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格子,叫“蒙德里安”

有一种格子,叫“蒙德里安”

首页模拟经营家庭画家更新时间:2024-05-04

作者:陈俊珺

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笔下的三原色和方格子是广为人知的视觉图像,但蒙德里安或许是人们最陌生的画家。

今年是蒙德里安诞辰150周年,他一生历经战争与肆虐全球的西班牙大流感,他以化繁为简的图像表达着内心对纯粹、美好世界的向往。

《大块红色、黄色、黑色、灰色和蓝色的构成》布面油画1921达拉斯艺术博物馆藏

难以模仿的“简单”荷兰的一家电视台曾经做过一档临摹名画的节目,由几位画家临摹伦勃朗、凡·高、蒙德里安等人的作品。所有观众都以为,蒙德里安的作品是最容易模仿的,没想到最后只有对他的临摹失败了。

2017年,一位美国艺术史家带领学生们去博物馆临摹蒙德里安的《构成》系列作品。出乎他们的意料,这些看上去极其简单的格子所蕴含的技巧竟远超想象,很难轻易被复制。

蒙德里安所画的三原色和方格子为什么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从技术层面来说,他的线条都是手绘的,而他所使用的颜色也是经过精心调色,是独一无二的。从艺术家个人的经历来看,身为抽象艺术的先驱,蒙德里安早年其实接受过正统的写实训练,功底很深。他从写实到抽象的巨大转变,蕴藏着其内心看待世界方式的变化。

1872年,蒙德里安出生于阿姆斯特丹附近的一个小镇。他的父亲是一位热衷美术的小学校长,叔叔是职业画家。尽管家庭艺术氛围很浓,但家人起初并不支持蒙德里安从事这个收入不稳定的职业。

年轻的蒙德里安一心只想画画。1892年,他终于如愿以偿进入阿姆斯特丹的国立艺术学院学习。他深受后印象派和浪漫主义的影响,非常喜欢修拉和凡·高等人的作品,也常常画阿姆斯特丹周围的风景。

“我喜欢昏暗的天气中或十分强烈的阳光下的风景和房屋。这个时候,浓密的大气模糊了细节,加强了物体的大轮廓。我经常在月光下画速写——画牛儿在平坦的荷兰牧场上休息或静静地站着,画带有死寂、空洞的窗口的房屋。”蒙德里安曾经写道。

1908年,毕加索与布拉克建立了立体主义画派,这是当时全世界最先锋的艺术流派。来到巴黎后的蒙德里安很快与立体主义画家打成一片。在他们的影响下,他开始思考如何超越表象去看待事物,他试着用全新的绘画语言揭示自然的本质,寻找艺术的内在规律,并加入音乐的节奏感,表达纯粹的精神。

在《灰色的树》中,立体主义对蒙德里安的影响显而易见,抽象的力量在他的作品中觉醒了。树干位于画面中央,树枝横向延展至画布的两侧边界,树的细节被简化。蒙德里安化繁为简,将过去熟悉的风景化为错综纷繁的几何形状与线条,并通过结构、色彩和区域的平衡,达到画面的和谐。

在大流感中孕育新画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蒙德里安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了《风格》杂志,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艺术流派——风格派开始蓬勃发展。

以蒙德里安为代表的风格派艺术家提出了一种名为“新造型主义”的艺术理念。他们主张抽象即艺术的目的,利用抽象的造型与中性的色彩来传达秩序与和平的理念。他们拒绝使用具象的元素,只用单纯的色彩和几何形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我们在抽象艺术中找寻自我。艺术应该高于现实,否则对人类没有价值。”蒙德里安说。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肆虐全球,蒙德里安也没有能够幸免。在隔离养病期间,他安守于阿姆斯特丹的工作室,专心创作。在给友人的信中,他这样写道:“当我染上流感时,我注意到一个人可以多么不情愿地变得全神贯注,随之而来的是更好的艺术作品的出现。”大流感中的蒙德里安进行了各种各样概念化的尝试,酝酿着其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转变。

1919年,痊愈后的蒙德里安再次来到巴黎,他逐渐摒弃了细密规则的网格和丰富多样的色彩,开始使用更基本的直线、直角、三原色等元素组成抽象画面。1920年,蒙德里安的《黄色、红色、黑色、蓝色和灰色构成》问世,被视为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新造型主义画作。此后,他又完成了一批《构成》系列作品,画面中只有三原色、水平线、垂直线与格子,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的思考与安排。

蒙德里安希望这些作品能传递出生命永恒运动的观念。他认为,画面中的线条越细,眼睛对它的轨迹“读”得就越快,反之亦然。因此,改变宽度,就可以像使用汽车油门踏板一样运用线条,而这将有助于成功实现他的最终目的——使画作拥有“动态平衡”。

1930年,蒙德里安的绘画集《红、蓝、黄构成》出版。三原色与格子从此成为其最广为人知的视觉图像。

从椅子、房子到裙子,蒙德里安的艺术究竟有何魅力?

知名艺术评论家威尔·贡培兹在《现代艺术150年》中分析道:蒙德里安的目标是“以造型的方式表现万物之共性,而非它们与众不同的部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将艺术减至最基本的要素:颜色仅限于三原色——红、黄和蓝,只有两种几何形状——正方形和长方形,只用黑色的水平线或垂直线。画面中绝对没有立体感。

蒙德里安相信,通过这些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元素,通过平衡所有对立的力量,他能从中找出生命的意义。他曾说:“生活本质上是简单的,它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但它不能失去这种简单性。而那种复杂性需要被完善,简单是人类的完美境界。”

蒙德里安的大胆尝试,不仅翻开了绘画界的全新篇章,也为服装、建筑和设计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荷兰建筑师赫里特·里特费尔德运用蒙德里安新造型主义的三原色和黑色线条,做了一把“红蓝椅”,看起来就像三维版的蒙德里安绘画。椅子的背板被涂成红色,座位是深蓝色,设计师还在椅子上涂上黄色颜料,使得黑色的木质框架呈现出比以往更活泼的风格。里特费尔德还按照风格派的准则设计了一整幢房子,这栋以其主人的名字施罗德命名的住宅,后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1965年,服装设计师圣罗兰将蒙德里安作品中标志性的三原色与格子融入礼服设计中,“蒙德里安裙”利落的裁剪、简单的线条和大胆的色彩引发了时尚热潮,打破了时尚与艺术的界限。直到今天,蒙德里安的作品依然是设计师取之不尽的灵感之源。

弄清生命的意义有一位艺术家曾经问过蒙德里安,为何他总是在不断销毁自己的作品再画,蒙德里安说:“我想要的不是画,而是找到真相。”

《胜利之舞》是蒙德里安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的遗作。这幅作品由各种大小的三原色色块组成。如果将其比喻成音乐,那么不同的色块就代表着不同的音符,连在一起成了一首歌。

事实上,蒙德里安非常喜欢音乐,尤其喜欢听时下最“潮”的作品,他一生收集了很多唱片。移居到纽约生活后,他疯狂地爱上了爵士乐,经常去听爵士乐现场演出。因此,他的画中蕴含着一定的音乐性。

蒙德里安不喜欢别人看自己画画,但在画《胜利之舞》的时候,他破天荒地办了工作室开放日活动,请大家来参观自己画画的过程,并交流心得。《胜利之舞》中小小的色块、线条,代表着世界上的各种元素,他用自己的方式将其以一种和谐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幅画直到蒙德里安去世,还摆在他画室的架子上。可以想见,在画画的过程中,蒙德里安已经感觉到自己正在迈向生命的终点,他却坚持完成这幅名为“胜利”的画,向世界传达乐观的信号,希望留下一幅明亮的作品鼓舞众人。

曾有人问蒙德里安:“在你画的这些格子里,我什么也看不出来,你的意图究竟是什么?”

蒙德里安回答:“我想通过颜色和线条的对比,以造型的方式表现各种关系。我曾经通过描绘自然来表现自我,但如果你按时间顺序仔细观察我的作品,就会发现我逐步摒弃了事物的自然特征,而越来越强调各种关系在造型上的表现。我认为我的工作就是为其他人弄清生命的意义。”

蒙德里安生活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大流感,他始终渴望安定,渴望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他期待着全世界都如同他的画一般极简又纯粹,他“少即是多”的哲学理念深深影响着现代艺术的进程。(陈俊珺)

来源: 解放日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