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见的长清县电影放映日记

难得一见的长清县电影放映日记

首页模拟经营村庄日记2无限符文更新时间:2024-06-18

文/图 赵福平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作为一种新艺术形式的电影,在广大农村地区还没有真正普及。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化活动就是官方或民间各种艺术形式的演出了。长清剧场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于1954年建成的。据文献记录,长清剧场建筑面积为765平米,可容纳观众724人。后经多次改装扩建,座位数达1204个。剧院除文化演出外,县里的重要大会基本都在此召开。

(剧场外景 曹建民摄)

之后,长清县有了电影放映队,开始在县内上山下乡为群众放映电影。此时所使用的设备为54式仿乌克兰16mm胶片放映机,元件为电子管,音箱为横式双喇叭音响,声音洪亮。虽然整套机器笨重,但工作可靠,故障率低。

(54式放映机 图源网络)

七十年代,长清县有5个放映分队在县内搞复线放映。之后几乎每个公社都成立了自己的放映队伍,和县分队一起划片为群众放映。这一时期装备的设备几乎全为南京生产的“长江”牌16mm胶片放映机。长江机的体积和重量相比54式机,下降了很多,光源亮度也提高了不少。但长江机早期型号工作状态有时不稳定,故障率高,烧灯泡、烧片时有发生。

(社会拥有量很高的长江机 图源网络)

个别偏远公社装备的放映设备也有中国独有的8.75mm放映机,这种设备体积及重量更小、更轻。但所放映出的画面一般,声音混浊。工作可靠性相较于长江机差很多。

(8.75mm放映机 图源网络)

在部队、厂矿企业等单位装备的放映设备常为更加高级的35mm胶片放映机。这种设备一套基本为两台机头,轮换放映,银幕更大,观感更强。由于这种设备常做移动放映,所以也称提包机。

(35mm移动放映设备 图源网络)

1979年9月,长清影院建成,此院坐落在东关大街路北,长清原汽车站对过。共投资60万元,建筑面积为1250平米,观众座椅1321个,放映设备为东风氙灯35mm座机两套。

(影院用35mm放映设备座机 图源网络)

进入新的时代,随着数码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当年声名显赫的胶片电影放映最终走到了尽头。长清影院也被拆除的无影无踪了。

(长清影院 图源92版《长清县志》)

前段时间,笔者在一图书网站上,突然发现了1977年长清县电影分队去农村各个大队放映电影的部分工作日志。工作日志说白了就是流水账,就是每天在哪里、干了什么的记录。这些日志可能在城市拆迁时被随便遗弃的,也可能是被当做废纸处理的。但看看这些几十年前的真实记录,让人不禁心生感慨。

摆放在一起的各个放映分队工作日志。

1977.6.29这是到万德公社小万德大队放映《东方红》《秘密图纸》两部片子。费用43块钱,但还是欠着。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1965年有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三家联合摄制。此片在农村上映很少,很多人没有看过。

4月29日,长清县黄河段出款,雇放映队到归德公社李祥房台放映纪录片《*主席永垂不朽》。费用25块钱。那时正式放映前还要放映幻灯,这晚的幻灯内容为庆祝《*选集》第五卷发行。而日志中观众人数为2500人,这肯定是蒙的,因为电影队不可能亲自清点观众人数的。

元月7日,到城关前朱大队,放《长空雄鹰》《列宁在一九一八》。46块钱还是欠着。

5月2日,到城关荆庄放《敬爱的*总理永垂不朽》,朝鲜片子《南江村的妇女》。幻灯内容为学习雷锋好榜样。

4月21日,到西三里大队放《周总理永垂不朽》《闪闪的红星》。当时的放映队还要政治学习,当然所谓的学习基本流于形式。

5月30日到张桥大队放《秘密图纸》和《侦察兵》,收费46块钱。当时正值毛选五卷发行,学习五卷也就成了一项很重要的政治任务。

6月30日,到城关仁合大队放豫剧戏曲片《朝阳沟》,收费29块钱。一般情况下,电影队到村里放电影都放两部。但这次只放了一部,至于什么原因就不知道了。

4月29日,到下营大队放纪录片《杂技英豪》和故事片《打击侵略者》收费33块钱。同时幻灯为西河大鼓、天津快板等文艺节目。放映日志中也有对机器运行状况的记录,不过基本都是走过场。

5月29日,电影队到孝里公社陈峪大队(葫芦套),放《海霞》及《战友》。收费36块钱。《海霞》改编自黎汝清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1975年由北影拍摄成反特故事片。《战友》印象中为朝鲜片子。

6月30日,另一支电影队到高庄放《三进山城》《侦察兵》,收入16块钱,另欠27块钱。这个高庄到底是哪个公社不清楚,反正几乎每个公社都有叫高庄的村子。这两部片子全是战斗片,一部为复映、一部为新拍,都是男孩子特别爱看的故事片了。

7月9日,到北张大队放《*永垂不朽》《平原游击队》,收费40块。这一时期的《平原游击队》估计为重拍片。文革后期重要重拍片有三部,分别为《渡江侦察记》《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重拍片中最佳为《渡江侦察记》,其次为《南征北战》,最差《平原游击队》。原《南征北战》为上影出品,而重拍时却有北影完成的。

7月30日,到归德公社西程大队放《车轮滚滚》,收费29块钱。此片由长影摄制,反映淮海战役期间,山东人民支援前线的故事。

6月29日,放映队到许寺公社制刷厂,因天下雨,没有放成。

最有意思的是这张日志记录了。10月30日,放映队在县城放反特故事片《跟踪追击》,地点为长清剧院。此时长清还没有影院,而剧院内没有设置电影放映设备,所以放映队就把平时使用的16mm放映机,用来为城里观众放电影。卖的票还是自己放映队的。这场电影共卖票收入52.6块,电影队实际收入42.08元,另外10.52元由剧院提走,也就是场地费了。由于不是一个单位,挣钱大家分也在情理之中。

大家知道,影片无论是摄制、洗印、发行、放映等,都会耗费很多资金,所以那时的电影放映就没有免费一说。从这些当年留存下来的放映日志资料中,更可以看到这一实际情况。可能是个别大队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的原因,放映费也有赊欠的情景出现。电影队到哪里放映都得收费,只不过有的地方收的多,有的地方收的少而已。有时候某支放映队到一个地方放电影不收费,也是个别单位出资雇其放映的缘故。

(文中放映日志图片源自孔网,如侵其权,可联系删除)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