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为盛懿绯,中为何晓莉,右为陶佳莉。林国彬 摄
一抹抹航迹,如彩练当空,五彩绚烂;一架架战鹰,如箭矢疾驰,直刺苍穹。
“仰首一望碧空净,唯见天兵画彩虹。”领队机梯队将飞行员精湛技术和飞机优越性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当中,有两位御机飞舞的女飞行员,让我们记住她们的名字:陶佳莉,何晓莉。
极限
作为我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她们已飞过4种机型,飞行时间都在一千小时以上,都曾参加过国庆首都60周年阅兵、珠海航展、马来西亚兰卡威海空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等重大任务。她们具备独立驾驶三代战机执行飞行表演任务的能力,更拥有丰富的特技飞行表演经验。劲舞蓝天,她们留下靓丽的身影。
陶佳莉
何晓莉
然而,大放异彩的背后,是将自己逼到极限的努力。
表演队队长曾说,客观来看,女性的上肢肌肉力量较弱,战斗机在高速飞行时,女性操纵某些装置会有困难;她们的呼吸肌、颈部肌肉力量较小,在加压呼吸及过载、弹射救生时,女性自身呼吸和对颈椎的保护较差;飞行表演最大载荷将近难以想象的9个G,强度极高。
女飞要出师,首先要面临抗过载的巨大考验。飞行表演为了保证观瞻效果,一般在观众视线能及的狭小空域里进行,并做出集合、开花、俯冲、跃升、盘旋、滚转等特技动作。这对很多男性队员来说都算挑战,于女飞更是一场“咬牙坚持”的战斗。精神高度集中!每一块肌肉都紧张起来!抵抗过载时要憋着肚子绷紧呼吸!当时,不少男飞行员出现红视或黑视的症状,而陶佳莉却牢牢抵住压力,坚持了下来。
座舱中的何晓莉。林国彬 摄
通关之旅,力量训练必不可少。有的刚投入特技飞行的男飞行员连续多个架次之后手会颤抖,更何况女队员。这种身体素质不是一拳挥出的爆发力,而是经久不息的耐力。
“就像一只手紧握一根臂力棒,既要用力攥着,还要柔和、准确地操纵。”大强度的体能训练曾带给何晓莉深刻记忆,她深有感触地说,“刚开始不管是男飞行员还是女飞行员都有抓杆紧、动作僵的问题”,男队员力量大相对容易适应,女队员必须平时加强力量训练,适应后再练习操纵动作。
陶佳莉给自己制订了一整套训练计划,除了自己练习,她还主动按照男队员的标准进行篮球训练,从刚开始只能打半场、到打全场,从两分中投、到三分远投,每次训练结束,男队员都在休息了,她还要练习投100次三分球。如此这般,她的体力、耐力和臂力都有很大提高。
此次阅兵,负责她们的航医曾说,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能看到她们坚持仰卧起坐、举哑铃、握臂力器等训练的身影,有时为了保证休息质量,必须提醒她们关灯休息。
视野
谁持彩练当空舞。卢炳广 摄
清新、洒脱、阳光,是记者对陶佳莉的第一印象。蔚蓝色的飞行服裹着高挑的身材,皮肤微黑,挂着笑容,还带些书卷气。
受领阅兵任务后,陶佳莉立即带领骨干人员集体攻关,分析存在困难问题,拿出预想解决方案,进行反复研究论证。由于时间紧、任务急、标准高,她把整个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上,白天她和其他飞行员一样讨论研究,晚上常常挑灯到深夜,桌子上、床头上都是编队训练的相关资料。
5年前,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队员曾和英国皇家空军“红箭”飞行表演队交流。两国表演队队员毫无拘束,畅所欲言。话题既涉及飞行技术、表演动作,也谈及空军文化、空天梦想。陶佳莉是极爱学习的姑娘,更笃信互相学习能遇到更好的自己。在她看来,自闭带不来真正的自信。
陶佳莉和何晓莉(资料图)
此次阅兵中,陶佳莉运用“他山之玉”,创新了诸多方法提升训练成绩。周末休息,她一头钻进机场反复揣摩不同距离、不同角度下阅兵标志线的视觉效果;飞行训练她多方位确立阅兵标志线“基准点”,并利用前机在座舱风档框的位置和大小强化印象;夜晚就寝前,她坚持把当天的训练“镜头”在脑海“放映”一遍,有时想到某个问题或者好点子,马上爬出被窝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或者把编队的搭档拉起来实地“演练”一把。
梦想
“不能轻易服输。”这是何晓莉写在日记里的话。
“我的梦说,别停留等待。”歌曲《我的梦》一度是何晓莉的手机铃声。
领受阅兵任务后,她更加投入地研究,动作、数据、轨迹、曲线……飞行表演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紧紧吸附着她的整个身心。房间里全是飞行的相关书籍、资料;笔记里,飞行心得写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
停机坪上,女飞们把飞机按照空中的间隔和距离摆好,模拟空中视觉效果,坐进座舱加深印象,寻找标志线;模拟器上,单机、双机,到四机、六机,从长机口令到每一个动作,从正常飞行到模拟偏差和特情,她们反复练习精益求精。
面额晒黑了,鼻尖冒皮了,脸上早已顾不得擦防晒霜,可是小麦色的皮肤却那样明媚动人!“这是太阳为我镀上的光荣色彩。”在一次采访中,何晓莉这样解释自己泛红微黑的肤色。
歼十表演机
表演飞行因为高度低、态势变化快,所以,对细节的要求尤为严格。何晓莉回忆着刚到表演队时,小航线着陆没让她少吃苦头:加入航线的高度和速度保持不稳,忽高忽低。“在表演队偏差十米就是很难接受的事了。咱们要通过每一个细节形成良好的飞行习惯。”大队长的理由近乎苛刻,又不容置疑。
彼时,女队员何晓莉飞3号位,这个位置在编队的左侧,不太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动作要领难掌握。第一次带飞何晓莉是队长曹振忠,刚开始单机还可以,遇到编队,她不敢往上靠,距离保持不稳,操作僵化,动作变形,越修正偏差越大,曹队长只好把前舱驾驶转换为后舱驾驶。
看到差距的何晓莉暗下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何晓莉自己苦练钻研的同时,一有问题就向姜金泉和米录军请教,他俩都曾飞过3号位,技术好。何晓莉把两位老师的经验和自己的体会结合起来,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经验,慢慢地找线、卡位,逐渐找到了油门和控制感。最终动作达到了很高的标准,比开始有了质的飞跃。
教练机梯队以整齐的彩烟向祖国致敬。刘川 摄
这些看似毫无优势可言的女队员,把每个架次、每个动作、每组编队都练到了精准。她们对飞机性能的掌握、空中态势的把握、飞行技术水平、心理素质、配合意识都有了质的飞跃。
每次大项任务对她们女队员来说,是考验和挑战,也是新的起点。“选择你们参加阅兵,因为——你们,不仅是女队员,更是优秀的战斗员!”队长的这句话,一度让何晓莉泪盈于睫。
飞出信心,飞出体会,飞出胆量。这个坚毅、飒爽、柔美、顽强的鹰阵里,她们虽为女子,但绝不退缩;虽爱做梦,但信念坚定。
每一番展现,都是力量的凝聚
每一次展示,都是信念的上扬
每一回展望,都是向梦想致敬
向女飞们致敬!
来源:人民网(ID:people_rmw)作者:黄子娟、付震、冯斌
本期编辑:胡程远、朱田恬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