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亦寒(西南大学)
近日,2021虚拟数字人排行出炉,虚拟数字人纷纷出道,其中洛天依、柳夜熙、A-soul等许多虚拟偶像排名前列。据《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虚拟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3亿元。虽然数字虚拟人行业开局火热,但业内人士分析:“虚拟数字人产业未来的商业模式,重点是要能真正发挥其功能与价值。”(4月22日 每日经济新闻)
虚拟数字人是通过VR、动画制作、程序算法等技术的结合,创造出来的虚拟人物形象,目前大致分为服务型和演艺型两类,近来又受“元宇宙”的加持,行业发展热度不断增加。作为演艺型虚拟数字人的虚拟偶像,在娱乐和科技的结合下,可以举办演出活动、品牌代言、参与直播带货等,成为文娱产业的一个新的生态。
在所谓的行业“风口”吸引下,不少企业和资本也纷纷入局,开启商业竞争的序幕。有数据显示,数字虚拟人行业仅2021年国内新增虚拟人相关企业超6万家,2022年1月,虚拟人领域近百起融资累计超4亿元。据相关行业人士的透露,虚拟偶像制作成本高、运营投入大、回本周期长,市场也呈现出“二八效应”。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B站上有3472位关注度或高或低的虚拟偶像,但其中1827位虚拟偶像当月的收入为零。一个市场热点的出现往往会引起一些企业的积极追求和布局,但如果缺乏对行业发展的细致研究与规划准备,只顾抢占赛道、盲目投入,抱着这样的虚无心态再热门的产业参与恐怕也难收获成果。
在娱乐圈频频出现偶像“塌房”、艺人失德的现状下,虚拟偶像的“完美人设”似乎刚好弥补这一缺陷,也吸引着不少人关注的眼球。虚拟偶像的依托于先进技术的“定制化”生产,的确能够迎合粉丝的喜好,同时其言行也受到控制,看似完美无缺。但其背后仍然是受运营团队和商业资本的运作,想要完全摆脱违规失德的风险是不现实的,同样会受到不良饭圈文化、商业炒作等影响。
虚拟偶像所体现的是以“Z世代”为代表的一种青年亚文化。这批青年人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基于网络而进行的多元文化交流和娱乐选择,让他们的精神需求、文化生活有了新变化。比起真人偶像,虚拟偶像和粉丝更近,能够更加便利地进行交流互动,用身上特有而稳定的元素获得认可与共情。在“群体性孤独”的网络时代,虚拟偶像这种情感意义上的互动与陪伴很好地契合了不少年轻人的情感需求和价值取向。
但当这样的情感需求被商业模式所利用,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粉丝群体的捆绑与消费。对粉丝群体的过度迎合与满足,有可能加剧泛娱乐化的倾向。此前就有媒体报道,一个女孩因过度沉迷一款虚拟恋爱养成游戏而过度消费,放弃了自己正常的社交。在虚拟环境下与一个依据个人喜好的虚拟形象开展互动,获得的可能是满足与舒适。但我们终究是现实的人,需要面对多元的现实生活,对虚拟的过度追索和满足或许会给我们真实的认知和生活带来虚无。
每代人都有各自的偶像,偶像所承载的是对应时代大众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偶像的含义在文娱产业的发展热潮之下其实遭到了窄化,偶像的身份似乎已经和演艺明星密切挂钩,但其实能对人们形成榜样和感召的人,就是偶像。偶像崇拜是群体活动的正常现象,但透过偶像所表现的内容和影响值得重视。不管是现实偶像还是虚拟偶像,优质偶像才应该受到尊崇和传扬,向人们传递积极正向的力量。
现在虚拟偶像正开始与主流媒体、平台合作,获得“破圈”的机会并进一步扩大市场参与。市场监管部门应该关注这样的新形势,及时跟进,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予以规范。“虚拟偶像们”也应该意识到,如果要继续发展,就应该以主流的社会价值对标自身的言行尺度,把落脚点放在遵守市场规则、承担社会责任之上,培育和传播正确的价值观,承担起对广大青少年的良好示范与引导作用。不要将不良的商业手段、恶俗文化和违法行为移植到虚拟形象上,来扰乱现实的秩序,制造更多的虚无。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