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土诗派作品小辑(上)

新乡土诗派作品小辑(上)

首页模拟经营赶山夺笋更新时间:2024-04-26

【编者按】

创建于1987年春的新乡土诗派,经历30余年的风风雨雨,如浩浩荡荡竹林中的春笋,一次又一次冒出,层出不穷。“传承民族血脉,塑造精神家园”的主张未变,扎根大地、扎根现实的方向未变。作为新乡土诗派主要创始人,陈惠芳以其不懈的坚守、丰厚的成果,成为这一诗歌流派的旗帜。重新集结,再次出发,阵容可观,前景可期。本刊特推出“新乡土诗派作品小辑”,为其鼓劲壮行。

红石林

陈惠芳

四五亿年前

海侵,海退

留下奥陶纪的史诗

留下史诗级的硬通货

连光速也贬值了

在海底

暗无天日的时段

多么漫长

一毫米一毫米的隆起

十分缓慢

大器,晚成

四五亿年后

我,一粒微尘

漂浮在红石林之间

雨下得突然

夹缝成了雨巷

流线型的音乐,坚硬无比

我惊叹旷日持久的坚守与操练

这些湘西的兵马俑

已从单兵种变成混合兵种

潜伏,是海军

隆起,是陆军

飙飞,是空军

仿佛,只需一声威严的号令

他们就可以出征

陈惠芳,1963年1月生于湖南宁乡。湖南日报高级编辑。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乡土诗派“三驾马车”之一。1993年参加《诗刊》第11届“青春诗会”,1996年获第12届湖南省青年文学奖。2018年获第2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已出版诗集《重返家园》《两栖人》《九章先生》《长沙诗歌地图》。

犁田(外一首)

刘鸿伏

天刚蒙蒙亮

野鸟在桃花林里

一声声叫得快活

南方的屋檐挂满露水

野鸟叫一声

檐水落一次

睡眼惺忪的男子

从热乎乎的被窝里

滑出身子

来到露水浓重的屋檐下

隔着板壁喊:

美美你继续睡啊天还早

我先去犁了芦花村那块地

再去犁小王寡妇的田

那里的桃花开得好看极了

你送饭就送到桃花树下吧

男人从板壁上取了犁耙

赶了水牯

剪纸一样

移动在水雾朦胧的田埂

被窝里的女人

在梦里娇羞地笑骂

死鬼!你犁了自家的田还不够

还惦记着别人家的!

清明节

起了个早床

山上露水很重

那片水竹林湿漉漉的

仿佛刚刚哭过

拔笋子要趁早

起晚了就让人捷足先登了

水竹子一根根柔若无骨

地上的竹叶很厚

踩上去两腿发软

像那种肾虚的样子

很多小笋已经冒出地面

每棵都顶着嫩黄叶芽

叶芽上面都挂一颗泪珠

弯腰拔笋的时候

听见山下村子里

传来鸡叫

一声一声

附和着林子里的鹁鹆鸟

仿佛诉说什么

一边摘着竹笋

一边默默倾听大地上

每一种细微的声音

不知不觉

就把一个清明节

都装进了竹篓

而露珠,打湿了我的眼睛

刘鸿伏,当代作家,学者,收藏鉴赏家,书画家。湖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已出版《父老乡亲哪里去了》《南荒记》《遥远的绝响》等长篇小说、散文、诗歌集和文物文化专著36部。

吾乡烟火(三首)

谢午恒

胞衣

一一兼致母亲

人说,埋藏胞衣罐的地方

就是故乡

我出生时的胞衣

却被人当成药引

治癒了一个长年哮喘者

走南闯北

我最怕听到咳嗽声

担心某一声咳嗽

咳出我殷红的故乡

喊风时刻

酷暑季节,我们站在山坡上喊

喊风

风来啊啊啊一一

风准来

但不管我们怎么喊

叫风别来

风还是会来

风起,起于青萍之末

起于蝴蝶之翼抑或苍穹之顶

风掀起过唐朝屋顶上的茅草

从宋代穿林打雨的蓑衣上掠过

有人迎风招展,衣袂翩翩

有人逆风而行,踽踽向前

不知道风从哪里吹过来

在风中我们也难以辨认方向

你会隐约看到前面的那个人

他背负西风,头上银光闪亮

挂山

不是要把山像水墨画一样

悬挂

是将长眠在山里的亲人

牵挂

只有挂在心里

才永远不会丢失

城里把山都铲平盖了高楼

等你老了,还是住回老家吧

这里离山近

吾乡对挂山的解释

我至今没深究其详

但把他们的唠叨记下了

每到清明

必去乡下扫墓

谢午恒,诗人,书法家。原《当代商报》总编辑。

瓦罐(三首)

郭辉

老黄牯

是木质糟了么

抑或瘦削的肩胛骨太硬

砰的一声

你拉断了牛轭

那一刻父亲的鞭子

刚刚扬起,尚未落下

你却一下栽倒了

双膝深深地插入在泥土中

锐利如同

过去背过的所有犁刀

你用最后的力气

挣扎着,回过头来望住父亲

望住父亲手上

那一道凝固的鞭影

你的眸子里,满含着泪水

使阳光也显得苍凉了

而那断为两截的牛轭

沾着斑斑血点

躺在你与父亲的对视里

躺在你与父亲

耕耘了劳累了一辈子的土地上

如同一个

辛楚而又凝重的问号

突然,父亲

年迈花甲的父亲呵

双膝一屈也跪了下来

面朝你

面朝他终日厮守的恩人

与奴隶……

瓦罐

天天被灶神注目着

熬米粥,煲汤

煮豆子,煎中草药……

器皿一族里的

大肚子女人

孕育出了几多人间烟火味

与菽水之欢

空着时,母亲总是

用清水与抹布

把它擦拭得锃光放亮,如同

打点一尊活菩萨

待滿上水,要煎煮什么了

母亲就会洗净手

抱一抱它,轻轻摩挲一会

再烧火。把火

烧旺,烧得通红通红

母亲常说——

它是朝天嘴,煎熬命,糍粑心

一辈子安分守己

喂就要喂给它

最好的柴禾,最好的火……

人世上, 唯有

这一个字,会在我心里

越读越小。小到

能在我的每一块骨头里躲藏

任谁也找不着

甚至用针尖,也无法

挑出来。还能在

每一根细微的血管里游动

比春天最高处的风

都要自由, 畅达

但这一个字哟

我久已默默,不能呼喊

只能在清明时节

面对一块石碑,发出滴血之唤

——娘!

郭辉,湖南益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一级作家。有诗歌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人民文学》《十月》《北京文学》《中国诗歌》《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等刊物。著有《美人窝风情》《永远的乡土》《错过一生的好时光》《九味泥土》等诗集。现居加拿大多伦多与湖南益阳两地。

过雪峰山(外一首)

姚茂椿

一眼望去,连绵的山和水

还在思亲的原地

我进入五溪腹地,迷失

乡愁的万水千山

坡陡弯急的盘山道

与一辆辆返乡车挽起迷茫

念想一点点推开浓雾

脆弱中前移一寸寸归心

鸡公界警示碑,挡住悬崖

养路班与冰雪争夺路面

鞭炮声,把七十多年前抗战

歼敌于山下的壮举,化为春节

漫山遍野的喜庆

忐忑的雾,淹没雪峰的归途

当沪昆高速高铁串起群山

车流从七千多米隧道一穿而过

高耸的苏宝顶忧心释然

穿山越水,我们有轻快的脚步

有畅达舒适的情怀

给祖先准备些词

雨声于清明节就绪

有些想法翻来覆去

嘀嗒拍响山间的草木

连绵的说词

说出了植物的泪珠

把敬畏呈给土地

祖先从嫩芽伸出耳朵

在无数的枝叶间

听阳光的温暖

覆盖村庄的肌肤

把爱置顶张开的花瓣

女性亲人用香甜

让我们每天感受滋养

母爱打开的春天

花朵漫山遍野

先辈以古树的艰难

在泥石扎下无畏的根须

即使某天不存活了

坚强和挺拔

会一代代遗传

清明节用得最多的词义

是感恩消灾添福和保佑

它们在短暂默念时

与悠远的星月对视

怀念于幽暗中一片亮堂

姚茂椿,侗族,湖南新晃人。在《诗刊》《民族文学》《中国文化报》《湖南文学》《湘江文艺》《湖南日报》等报刊发表诗作。入选《星星》诗刊《2018中国诗人档案》。出版诗集《放飞》和散文集《苍山血脉》。

收获

吴茂盛

燃烧的石头 断裂的枝条

在沉重的树皮的深夜

默不作声 缓慢地击打

那曲折的微暗之光

仿佛拆散的大海

潮湿宏阔的史典

已经从水中取出

黎明 深睡的甜蜜的梦歌

千载不变 银子般的春天啊

千载不变 花瓣与岩石

请接受 纤细的琴弦的倾诉

和孤寂的膜拜

把玫瑰的炊烟 面包的种子

播向泥土和天空

播向绵延无垠的兀鹰的翅羽上

那明净芬芳的飞翔

像漫长的滔滔 澎湃千里

南风的父亲 拖着温柔的大海

走在平坦光明的浪尖上

陶罐和麦子的摇篮

挂在哪里 饥饿的向日葵

叙述了什么

汗珠啊 花朵的力量

以及道路稀薄的晨雾

艰辛而真实地直抵深秋的心房

天空啊 快交出来布匹与金子

泥土啊 快交出来面包和牛奶

吴茂盛,湖南祁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永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湖南省东方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著有诗集《诞生在冬天的孩子》《无尘的歌唱》《独旅》《到达或者出发:编年诗选》和长篇小说《驻京办》《招生办》等10多部。

湖南水稻诗篇(二首)

张绍民

青涩

在微风里起舞的禾苗

这炊烟的童年优美

夜晚

星空万里

大地如诗

星星拔高禾苗的高度

黎明

禾苗发觉自己长高

禾苗像出嫁的妹妹穿新衣裳

喜悦的朝阳静静铺满村庄

犁睡很久了吗

犁,像一只虾

卷舌的铁

都生了锈

犁的鼾声

飘香

犁,原来稻田的骨架

机器犁就像对老师说话有点紧张

问木犁——

“我干得怎样?”

木犁回答——

“小伙子,干得不错啊,牛!”

木犁这古琴

沉默,安睡

梦中回忆牛

仆人一样兢兢业业

张绍民,1970年生,湖南益阳人。1997年参加《诗刊》青春诗会。2022年参加《诗刊》青春回眸诗会。在《诗刊》《星星诗刊》《诗潮》《绿风诗刊》《散文诗》等发过头条。出版长篇小说《村庄疾病史》《刀王的盛宴》。

蝴蝶和蛇(外一首)

龙红年

有一年夏天,早上七点

大哥家飞进一只蝴蝶

她身材娇小,穿花外套,有熟悉的体香

翅膀驮着霞光,在屋内一圈圈盘旋

像一架初航的支线飞机找不到降落的

新机场

傍晚 大哥在厅屋的八仙桌下发现一条蛇

其皮肤苍老,行动迟缓

在桌子的四个脚边缓慢绕行

大哥吼了几声,它停下来

似乎在倾听又似乎在嘟囔

听得见它粗重的喘气声

后来,它爬过门槛

去了屋后的竹园

晚上,大哥做了一个梦

一个背蓑衣的人对他说:

蝴蝶,是你的母亲

蛇,是你的父亲

小镇速记

斜躺着,仅有的两条街道

一条向左,一条向右

那只鸟躲在松树还是梨树上

实在无法分辨。它的叫声是暖和的

母亲一般

黑暗仿佛越来越重的思念

一条狗匆匆向前奔走,在它身后

我的影子撵不上它的喘息

跳广场舞的那些妇女刚从春风里洗浴出来

黑暗中,红着脸庞

腰肢明显柔软

月亮像是从桂花超市后门溜出来的

仅仅一分钟,天空突然高远

小镇不声不响

将她揣在怀中

龙红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湖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湖南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出版《暮色里的向日葵》《水稻颂词》等诗集4部。

土地与人类的哲理(二首)

刘晓平

遗忘的稻田

那些散乱不堪的稻谷

越来越少的稻谷

需要另一些生命的手

紧紧地搂住

那些生长稻谷的土地已越来越少

我越来越担忧

人是很容易忘记伤痛的

昨天的灾荒和饥饿渐渐远去

假如再重复一次

才会记得 人

是离不开稻田的

番薯

在深深的泥土里扎根

在漆黑的土地下叹息

听惯了虫蚋鸣唱

习惯了藤状缠绕

我的兄弟般的番薯

在这个久旱无雨的日子

我们只能握紧拳头

挤在土地的炕头等待……

刘晓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湖南省散文学会荣誉副会长,湖南省诗歌学会荣誉副会长, 现任张家界市文联荣誉主席, 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主要创始人。现有文学著作十五部。组诗《苏木绰拾起的诗意》获“中国第二届土家族文学奖”。

缩水的故乡(外一首)

刘怀彧

总感觉故乡

在一天天缩水了

曾经插秧时

望不到岸的水田

如今皱巴巴地

小桌布一般

多么高大呀

当年拎小鸡一样

把你扔到草垛上的军哥

而今矮成了

膝盖高的

一块墓碑

再也找不着

那口淹死过

石伢子的小塘

仿佛那人那事

根本就

不曾有过

认一认

突然发现,除了偶尔做梦

已经十四年

没见过父亲了

在墓前,不戴口罩

见过和不曾见过的亲人

都让父亲认一认

经此大疫

我们一切还好

而抱在手里的小孙女

哭着,怎么也不肯着地

刘怀彧,上世纪60年代生,湖南宁乡人。先后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绿风诗刊》等大型文学刊物发表诗歌1000余首。出版《叶上有字》《一篮春水》《习诗笔记》《大地零食》《一叠欠条》等诗歌散文集7种。

乡下看月

刘炳琪

那么皎洁!仿佛天空洗尽纤尘

就为了让出辽阔的静

安放这么一个晚上,而不必在乎

树木是否长大,流水是否奔腾

不必在乎赏月的人

是否悲喜与期盼

在一条小路尽头,离开又回来

秋风若有若无,稻子睡了

谁还会挡住思念蔓延?一些事物

站成温柔的影子

如果,注定今夜有金桂香气

虚构久别的重逢,必定是

嫦娥的兔子,带着萤火虫般热情

有时候,等待是另一枚月亮

照亮自己,也坦诚了人间

朴实的白

刘炳琪,湖南长沙人。作品散见《诗刊》《解放军文艺》《星星》《湖南文学》《湘江文艺》《绿洲》《诗潮》《诗歌月刊》等。著有长篇小说《大梦无痕》《我们是亲人》《不幸遇见了你》。

乡土辽阔(三首)

谢蓄洪

乳名

握手寒暄,通名报姓

久闻大名!一回生二回熟

社交习以为常

签字笔在纸上龙飞凤舞

许多场合,报到签名

笔迹流畅自如

乳名土得掉渣,是大名的另一面

被大名遮蔽。像棉内衣贴身

不轻易示人

哪怕你年事已高

行将就木。乳汁写就的名字

尚处哺乳期

遗像

怀念有四条边界

端端正正,在正堂屋墙体中央

集结

中秋月

故乡石拱桥的弧度里

有一种能量辐射

嘶嘶有声

一个月亮在水里

一个月亮在天上

还有一个月亮跟随游子

浪迹天涯

月亮叠加

在中秋。活色生香

故乡的味道,儿时的味道

一齐汹涌

口舌生津

谢蓄洪,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省金融作协理事,长沙市作协理事。迄今在《中国作家》《人民日报》《星星》《诗歌报月刊》《青年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文近千篇。

南瓜花开

汤集安

在乡下 南瓜

是一种最不起眼的庄稼

但南瓜花开得很不平常

一开就开得轰轰烈烈

一开就开得淋漓尽致

一块三分地里

七八根茁壮的南瓜藤

就足以铺出遍地金黄灿烂

你看不到肥黑的泥土

你也会忽略浓绿的叶子

你的眼里只有一种阳光般的温暖

一种彩霞般的绒润

上面蜜蜂嘤嘤 蝴蝶翩翩

这时 站在地边的母亲眉开颜笑

弯下有骨刺病的腰

深入瓜地

打下 那些没有结幼瓜的花

母亲打花的动作

多么熟练 多么果断

就像我在方格的土地上

不时仔细地删去

那些沾血却多余的文字

母亲经常还说

打下这些花可以做菜

同时南瓜会长得更快 更大 更沉实

南瓜花开的日子

秋风今年不会再有憾事

南瓜花开的日子

母亲灶房里的炊烟便不会再因饥瘦而显得清瘦

南瓜花开 南瓜饭香

南瓜就这样混合着五谷杂粮

用养活一支英雄军队的清香

喂养着我胖胖的童年

如今 在远离南瓜的城里

一朵南瓜花开的消息

便完全可以把我们深深打动 迷醉

无论如何

我是一个从南瓜花地里走出来的孩子

汤集安,湖南邵东人。历任记者、责编、制片人。现任湖南卫视推广部主任。 “三湘名博沙龙”发起人之一。中国传媒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客座教授。

漂泊(外一首)

铎木

从古道上过来的男人

将五月

抹掉。日子穿上铠甲,排列成

碑石的模样

于此,他学会了在落日前念诵碑文

伴着雁鸟孑然的叫嚷

乡村的蝉鸣陷进了那串唢呐

男人围着乡村争执,从一匹骡驴开始

到赶山的号子

血液中流淌着的是月色

他围着梅山圈走,从少年到中年

到老年

又从老年到中年到少年

不断重复与幻现。(如果转过快些,

风会将月光吹熄?)

炉火却亮了

那个男人没有停下,夜也没有停下

乡村继续漂泊

最后,消失在漩涡之中

(那个瓷碗一样的漩涡,散发出

子夜沉溺的盐味)

——辽阔的,细微的……

秋的描述

可以接着描述吗

雨中的村庄在瑟缩

患老年综合症的父亲反复打开门

月色消失(或已入骨)

直到暮色四合

一盏灯孤零零的亮起。门又开了

这次是风,经过雨水洗漱的风

让人嗅到了八月的清香

好像从后山摘下的甜桔,雨水冲走一些绯红

却在凹处隐瞒了绿意

夜色宜人,伴着

那串咳嗽……

是的,我该清理一下门缝中的木屑

和,溅落的雁语

略去那些仰望的姿势,用母亲出嫁时的木盆

存装今夜的雨水

用今夜的雨水煮一壶龙井

即使有这个场景,就让阳光和月光歇歇

让繁琐的乡村再次简洁

为此刻的单纯,我们抛弃雨水中的盐

让落雁塘那些执意的草

枯在乡音之中

铎木,本名张泽欧。湖南邵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个人诗歌专集。

植物手记(二首)

陈颉

凹叶厚朴

秋天的落叶一层盖着一层

走进去,需放慢脚步,需重新审视

生怕惊醒芬芳留下的痕迹,一棵树

叶子正反两面,是挣脱时间的样子

被风挽起的记忆,一分为二

一面在裸露的枝丫间,轻轻翻动

另一面,是大地寂寞盛开的言辞

就是躯干腐烂,根,依然会发芽吐绿

依然有着诡秘的落笔,成为春天的证词

夏天,凹叶厚朴如墨的绿荫

与满坡的云雾互为交错,微风轻柔

山雀湿润的鸣叫,落英缤纷

桑树

与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是岁月沉积下来的一个场景

植桑养蚕,一片叶子就能颠覆

天平山高低不平的海拔

葱绿的声音,欢乐如稼穑

这个季节,祖母往复老家的山坡

避开晨露,甩掉阳光

不露声色的日子,微醉暗香

被唤醒的桑叶,汁液饱满

一丝丝,漾起蚕的伪装

桑树,生长静默缓慢

一只小兽在胸中涌动,我痴迷

这摇晃的乡村,坐在树下

草一般简单,熟悉的某个瞬间

微风掠过,回忆在慢慢失重

陈颉,土家族,上个世纪70年代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最是澧水》《两年间》《澧水,澧水》等诗集。曾获全国首届汨罗江文学奖、全国首届刘半农诗歌奖等。

猛洞河

仲彦

在河面,我用漂漂岩,发出一个动词

但是过了很久,一直没有收到对岸

任何回答,这才知道涟漪的尾音

还没有拍醒清晨和堤岸

脚下,猛洞河,刚刚开始睡醒一帘山水

轻轻推开一缕梦境,仍然没有进入心灵缝隙

我只好穿戴厚厚的过去

去猛洞河对岸寻找丢失的前方

所有事物

在时间之内

丈量着生死的距离

空白处,留下一段石刻的文字

漂漂岩一样,弹奏沿河的水花和卵石

过不去这条生命之河

我所做的,只能在灵魂深处

留下卵石做出的肉身,被明灭的浪花草草埋葬

仲彦,土家族,1971年生。现为湘西《老司城》杂志主编。著有诗文集10余部,*文学院第6期文学高级研讨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25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

梅花村

张沐兴

两只白鸟飞过我们头顶

向着月亮的方向。如果目的地

真是月亮,我断定

这两股线已经把梅花村

与那个安置神话的星球拴在一起。

割稻机在晚稻田里低吼

为什么那么用力还嗓门压那么低

成片的金色被这家伙巨大的胃收走

再过些时候,这里将一片空旷

电力铁塔会代理村长的职务

它与烧水的神、做饭的神、照明的神

有直接的联系。

鱼塘如弃用的镜子

这么多、这么大的镜子

是不是喑示着仙女的踪迹?

我没有见到仙女

骑着摩托从路上一闪而过的女子

肯定不是,她是市里来的老师

我大胆地推测

仙女一定隐藏在她的学生之中。

在夕阳里,有人想起

村旁米厂讲解员说过,这里仓库的米

够一个十四亿人的国家吃一天

房舍嵌于稻田、水塘、山坡之间

梅树、李树、桃树捧着道路

我们站立的地方,似乎盛产奇迹

风是不知疲倦的清洁工么

把时光擦得这么亮。

虽然我的兴趣并不在于追寻神迹

但我并不怀疑

在梅花村,万物有闪亮的灵魂

神会在雪后的梅树枝上显形。

张沐兴,湖南衡阳人。著有《诗意南岳》《时光之绸》等五部,作品见于《诗刊》《星星》《绿风》等报刊,曾在《诗刊》《星星》《诗歌月刊》主办的全国诗歌大赛获奖。

(原载《文艺生活》2022年第7期中旬刊)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