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大后有没有学霸潜质?看他玩“过家家”就知道一二了!

孩子长大后有没有学霸潜质?看他玩“过家家”就知道一二了!

首页模拟经营过家家模拟器更新时间:2024-11-13
妈咪读呀

“过家家”——想必不少父母曾被小孩子哭着、闹着要陪玩这种游戏。在游戏中,参与者要扮演社会角色,进行一定的互动。笔者的妈妈曾跟我回忆说:“小时候,你经常哭着吵着要扮演妈妈,而我就演小孩。下班回来筋疲力尽,还要在你的要求下,要演得生动形象……”

小孩子喜欢糖果玩具和游戏,无不是基于一定的儿童天性。那么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玩“过家家”,这种游戏对于儿童好处到底在哪里,值得各位妈妈下班后付出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陪玩呢?

经典的心理学测试“马克西和巧克力“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一般过过家的孩子,年龄不会太小,大多4岁以上。2~4岁前可能偶然对“过家家”感兴趣,但实际上,4岁以后会更加偏爱。这也符合儿童心理的社会性发展。幼儿园早期,孩子对同学、朋友不感冒,而4岁以后,小朋友渐渐发展出热爱交际的现象。合作,是其中一个重要要素。

为什么4岁的孩子是热衷玩“过家家”的年龄分水岭呢?

回答这一问题前,先让我们看一则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家维摩在1983年做了一个心理学实验,主题是测试“儿童是否能站在自己的立场,理解他人所持有的错误想法”。

他让儿童观察用玩偶演示的“马克西和巧克力的故事”:马克西将巧克力放在厨房的一个碗柜,然后离开。他不在时,母亲将巧克力转移到了另一个抽屉里,而马克西不知道巧克力已经被转移。维摩询问儿童:最后马克西回家,会去哪里找寻巧克力?

维摩希望通过这个测试,可以说明白3个概念:

(1)人们都会形成有关客观事物的信念;

(2)信念有正误差别;

(3)正误信念可以共存。

果然,3岁和4岁的孩子在测试中得到的答案是不一样的。

3岁的孩子回答说:“马克西会去抽屉里找。”

4岁的孩子则回答说:“马克西会去碗柜里找。”

之所以4岁孩子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是因为他们拥有了推理的能力,能够对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这项实验发现,4岁是儿童能否认识到他人持有错误信念的分水岭。

理解自己和他人心理能力的重要性

那么有的家长会问,这跟过家家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有的。这意味着4岁的孩子开始能够理解自己和别人的心理状态,从而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一个能更好理解自己和他人心理的儿童,在未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在人和人的相处中会表现得更自然得体,使相处的人感到愉悦舒适。也就是心理学中所称的亲社会行为。

可见,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能力是多么重要。而“过家家”游戏恰好就是提高这一能力的一大关键。

过家家通过模拟,帮助儿童形成更高级的理解力

“过家家”是一种假装游戏。

假装游戏有助于儿童理解心理和现实的区别。家庭是儿童早期假装游戏最重要的场所。家庭中的假装游戏,主要发生在儿童和父母、兄弟姐妹之间。

其中,父母的假装游戏和兄弟姐妹的假装游戏有所不同。相比较而言,和同龄人玩“过家家”效果更胜一筹!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在家庭中,父母和儿童地位不平等决定的。一般而言,父母都是高高在上的“权威”,一般充当“评论者”和“观众”的角色。而兄弟姐妹与孩子的关系更为平等,是“玩伴”关系。许多研究表明,比起“评论者”,“玩伴”之间的假装游戏更能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因为在构建游戏的过程中,“玩伴”起着积极的作用。儿童可以一起制定游戏规则,邀请别人加入或者加入别人,并可以提出变换角色等各种要求。

“过家家”锻炼了儿童综合能力养成

不要以为过家家就是简单的儿童游戏,实际上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养成了多种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能力、锻炼了想像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自控力等。

1)想象力

一般想象力强的孩子,在过家家中会演得更好。如果你发现孩子能把简单的角色扮演演得像模像样,说明他们平时就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善于捕捉扮演对象的说话方式、神情表现等。

一个妈妈说,有一天孩子手拿香蕉,告诉家里人,他是舞台上的歌手,手中的香蕉就是话筒。家人乐得哈哈大笑。事后,这位妈妈说,孩子也许就是在电视里看到歌手唱歌,却懂得角色迁移,想像力不要太好哦。

可以预测,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学习也不会差。毕竟,想像力和智力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的。

2)自控力

举个例子:东东想要扮演餐厅服务员,那么他会按照餐厅营业的规律,给新来的客人点餐、上菜。如果他在游戏中忘记了点餐或者收钱,他的游戏伙伴们就会提醒他、纠正他,直到东东真的像服务员一样,做好了服务。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们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自控力。

如何更好地“过家家”?

1. 在游戏过程中,给予孩子指导性话语,引导孩子思考他人心理。如:“如果你是病人,你会怕疼吗?那么作为护士,你是否应该……”

2. 和孩子一起制定游戏规则,不一味作权威担当。

3. 鼓励孩子参与别的孩子组建的假装游戏。同时,鼓励孩子邀请别的小孩加入你们的假装游戏。

4. 如果拒绝孩子的游戏请求,一定要更好地说明原因。如:“妈妈上班太累了,现在需要休息,可以体谅妈妈吗?”而不是简单的拒绝。

5. 在游戏结束后,可以鼓励孩子在现实中对于游戏扮演角色多多观察,甚至要求孩子假装要“入戏”。比如“为了扮演好一个打针不疼的护士,下次去医院的时候,你可以多观察护士阿姨是怎么做的。”

我的妈妈曾抱怨小时候陪我玩过家家真是筋疲力尽,但她后来找到了很好的解决方法——鼓励我去和别的孩子玩“过家家”的游戏。

在“过家家”中,孩子虽然学不到理论知识,却能学到心理理论:那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一个人的温柔体贴,正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正能量。内心的温暖,也是对孩子一生有益的正能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