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青岛气温忽冷忽热,但反复无常的天气变化,却挡不住青岛西海岸新区蓝湾生态环境公益服务中心渔嫂、渔民们,参与“蓝星卫士海洋守护”项目的热情。从月初的“五一假期”开始,渔嫂们就积极行动起来,始终巡护在沿海一线。全月巡护海岸线总里程11公里,参与志愿者30人次,清理捡拾海洋垃圾126.05公斤。
海滩垃圾塑料瓶多起来巡护过程中渔嫂们发现,随着气温回升,到海边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可海滩上的塑料瓶也越来越多。“这些塑料瓶大多是到海边玩的人,喝完水后直接扔掉的。有的地方可能垃圾箱比较远,大家不愿一直拿在手上。但其实附近都有垃圾箱,稍微多走几步,或者先收拾起来,临走时再扔进垃圾箱也不难。”为此,渔嫂们呼吁,希望大家都能爱护海洋环境,不随手乱扔垃圾,环境好了,海边的风景才会更美丽。
守护海岸线从娃娃抓起小分队队长渔嫂李书倩还持续带着孩子一起参与巡护,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保护海洋生态知识,让保护海洋生态的理念深入孩子的心中。“每次巡护时,只要没有特别的事,我都会带上孩子,孩子自己也愿意参加。我想着,保护海洋不是一个人的事,现在就让孩子知道要好好保护大海,她不仅会告诉身边其他孩子,长大后她自己也能更好地继续保护大海。”
随着休渔期到来,蓝湾生态环境公益服务中心将进一步强化海岸环境巡护和净滩行动,充分利用禁渔期渔民空闲时间进行海洋保护公众宣传,持续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蓝星卫士海洋守护项目】
蓝星卫士海洋守护项目是由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发起,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执行的海洋环境保护公益项目。其旨在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要求,结合“海洋垃圾问题、塑料污染、循环经济”等社会热点话题,通过多种形式的项目开展,形成由公益机构主导、社会企业支持、公益伙伴协作、社会公众参与、科技赋能的中国海洋环境保护专业化、社会化大接力,以期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共融业态,提升社会公众海洋生态保护观念和意识,总结出公益力量可持续推动海洋保护的方法经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