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大佬唐万新和他的千亿帝国——一个金融教父的罪与罚(二)

草莽大佬唐万新和他的千亿帝国——一个金融教父的罪与罚(二)

首页模拟经营金融教父更新时间:2024-04-16

三、德隆的金融版图

怀抱一展雄风、实业救国的梦想投入地产,却被现实浇了一头冰冷,唐万新再次将目光转向金融,或者说他一直没有离开,只是换了一种更富有侵略性的金融玩法——参股金融机构。

德隆参与金融机构其实从很早就开始了,早在1993年他就参与筹建了新疆金融租赁有限公司。

这里我们需要先介绍一下新疆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这是德隆参股的第一个金融机构。 (德隆最终于2000年新疆金融租赁的增资扩股中公开控股)。新疆金融租赁原为“新疆金新租赁有限公司”。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新疆分行批准设立,注册资本金3000万元,由中国人民银行新疆分行、中国工商银行新疆分行、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新疆财政厅、自治区经委下属的经济实体共同投资成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1994年下半年,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清理、整顿,人民银行新疆分行于1994年11月决定撤消其公司,但尚未妥善处理公司高达8000万元的债务问题。

1995年,为了支持新疆地方经济的发展,解决新疆金新租赁有限公司遗留的债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疆人行的支持下,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机构与其所创办的经济实体脱钩的要求,3月获准重新申报筹建“新疆金融租赁有限公司”。

由于债务庞大以及其属于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身份,这次筹建在自治区历史上第一次引入民营资本参股新疆金新租赁,新疆汇源开发有限公司和新疆德隆作为民营企业各入股800万,德隆的触角开始进入金融领域。

1994年,德隆承包了新疆金融租赁在武汉证券交易中心的席位,唐万新由此获得第一个金融管道。随后的一年里,唐万新在武汉国债场外交易所,用金新租赁的交易席位,通过国债回购业务,先后向海南华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华银信托)、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简称中农信)融资总计3亿元。账外循环,全部由德隆直接使用。

融资来的3亿元可以说是德隆腾飞的一次助力——这三亿是德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正是基于此,唐万新的德隆“老三股”神话才得以拉开序幕!唐氏的产业整合理念拥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

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德隆繁盛的背后却掩藏着深重的危机——新疆金融租赁正式成立是在1996年,而在此之前,德隆已经借助新疆金融租赁的名义大举融资,包括让德隆迅速扩张的三亿元。如果说这个只是程序操作的失误,那么更深重的危机接踵而至。

我们在前文已经提及,德隆企业投资利润极低,甚至很多都在亏本,唐万新希冀通过大投资大资产的模式带动企业盈利,不过现实再次给了他沉重一击,这一次却是生死攸关。

1996年底,德隆形势骤然崩紧。年底,公司资不抵债——负债总额4.2亿元左右,欠新疆金融租赁的即有3.2亿元;另有对建行信托投资公司、鞍山财政证券、陕建信托(即后来的健桥证券)1亿元负债,而公司资产总值仅3亿多元。

更要命的是新疆金融租赁管道被抽紧——由于当时国债回购违规和管理混乱,引发了轰动一时的“327国债期货事件”,差点酿成建国以来的首次局部金融危机。1995年下半年,国务院责成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财政部、证监会配合形成国债回购清欠小组清理债务。(共花费3年的时间才把1500亿的债务清理完毕)。

这种背景下,新疆金融租赁在各证券交易中心的资金业务同样面临清理,同时新疆金融租赁发生人事变、德隆租赁牌照到期需要重新领证:这一切使得德隆的资金流一下子绷紧,更让唐万新坐立不安的是——以新疆金融租赁的名义在外融资3亿多元之举随时会曝光

如何度过难关成为唐万新和德隆的重中之重,他迫切的希望重新找到资金来源,而之前把控新疆金融租赁的经验让他天然对金融机构产生了兴趣。毕竟,之前唐万新就曾通过入主的新疆金融租赁获取了大量的发展资金——新疆金融租赁是当时全国仅有的16家非银行金融机构之一,其为德隆发展“贡献巨大”。尤其是在1996年—1998年股市黄金期间,德隆利用新疆金融租赁平台在一级、二级市场收益近2亿元

重新找一家更大的金融机构,这是他摆脱危机的唯一机会——他确实找到了机会,其时,金新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的原大*工商银行新疆分行正在脱钩过程之中。

这里需要再大概介绍下金新信托,金新信托前身为中国工商银行新疆信托投资公司,后经股份制改造,于1993年6月30日由中国工商银行新疆信托投资公司、新疆航空公司等共同发起成立金新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机构与其所创办的经济实体脱钩的要求,中国工商银行新疆分行急于尽快出售持有的金新信托股权,而在1996年底,德隆的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唐万新抓住机会意图收购金新信托30%股权。由于以德隆名义出资收购获批的可能性很小,唐万新萌生了绕道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疆屯河)的想法。

这里,我们还需要再提一个人,他可以说是唐万新生命中的第二个贵人——新疆屯河董事长何贵品(第一个贵人是宏源信托的时任总经理韩新林),唐万新自称与何相识是在1995年新疆金融租赁的董事会上。新疆屯河当时也是新疆金融租赁的*之一,“(我)对信托、金融的理解打动了何。”唐万新后来是这么描述和何贵品的相逢的。

中国人成功之后总喜欢去美化过去,这不仅仅局限于唐万新,古来帝王将相无不如此,你可以说他虚荣炫耀,但不可否认只要你还没淡薄名利,虚荣总免不了——人性如此,唐万新怎能例外—— “慧眼识英雄”“惺惺相惜”这样的字眼,国企领导被唐万新的韬略折服进而鼎力相助——到了后来这个情节更是演绎成了德隆“企业家俱乐部文化”的源起,然而事实也许要比这些清谈描绘的画卷灰色的多。

毕竟,我们是在生活,不是在童话里!

挪用新疆金融租赁3亿多元资金的唐万新,如何令新疆金融租赁*新疆屯河董事长一见倾心,不得而知;但唐、何两人从此结盟,却是眼见的事实。

1996年新疆屯河上市,德隆持股9%,后来更全面控股其母公司新疆屯河集团。屯河参股的新疆金融租赁、金新信托,都是德隆早期依赖最重的金融机构。正是由于在唐万新发迹早期起到重大作用,何贵品在德隆内部被尊称为“老爷子”,后来担任包括金新信托、天山股份、天山畜牧等在内多家机构的董事长职务。

经过绕道新疆屯河,1996年12月6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工商银行新疆分行将所持金新信托的30%股份计3000万股,转让给新疆德隆参股的新疆屯河。1997年至1998年,在唐万新的决策下,收购了新疆有色金属公司持有的金新信托的全部股份,随后又收购了新疆航空公司持有的金新信托的全部股份……然后又收购了新疆石油公司的股份,但这些股权变更内容,并未到工商部门登记,也未向公众公布。至此屯河控股金新信托60%左右。

而资金危机中迫切需要资金的唐万新,还未等金新信托股份交割完毕,就已经迫不急待地进入金新信托。1996年底,德隆即以金新信托名义,收购陕建信托上海宁武路证券营业部,派出“老战士”洪强、董公元接管,唐万新则亲自坐镇操盘。

进入金新信托以后,代销齐鲁石化所发石化债券,是德隆重新“转动起来”的重要原因。1997年4月,唐万新以金新信托名义,借入齐鲁石化公司所发行9000万元石化债券,到手后即在二级市场上卖掉,钱归德隆使用;同年7月,其又采用同样办法,靠新疆石化券再度拿走5000万元。

除了挪用资金,更大胆的是,德隆其时还以金新信托的名义,获得6000万元齐鲁石化债券的分销资格。但唐万新以金新信托名义开出代保管单,同时向客户许以高于券面收益率3%的补充收益率,轮回操作,最终融资近3.6亿元;另外挪用客户保管券并抵押贷款6000万元,作为销售回款交给齐鲁石化债券主承销商——而用代保管单融来的约3.6亿元却不知去向。

到1997年6月金新信托股权正式过户之前的九个月间,德隆以类似方式占用金新信托的资 金已达5亿到7亿元。有此“及时雨”,德隆安然度过了1996年底的危机;至2000年下半年,这个数字更达到14亿元。

1996年底收购金新信托,只是解决了德隆短期的兑付危机,更大的隐患随之产生。

数亿元金新信托账外负债如何归还?此外,收购金信新托前德隆已资不抵债近1亿元,1997年以后规模膨胀,“没有利润来源,完全是净消耗”,每年净增加1亿元亏损,出路在哪里?十字路口上的德隆四顾茫然。

最终,唐万新选定股市庄家一途。入主金新信托之时的唐万新已大举进入二级市场。幸运的是——他遇到了1996年至1997年的“大牛市”。

四、中国第一悍庄

唐万新蓄小八字胡,身形不高而腰围甚宽,实属貌不惊人,并不符合人们对于呼风唤雨者的想象。

但是他的精干却被人们所公认,“思维非常快。”与其颇熟的证券人士这样评价他,“我看见他的第一印象是——乡土气的狡猾。”

与狡猾的气质相反,他的金融操作却是大刀阔斧——与其他“暗庄”相比,他坐庄是最明显的一位,有人戏称他为“天下第一悍庄”。当年坐庄新疆屯河初期,但凡有点消息来源的人都知道德隆在坐庄。而他手中的湘火炬、新疆屯河以及合金投资也一直以滚雪球的模式在上涨,熊市三年,三只个股不仅股价坚挺,而且总市值更是达到200 多亿元,流通市值分别增长了37 倍,26倍以及26 倍,获利数十亿元。

同时,他还发展出了被称为“接力棒”的“坐庄”模式。

所谓“接力棒”模式,是利用巨大的资金优势,操控上万个账户,砸盘造成股价大跌后再“洗盘”“抄底”。将那些不堪被套的散户手中的股票收集到庄家手中后,再通过市场炒作或信息透露等方式,将股价推高数倍。例如,德隆完成“洗盘”后,其所操控的三只招牌股—湘火炬、新疆屯河、合金投资 (被称作德隆系“老三股”)便是以滚雪球的模式完成上涨。

这种大刀阔斧式、无惧金融风向,逆势操纵股价的跟庄和长庄,营造了德隆系品牌般的赚钱效应。很多人心甘情愿地把资金交给德隆系,在委托理财业务盛行的那个年代,德隆系的名声比很多机构更有信誉。

当然,这是鼎盛时期的唐万新,1997年的他还在不断摸索着。

从199年国债回购时巨亏上亿,他就看到了股市存在的巨大风险,故而后来的他决定放弃单纯靠金融的模式,而是采取“金融 实业“两条腿走路。他借鉴当时的股市牛人马晓用手中的流通筹码抵押融资,同时继续大量收集流通股票,以至于几乎垄断界龙流通盘的操作手法,放弃自己从零开始搞实业的老一套思路,而是动用资本的力量控股2-3家上市公司。

1997年5月,唐万新主持了德隆人称之为“遵义会议”的北京达园会议。唐在会上告诉“老战士”们,德隆必须“考虑战略问题”。

在这次会上,唐万新端出了战略“理念”:要在股市上获巨利,须集中持有流通股票;要使上市公司与股市操作默契配合,须通过收购法人股控制上市公司。利用上市公司的平台进行产业链的收购和整合,提升公司价值,使得入主上市公司与股票炒作相得益彰,“以虚数填实数”,最终在股市上实现巨额利润。

德隆的扩张之路迅速开始,在德隆王朝的兴盛中,“老三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的“老三股”,是指当时的新疆屯河、湘火炬(已退市)以及合金投资(000633)。之前在1996年德隆已经入主新疆屯河,1997年6月,德隆入主合金投资,半年后入主湘火炬,并分步完成了对新疆屯河及其母公司屯河集团的收购。湘火炬在1997年和1998年分别推出10送2和10送9股的优厚方案,到1998年,股价超过20元,德隆湘火炬账面利润超过10亿元。1997年-1998年,德隆以多家壳公司先后收购了新疆民航等几家公司持有的金新信托股权。从此,唐万新开始驾驶德隆这艘“帝国航母”巡行在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边缘上。

经过收购,湘火炬、新疆屯河、合金投资这三只股票摇身一变成为超级牛股,最牛的2003年年底,三只股票的流通市值分别增长了37.34倍、26.71倍、26.70倍,总市值高达200多亿元。一时间,市面上大小庄家唯德隆马首是瞻。

1998年出于财务避税的考虑,德隆通过设立的壳公司开始进行股票买卖。即将金新信托吸收来的资金,大量通过德隆成立的“咨询公司”进入股市,即上海致富、广州鼎盛、重庆华军、沈阳启迪、武汉金智、天津博致、西安天慧和中企托管公司。由这些咨询公司做证券投资,主要是炒作“老三股”。

1999年下半年,咨询公司又增加了8家,分布于成都、沈阳、上海、武汉、重庆、天津等地。从1997年9月至2001年中期,金新信托在各地设立了20多家办事处,专做委托理财业务,理财总额已经超过100亿元。委托理财业务网络吸纳而来的资金,最终用于——湘火炬、新疆屯河以及合金投资股票的护盘申购。

2002年11月,新疆德隆董事局主席、唐万新的大哥唐万里当选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大有红顶资本的意味,德隆“去草莽化”成就达到顶峰。2003年,德隆系的金融帝国达到巅峰——唐氏兄弟位居《财富》杂志中国百富榜第25名,拥有财富19亿元。德隆旗下控制的五个上市公司其总流通市值超过200亿元,控制资产更是高达1200亿。“再有3到5年,德隆将进入世界500强。”唐万新信心满满。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