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灰白的短发,
身着一件马甲,架着副挂脖眼镜,
说话干净利索。
近日,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
硬核科普物理的视频走红网络,
百万网友粉上她,
她也被网友亲切称为“吴姥姥”
用铁锅演示天眼、
用扫帚模拟太空中的宇宙射线……
这位灰白短发的“吴姥姥”说话风趣,
站在镜头前做趣味物理实验时,
像哆啦A梦一样,
从马甲的口袋里不断掏出鸡蛋、
花生、硬币等“脑洞大开”的道具,
给孩子们带来惊喜连连。
网友直呼:物理还能这么“玩”。
“吴姥姥”的百宝箱
吴於人很喜欢听大家称她为吴姥姥。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她觉得自己,是吴姥姥进科学大观园,在未知的世界里漫游,处处感到新鲜、好奇。
姥姥留着利落的短发,头发已然花白,但精神气却不输年轻人,说起话来,思维敏捷、爽朗伶俐;笑的时候,露出两颗尖尖的虎牙。
视频里,姥姥最常见的装束,便是那件卡其色的多功能马甲,里里外外有十几个口袋。
混沌摆永动机、斯特林热机小模型、牛顿摆、指针验电器、菲涅尔透镜……除了这些专门用于物理试验的小装置、小模型之外,吴姥姥“百宝箱”里的“玩具”五花八门。
有童年时我们爱玩的发光拉哨飞轮,有小布偶、存钱罐、“喝水鸟”,更多的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东西,矿泉水瓶、塑料管、丝巾、玻璃杯、漏勺、锅盖、牙签、竹扫帚、垃圾篓,等等。
太空中的宇宙射线长啥样?姥姥右手擎起一把竹扫帚,左手从扫帚柄划到末须端,网友一下子明白过来:它的轨迹就像扫帚一样,从能量集中到渐渐减弱、分散。
火箭是怎么上天的呢?靠高压气体的反推作用。想象得出画面吗?吴姥姥掏出一个气球,一点点吹大,突然一松手,气球蹭地往上蹿,飞走了。还不够一目了然吗?姥姥又掏出一个矿泉水瓶,往里头注入液氮,拧紧带孔的瓶盖,倒装过来;瓶子拖着长长的白汽尾巴,窜天猴似的,没了影。
吴教授做神舟十三号发射模拟实验
有网友问姥姥,法拉第笼是怎么回事?没有法拉第笼,吴姥姥从家里带来一个漏勺,自制成一个导电装置,又在漏勺内外分别贴上小纸条,通电后,内外的小纸条一静一动;这样一来,法拉第笼的静电屏蔽效应一目了然。
短视频平台评论里,网友留言说:“这才是物理课应该有的样子呀!”“小时候,学校要是这样教,我可能也是科学家了。”
姥姥回复道:不晚不晚。
让孩子们不再害怕物理
吴姥姥的短视频平台账号名叫做“不刷题”。不刷题也能学好物理,探究迷人的物理之惑,享受科学思维的快乐,是吴姥姥一贯倡导的理念。
退休之前,还在同济大学教《大学物理》课程的时候,吴於人便发现,不少学生依然对物理有明显的畏难情绪。即便是物理专业的同学,有些是调剂生,也有些是按照高考分数填报了本专业,他可能很擅长做物理题,但并不真正热爱物理,缺乏好奇心和探索欲,眼睛里看不到光亮。
害怕,是因为不够了解;不了解,是因为缺乏好奇心。那么,要怎样让学生对物理产生真正的、持续的好奇心呢?当下盛行的刷题式教育显然是行不通的,反倒适得其反。
吴於人想起自己小时候,爱上科学,爱上观察和思考,似乎毫不费力,只是那么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
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航天人,平常工作既神秘又繁忙,出差是家常便饭,常常一礼拜,只有礼拜天的几个钟头,回到家同孩子们在一起。但就是那短暂几个钟头的时光,让吴於人感受到了充沛的爱与欢乐。
父亲带姐弟俩一起体验生活点滴,观察、思考一些日常的小问题。比如:煮饺子时,为什么饺子会浮起来?湿手绢贴在玻璃上,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掀下来的时候,就像熨烫过一般?洗袜子的时候,是一股脑地放在肥皂水里洗,还是一只只地抹肥皂洗,哪样洗得更干净呢?
没有铺天盖地的“刷题”,有的只是寓教于乐的点滴日常。那些无形之中的思维启发,成为吴於人日后取之不尽的矿藏。吴於人也因此和物理结下一生的缘分:中学的时候,吴於人最喜欢的便是物理课;恢复高考时,她考上了大学,还是学物理,毕业后又继续从事物理教学工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后来做大学物理课程研发,吴於人有意在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布置上贴近生活,设计实验内容时,也格外注重趣味性,这一切都是为了引导学生们发现问题,思考那些鲜活的现象,探究深层的科学规律。
吴於人和同济大学的同事们一起建设物理探索实验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中拾回科学探索的纯粹乐趣。随后,吴於人又通过努力争取,获得了上海市科委、教委的支持,建立了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上海第一家对青少年开放的大学实验室,并担任了首任站长。她和学生志愿者们组织策划的一系列趣味物理活动,备受青少年欢迎。
“还是要从娃娃抓起”,这是吴於人的另一点深刻体会。孩子还没有形成思维定势,就像是一张正待涂写的白纸,很多时候一点就通。只要良好地启发和引导,他们就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惊喜。
吴教授做实验示范
“只要有精力,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2010年,60岁的吴教授从同济大学退休后,仍然专注做青少年的科普教育,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吴教授找到了新的传播形式。
2018年,吴教授与学生,开始尝试用短视频传播科普内容,成立了不刷题俱乐部,吴教授说要让更多人在科学实验中找到乐趣。
“物理不是死做题,不刷题也能学好物理”
如今72岁的吴教授仍然在坚持,她的科普视频,吸引了全网上百万粉丝的关注,吴教授说做科普是自己的责任,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物理的魅力,领略到科学世界的乐趣,这些努力就都是值得的,“只要还有精力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综合自新华网、新华每日电讯、央视新闻等
来源: 中国教育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