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怎样战胜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三次经济危机?如果非要用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我会说。利用暴力向外转嫁,仅此而已。接下来我将沿着历史进程。回顾被称为大萧条,大通胀和大衰退的三次重大危机,对人类战胜危机的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分享一些政治和经济学的认知。
从古至今,17世纪的欧洲正处于重商主义的鼎盛期。各国坚信货币是财富唯一的表现形式,竭尽全力积累贵金属。欧洲国王们都有四大爱好。开矿,掠夺,贸易,数钱,他们认为黄金争夺战属于零和博弈,英国多一点法国就少一点。于是纷纷制定政策,鼓励出口,武装护商,对外倾销,同时设立关税门槛。加强货币管制,对贸易逆差深恶痛绝,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史上最肮脏也最伟大的政治家,她支持海洋探索,开展奴隶贸易,对西班牙的财富艳羡已久。派遣海盗劫掠商船,亲自为海盗登船授勋,称其为民族英雄,皇家爵士。
而这在当时是一种普遍现象,他们对货币的痴迷一方面是缺少经济学知识。意识不到生产端的重要性,一方面也说明当时的货币购买力得到了有利的保证,在此基础上。一个新兴的阶级提出了新的诉求,他们想要一片宁静的海洋,保证贸易安全,开放,自由竞争。古典经济学应运而生,不是亚当斯密启迪了欧洲,而是欧洲资产阶级的利益需要推出一个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最了解自己,用最擅长的技能获得最多的收益。而竞争又会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中国厨师可以把糯米和肉类制成粽子,意大利厨师可以把面粉,火腿和菠萝加工成披萨。而英国厨师可以把炸鱼和薯条做成炸鱼,薯条市场会给出最公允的价格,消费者会选出最受欢迎的商品。在劳动分工和利益驱动下,看不见的手绘出了一幅田园诗般的美妙世界。在亚当斯密的光芒之下,欧美列强的经济节节攀升。
随着工业革命呼啸而过,无数的新商品涌出工厂,但是欧洲的消费能力能消费如此多的商品吗?事实告诉我们,不能。第一个指出原理的经济学家是西斯蒙帝,后来的马克思继承了他的理论,在商业社会里,商品总价值等于社会总购买力,才能供需平衡。然而,现实中工人所产出的价值永远高于其得到的工资,其余财富自然流向了资方。这部分财富不可能完全用于消费和再投资,所有一部分被积累下来没能形成购买力。
这就导致社会总购买力永远低于商品总价值,这是分配方式导致的必然,无论怎样刺激工人消费也是治标不治本。生产过剩始终笼罩在资本主义的上空,贫富差距过大也会加剧这种现象,为了扩展购买力,资本家们想出了两个办法。一个是给消费者发放贷款,另一个是寻找殖民地,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着手。首先是贷款,消费者们寅吃卯粮的贷款,拯救了现在,但也透支了未来,这并非长久之计,于是,资本家们望向了大洋彼岸,北美,印度,澳洲,南非,都在英国的殖民体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既有丰富的资源,又是新兴的市场,为英国资本家的钱袋里送上一枚又一枚的金币,然而殖民地总有瓜分完的一天。
资本主义扩散到了全世界,资本主义扩散到哪里,危机就跟随到哪里,直到那个黑色的星期四。1929年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没有之一。曾经是商业新秀的水果小贩。把广告贴在了礼帽上,股票难民为自己的豪车标价100美元,孩子们排队领取可怜的救济面包。而在纽约曼哈顿,距离华尔街几公里的地方,人们用纸板和铁皮搭建容身的小屋。
有这样一个美国政治笑话,顾客走入一家酒店,服务人员会贴心的提问,请问您是要开房还是要跳楼。而美国最痛的伤口发生在1932年的夏天,2万名已然退伍老兵集体来到国徽大厦。要求政府提前支付他们的退伍抚恤金,时任总统胡佛命令军队驱逐老兵们。美军的枪口指向了自己的英雄,在那些紧握枪杆的美军当中,恰好有着尚未成名的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和巴顿。艾森豪威尔拒绝使用武力,而麦克阿瑟却说这是共党势力的阴谋,决定使用催泪瓦斯。导致包括一名婴儿在内的数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华盛顿惨案至今仍是美国老兵最惨痛的经历。
这一切是为什么呢?经济20年代以来,美国工业飞速发展,纺织,钢铁,汽车均出现生产过剩。实体经济开始增长乏力,导致资金离场,大量涌入股市,此时多数国家实行金本位。为了投资正值牛市的美股,欧洲投资者大量使用黄金购买美元,英,法,德等国的黄金快速流失。他们联名要求美联储下调利率,降低美元的吸引力,防止本国黄金流失。美联储听从了他们的请求,把利率降低了半个百分点。
低利率使得许多美国人选择取出存款投入股市,股市的增长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人们纷纷变卖或抵押不动产,从影子银行中借来资金,向潮水一般涌入股票交易大厅,时任总统柯立芝和经济学家宣称,美国股市进入了永不下跌的繁荣时代。股票的逻辑时,哪怕是一堆垃圾,有人愿意出100美元,他就值100美元,直到下一位接盘侠。用200美元买下,但人们购买垃圾的热情总是有限的,当泡沫破裂,股价大跌时,没人愿意花100美元去买这堆垃圾。股票变成了废纸垃圾,抵押的资产也被银行没收,不幸的是,银行也去炒股了或者把钱借给了其他股民,大量贷款无法回收,恐慌的人们涌向银行,试图抢救自己的身价性命。挤兑导致银行像骨牌一样接连*,许多公司也参与了股市,如今纷纷*。
工人失业了,购买力进一步下降,商品更加滞销,企业资金无法回笼,只能继续裁员,更多的工人失业了。购买力继续下降,资本家继续裁员雪崩,时任总统胡佛真的是一个自由放任主义者吗?它扩大政府支出,发放住房贷款,刺激住房建设,立法应对危机。罗斯福新政大量延续了他的政策,但为什么胡佛如此失败呢?因为胡佛直到任期最后几个月。才利用强制手段做这些事情,他对经济危机的处理充满了自信和幽默,劝说资本家不要减薪,于是企业选择了裁员,鼓励私人慈善救助难民,慈善家声称自己才是难民。敦促银行互相疏困,于是银行家们更加用力的捂住了自己的钱袋,提高关税来减少进口,促使美国人多买美国商品,结果招来其他国家的加关税报复。反而打击了美国商品的出口,
胡佛的幽默感来自哪里?因为它试图依靠资产阶级的力量来解决资本主义的问题。坚持金本位和财政平衡思想,印钞和借债规模较小,无法通过足够规模的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也无法贬值美元来利好出口,在巨大的民意压力下。胡佛也做过干预市场,建设几种设施等等,努力没来得及生效,他就已经下台了。反而给罗斯福做了一些铺垫。归根结底,胡佛背后的阶级基础就是保守派财团,他并不愚蠢。但他无法背叛自己的阶级,他不可能让财富从一个群体直接留下另一个群体,而是寄希望于自愿联合,让资本家自己决定是否慷慨解囊。胡佛卸任以后,依然在财团的支持下活跃在美国政坛,以90岁的高龄寿终正寝。
罗斯福新政暂时性的缓解了危机,2023年知识已经饱和,所以我们不简单介绍其举措,而是从阶级视角进行分析。一句话总结新政罗斯福将国家信用货币化,串联了劳动力与资本,政府既是大雇主又是大买主。让劳资双方都有利可图,以此刺激经济成本转移给未来,达成当下的阶级调和。凯恩斯在罗斯福新政推出的四年以后,完成了他的著作通论给罗斯福新政补充了理论一句,他也将大萧条归因于购买力不足,他并未将此归因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是模糊的说了一句,长期看来我们都会死,来表示他的悲观态度。
但让美国真正走出危机还是因为二战,国内的购买力不足,那么就放眼国外。战火纷飞的欧洲大量购买美国军火,美国工人们开始投入军工生产,重新拉动了经济循环。战后欧洲重建所带来的大量商品需求,才真正解决了美国的生产过剩,这背后是欧洲生产力被战争摧毁。德国发动战争反倒使得美国资本成为最大受益者,罗斯福和希特勒都试着用国家借债来维持消费能力,进而维持生产能力,但最终还是要轰轰烈烈的去产能来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
我们可以总结出六字箴言,大炮摧毁工厂,法西斯战争的实质是陷入生产过剩的产业资本。用战争消灭外国生产能力,本国资本得以占领其原材料和市场,缓解自身生产过剩。产生的红利用来缓解内部阶级矛盾,完成向外转嫁危机的过程。战后许多国家都应用了凯恩斯模式。政府借债刺激经济,通过发展的红利来还债,但是黄金时代总会过去,总有一天红利不足以覆盖债务,只能借新还旧,拆东补西,以及一发不可收拾的印钞。
实质上,印钞也是一种负债,央行期望国家未来制造出更多的商品,支撑起新钞的购买力,防止恶性通胀。战后各国经济飞速重建,大量的商品跃出流水线。成功稀释通胀,我们的国家正在蒸蒸日上哦。但在70年代出现了一种叫滞涨的经济现象,货币供应已经很充足,消费需求却持续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广大消费者表示,印的那么多钱都哪去了?我怎么一分也没看见呢?凯恩斯认为,经济高速发展则工人充分就业。此时社会购买力强,需求旺盛,物价上涨,通胀虽然可怕,但也意味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滞胀给了凯恩斯当头一棒,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竟然同时发生。故名停滞性通货膨胀,简称滞涨。这是为什么原因,可以分为内外两类,内因是凯恩斯主义带来的过量货币供给,降维说就是钱印的太多了。商品生产的速度追不上钱印的速度,价格自然上涨,制造通胀来刺激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当时较高的社会福利政策,还有越南战争的高额军费,都迫使美国超发货币来支付账单。
这都被全世界看在眼里,人们对美元产生了信任危机,以戴高乐为代表,纷纷要求美国按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约定。向各国支付黄金来回收美元。见此情形,尼克松公然违约,拒绝兑换黄金,欧洲各国异常愤怒,就连乞丐都在自己的帽子上写下拒收美元的字样。
与黄金脱钩以后,美元滥发变本加厉,通胀持续攀升,尼克松为了压制通胀下令所死物价和工资,明明有着巨大的涨价空间,却被勒令限价。企业生产积极性大受打击,开始停产裁员,加剧了经济停滞和失业,通胀逐渐转为滞涨。而且,在放开物价管制后,物价报复性上涨局势更加恶化,外因是商品制造成本上升。美国为了石油利益将以色列刺入中东的心脏,导致了一系列中东战争和石油危机,中东国家上调油价,推高通胀。高昂的原料成本打击了企业生产能力,加剧经济停滞,此外,受能源危机和旱灾的影响,世界粮食大幅减产,价格暴涨三倍,火上浇油。虽然不同学派对滞涨的解释很不一样,不过,以上两条属于各学派的共识,此外,日本工业崛起挤压美国商品销路。
科技创新陷入停滞等等原因也客观存在,限于篇幅对于经济学派之间的争论不再展开。1980年,美国经济陷入负增长,年通胀率和失业率甚至攀升到两位数,伴随着凯恩斯主义失灵。大萧条重新成为意识形态战场,罗斯福身上的左翼民粹色彩带来了不小的争议,把制度成本转移给未来,以获得当下民众的支持。这真的是最理想的选择吗?在滞涨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持否定态度,这是可以理解的。
凯恩斯主义的制度成本正是由这一代人来承担,他们把票投给了里根,投给了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者坚持市场至上,反对政府干预,将大萧条归结为政府不合理的扩张信贷,压低利息。低息贷款吸引着投资者们借钱炒股催生泡沫,泡沫破裂时政府还在继续撒钱,妨碍市场自动淘汰机制。投资方向越来越扭曲,大量资金投在了无人消费的领域里,这些资金无法回收,导致现金流断裂。扩散为大萧条,新自由主义认为即便没有罗斯福市场,也可以自动淘汰过剩产能。
解释大萧条的成因是经济学的胜杯,不同学派的理论解释可以互相参考,我们倒也不必偏信一家之言。这种理论受到的批评同样尖锐,反对者们声称即便承认新自由主义市场自平衡理论是对的。但这种理想化的自由市场在现实中不存在,现实中的资本集团和政府深度藕合,哪个国家的资本会乖乖接受淘汰的命运,他们会使用暴力手段破坏市场。在市场淘汰我之前,先用子弹淘汰你。在一些经济学家的幻想里,只用一席话语,便能叫上希特勒拱手来想。
接受市场淘汰机制,德军占领巴黎的那一天,他们会说自由市场的本意是好的,都怪希特勒执性坏了。市场需要强权保护自身,但强权又会在遭遇危机时破坏市场,这种两难境地,让完美自由市场始终无法存在。我将双方观点陈列于此,观众可以自行思考,目前来看,新自由主义理论更多被用作抨击左翼和极权制的工具,常常被望文生意的理解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主义。其自由价值观令许多集权厌恶人士颇有好感,虽然受到诸多质疑,但是新自由主义又是一个必须经历的历史阶段。
任何先进的生产力终究会以某种名义向外扩散,农业如此,工业也如此,新自有主义就是工业向外扩散的方式。而发达国家的金融收益就是发展中国家接受工业的代价,为什么新自由主义能够扩散至全世界呢。里根和萨切尔的企业减税降负,鼓励生产实施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增强市场信心,优化资源配置。带动了全世界的一轮繁荣期。如果你相信了以上的概念,那么很遗憾,你可能被欺骗了。新自有主义的扩散,真正的动力并非市场理念本身在全世界工程拔寨。而是金融资本全球流动,为了追求美元应通货,许多国家被迫接受新自由主义改造。甚至有的国家在政治上已经有了超越资本主义的建构,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农村地区仍存在着较为传统的农业经济。这样的国家有意愿接受外资加入全球分工体系,即便处于很不公平的位置,金融体系和跨国公司被建立起来。
发达国家利用金融业获得的利润一部分分配给了国内底层,用于调和内部矛盾,而且资本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让全世界小资产阶级可以将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出售给报价更高的买主。也让他获得了中间阶层的支持,所以即便新自由主义理论存在巨大争议,但是他满足了足够多的经济体和许多阶层的短期需求,所以他必然决定短期的历史走势。
美国通过大幅度加息,减少了流通中的货币,通胀得到了缓解,高利息导致大量资本流入美国,金融业空前发达,停滞也得到了改善。但更重要的是,新兴工业国有着海量的美元需求,美国金融才有输出空间,新兴工业国的资产和工业品又是如此廉价。才真正压制住了通胀,所以不能只强调沃尔克的铁腕加息,只加息不创造新的增长点。只能解决通胀,但不能解决停滞,是美元的优势地位让滞胀,这个在其他国家属于两难的问题。在美国,只需要固齐一端,只有美元这样的硬通货,才能够在加息抑制通胀以后,利用回流的资本在全世界进行金融收割,走出经济停滞。
有了大量资本流入,并且把劳动密集型资本转移至海外,完成了去产能,美国高科技产业投资陡增,苏联被美国甩开距离,直至解体,西方国家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资产收割,最终使得美国形成了金融,科技,军事三角霸权。凯恩斯主义下的战后繁荣期最终走向了滞涨危机,是否和几十年前颇有相似?还是试图用国家债务创造消费能力维持生产能力。最终也不得不设法去产能,前者是武力摧毁,后者是向外转移,接受产能的发展中国家则陷入窘境。
借钱要找美国,因为美元是硬通货,赚了钱要投资美国,因为美国金融市场有收益。生产的廉价产品要卖给美国,因为美国能买得起,发展中国家承接了美国陷入生产过剩的中低端产业资本。又承接了美元超发制造的通胀滞涨危机就转嫁出去了,但即便如此,产业转移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机会。这就是金融霸权主义。
美元霸权从何而来?当然是虎视眈眈的暴力机器,让美国走出滞涨的,究竟是美国的内部政策组合权,还是暴力的间接变现呢。金融游戏如果没有外部供血,大量资本在本国金融市场空转,只会加剧滞涨。这一点我们应该不陌生,我们跳过道德角度的评判,而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给新泽主一个总评。他带来了生产力进步,但却没有革新生产关系。前者是暂时成功的原因,后者是他必然崩溃的原因。新兴工业国的劳动力会越来越贵,金融国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然而廉价劳动力在长期看来是不可再生资源。金融殖民地总有被瓜分完的一天,此时的金融帝国就必须面对内部接近矛盾。
我们可以做一个断言。推翻美帝国的必然史也只能是美国本身。其他国家做的努力是斩断美元的海外触角,使其内部接近,矛盾扩大。促使美国推翻美帝国,马克思所期待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靠的不是阶级情谊和提高觉悟。而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步资本主义,将全世界的传统经济彻底消灭,失去了开发生产力的功能,让阶级矛盾无法对外转移,各国无产阶级利益系统,个人利益和阶级利益达成统一才能激发主观能动性。
选择联合起来对待这个操蛋的世界,之前在泰国做生意的时候,当地华人给我讲过一条规律。政策越宽松,自由度越高,玩的越没下限,来你这玩的人就越多。别误会他说的是金融市场。21世纪初,美国房价一路攀升,年增长率达到分之十,人们纷纷把手上的资产投入方式。大家都相信多买一套好卖房能养老,房贷业务迅猛增长,其中包含大量次贷及还债能力较低的贷款。次贷公司希望转嫁风险,于是转卖债权,把欠条往桌子上一排,告诉投资者,陈叔叔欠我100美元年底还。现在你们只要给我70美元,就可以代替我成为叔叔的债主,年底的叔叔还的100美元就是你们的。
投资者也不傻,哪能有这么好的事,叔叔要是真能还钱的主,你能把债权卖给我,卖债权就像卖瓜。垃圾债权就像卖不出去的生瓜,为了把生瓜卖出去,美国人想了三个办法,一个是自卖自夸,一个是不甜退钱。另一个是生瓜熟瓜打包卖,自卖自夸就是串通评级机构,市场上有评估贷款风险的专门机构,曾经他们很有信誉。说这个瓜是甜的,那就一定是甜的。然而他们收受贿赂,欺骗群众,把生瓜说成甜瓜,结果可想而知。评级机构很快就成了过街老鼠,再来第二招,不甜退钱,专业说法CDS。
降维说,这就是一种保险,散户给庄家交保费,如果叔叔最后还上了钱,大家皆大欢喜。如果没还钱,散户有权把这笔烂账推给庄稼,要求庄稼替叔叔还钱,相当于一笔保费,把风险推给了庄稼。卖给我生瓜蛋子,对得起我们吗?退钱第三招,CDO生瓜熟瓜打包成果篮打折卖掉。把各种优质的,劣质的现金流捆绑出售,进行再次评级,只为了把劣质债权卖出去,以此转移风险。
信贷魔术让美国人玩明白了,环保少女之呼好带啊有,狂欢的顶点,正是危机的起点。房价泡沫终会有破裂的一天,叔叔撕毁合同拒绝还债,把房子丢给银行,资金链断裂。各种CDO,CDS资产崩溃了,房地产公司也崩溃了,银行借出去了不少钱,最后只收回了不值钱的房子,银行也崩溃了。美国开始设法拯救市场,怎么拯救量化宽松?也就是我们熟知的QE,为了救市,美国降低了利率,诱导大家多投资,少存款,深爱美国,就为美国接盘。
但美国人无动于衷,于是美国政府大举借债收购垃圾资产,金融机构摆脱了垃圾资产。获得了一大笔现金,重新活跃起来,美国政府却债台高筑。传统的信贷扩张是把利率压低至某个值。低利率的资金对投资者更有吸引力,自然会流动到市场上面化宽松是直接以某个固定额度投放货币,前者是从蓄水池中抽水投放到外部,直到水池中的水深仅于半米,而后者是定量抽3000吨水向外投放。一般来说,是利率已经压低至接近零点,但市场依然缺乏流动性,才会采取变化宽松。除了印钞以外,美国还大举向外借债。有哪些人借钱给美国呢?如果你找不到,那么打开手机自拍一张就可以看到债主了。此时的中国手中有许多美元债权,除国债以外还有大量两房债权,美国政府正在疯狂收购他们以维持价格。
如果中国选择抛售压价必然加剧美国的危机,给美元信用1亿政权,但中国最终没有这样做,反而增持美国国债。一年之内增持2300亿美元,是第二大债主日本的六倍。中国为什么要帮助美国,一句话总结原因,因为当时中国的核心资源及劳动力。需要在美元体系下变现,既然选择了市场经济,就要接受资本逻辑,人民币体系无法容纳中国强大的工业产能,有许多人,许多家庭。都依靠外贸收益来生活,没有外需的支撑,就会面临严重的生产过剩,导致萧条和失业。而美元体系背后的军事力量,是2008年的中国必须慎重考虑的,侠客永远是快意恩仇的。
但政治人物不是,政治人物背后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不是,除了购买美债,中国还推出了40000亿计划,大大扩张了工业产能。一方面投入大基建,另一方面出口给美国维持了自身的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相当于美国赊账,向中国购买了大量廉价商品。中美两国对此都不满意,美国不希望看到中国工业实力迅速强大,但又离不开中国的工业产品。
中国不希望被美元吸血,但又找不到新的市场,就在这种微妙的关系中,两国的矛盾逐渐积累着,2008金融危机也符合之前的规律。还是美国利用国家负债来维持消费能力进而维持产能,但依然无法避免去产能阶段。只不过美国的产能不在美国本土,所以去产能的任务也落到了其他国家的肩上,去产能过程中所带来的失业和萧条。也被一并转嫁出去,在这一轮去产能完成以前,金融危机的余波就无法平静利用量化宽松,把金融系统天量债务转移到美国政府,再利用美元霸权。把金融资本的危机转嫁出去,形成其他国家产业资本的危机,逼迫这些国家加大政府投资来应对外需下滑。创造大量政府债务,政府在通过某些商品的价格炒作,把债务转嫁给居民,让他们用一辈子的劳动慢慢消化。
三步走的过程里,第一步是量化宽松,第二步是美元霸权,印钞和霸权哪个更关键呢。很明显是美元背后的暴力强权能把危机转嫁出去,强大的暴力让这张绿色的纸获得了信用支撑。他在市场上的过剩和紧缩可以主导人们的行为,他拥有了对人类下命令的能力,而被命令着的人们是吸收危机最好的海绵。只有大型金融机构陷入困顿才叫金融危机,而无数普通人受到其严酷剥削,却没人把他称之为危机。这世界从来没经历过什么危机,或者每分每秒都在经历危机。区别只在于谁才是这个世界。一直以来都有人告诉我们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政策走出了萧条。新自由主义的自由放任摆脱了滞涨,量化宽松,创造流动性,拯救了金融,这些都对,但还有一些更关键的因素。
1929年大萧条以后是战争破坏的生产力解决了生产过剩,70年代大通胀以后是金融霸权推动产业转移,廉价商品缓解了通胀。2008金融危机以后,是将暴力直接兑换为流动性,抹平了金融坏账,就是开头给出的那句话。利用暴力向外转嫁,仅此而已,你可能会问,世界上也不只有这三次经济危机,还有东亚金融风暴,欧债危机以及拉美债务陷阱等等。他们不具备强大的暴力,不也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吗?我想反问真的吗?代价是什么呢。
从纯经济数据的角度来说,有些国家重新进入了增长期,但从政治角度看。他们的经济主权受到了强大暴力国家的严重侵犯,成为了事实上的富庸国,一时的数据上涨。仅仅是那个更强大的暴力集团与这些国家暂处于战略合作,他们的危机和繁荣取决于暴力集团的意志。而不仅仅是其本身的经济运行情况,如果只研究这些国家的内政,将他们的经济周期视为具有普世性的定理。恰恰是忽略了最重要的外部变量,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以后,乃至单极化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代里。对危机的研究和认知是否应该与之前不同呢?是否应该更多的考虑政治因素呢?
正因为这方面的考虑。我将这三次发生在资本主义大本营的危机串联在一起,强调走出危机背后的暴力内核。暴力属于谁?古典自由主义时代属于私人资本,凯恩斯主义时代属于国家垄断资本。新自由主义时代属于国际垄断,资本当代属于核动力印钞机,这张绿色的纸。仅仅是暴力集团的一种服从性测试,而且这张纸真的只能是绿色的吗?它可以是金色,可以是银色,可以是一切颜色。
这甚至不能只算做一件坏事,因为有了暴力建构的规则,因为有了规则来组织社会生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铁路桥梁四通八达,人们顶着正午的烈日歌颂奇迹,披着清冷的月光固影自怜。城砖下的白骨不会开口讲述他的故事,跨时代的列车没空搭理车窗外的行人,但是世界确实是在发展啊。是在快速的,高效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啊,人们吃饱了饭,穿暖了衣,发动机的轰鸣让我们天南海北朝发夕至。
互联网的覆盖让我们足不出户,变懒,全球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谁有资格定义?谁有能力定义。面对世界如此巨大的矛盾性,作为一个渺小的个体,我真的有能力给出一个公允的评价么。我只是尝试用自己的理解把幕布揭开,直面人类社会中那些最露骨的东西,但并没有批评这些。光明与黑暗,繁荣与衰退从来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同一套规则生发出的两个必然结果。想要打破当下的生产关系,要么是工业化扩散至全世界,要么是出现比工业更先进的产业。
而在这之前,无论成为单极霸权的是哪一个国家,是美国,英国还是尼加拉瓜,都必然会用这种方式向外转家,矛盾以前的美国也是积极支持前英法殖民地独立的。但其统治阶级是垄断资产阶级,所以很快他自己成为了殖民者,否则就要承受通胀,失业衰退。正因为那些资本集团呢,谁都不比谁高尚,谁都不比谁正义,谁都做不到一把枪指向敌人,一把枪指向自己。所以,才需要多级化来互相制衡,能在多级化的条件下使工业化向世界扩散并升级科技是大多数人的幸运。是单级霸权的不幸,而在单级化与多级化之间反复拉扯,在暴力集团的博弈下推动全世界工业化和科技升级。
将成为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主线,生活在时代里的普通人只不过是一株随风飘荡的芦苇。我们用尽全力,也只不过是成为一株有思想的芦苇罢了,我已经不再强迫自己热爱生活,我只想读懂它。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