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个“豆二县”,你不知道,“豆二县”的人修路有多狠

西安有个“豆二县”,你不知道,“豆二县”的人修路有多狠

首页模拟经营恐龙生产队更新时间:2024-05-08

西安有个“豆二县”,你知道是哪个县不?当年这个名字可比改名后经常被念错的名气大多了。我这么说你应该猜到了吧?这个县就是现在的鄠邑区,曾经的户县。

▲鄠邑 图源陕光灯 作者 摄

“豆二县”不是户县人民自己取的名字,都是首都人民给取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户县人民学习热情高涨,很多学子都考学到首都北京,咱户县人关中口音重,发“豆”和“二”两个字的时候,很有喜感,惊诧了首都人民,户县就成了“豆二县”了。

其实户县人民不但学习热情高涨,修路热情也高涨,咱今天就说说“豆二县”的路。(因为是叙述历史的小文章,为了方便,文中不用鄠邑区,而用曾经的户县,特此声明。)

1

平原上的路

你到户县问路,户县人会给你说这是6号路,顺着走向东,然后就到6岔路口,右拐就是南北7号路……这几号路几号路,好像在对暗号说暗语,让外地人一脸懵逼。

▲6号路上的白杨树 图源陕光灯 作者 摄

咱来看看户县的“九纵八横”——南北9条,东西8条:

东西1号路:东起咸户路,西至南北3号路。东西2号路:东起大王镇,西至南北3号路。东西3号路:东起文义村,西至南北3号路。东西4号路:东起正庄,西至小庵。东西5号路:东起秦渡镇,西至白马河。东西6号路:东起禹王庙,西至宫家堡。东西7号路:东起大良村,西至白龙沟。东西8号路:东起太平河,西至土门子。

南北1号路:南起白龙沟,北至神策庄。南北2号路:南起曹村,北至马坊。南北3号路:南起土门子,北至渭河滩县林场西边。南北4号路:南起腊家滩,北至渭河滩原马场东边。南北5号路:南起仝夏堡,北至渭河滩渭丰农场东边。南北6号路:南起灵山寺,北至东保安滩。南北7号路:南起化羊村西堡,北至大王镇。南北8号路:南起东西8号路,北至文义村。南北9号路:南起太平口,北至正庄。

▲7号路上的水杉 图源陕光灯 作者 摄

户县把这叫作“园田式建设”,从1975年开始规划,到1977年全部修通。以子午线为准,在不动干线和专线公路的基础上,规划出来17条路,路间距离2.5至3公里,8米宽的路基,总长308公里。路基宽5.5米,高出地面20公分,并于路两旁植树500多万株(我最喜欢路边高大的水杉)。

县社公路纵横垂直,将平川农田划为大方六十余块,每方万亩左右,生产路又将农田划为两千九百余块小方,每块二百五十亩左右,使全县农田整个呈现出一幅大方套小方的自然图景。

▲鄠邑 图源陕光灯 作者 摄

八九十年代长安周至蓝田高陵,就没有那个地方的路能修得像户县这样直、这样密。

2

山里的路

有人说户县地势平坦,路好修。户县人就不服气了:我们户县的土地确实平坦,没有什么原坡,但是我们在山里头也修了不少路。

▲鄠邑的路 图源陕光灯 作者 摄

户菜路

户菜路最早是架子车路,1958年就开始修了10公里,后来又在涝峪东流水修简易公路20公里,纸房到林场修简易公路15公里。

1961年,陕西省宁西林业局为运木材,在民国遗留户涝路余下至土门子(今土门村)一段的基础上,由土门子向涝峪内延伸,经纸房至秦岭深山区的宁陕县菜子坪,修建了户菜专线砾石路。1967年全线通车,从县内余下至秦岭梁,全长66公里,称为宁西路。

▲户菜路 图源陕光灯 作者 摄

1975年至1977年,涝峪公社八里坪大队与县林场合作,将北至两涝(地名)接宁西公路的14.5公里架子车路改为简易公路,并修起通向五个生产队的简易公路3公里。位于深山老林的八里坪大队(110户),达到户户门前通汽车,块块田头通架子车。

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上大学的时候,男男女女一伙同学骑着自行车到朱雀森林公园去玩,从户县骑到涝峪口的时候,拦了一辆林场的大卡车,到两涝下车。从涝峪口到两涝口都是简易公路,而两涝到朱雀森林公园的公路正在修,这段路没有办法骑行。

回来的时候,有女同学看着险恶的路况不敢骑,自然有“英雄”驮着走。我当不成英雄,却一个人“骑”了两个车子,“危险驾驶”,从此车技大增。

▲户菜路桦树坪驿站 图源陕光灯 作者 摄

又隔了几年,我和朋友到宁西林场总部,从余下到菜子坪的公路一路畅通。那个年月除了林场一天一趟的通勤车,就几乎没有其他的车了,过秦岭大梁,看远方石海,首次领略了秦岭之巅的壮美。

▲户菜路桦树坪驿站 图源陕光灯 作者 摄

现在把从户县开始到朱雀森林公园穿过蒿沟的路,叫作“户菜路”,其实是错误的,户菜路是户县到宁西林场总部菜子坪的路,从两涝就分开了。这条路叫作“户蒿(蒿沟)路”或者“户宁(宁陕)路”才对。

▲朱雀到蒿沟的路 图源陕光灯 作者 摄

不过因为秦岭动物保护的原因,从桦树坪驿站开始这段路已经封闭,去年我再去的时候已经限行了,里面的路再也没有升级,被摩旅爱好者称为“陕西丙察察”。

太煤路

这几年太平森林公园比较热闹,从太平口开始,这条路叫作“太煤路”,一直通到峪口里的煤场村(煤场村就在现在太平森林公园的旁边,其实也有人把这条路叫作“太牛路”,从太平口到比煤场村更深一点的牛槽子)。

▲路遇太煤路堵车 图源陕光灯 作者 摄

这条路最早是18公里的架子车路,1976年,为科研单位通行方便,由太平口修建了一段2.5公里混凝土路,其后延至牛槽子,所以这条路也称为“太牛路”,全长12.5公里,只是现在的牛槽子已经在森林公园的里面了,地图上标识一般都是太煤路。1977年后改修为简易公路。

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进去的时候,水泥路一直修到研究所,不过研究所的后面就是砂石路面了,自行车就不好骑了。九十年代户县的朋友带着我,从这里骑着摩托往里走,过了研究所一段后,还没有骑到管坪村,摩托车就在砂石路面的摔了,我的那个朋友一瘸一拐,我们就此返回。

▲太煤路堵车 图源陕光灯 作者 摄

等水泥路修好后,我后来多次骑行进太平峪,除了路有些陡,比起其他山道好多了。只是这几年我不喜欢周末进太平峪了,因为去的人太多了,有时候堵车情况不亚于沣峪口。

周(至)佛(坪)路

周至人看到这里先不要着急,周佛路起点确实在周至,但是户县人修路太积极了,这修路的热情一下子“溢”到了周至县。

1970年初,周佛路开工,户县承接修建任务有31.7公里,全在海拔2300米高的老君岭以南。户县成立临时工程指挥部,抽调民工一万一千多名,以公社分编为营,下设连、排、班组织,于1970年元月先后进入工地。

当时这里条件艰苦、人烟稀少,户县人民到达后,先盖起工棚三万四千二百五十多平方米,建起石灰窑2个,木炭窑27个,制作各种运输工具四千多件,开荒种菜二百多亩,这之后才进入全面施工。

据记载,秦渡营第五连不畏艰险,攀登悬崖凿炮眼,开通岭高150米、长1000米的三里峡段;宋村营工程段,多次提出路基改线的合理化建议,使工程缩短四千七百多米,少挖土石13.1万立方米,节省工日10万多个。

竣工之日,筑路工程指挥部为户县召开了祝捷大会。在户县第二期支援修建周佛路的时候,分配的筑路地段在秦岭梁,这是周佛路南北段接头处,总长3公里,建桥4座,户县的民工两千五百多人,仅三个多月便完成任务。

我在户县的朋友家聊天,他的父亲当年就曾今会战秦岭梁,说着当年修路的艰苦,说道激动处,挽起袖子,让我看他当年留下的伤疤,这就是当年炸石头的时候石子蹦出的伤。

看来“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户县人民口中不是一句空话。

3

老*苏耀先

至今户县年龄大一些的人,一提起老*苏耀先,没有一个不竖大拇指的,“园田式建设”是1975年至1980年,苏耀先在任中共户县县委*期间规划并实施的。前人修路,后人纪念,1997年“园田化建设”二十周年,户县近百余名干部群众,为苏耀先在城南石井镇的牡丹园中,立了一块功德碑。

▲苏耀先功德碑 图源陕光灯 作者 摄

我去石井的牡丹园看苏耀先的这块功德碑时候,还花了30元钱买了个牡丹园的门票,牡丹园里不但有牡丹,还有很多恐龙。

在路边一处比较隐蔽的地方,我找到在树木掩映下的方碑,上书“人民公仆”四个大字。为政一任,造福一方,用自己的善政为群众谋福利,群众是会用自己的行动表达敬意的。

不过现在的年轻人知道苏耀先的就少了,这块碑不应该树立在收费景区。

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园田式道路已经不能满足交通的发展,“九纵八横”很多道路进行了拓宽,配置了路灯。但是在拓宽的时候,原来的行道树没有很好的安置——要知道,一些道路旁高大的水杉树,也是户县道路的一大景观。

▲路边的水杉 图源陕光灯 作者 摄

把户县人夸了这么多,其他地方的人不要不服气,不然的话,“豆二县”人一来劲儿:我们还有钟楼,咋!我们还有火车道,咋!我们还有飞机场,咋!当然,老机场现在不用了,要换成“咋,我们还有高铁站!”

▲鄠邑高铁站 图源陕光灯 作者 摄

说不定啥时候,户县人要是给你飙出一个“第五大道”,你也千万不要想着纽约曼哈顿,这其实指的是通过户县钟楼的南北5号路和东西5号路。

(注:本文部分资料引自1987版《户县志》)

作者:二笔先生

陕光灯(shaanlight)出品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