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盲盒”背后的文化魅力

“考古盲盒”背后的文化魅力

首页模拟经营考古盲盒更新时间:2024-04-27

文创有新意,文物活起来。眼下,“考古盲盒”逐渐成为诸多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新宠。有数据显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销售额在过去两年内翻了三倍,围绕历史、文化IP进行文创开发正呈现出井喷态势。各地文博机构纷纷开发“考古盲盒”,成为“网红”,赢得广大年轻消费者的青睐,真正让文物动起来、活起来了。

“考古盲盒”引领文创新潮

考古盲盒”是啥?通过模拟真实的考古发掘环境,让年轻人沉浸式体验中国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三星堆“考古盲盒”、河南博物院的“失传的宝物”“考古盲盒”、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青铜小分队系列盲盒……玩家打开盲盒,取出包裹有“宝物”的土块,小心翼翼地“挖掘”,“出土”的瞬间成就感油然而生。让普通人亲身体验“唤醒”文物的过程,很多人感慨,仿佛那些沉睡多年的历史文化就“活”在身边。

盲盒设计及研发的初衷,是想探索文创新模式,借用当下年轻人比较喜欢的盲盒形式,通过还原考古过程增强公众的参与感,从而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可见,要赢得消费者,博物馆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又要着眼当下,能接地气,兼具时代气息和历史厚重感,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早在2020年12月,河南博物院“失传的宝物”系列考古盲盒便火爆全网,一盒难求。“大将军虎符”“武则天金简”“杜岭方鼎”……这些耳熟能详的“国宝”,都隐藏在一抔抔取自洛阳邙山的土里,静待揭秘时刻。相比静态的文创产品,考古盲盒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并且加入了游戏和解谜元素,因此更加吸引年轻人,让大家体验到发现文物、学习历史的惊喜感、代入感和满足感。

文物代表的“传统”,与盲盒象征的“新潮”,正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表达,碰撞出绝妙的火花。文物修复盲盒,带来“在家修文物”的奇妙体验;传拓盲盒,一展传统金石艺术之美;专属情感盲盒,可自选土壤、物品、尺寸等,妥妥的“私人订制”;“一起考古吧”小程序,数字化再现考古工作场景……

最近,腾讯视频与河南博物院联合推出了千古神仙爱情盲盒又得到了青年群体的热捧,作为电视剧《千古玦尘》的周边产品,这款爱情盲盒借鉴“考古盲盒”的设计思路,把剧中主要人物使用的古帝剑、太仓枪、发簪等“微缩宝贝”藏进土中,买家需要把土淋上水,用迷你的洛阳铲探明宝贝的具体位置,才能从中挖掘出属于自己的“珍贵文物”。

许多网友在购买考古盲盒后纷纷发帖表示,最大的“爽点”是体验了考古的快乐——“手套一戴,是考古家的感觉了”,用刷子小心翼翼的刷着,特别兴奋,又生怕破坏了文物,亲身体会到了考古工作者的责任与不易,等到开出“青铜虎符” “马首”等各种迷你版珍贵文物,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无以言表的。也有网友表示,每当开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珍贵“文物”,一定会积极地查阅资料,更详尽地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和人物,想去亲眼看看文创设计所借鉴的珍贵文物。

游戏化思维开启博物馆文创迭代

考古盲盒的备受追捧,不仅折射出消费者对博物馆文创产品旺盛的需求,更展现了将“游戏化思维”融入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所迸发出的强劲“破圈”效果。

在社会飞速发展、技术不断革新、体验经济盛行的时代,博物馆的理念范式从“藏品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各类博物馆文创产品成为了勾连博物馆历史文化和社会公众生活的桥梁,促进了博物馆教育、文化功能的延伸。

《中国文博文创消费调研报告》数据显示,1990年后出生的消费者占比超过了53%,其中95后占比更是达到了30%,Z世代人群成为了博物馆文创产品消费的主力军,他们喜欢情感代入感强的产品,更愿意为兴趣买单,注重精神消费。因此,如何满足消费者精神层面个性化、体验性、参与感、情感性的需求升级,通过文创产品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博物馆文创产品创新中所面临的核心问题,而将游戏化思维理念和流程引入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研发设计,无疑是一个积极而有益的尝试。

自2019年开始,各大博物馆陆续推出“游戏 ”元素的文创产品和体验项目,如故宫博物院出版的互动解谜游戏书《谜宫》系列、河南博物院“失传的宝物”系列盲盒、成都博物馆彩绘“石犀”等。这些产品在设计中巧妙地引入“史诗意义与使命感”“所有权与拥有感” “未知性与好奇心” “进步与成就感”等游戏化思维,通过“亲身参与—实验行动—获得激励”的游戏化流程设计,引导用户互动,极大提升了用户的兴趣度和参与度。

资深游戏玩家们常说,一个好的游戏需要具备两点:“有趣”和“有用”,既要有“爽点”可以用来投放注意力,带来底层快乐;也要具备一定的功能性,让玩家能够借助游戏学到些东西,帮助他们处理游戏之外的问题。博物馆作为历史凝结的空间,承载着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这份厚重感与神秘感能够自然而然地激发人们对千年文脉的探索与传承*,而各类新兴技术手段和线上线下联动为“游戏化”机制实现提供了保障。

除了营造“爽点”以外,游戏化的文创产品能够通过快速积极反馈和及时互动,引发使用者的情绪反应,实现博物馆的重要功能——传达知识。在立体书《贝聿铭的建筑密码》的解谜游戏中,游戏被分割成了环环相扣的数十个环节,读者接受挑战后需要找到线索、分析推理,并逐一破解,这种沉浸式阅读方式将知识点与形象化的情境相结合,能够让读者形成有效而深刻的联想记忆,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最后,“情感陪伴感”是很多年轻消费者选择游戏化文博产品的重要原因,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明星产品语音导览棒棒糖,在传统的棒棒糖中加入了骨传导芯片,游客在参观展览时一边吃着糖果,一边语音导览就会通过口腔共振传递到耳朵,这种参观方式为游客带来了极大的陪伴感和情感满足感,许多游客表示感觉眼前的这些展品离自己的生活更近了。

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就要求地方政府、博物馆等相关方面要能够讲好文物故事,要不断创新。文物文创产品一次次出圈的背后,既是传统文化的原生魅力,也是文博圈一次次对准了年轻人的口味。年轻消费者追求个性和差异化,注重趣味性和美感。而众多盲盒和游戏元素的设计既满足时尚追求,又凸显文化内涵,和当下年轻人的消费喜好不谋而合。

从静态的文具、饰品、联名口红,到动态的盲盒、积木、实景展演,各地博物馆纷纷出走传统“陈列室”模式,围绕考古、文物不断延展,寻求突破,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打造出一批根植于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文化IP,积极引导人们关注文物考古和历史文化。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文化产业动态,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小编,将及时更正删除。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道文旅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不落地,不创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