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此知县不仅级别为正六品,而且在乾隆朝以前,都是世袭罔替的

清代此知县不仅级别为正六品,而且在乾隆朝以前,都是世袭罔替的

首页模拟经营大清六品官更新时间:2024-07-16

如果去过山东曲阜孔林的读者,应该都见过里面有一些墓碑上写着“世袭曲阜知县”或是“世职曲阜知县”。说起曲阜知县还真是古代官制上的一个奇葩,因为从唐代开始一直到清代,这个职务一直都是孔氏后人担任。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子的地位水涨船高,宋正和二年(1055),孔子后裔被封为衍圣公后,这个封号一直到民国时期二十四年(1935)才正式取消。

封孔子后裔为衍圣公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孔子被读书人视为先师。然而孔氏后人世袭曲阜知县的做法就难以理解了,毕竟知县是个亲民官,事关百姓的利益,和衍圣公的虚衔是完全不同的。

清代虽然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但自入关后便逐渐融入了中原文化,沿袭明制尊孔敬孔,甚至从雍正朝以后,皇帝到了曲阜也要行跪拜大礼,将自己当成是孔子的学生。

乾隆朝以前,山东曲阜知县作为孔子后裔的的专职沿袭了近千年,而且品级高于一般的知县,为正六品。如果了解清代的官制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清代只有几个京县知县为正六品,其他都是正七品。

以孔子后裔为世袭罔替的曲阜知县与清代的官制格格不入,这其中有几个利害关系。

其一,不符合官员任职回避的基本原则

按清制,官员任职必须要遵守回避制度。回避制度包括许多方面,但最重要的就是亲属回避和地域回避。亲属回避是指父子、兄弟、叔侄不能在同一衙门中任职,要遵循长辈优先的原则。

地域回避在清代执行很严格,凡是九级十八品的职官,都必须要遵循离祖籍或寄籍五百里外任官的原则。有清一代,只有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是土司制度,朝廷的派去的官员也只是管理汉族百姓。

到了雍正朝,雍正皇帝实行改土归流,才开始撤销土知州、土知县一类的。中原地区官员没有遵循地域回避的,史料中记载的仅有一个例子,那就是安徽人合肥人李鸿章曾任两江总督,但任期毕竟很短。

曲阜知县世袭罔替,就表明这个职务一直都是由孔氏子弟担任,显然这破坏了亲属回避和地域回避的任职原则,这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破坏官场生态。

其二,很难保证公平公正

道理很简单,孔氏子弟近千年以来一直霸占着曲阜知县一职,容易让人产生“国中之国”的负面印象。事实上,孔府除了没有军队,其实和以前的诸侯国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假如说担任曲阜知县的孔氏子弟为官清廉、公正,尚且说得过去,但近千年的传承,不可能保证每个曲阜知县都是清官。事实证明,很多人在这个岗位上都不称职,甚至有很多都是孔家的利益维护者。

曲阜在清代算是一个大县,孔姓只是占了一小部分,还有其他外姓人。而且孔家田地、庄园无数,是当地最大的地主,下属有很多佃户、奴仆。史料中记载,孔氏一族与当地百姓也时常发生矛盾,甚至经常对簿公堂。

自家人打官司岂有输的道理,就是把官司打到山东巡抚哪里,人家也不敢招惹孔家,唯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敷衍了事。而且据说明清时期,孔府常仗着官府的势力,私设公堂欺压百姓。

乾隆二十年,汉军正蓝旗人,时任河道总督兼山东巡抚的白钟山上了一道著名的奏折,极言曲阜知县由孔氏世袭的不宜,“邑中非其尊长,即系姻亲,牵制狎玩,在所不免。请改为在外拣选,不必拘用孔氏一家。”

乾隆将这道奏折交给大学士九卿等讨论,最终得出结果,将现任曲阜知县调到礼部任职,并按照吏部的铨选规则从外省知县中调去曲阜任知县。

不过乾隆为了照顾孔家的脸面,又下旨加恩给了孔家一个世袭六品官衔,只不过这六品官是个虚衔不担任任何实职,只拿俸禄不干活。直到了民国时期,才最终废除了衍圣公和六品世袭的特权。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