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当今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的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完成了他的成名作——位于大阪住吉区的东邸,即“住吉的长屋”。 住吉长屋是安藤忠雄最重要的作品,亦是其建筑师生涯真正的开端。1979年,“住吉的长屋”获得日本建筑学会年度大奖。他的设计概念和材料结合了国际现代主义和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由于他注重并理解建筑工艺技术的重要性,使赢得了建筑师和施工员美称的他最出名的著作之一就是完全的木结构——92年在西班牙参览的日本亭榭。
住吉的长屋位于日本大阪住吉区的一条老街上,此处人口密度在二次大战前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基地面宽极窄(约4m),进深较深(约14m),地块狭长,与邻居的墙壁紧挨着,十分逼仄。这实在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安藤在基地旁伫立良久,决定接下这个案子,并将它起名为“东邸”,亦即后来的“住吉长屋”。
安藤所有的项目几乎都是用水泥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其实他当过一段时间的木工学徒,掌握了日本传统木结构手艺。住吉的长屋建筑面积大约34坪,凝聚了安藤忠雄惯用的清水混凝土、铁玻璃、木材和石条。看似对称的平行中有着曲折的曲线,留设出的室外中庭将四季变化引导至生活空间。封闭的长方体均等分为三段后所形成的中庭扩大了生活领域。设计必须经过中庭才可到达起居室并由中庭来连接四周的空间,还原了住宅生活情趣,正是安藤忠雄企图找回在传统街屋曾经拥有过的生动感觉。
建筑特点基地被夹在住吉区的一条老街之中,原是三座连排的木质长屋中间的一座,宽仅二间(约四米)、深七间,两侧与原有的长屋仅有一墙之隔。安藤的设计是在基地内插入一个宽约三点五米、长约十四米、高约六米的混凝土箱,这本是非常普遍的解决方案,
内部设计
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建筑面向街道的一侧除了作为入口的门之外,没有一扇窗户,也就是说从街道看去,这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
第二,原本狭小的基地被安藤按长度三等分,中间的部分被用作中庭,这就使得使用面积更小了。
其他方面,安藤将建筑按高度二等分,并在中庭的一侧放置了通往二楼的楼梯,二楼的前后两个房间靠中庭的廊桥连接。这样,建筑共获得四个有效房间:一楼的前后两个作为会用到水的客厅、厨房、厕所等,二楼的前后两个分别用作父母和孩子的卧室。每个房间都面向中庭安置落地玻璃门,并用百叶窗以保证隐私;每个房间都设置有两个地窗,用作换气。除了少数玻璃、木材和钢条外,整栋建筑将用清水混凝土浇筑,在打磨和覆膜处理后,不会加任何的装饰。
住吉长屋是以牺牲生活的舒适和便利,来换取自然的温柔和严峻,可以看做是一种安藤对现代生活的内省。安藤出生试图在遍布钢筋水泥的现代化大都市中,重新找回住家生活和自然之间的联系,其中的关键便是中庭。这个中庭本身在正统建筑体系里是充满戏谑意味的。进入建筑内部,原本应该是封闭的内部突然变得开放,一方面与封闭的外观形成强烈反差,一方面使得室内空间变得不再私密。这看似不怀好意的设计,实则为这个狭小封闭的空间引入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小宇宙,充当其媒介的,便是自然。中庭带来的首先是自然光。除了少数白炽灯外,四个房间的采光主要来自于中庭:面向中庭的大面积落地玻璃窗使得每个房间能够在一天里尽可能多的获取光照;同时,百叶窗也保证了每个生活空间的私密性。自然光的引入使得住宅内部的混凝土的色彩和表情发生变化,严谨的几何形态在光的呼应下会呈现出同样严谨的阴影效果,从而使得室内原本单一的结构层次变得丰富起来;同样地,由于自然光在一天之内的强度、亮度、角度都有所不同,原本青灰单调的混凝土也随着光和阴影的移动逐渐变化色彩,使得整个空间的表情更加丰满,且时时刻刻都有所不同。
住吉的长屋的正门
安藤忠雄的建筑是空间和形式在艺术上的惊奇组合,透过他的建筑没有人可预测这个时刻将会到来,他不愿意受传统的束缚。创新是他的手段,个人世界观是他灵感的源泉。将普利兹克建筑奖授书安藤忠雄,不仅因为他完成了某项作品,更是为了他将来的项目能够进一步丰富建筑艺术。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