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及其以前的王都或诸侯国都,具有以下一切特征:
一是城内虽然集中有种类繁多、分工颇细的手工业生产作坊,但人口有限,并不密集。到春秋时,仍如《战国策•赵策》所说:“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
二是在各居民点遗址出土过大量农具,各居民点间尚有大面积没有建筑物的空旷地,和城外的村落遗址相比,无显著区别。可见城内居民,基本同城外居民一样,仍以农业生产为主。这说明当时还处于城乡刚刚开始分工之时。
三是城内居民分散聚居于若干居民点,城内还存在着族徽不同墓地,而且各墓地内既有贵族、又有平民。这些情景,又说明还保存着氏族组织和分族聚居的传统。因而,这时的城池,还不具备足够的经济性质。严格地说,只是一些设防的城堡,并没有形成规模较大、商业比较繁荣的城市。
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1、长期分立,各自为政。虽然希腊古典时代的这些城邦在制度、风俗、语言、经济、宗教、文化上有相当大的一致性。但由于希腊属于丘陵地形,各城邦相对独立。2、实行公民政治,定期选举管理者。(只有斯巴达的国王为终生制)3、经济上以小私有经济为主,商业较发达,无神庙经济。4、军事上,实行公民兵制,无固定军队。
1。政治:古希腊城邦始终是独立的政治单位,没有那一个城邦拥有征服其他城邦的绝对实力,而中国各诸侯国则在兼并战争后逐步走向统一。这也是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在政治上的不同表现。
2。经济:希腊城邦商品经济发达,农工商并重,而中国各诸侯国一般重农严重抑商。
3。文化:希腊城邦普遍实现共和政体,王权势微,有的甚至建立比较发达的民主政体,如雅典。而中国各诸侯国王权则日益强大,最终建立了高度的
君子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4。形式:城邦之间是联盟性质而非统一政体,没有统一的上级政治体系,而春秋战国局面形成前就存在统一“天下”的观念,并且存在周礼的维系。
原因:中国当时地大域广,人口不集中,交通有不发达,实行分封制诸侯各自为政,又重农抑商隔绝联系,因此当时中国不能实行民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