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写了一篇文《你不输出,就等于不存在》,结果让我很意外,真的有好多人立刻就开始尝试输出了,一夜之间十来个人注册了公众号,执行力强的令人汗颜……但我那篇只说了“输出的必要性”,这是不够的,管*也要管埋嘛~何况我那天大喊说“你不会输出我帮你输出”,今天就用纯干货,手把手的教你如何有效,持续输出。
如果你真按照以下开始执行,把这事当个事情来做,我可以非常确定的说,你的生活将发生质变,学识,能力,人际关系,幸福感,都会上升到全新的高度。
虽然那篇文章我拿自己小姨做例子,说明内容和定位问题,顺便还推了几针鸡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但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输出什么好。
这里最关键的,还是思路转换,下面这句话:
我必须非常优秀,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才有资格说相关的内容。
错,错,错,全错,螺旋错,大错特错!
把上面这句替换成:
只要我有某方面的经验,知识,经历,乃至于感慨,感悟,快乐,都可以随时分享。
你放心,这个时代已经不支持任何人高高在上了,早十多年,那些专家教授就已经挤破头去《百家讲坛》讲评书,说单口相声了,而现在,马云都跑去拍电影自黑了。所以,谁也不用有什么偶像包袱,觉得板起脸来,背着手,张老师李专家的摆出个“权威”的样子,才能宣讲道义。
臭大街,没人理这种人,装什么大尾(Yi)巴狼。
说人话,做人事,友善,有趣,轻松,互惠,这才是符合时代氛围的人。
这一步,重在调整观念。
很多人注册了公众号,知乎,微博之后,望着自己荒凉的生活,一阵尴尬,实在不知道发什么好……紧接着就陷入了自卑和自责,输出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话可以说的很绝对,任何人,我是说任何一个活人,一定都有可以持续输出的领域,一定。
你可以说自己没看过很多书,没上过几天学,专业知识有限,啥也不感兴趣,也没什么才艺特长,但这都不能作为,你不输出的理由。
人每过一天日子,每吃一顿饭,总会发生一些事情的,发生了事情,就会产生情绪,认知,感慨,经验的,所以,你一定有可以输出的领域。
随便说三个视角:
工作视角:你可能对自己的工作习以为常,觉得无趣,但很多职业在别人看来却是充满了神秘感,比如医生,就可以说说医院发生的事;专车司机,遇到有趣的事就多了;我有个朋友以前专门处理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你说这经历在别人看来多刺激。就算你非常厌恶自己的工作,那么可以吐槽嘛~也会有人共鸣,实在不行辞职了,这个心路历程,怎么犹豫,怎么权衡,怎么下决心,同样很吸引人,也许还能鼓舞更多人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生活视角:你说我没有固定工作,那生活这个题材,更是海量的。家庭主妇来说,做家务有经验吧,烹饪有经验吧,买东西讨价还价有经验吧~养个娃,上千道工序,够讲一辈子了。就算不养娃,养猫养狗也能说一辈子,而且猫奴狗奴众多,会到处都是共鸣。你说啥也不养,其实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多内容可以表达。
情绪视角:任何能造成你情绪起伏的事情,也足以带动其它人情绪起伏。首先感情,就是个说不尽的话题,遇到过什么奇葩的人吗?遇到过什么有趣的事吗?都没有?那总生过病吧,怎么病的?什么症状?怎么好的?没好?那怎么死的~~都可以表达啊。总生过气吧,因为什么?生气时砸了什么?怎么不再生气的?这也都是内容。
拿我自己说,就算不提什么海岛隐居,参禅修道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就说生活中,我电脑坏了,熬了个通宵,修好了,多好的一个题材,教学贴。那时候办出国时,手续巨麻烦,烦心到不行,但趟过来了,就是N篇干货文……生活中,就是这样来汲取养分的。
只要生活在继续,就有感受,有感受,就可以表达,怎么可能没有内容呢。
这一步,重在感知。
有了内容之后,下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输出模式。
常规就这四种:文字,语音,图像,视频。
要找到自己最擅长,用的最顺手的模式:
文字:很显然适合那些擅长运用文字表达的人,有文学功底的,可以写文章,写小说,写诗;会外语的,可以在外语上做文章,偏重文化差异的介绍,会比单纯翻译更有意义;字写得好看,可以写书法;思维活跃的,可以编段子。
语音:声音好听的,自然更适合语音,或者说话有趣的,话痨,都更适合语音,会演讲的,更是有优势。现在像喜马拉雅这种广播平台有很多,还有强调互动的语音直播平台,都可以尝试。
图像:适合颜值有优势,或者对视觉审美有优势的人,摄影,画画,服饰,甚至搜集某种类型的图片,都可以作为持续输出的方式。图像所能传达的信息量要远大于文字,而且人们也更爱看图像,这就是为什么instagram能取代twitter而成为主流。
视频:随着基础技术的升级,视频正处于红利期,这种形式比图像的信息量更大,相对应门槛也稍高一些,但随着应用软件的进步,会越来越普及。因为视频本身就包含语音和图像,运用好了,甚至可以涵盖以上所有优势,比如我有个好友是学表演的高材生,昨天还拿个公众 号问我写什么内容好,我说你写个鬼啊,本身就女神级颜值,还是学表演的,何必扬短避长,快滚去抖音!
这四种模式,都对应了很多平台,去挑选那种,最适合发挥自身优势,也最适合要表达内容的模式。
我自己的例子,除了玩命码字是我的爱好之外,我最大的优势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气质,靠近我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一点,是用图文很难表述的,所以我开始做视频日记。
这一点,重在自知。,
好了,最重要的来了,现在全世界有无数人,通过不同的途径表达自己,但如何才能在同类表达者中脱颖而出呢?你只需要问自己这三个问题,就可以把一种私人的碎碎念似的表达,变成对这个世界有明确价值的事,让这种输出,逐渐产生各种可能性,开花结果。
1,你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
2,这个结果是谁需要的?他们具体看中的是什么价值?
3,怎样让这种价值易于复制和传递?
绝佳的例子,就是我的朋友安先生。
从三年前一次失恋之后,他开始每天画一幅涂鸦。
第一问,这件事为了什么?他只是为了表达一些文字无法表达的心境,他开始把这些画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
第二问,这个结果是谁需要的?事实证明,很多人需要,几乎所有人看到这些画,就会感到被治愈,感到内心某些纯真的东西在复苏,这样的人偏女性居多,年龄大概在20-30岁,偏文艺气质的女青年。
第三问,怎样让这种价值易于复制和传递?他开始慢慢为这些小画创作童话,这样作为插图,就多了一种载体,攒了50个童话之后,就联系出版社出了书,于是他的身份就变成了童话作家,并且顺便凭着这些小涂鸦,考上了世界顶尖的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他并没学过一天画画,但生活完全因此发生了质变。
背朝大海,无心插柳,却一样春暖花开。这就是认真的,有策略的,持续输出的力量。
这一步,重在反思和改进。
说到这里,你很快就会意识到一个最重要的矛盾,就是你输出到底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别人。
如果为了自己,很容易演变成自说自话,就不容易对其它人产生价值。
如果为了别人,很容易变成追热点,谄媚大众,而且自己做起来很不开心。
当你真的开始输出时,很快就会真切体会到这个悖论。
我直接说答案了——先取悦自己,再取悦跟你相似的人。
如果你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自己开心,自己成长,那么其实就变成了一种商业行为,完全失去了最初的意义,所以无论如何,一定要先取悦自己,让自己在输出中,理顺思路,获得成长,给自己肯定,获得愉悦的心情。
事实上,如果你连自己都取悦不了,也就没有力量取悦任何人,人们都喜欢接近一个充实的,开心的人。
而当你取悦了自己,自己处于一种开心的,持续的成长中时,自然会吸引一些人来看你的内容——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但一定会发生。这时,那些对你的内容有共鸣的人,给你的鼓励和认可,会给你带来满满的成就感,这时,你自然会考虑到他们的诉求,而随之调整改进自己的内容,从而,影响更多人。
人性都是相通的,做好自己的人,不需要刻意讨好任何人。
这一步,重在权衡。
最好,就到了持续性问题,如何能坚持下去。
动力方面主要有两种,上面提到的,他人的鼓励很重要,但不断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也足以支撑你常年坚持下去,毕竟,你期待着那个更美更强的自己。
而内容方面呢,也有两种:
一方面你会在输出的过程中加强感知,只有当你想去表达的时候,才会注意到一些平时忽略的细节,就像只有画素描的时候,才会注意到物体的明暗阴影,只有找背景音乐的时候,才会注意到主旋律之外的鼓点和配器。
另一方面,当你觉得没内容可以输出时,自然会养成不断输入的习惯,把别人的精彩思路用自己的话说一遍,也是好的,不要怕抄袭,只要你经过自己的思维加工,就不可能产出完全相同的内容。有出有入,你的内容自然细水长流,为有源头活水来。
就像总有人问我,每天写3000多字原创,是如何做到的,其实啊,如果你每天阅读量在三万字以上,三千字根本不够你写的,这不,这篇文又超了,已经3539字了~
一起做个,自身不断成长,也对他人,对世界有价值的人吧,这一路上,我陪着你。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