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真的是一位无所不能的大神,他繁衍了人类,教会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技能,还教会人使用乐器,遵守礼仪。伏羲发明了琴瑟。瑟现在很少使用,琴,还有许多人在学习,弹奏。人们习惯于称之为古琴。琴成为“众乐器之首”,琴已经不仅仅限于一种乐器,而是文人雅士的象征,是思想品德的载体。琴音是祸福兴衰的象征。
凤求凰,琴,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手段之一。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有关于琴的记载。《诗经·周南·关雎》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三千多年前,琴,已经成为男子追求心仪女子的一个手段以为长身玉立的男子坐在花的下面弹琴,用琴声向窈窕淑女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了司马相如追求卓文君的故事。
富豪卓王孙有个女儿文君,她17岁,刚刚死了丈夫,成为小寡妇。她才华出众,爱好弹琴,精通琴艺。司马相如对卓文君极为仰慕。一天卓王孙设宴款待司马相如等众宾客。酒酣耳热之时,众人说:“听说您‘绿绮’弹得极好,请操一曲,让我辈一饱耳福。”
司马相如正打算追求卓文君,他发现卓文君就在附近,“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司马相如弹起琴歌《凤求凰》向卓文君求爱。
卓文君听到琴声,如遇知音,不由心跳加快,对司马相如心驰神往。她倾心于司马相如的文才,他不顾司马相如穷困,毅然与他私奔。卓文君来到司马相如的家乡当垆卖酒,结成神仙眷侣。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郎才女貌,“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琴,与琴弦,成为夫妻和谐,夫妻离散的象征。《诗 ·小雅·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后用“琴瑟相调”,或者“琴瑟和鸣”,比喻夫妇感情融洽和睦、相亲相爱。
断弦,古代称男子丧妻为“断弦”。宋 郑刚中《答潼州宇文龙图》:“自闻抱琴瑟断弦之悲,日欲修慰。”
续弦,又称续断弦,比喻丧妻续娶。许彦伯《闺怨》诗:“暖手缝轻素,嚬蛾续断弦。”《红楼梦》里,尤氏和邢夫人都是续弦。秦可卿死后,贾蓉又娶了续弦妻子胡氏。
琴与琴弦,成为夫妻恩爱和夫妻离散的象征。
几多情思在琴心,琴寄托相思之意。李群玉《戏赠魏十四》诗云:“兰浦秋来烟雨深,几多情思在琴心。”多少相思意,都付瑶琴中。
李冶《相思怨》诗云: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女诗人的诗总是这么尖锐深刻。世人都说海水深,但在李冶眼中,海水没有相思的一半多。相思,比海水苦,比海水深。
茫茫无际的大海,也有边际,相思却无边无际。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满心都是相思,信手弹着的旋律也是相思,弹着弹着琴弦戛然而断。断肠人“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琴,以琴言志。竹林七的阮籍创作了琴曲《酒狂》,并在解题中说:“籍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虑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酗酒以乐终身之志,其趣也若是。岂真嗜于酒耶?有道存焉!妙妙于其中,故不为俗子道,达者得之。”阮籍的琴曲,非知音不知也。
岳飞的《小重山》云:“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金兵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南宋的岳飞不忘靖康之耻,率领岳家军与金兵作战,攻无不取战无不胜,金兵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连续指挥军队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国土,正当他北上灭金之时。皇帝赵构下了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班师回朝。秦桧迫害主战派,名将王庶、张戒、曾开、胡铨等均被罢免。岳飞内心极度郁闷,对投降派的所作所为,极度愤慨,可是身为朝臣,君命难违。岳飞将心事付于瑶琴,希望“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帝。然而知音少,即使琴弦弹断,也无人明了。
琴寄托了演奏者的心声,和志向。
秀才四艺:琴棋书画,以琴为首。中国文人必须掌握的四门艺术,即琴、棋、书、画, 又称为“文人四艺”,或“秀才四艺”。“琴”指的是弹琴(多指古琴)、“棋”指的是弈棋(多指围棋和中国象棋)、“书”指的是书法、“画”指的是绘画。
古代弹琴有仪式感,有诸多讲究,否则是对琴和对音乐的亵渎。
《红楼梦》里,贾政游蘅芜苑的时候,见满院子种植着各种世间少有的异草,有藤萝、薜荔、杜若、蘅芜、茝兰、清葛等《离*》里记载的香草,其香气扑鼻,贾政叹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
林黛玉对琴也非常精通。
黛玉道:“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
古人弹琴,不能拿过琴就弹,而是要沐浴更衣,衣冠端正,焚上香,端坐在琴前,“坐在第五徽的地方儿对着自己的心,两手方从容抬起,这才心身俱正”。
《红楼梦》贾府四春各有特长,分别擅长“琴棋书画”。元春擅长琴艺,她的丫头名抱琴;迎春擅棋,她的丫头名叫司棋;探春擅书法,她的丫头名叫侍书;惜春擅画,她的丫头名叫入画。四姐妹中元春是长姐,是贵妃,她擅长琴艺。秀才四艺中也是以琴为首。
君子和琴比德,唯君子能乐。孔子提倡:君子乐不去身,君子和琴比德,唯君子能乐。操琴通乐是君子修养的最高层次,人与乐合一共同显现出平和敦厚的风范。
在琴音中,孔子听到了文王圣德之声,师旷听出了商纣亡国之音。古人相信天地万象都包罗在琴音中。如果弹琴时,琴弦断了,一定会有什么祸事发生。人们笃信琴音带来的信息,人们膜拜它,赋予它关于道德的信仰。
《礼记 文王世子》称“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行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于是将琴艺上升到了关乎道德情操的层面,非品德高尚之人,不能弹奏出雅音。
琴,礼乐之首。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还有一个孪生兄弟“乐”。礼乐制度是周朝最基本的统治制度,它为西周王室统治各分封诸侯国和京畿地区,及维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社会秩序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
钟鸣鼎食,就是指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物列鼎而食。
吃饭的时候,结婚的时候,祭祀的时候,迎接贵宾的时候、丧礼的时候等凡是重大活动都要演奏音乐。而琴是最重要的乐器之一。琴被称为“众乐器之首”。中国最早的一部《琴史》(宋朱长文著)称:“众器不能丽其德,至哉琴乎。”
随着周朝统治的没落,礼乐制度从最初的“礼乐并行”,到“重礼轻乐”,乃至于发展到后期的“礼崩乐坏”,礼乐制度的一步步的崩塌,是周朝王室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标志!
琴,见证了世事变迁,人情冷暖。1.琴里人生。
伯邑考因为弹琴而死。姬昌被纣王囚禁七年仍然没有脱身,长子伯邑考带了七香车、醒酒毡与白色猿猴三样异宝贝献给纣王,希望能救出父亲。
伯邑考是远近闻名的美男子,琴艺绝伦。古人认为琴有灵性,伯邑考在琴声中知道自己去朝歌有去无回,他留下了自己心爱的琴,带着三件宝贝上路了。见到纣王后,殷纣王逼迫他弹琴。伯邑考无奈只好听命。可是伯邑考的琴声中,不自觉地透露出对殷纣王的不满。
伯邑考风流倜傥,琴艺卓绝,妲己倾心于伯邑考,她使尽百般魅惑手段勾引伯邑考,也没有成功。于是诬告伯邑考调戏自己,又举报伯邑考的琴声是在暗骂纣王无德。纣王大怒,他命人将伯邑考砍去四肢,万刃剁尸,做成肉饼后,妲己再送给他的父亲姬昌吃下。
嵇康视死如归,一曲《广陵散》令人泪如雨下;
诸葛亮设空城计,大开城门,自己独自在城楼上弹琴,智退司马懿雄兵十万;
高山流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在钟子期的坟前摔碎瑶琴。“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据说师旷抚琴时,能使凤凰来仪。林黛玉住的潇湘馆,其匾额便是“有凤来仪”,典出师旷的故事。
2.琴知祸福兴衰。
妙玉听琴知生死祸福。
《红楼梦》第87回,宝玉和妙玉听林黛玉弹琴,
甚觉音调清切。只听得低吟道:“风萧萧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
妙玉听了林黛玉的琴音哑然失色道预感到琴声不会持久,黛玉的生命不能持久。正在这时,黛玉的琴弦断了。果然不久后,宝玉丢玉,宝钗冒名顶替,木石姻缘失败,林黛玉香消玉殒。
季札听琴音而知兴衰。
公元前544年,吴王馀祭派季札出使鲁国,鲁国国君向季札展示了周朝的音乐。
听到《卫风》,季札说:“这首曲子很美,忧思却不困顿,就像卫国的康叔、武公的德行是一样的。”
听到《郑风》季札说:“这首曲子也很好听,只不过太繁琐了,恐怕会最先亡国吧!”
听到《秦风》季札说:“这曲子才能被称作华夏正声,宏大无比,想必会发展成像周王朝那样的大国。”
果然,后来秦国消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季札从琴音里听到个人的德行操守,国家的兴衰更替。
伏羲大帝发明的琴,诞生数千年以来,见证了朝代更迭,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