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画家常秀峰:目不识丁的“梵高奶奶”让人积极向上

逝者|画家常秀峰:目不识丁的“梵高奶奶”让人积极向上

首页模拟经营空闲的葬礼大亨更新时间:2024-06-03

常秀峰把对家乡农村的记忆,用画笔留给了她的孙女。

8月1日,“梵高奶奶”常秀峰在家乡河南方城去世,享年83岁。她的去世在社交平台上了热搜。

这位目不识丁的农村老人,晚年的画作广为流传,画作拙朴、无专业技巧,而颜色浓烈斑斓,因为她用蜡笔和水彩笔作画,画风又颇有“印象派”风韵,因此被称为“梵高奶奶”。

常秀峰的画作均以她生活了一辈子的河南农村为题材。她的儿子江华曾说,母亲的画是她的私人生活史,也是乡村发展史。

常秀峰拥有一个特别的葬礼。下葬那天,儿女们精心挑选了亲朋好友一下子能认出来画得是哪里的画作,以及她喜笑颜开的大幅彩色照片,供前来吊唁的亲友观看。江华觉得,母亲的生命虽然消逝,作品却延续和传承了生命。

常秀峰遗照。 受访者供图

艰苦生活

江华在博客里表示,母亲的一生可以这样描述:1949年以前的年轻女孩,1949年之后的女人,农村妇女,生了六个孩子(最小的孩子由母亲妹妹抚养),没有一个夭折。

1936年,常秀峰生于河南方城县拐河镇的一个村庄,自幼吃苦,长大成人后,嫁到了山沟里的杨家庄村江家村民小组。

1942年河南大饥荒,家里人曾让孩子去地主家要饭后,把破衣服翻过来穿,假装另一个人再去要一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她生养孩子时,家里困难。常秀峰在画中描绘,房子很破,墙都是用泥巴糊,高粱秆钉的,东倒西歪的。虽然生活苦,但夫妻俩坚决供孩子上学:“我一辈子不识字,吃了不少苦头。我就是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们上学读书。”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她不分昼夜干活,还曾在干活时饿晕,靠着养牛卖钱供孩子读书。孩子懂事争气。两个考上大学,三个高中毕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常秀峰得过脑血栓,2001年丈夫去世,她生活中失去极大的动力,这让儿子江华心有不宁。

常秀峰曾说,如果身体好,要像讲故事一样把这些经历画出来,那是一个从贫困、艰苦到幸福的经历。

因画成名

2003年,在江华的极力劝说下,常秀峰离开村子,来到广州生活。

她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照顾小孙女。因为要告诉小孙女山楂树什么的长什么样,她拿起了小孙女的蜡笔,以画作答,由此与画结缘。

2006年,江华将画传到博客上,老人迅速红遍网络,获绰号“梵高奶奶”,而后《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媒体相继进行报道,常秀峰两次受邀参加《鲁豫有约》,还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并义卖,她的作品被马英九等人收藏。

常秀峰作品,江家老屋和古树。 常秀峰博客图

南方都市报曾报道,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谭天用“偶合”来解释梵高和常秀峰画作的相似:“这完全是自然贴近的偶合,他们都是对着自然对象画下来的。”他认为,两个人使用的绘画材料接近是造成类似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所谓梵高式的短旋笔,谭天认为是因为蜡笔的材质使常妈妈自然形成的手势:“这与梵高用油画笔有意识地控制是有区别的”。

江华觉得,老人的画没有专业画匠的点、线、色块、色调、比例,但很逼真。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常秀峰笔法毫不讲究、什么材料都敢用,蜡笔、彩色铅笔、油画棒等,一画就画一周甚至数月。南方日报则报道称,常秀峰看到梵高的画,觉得“该画画我家的向日葵”。

画家陈丹青曾评价常秀峰的画中有“质朴的震撼”。

新京报此前发表评论分析称,“梵高奶奶”的经历,是中国社会大变迁一道极为细小的缩影。

江华觉得,画作和后续因为报道连带的活动,像是给老人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看到外边的风景。

出名后常秀峰的生活没什么变化,仍围着家人打转。但每天空闲时,常秀峰都在桌旁作画。因为得过脑血栓,画一会,手就会不由自主地抖动。

“她坐在阳台上连外面都不看,在盘子里的蜡笔头寻找颜色,把1000多公里外家乡山沟里某棵树的样子搬过来。”江华看着老人作画的身影,总想,她今天保不准,心绪又回家了。

2009年,常秀峰的《梵高奶奶的世界》画册出版,画册里都是关于家乡的画,拿到书时,常秀峰说眼睛有点酸。

最后时光

在江华看来,老人的画是以艺术的方式在潜移默化地传递,一如她给予子女的教育。

“老太太的作品、包括她的人生态度,都在传达很多正能量的东西,让很多活在阴影和沮丧中的人能积极向上看。”她一生在村里操劳,“那不是生活,那是为了生命和生存进行的不断重复的战争”,但她画中关于村庄的回忆,却“充满着强烈而倾巢而出的颜色”,笔下的动物眼睛都是笑弯弯的。

基于朴素的做人道理,江华从小目睹母亲作为一个农村老太,在一穷二白的日子里,不断地收留流浪者。有一年过年赶上吃年夜饭,有乞讨者来家里,常秀峰还将人请到桌上一起吃。常秀峰的观念是人无贵贱、生而平等。

2012年,常秀峰年近80,坚持要回家,江华和其他兄弟姐妹商量,迁就老人,让她回在南阳的子女家住了,住得也开心。2014年-2015年,央视纪录片频道跟拍了一年她在故乡的各种生活。

纪录片里,常秀峰对家乡思念深切,她想回去:“儿女们再孝顺,我心里总是想着这个家。人老了,七八十的人,这树老叶子还落根呢,何况人呢是不是。”

晚年常秀峰有眼疾,医生让她每天画画不要超过一个小时。2015年纪录片拍摄完后,常秀峰就患了脑血管疾病,但在与病魔缠斗期间,只要能坐起来,她仍要拿笔练手。

常秀峰画的村中景色。 常秀峰博客图

进入2019年,常秀峰的状态变差,7月底陷入弥留昏迷,经医生诊治评估,子女们把常秀峰送回方城老家。村里人拾掇院子,将一米多高的荒草拔掉,接水管进院子,迎接常秀峰回去。8月1日凌晨,常秀峰安安静静的,在她老伴曾经逝去的床上,告别人间。。

江华向新京报记者描述,母亲处于昏迷状态,应该是比较安详、没有痛苦的:“就像生命的油灯,风轻轻把它吹灭了。”

常秀峰去世的消息,当天在社交平台引发热搜。江华觉得,这大概来自于一种共鸣,共鸣来自于纯粹的情感表达的稀缺。这种纯粹是不分阶层的传递。生命离去了,但作品没有离去。

家人为常秀峰举办了一场不同于传统的乡村葬礼,在葬礼现场挂出常秀峰生前画的画。前来吊唁的亲友,看着老人绘出来的大自然,还安然在眼前。

新京报记者 周世玲 实习生 陈丽金

编辑 郭琛

校对 柳宝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