄了一大截。稍加思考,他们切开房子的保温板,捆牢,往空出来的床板上一塞,再铺上毯子和床单,一张加宽版大床就完美呈现在了客人眼前。
他们一点一点改装着自己的家,木工活愈发娴熟的泰勒又给家里打造了柜子、架子,给墙体加保温板,他主要负责改造小屋的硬件部分。莎拉则包揽了室内设计的工作,给墙体刷漆,画壁画,制作装饰物都由她一手完成。
在订房软件上,Sarah’s dream house民宿有5个可订的独立房间,从配图上看,颜色奔放艳丽。紫色的床单搭配黄色的墙面,或者蓝色的床单搭配绿色的墙面,墙上间或有一两只北极熊和麋鹿做点缀。莎拉说,这也都是她自己布置的,虽然丘吉尔一年有10个月的时间被雪覆盖,看起来白茫茫的,但生活在她心里仍然是多姿多彩的颜色。
不过,在小镇上生活,也有一项对他们来说算是艰难的挑战。小镇上只有一家超市,供应民众所需的生活用品和食材,肉多菜少和价格昂贵是超市最大的特点。在国内买黄瓜论斤称,在丘吉尔的超市里却要5加币(约25人民币)一根。中餐炒菜常用的大蒜,如果在温尼伯买,100克售价2加币,空运到丘吉尔就升值到8加币。在镇上肉类是最普遍的食材,尤其是当地出产的鲸肉和鹿肉,但这样的饮食习惯不太符合中国人的口味。这对“90后”小夫妻也有嘴馋的时候,他们的解决办法是两三个月就飞到城里一次,吃顿好的改善生活。“尤其是去中餐馆,吃椒麻鱼!”莎拉说。
在丘吉尔,人们的生活节奏很慢,对物质的*也会降到最低,告别大都市里包治百病的“买买买”状态,幸福会来得寻常而简单。莎拉爱吃草莓,有一次泰勒去超市采购,给她带回来一盒,莎拉觉得特别满足。
在自家的阳台上就能与极光相会
如果一个人的生活用北极熊、极光、海湾、人迹罕至、自给自足几个词串联起来,爱看武侠小说的人大概会想起张无忌一家在冰火岛上的日子。这种天然和原始的纯粹氛围与丘吉尔小镇十分相似。
泰勒和莎拉在小红书上分享在小镇的生活时,也会回复网友在评论里的提问。有网友好奇:“长时间生活在这么冷的地方会不会变得抑郁?”寒冷、大风、皑皑白雪和近似极昼和极夜的日子,都是在丘吉尔的生活常态。但莎拉觉得,“不是抑郁,而是治愈。”
让夫妻俩印象很深的一名民宿住客是个日本青年,他在不是旅游季的时候只身到镇上来,而且打算住将近两周时间。“他从到了民宿就不出屋、不说话。”因为民宿包早餐,夫妻俩有挺多和客人们相处的机会,他们观察到客人情绪不佳,很担心他的状态。莎拉开始尝试和他聊天,告诉他可以去哈德逊湾看看,海天一色白茫茫的样子美得难以形容,虽然不是熊季,但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会看到一两只踱步的北极熊。白天出门看风景,晚上在民宿的阳台就能欣赏到漫天的极光,情感受挫的青年也开始慢慢恢复活力。
每年七、八月是丘吉尔一年中最温暖的时候,室外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凉爽宜人。这时候正是白鲸季,成群的白鲸出现在哈德逊湾,乘船出海就能与温顺的白鲸互动。到了九、十月份海面结冰,北极熊就会陆续上岸觅食,搭乘苔原车看熊是当地最受欢迎的项目。也有不少游人因为极光而造访小镇,只要是晴天,极光都会毫不吝啬地现身。冬天天黑早,大概晚上八点多,在自家的阳台上就可以与极光相会。
小镇上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可爱的野生动物,节日时的庆祝活动,原住民的生活方式,都让夫妻俩觉得新鲜有趣。每年国庆日,是小镇上最热闹的一天,唯一的一条主路上会有游行。“每个单位出一辆车,警察局派一辆警车,邮局派一辆邮车,结队游行,民众都会出来凑热闹。”在小镇上,泰勒、莎拉和周围的邻居也渐渐熟络起来,他们请邻居吃中餐,邻居带他们去伐木,给他们介绍原住民的手工艺和文化。
在民宿的大门口,他们亲手制作了10个木牌,上面用各种语言写着“你好,北极熊”,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其中有两个黑黑的熊爪印,被他们戏称为“熊语”,隔壁木牌上的一串像符号的语言,就是他们和邻居学来的因纽特土著语。
小镇远离城市与喧嚣,时间变得很慢,他们可以沉下心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莎拉曾经在乌克兰留学,会说中文、俄语和英文,目前她正努力拓展自己的第三外语,希望在小镇上学会法文。她还从城里带来一套美甲设备,偶尔给邻居们做美甲,空闲时就自己看书、画油画。
泰勒大学时在哈工大读土木工程系,一直喜欢车的他也终于在小镇圆梦,跨专业找到一份负责制造和维护苔原车的工作。这份工作在许多网友看来有点酷,因为他经常能免费且近距离地观看北极熊活动。每到熊季,泰勒公司的户外临时办公室,常有北极熊造访,时间长了,员工们甚至能认出各位萌态十足的熊监工。
北极熊也“坐牢”
每年秋天,北极熊开始迁徙和觅食,丘吉尔镇就是它们的必经之路,因此这里也拥有了“世界北极熊之都”的美名。熊季时小镇上民宿爆满,游客们搭乘苔原车,到冰面上近距离观察北极熊。苔原车轮胎高1.7米,只有露台镂空,保护游客们在观熊时的安全。因为毛茸茸的北极熊虽然看起来可爱,但确是凶猛的肉食动物,而且体格大,跑得快。
曾经有北极熊闯入镇上伤人的例子,民众和游人都被要求不能与北极熊近距离互动。每晚10点警报拉响后,居民不能步行外出,以免被北极熊误伤。在政府的宣导下,镇上居民的车子和房屋大门基本都不会上锁,以防止有人突然遇到北极熊时可以躲避。然而总有顽皮的北极熊闯入小镇里来,试图“当街行凶”。“我们这儿的警察不抓人,主要抓熊。”莎拉笑着说。
小镇上的北极熊监狱,由一间间单独的牢房组成,专门关押闯入人类世界觅食的“犯熊”。一旦发现北极熊,小镇里专门的赶熊人,就会用对天开枪或鸣笛的方式进行驱逐。但如果是北极熊伤了人,或者不能及时迷途知返,就要动用装着食物的大铁笼子诱捕,并用车把它送进监狱。
收监的熊会被涂上标记,告知大家它有前科,也便于日后监测。“犯熊”并不会受刑,但坐牢的时间里,它们不能进食,只能喝水,避免它们贪恋免费的食物而频繁造访。挨饿的日子不好过,但科学家表示,这完全在北极熊的体能承受范围,它们的生活习惯中存在不进食的时间段。
关押和释放北极熊都是巨大的工程,资料显示,一年大约有四十多头熊被收监入狱。一头成年的北极熊身长2-3米,体重在300-800公斤之间,转移并不容易。于是当表现良好的熊通过身体检查刑满释放的时候,只能由专门的直升机将它运输到苔原地带放生。
泰勒和莎拉就曾经有过在小镇上和北极熊狭路相逢的经历,至今他们家的车窗上,还留着北极熊扒出的掌印。一次开车出门,远远看着一只北极熊宝宝向他们溜达过来。根据规定,现场的五六辆车都关好门窗,熄火等待。熊宝宝慢悠悠踱步过来,拱拱车头,又扒在车窗上,用两只黑黑的小眼睛往里看,窥探着它不太了解的人类世界。莎拉用手机拍下来这生动的一幕,网上,也不忘和网友科普,“小熊可爱,但也绝不能去摸它,它的体积并不小,一样有*伤力,而且母熊一定在不远处保护它。”莎拉分析,可能因为他们的车体积小,所以成为熊宝宝的目标,但熊扒车时也能感到明显的晃动。
莎拉也喜欢在网上分享北极熊的知识,她晒出邻居拍的10年前熊季时苔原的照片,和当下的同一地点作对比,熊只数量明显减少,她想告诉大家保护生态的重要性。莎拉觉得自己并不算环保主义者,但在小镇上生活的两年多,保护生态的观念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她的生活中。
来源:北京青年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