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很抱歉。
因为我要再一次推荐我之前推荐过的节目。
真的很少有节目可以让我推荐两次。
上一次我为同一个节目写两次影评,是《山海情》,这一次,我实在忍不住,想把它再一次安利给还没有看过的朋友们——
《锵锵行天下》第二季。
我为什么会想写第二份影评?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我只是想把那份来之不易的感动分享给其他人。
今天,我想聊一聊《锵锵行天下》第二季的第四集,有人对这集赞不绝口,有人说这集是封神的一集,而对于我来说,看完这集的那天晚上,我倚靠在窗前,仰望着漆黑的夜空,久不能寐。
01、荒废年代
第四集的标题,叫“废墟星球”。
这一集,文涛和轶君来到了位于青海冷湖的一座荒废城市。
这座城市曾经处于沙漠里的无人地带,但在发现石油资源之后,成为全国四大油田之一,随着工厂和工人的到来,这个无人区渐渐聚拢形成了城市。
但随着资源枯竭,石油产量降低,工厂外迁,数万工人及家属迁离城市,这座石油之城也渐渐被历史,被人们所遗忘。
在青海冷湖,有三大旅游产业——
第一个,雅丹地貌,第二个,盐湖资源,第三个,近代工业遗址,就是文涛和轶君所前往的工厂废墟。
在这场七八十年代的时间旅行中,文涛和轶君宛如孩童在废墟里寻觅着过去的踪影——
他们在工厂里发现了八十年代的饭票,发现了改革开放时期在各大工厂、国企兴起的岗位责任制守则。
在这其中,令文涛感触最深的,就是他在灰土里找到的一本设备检查记录。
这本笔记本上,检查员事无巨细的记录了各个检查设备的合格标准与当天的检查情况,甚至连每天的行程安排都详细到各个时间段,就像是一种强迫症般的缜密。
文涛的父母,以前就是工厂的工人,而在看了这本笔记本之后,文涛终于理解了自己父亲的一个在他看来不可理喻的习惯。
文涛的父亲已经八十岁了,但是他每天却要熬到一两点才睡,在睡之前,他每次都要花两三个小时记录一天的行程安排,这在文涛看来已经不能叫日记了,而是一种毫无感情的记录——
上午几点吃药,吃了几片,几号去了超市,买了白菜一斤多少钱,今天儿子回家,一起去了哪个餐馆,消费多少。
这种记录在文涛看来毫无意义,甚至无法理解,但是在看到这本笔记本之后,文涛才突然理解那个年代的工厂到底是如何做事的,他们对所有的事都极其认真,一丝不苟。
父亲在工厂的工艺科待了一辈子,这种习惯已经烙在了他的灵魂上,即使在退休之后,也无法改变。
在这趟追忆旅行之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一份86年报纸上的一篇畅想未来,预测未来的文章。
在文章里,作者预测2000年苏联会实现首次载人飞船到达火星,如果让他知道在短短五年之后,也就是1991年,苏联这个世界超级大国会面临解体的困境,不知他会作何感想。
2020年,作者预测全球语言障碍消除,电脑可以立即翻译语言。
2075年,人类人口突破百亿大关,即将移居火星。
站在2020年的时间点,看着1986年的人预测今天,心里生出一种难以言明的感情——
不知道四五十年后的他们,会怎样看待如今的我们?
在废墟之旅的结尾,窦文涛感慨万千——
在七八十年代,很多人一辈子最黄金的时候,就是在一个工厂里度过的,那时候的工厂并不像是公司,更像是一个大家庭,就像《你好,李焕英》电影里所描绘的那样,你的工厂,就是你的社会。
如果我们能体会到父辈们是在这样的一种集体氛围里度过自己的青春壮年,那么几代人几辈人之间,也许会更加相互理解一些。
就像是窦文涛一样,曾经,他对于爸爸很多的坏习惯说不好听一点,就是瞧不上,但是现在,他甚至有一点尊重,尊敬。
因为他明白,那个年代真的不容易。
现如今,冷湖的工业废墟成为了模特网红的旅游打卡点,不少网红到这里集邮写真。
每个时代都拥有着独属于它自己的烙印,就像这座被遗忘的石油城市,曾经他是短缺时代里的致富之都,而现在他成为了和平年代里的旅游胜地。
这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是不知在几十年后,青海冷湖的这座城市,又会变成怎样的模样。
02、仰望星空
节目的后半段,来了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国家天文台首席研究员、著名的现代天文学家,邓李才。
青海地广人稀,你举目所望,几乎看不到任何光源,这种在人类看来不适宜生存的环境却给天文学家们提供了“得天独厚”观测天象的条件。
为了寻找在青海寻找合适的建址位置,邓李才和他的团队徒步翻山越岭,经过多年终于把地址选在了青海冷湖赛什腾山。
到了夜晚,文涛、轶君和邓李才博士在观星基地点起了一团篝火,这闲聊节目也终于正式开始了。
在节目里,窦文涛问了一个观众很关心的问题:
“作为一名科学家,一名天文学家,你看科幻电影会有不适应感吗?你会去看科幻电影吗?”
邓李才回答说:
“我还真看过科幻电影,最近几年出的几部科幻电影,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是《星际穿越》。”
作为一名天文学家,邓李才当然知道科幻和科学是俨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是在《星际穿越》里,关于科学部分的解释却十分严谨,尤其是里面关于黑洞的部分,电影里所表现的画面和几年之后的黑洞观测照片几乎一模一样。
而关于科幻的部分,科学无法解释的地方,导演选择把这部分隐藏起来,绕过科学的点而不去解释。
这在邓李才看来,都要归功于当时的电影科学指导,大物理学家基普·S·索恩,在这之后,基普·S·索恩凭借黑洞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奖。
而同样作为科幻电影,例如《火星救援》就显得比较娱乐。
因为在科学家的认知范围里,人移居火星其实是一个很坏的主意,堪称下策。
最后,窦文涛问出了一个中国影迷都特别在意的一个问题:
“那您对于《流浪地球》怎么看?”
邓李才作为一个理工“直”男没有给刘慈欣留半点情面,他说,《流浪地球》从文艺的角度,以中国现在的水平来说,是相当不错的,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剧情上漏洞百出。
例如地球流浪的原因是因为太阳氦闪的辐射会使人类蒸发,而事实上,人类压根观测不到氦闪。
整个谈话中,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关于外星人的讨论——
对于外星人,邓李才有两个信念,第一,外星人一定存在,第二,人类一定遇不到外星人。
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邓李才解释说,在宇宙,太阳这样的恒星绝不是特殊的存在,跟它相似的有两千亿个,类似的星系有几千亿个,在这样庞大的基数面前,演化出另一个地球是再正常不过的。
但是,相比于浩瀚无垠的宇宙,人类的历史太过短浅。
人类文明至今不过五千年,现代科学发展二百年,星际载人技术的实现,也不过才几十年。
我们人类发展至今,能遇见外星人的窗口实际上相当之窄。
但是在这几十年里,我们人类发生了什么?
世界大战就有两次,瘟疫疾病之类的就更不用说了,相比于以亿年为单位的宇宙,人类存在的时间太短了,而对于人类是否能延续到地球终结,邓李才是持悲观态度的——
毕竟,人类是一种会自相残*的动物。
也许,你观测到的星球在几十亿年前就有过文明,但这不叫相遇。
什么是相遇?
是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两个不同的人相互碰见,这在无垠的宇宙,无限的时间里,无异于痴人说梦。
03、最后
在这一集的评论区,有人说,他看完愣住了,沉醉了,他完全没想到这种闲聊综艺居然有如此大的魅力。
是的,相比于搞笑类型的综艺,这种文化类综艺会给人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一种心灵的震撼。
在看完节目的那天晚上,我依然没有看到星星。
但是,我仍想把那份仰望星空的感动,分享给其他人,安利给其他人。
在钢筋水泥打造的城市森林,匆匆的你,有多久没有去看看头顶这片天了?
也许你会无奈地说:
”感动,又不能当饭吃,不去看星星月亮,不去读书听歌,又能怎样呢?“
但在我看来,正是因为这份感动——
才让硬邦邦的世界不至硬进心里,让软弱的心不至倒塌不起。
作者:十四十四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