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唐万新这个名字,90年代的老股民恐怕不会陌生,因为这个名字曾经代表了一个疯狂的神话——A股第一庄、一个延续十多年的A股神话。而对这个叱咤股坛的金融教父,《财经》杂志给出的定语是“枭雄”——一个清醒地制造危机的赌徒,一个梦想把火山化作金矿的狂人。
“关于德隆我没能力评论,而唐在我看来则是‘大哥级’人物。他们的那些东西即使现在对我而言,仍然有很多是谜……”一个资深的操盘手这样看待自己心中的唐万新——即使他已经锒铛入狱,信徒对他的膜拜却丝毫未减,他们视其为神明,当然信赖从不是无缘无故的。
事实确实如此,有他在的地方往往缔造了财富神话——德隆名下最著名的老三股 “新疆屯河”、“合金股份”、“湘火炬”,曾经在短短三年里股价分别上涨1100%、1500%和1100%。
这不是天上掉馅饼,这是天上砸钻石啊!
也因此,股市中流行这样的说法:“股不在优,有‘德’则名;价不畏高,有‘隆’就灵。”远在新疆的德隆神秘地影响着中国的股市,只要哪只股票与它有关,股价便飞涨。德隆的神话随着股市的飞扬不断膨胀,而唐万新也愈发神秘。
一、初涉商海——400变60万的数字游戏
1964年出生的唐万新长在一个援疆干部家庭,作为家中的老幺,似乎从小他就有股子大胆叛逆的劲头,大学-退学复读-大学-退学,17岁的他两度参加高考,但在大学里没有收获到自己期望的知识后,他转而退学从商。
在当年还有大学包分配、铁饭碗的时代,他的举动可以说惊世骇俗——退学后在一次偶然机遇中发现乌鲁木齐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彩照店,但是人们对于彩照的渴求远大于黑白照——这是个商机,他当机立断,找哥哥借了400元和六个同学开办了 “朋友彩扩社”,专门从事彩照打印事务。
初始资金有了,但是从哪里找彩扩打印机器呢,很多人也许想的是买一个,但他选择了一个小变通,也许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在商业里的独特嗅觉,他通知客户一周后取照片——打了个时间差,他自己坐飞机将胶卷带到广州冲洗,然后再飞回乌鲁木齐。不到半年后,刨去来回机票,竟然还赚了1万多块。
为了更好的扩大市场,随后他咬牙从广州花2000多块买了一台二手的冲洗机,折算下来每张彩照冲洗价格比去广州要便宜60%。同时,为扩大客源,他在乌鲁木齐的友好商场等20几个商店租了个小门脸,专门用于收胶卷。由于独此一份,短短两年时间,唐万新的“朋友彩扩社”竟然在乌鲁木齐市场占有率超过80%,获利超过60万元。在那个万元户都极其希罕的年代,60万元无疑是天文数字,20出头的唐万新第一次尝到了商海搏击的甜头。
随后唐万新又先后涉猎包括彩扩、贸易、服装、自行车锁、卫星接收器、人造毛、宾馆管理、航空俱乐部、饲料添加剂、电脑打字名片制作复印、大中学生课外辅导材料、玉石云子加工、化工、软件开发、出国咨询、电脑销售等行业。这段时间里,他有过暴利豪取百万的快乐,也有过负债百万,银行追债上门的窘迫。
但他熬了过来,他追逐着发现的每一次机遇,如饥似渴的收获着商海的经验,对于金钱的得失他没有太放在心上!
毕竟他还年轻!
二、德隆雏形
1991年底,随着我国股市改革,“杨百万”一夜暴富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唐万新也追逐着财富的热点来到股市,但是要想炒流通股本金不够,也赚不到多少钱,他转而看向法人股——不能流通的法人股存在巨大的套利机会。只要打个时间差,在一级半市场买卖法人股、职工股获利不是问题。
就这样,他带着借来的五万元钱来到了他一生的福地——西安,那是1992年5月。
在西安,他低价收购精密合金、陕西五棉、西安金花、西安民生、陕解放等十余家公司法人股,转卖至新疆和深圳两地,每股赚钱0.5元到1.5元的差价。虽然不算太高,但是稳赚不赔,而且交易频次极高,有时候一个月倒手十几次,不到一年间即获利7000万元。是年年底,唐在赚钱以后,即开始召集新疆的张业光、王宏、宋华杰等人到西安一起操作法人股认购权买卖。
凭着多年经商的洞察力,他们坚信股票的增值潜力。他们倾尽财力,在市场上以1元、2元、3元的价格,大肆收购原始股和内部职工股,像当时的黄河机器、铁合金等。如果运气好股票很快上市,其价格就变成了10元、20元、30元。
唐万新在资本运作方面有着先天的敏感和悟性,初生的中国股市,充满了风险也蕴藏著机会,就在相当多的人不识股票为何物、把原始股看作烫手山芋的时候,唐万新却笃信股票的增值潜力,他把股票称为“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拥有的个人财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完成了资本的初始积累。
1992年,唐万新、唐万里及三位创始人在乌鲁木齐,第一次以“德隆”命名,注册成立“新疆德隆实业公司”,投入资本金800万元人民币,主要对一级半、二级股票市场进行投资和运作。德隆的神话由此开始——先在西安,1994年8月以后移师上海,张、王、宋等人一同前往。1997年7月之后,唐开始以金新信托的名义来运作一级半市场业务,一直持续到2001年。
同年,唐万新又以500万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创建“乌鲁木齐德隆房地产公司”。借助乌鲁木齐刚刚兴起开发写字楼的热潮,其与乌鲁木齐市人民电影院、宏源证券三方协商后共同开发宏源大厦。注资1.6亿,德隆占据50%股份。这是德隆的第一实业项目。
同时经过几年的商界打拼,他的身边聚集起了一大批得力干将——张业光、王宏、洪强、李忠、邵辉、富庶、王健、彭军、张龙、孙卫、张万军、张爱民、杨利等未来德隆干将相继来到他的麾下,这一年是后来被称为“德隆系”的唐氏事业的起点。
此时的唐万新与之前的个体户时代有了极大的区别,除了规模上的区别,一个最大的差异就是他不再是散兵游勇——德隆开始转向正规化、规模化!
1994年7月,德隆派出王宏、富庶奔赴北京筹划JJ迪斯科项目。JJ迪斯科8月动工,投资1700万元,仅内部装修就投入200万美元,12月5日开业,旋即风靡全国,成为北京青年人纵情欢悦的理想之地,这也使得这个项目成为德隆最成功的投资项目之一。
房地产项目的成功使得唐万新更加自信,骨子里开拓的因子驱使着他想要参与更大的项目,可是建筑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周期长而且占压大量资金,想要发展资金是不可或缺的资源,他想要依靠银行贷款解决资金问题,却悲哀的发现自己当年在银行存在欠款污点,融资难题让他不得不重新寻找资金来源!
同时德隆的实业之路也是非常坎坷——“当时房地产并未赚到钱”,进军农业还只是朝向获取政策倾斜优惠而做的姿态;“没有一个企业有利润,以前的利润也都亏光了。”这是当时德隆真实的境地。
惟一赚钱的北京JJ歌舞厅,至1997年赚了3000多万元。但德隆扩张极速,这些钱不过是贴补“费用”而已。
对于庞大的负债,这点钱不过是杯水车薪!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