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早期乱权的厨师莫过于齐桓公的易牙了。齐桓公曾说未曾食过婴儿的肉,易牙就*了自己的儿子,以此取得了齐恒公的信任并得到重用。不过管仲却认为:“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爱于君!”故反对重用易牙。但齐桓公没有听管仲之言,仍然亲信易牙,和另外两个管仲也反对的竖刁、开方二人。后来桓公得重病,易牙等作乱,填塞宫门,筑起高墙,内外不通,最后令齐桓公饿死,且不让其后人安葬,直到齐桓公尸体遍满蛆虫为止。故古时厨师的地位不会低下。
厨师在古代被称为庖夫,周朝时是掌管王室膳食的官,虽然品秩很低,但你别把庖夫不当干部。
到了秦朝和汉初年,厨师有了一个更响亮的称呼“太宰”,依然是官。
当然不管是叫庖夫,还是称太宰,这些厨师都是皇家王室里的御用厨师,自带官的属性。
而在民间,厨师虽然是个技术活,但其地位要御用厨师低多了,让人不免喟叹:“此厨师非彼厨师”。
随着时光的流逝,厨师的地位好似有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民间,连称呼都带着轻慢的意味,“伙夫”,牛逼点的被称作“伙夫头”。远没有战国时期“庖丁解牛”这一场景,带给人们对丁厨师的佩服之情。
但不管怎幺说,厨师的地位也不是丫鬟、小厮可比的。
丫鬟、小厮是半奴半隶的身份,没有人生自由,是标准的下九流。而厨师这个职业是介乎与中九流和下九流之间,对于普通小民来说,在古代七十二行里也还算个不错的行当。如果雇主不能善待,还能够放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狠话来,远不是丫鬟、小厮之流可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