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你们都带娃去哪里玩了呀?疫情期间出不了远门,我觉得带娃去动物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没有哪个娃会不喜欢小动物吧?
游戏群里也有妈妈问“如何带孩子逛动物园”,小游做了些功课,下面分年龄段给大家提供攻略。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认知水平不同,逛动物园的玩法也就不一样。
什么样的动物园是好的动物园
我们先统一两个共识:
第一,好的动物园不是只去一次的地方,可以反复去。动物园是一个培养孩子观察力和进行自然教育的好地方。
第1遍可以走马观花,按游览线路走一遍园区,了解里面都有哪些些动物。 第2遍之后就可以好好观察你喜欢的动物和展区,多观察动物的自然行为。第二,家长要懂得判断,什么样的动物园是好的动物园。
差的动物园各有各的烂,但整体来说:
①动物福利差的动物园是差的。把动物关在一个小小的笼子里,活动区域小,卫生环境差,动物在园子里眼神呆滞,焦躁不安的,是差的动物园。
②能随意投喂的动物园是差的,投喂动物不仅影响动物的自然行为,不合适的食物还可能伤害到动物。
③不注重自然教育的动物园是差的。动物园绝不仅仅是展示足够多动物的地方,它还承担了保护珍稀物种、科学研究和开展公共自然教育的功能。小到动物科普牌、展板的设计,大到丰容设计,能把自然教育做好的动物园才是值得带孩子去的动物园。
④ 有马戏表演的动物园是差的。现代马戏大多是用暴力手段驯服和训练动物去完成某个动作,这对动物是极大的迫害。长隆野生动物园真是让人又爱又狠,一方面它的饲养水平和自然教育做得蛮好,同时它又每年都强推马戏表演,所以我会带娃逛动物园,但从来不会带孩子去看它的马戏表演。
逛动物园主要看什么?
给大家推荐一本书《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作者花蚀,是中国动物学会会员,狂热的动物园爱好者,走遍世界各地的动物园,通过对大量动物园的实地探访和设计拆分,告诉大家优秀的动物园为什么优秀,进而告诉大家参观动物园的方法。看完会颠覆你对动物园的认知,发现逛动物园其实是项技术活,是件费脑的正经事!
逛动物园主要看什么?只是单纯看动物这么简单吗?其实不是,我们更主要是引导孩子观察动物的自然行为。
一个动物园里的动物养得好不好,就是看它们在这里能不能展示在自然界该呈现的状态。
很多动物的自然行为在动物园的丰容设计下得到很好的展示。
那丰容是什么?丰容,enrichment,是动物园术语。指通过改变圈养环境等方法,让动物的生活环境更贴近野生状态,让动物展示出更多自然行为,恢复其原有天性。
比如动物园里的老虎区,有大大小小的池塘供老虎们玩水,有高低不一的木头阶梯供老虎们攀爬休憩。
比如把树叶吊高让羚羊去吃,如果只是完成任务一样地把树叶往地上一撒,我们就看不到大羚羊在自然状态下的采食样子了。
比如大象区,地面是细沙地,大象可以像在野外生活时一样,卷起地上的沙土撒在自己身上,用长鼻子从水池里吸水,互相喷水。给大象的食物也是放在高处的,模仿真实世界大象取食的方法。
花蚀老师讲过一件发生在西宁野生动物园的趣事。
一日,饲养员发现熊不见了,大惊失色!
找了一圈才发现,熊在离熊舍不远的地方挖了一个大洞住进去。
熊天性喜欢刨洞,到了动物园还是想办法搭建了“违章建筑”。
动物园不得不拆除违章建筑,但这个熊洞,竟然拉了三卡车土才填上……
此外,西宁动物园的棕熊还会冬眠,这也是非常自然的行为,很多动物园的棕熊受到各方面的干扰已经不会冬眠了,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如果你带孩子去动物园,有幸发现熊在冬眠,请一定不要打扰吵醒它们。
还有一个北京动物园的例子。
图片来自北京动物园资深饲养员杨毅老师的微博。
上图狮子正在啃一匹斑马,不过这是一只假斑马,而是是方的。但是狮子依然玩得很high。为什么呢?
原来饲养员们用几个盒子做了斑马,在盒子里面装了一坨真正的斑马粪。狮子闻到了食物的味道,于是就high了起来,玩得特别开心。这种形式叫气味丰容。
各种丰容都做起来,动物会很开心,不知不觉的就有了自然的行为。我们去逛动物园的时候不妨仔细观察观察。
1-3岁
把“名称,图片和真实的动物”对应起来
这个年龄段,家长都会给孩子看许多动物卡片和动物主题的绘本,孩子们看到的多是纸面上的动物。
3岁前是孩子对物像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去动物园的重要任务是让孩子把“名称,图片和真实的动物”对应起来。
这么小的娃不用太强求灌输科普知识。我们可以带上娃常看的绘本或是闪卡去动物园,让孩子拿着图片去找动物。(我给大家收集了一些动物闪卡,可以打印出来用,放在文末的素材包里了。)
找动物的同时,引导孩子听听动物的叫声,观察动物的动作,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让孩子说出动物的名称,并鼓励他描述动物的具体样子,包括外形、皮毛、动作等。
比如:长颈鹿的脖子是长长的,皮肤斑纹是怎样的,吃树叶还是吃别的什么东西?在大象的区域停留,看它们用鼻子吸水和喷水。
4-6岁
观察动物自然行为,进行主题式探索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知能力和语言水平都大有长进,可以引入更深的科普知识,以及引导孩子更细致去观察动物行为。
如果动物离得比较远,或是在高处,记得带上望远镜或长焦镜头,这样远处或小型动物也能看得真切。
去动物园时,要充分利用园区的公共资源,比如语言讲解、知识手册好科普课堂等等,这些都能帮助孩子涨知识。
长隆野生动物园有一本“野趣探索护照”,我觉得是个不错的idea,针对第一次去这个动物园的孩子来说比较友好,指引孩子们去踩点打卡。
但是内容设计得比较粗线条,完全可以自己DIY一本内容更丰富的“动物护照”,游戏化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在第一次去某个动物园的时候,带上这本小册子能有效帮助孩子把园区的动物情况摸个大概。
“动物护照”我设定了几个框架板块,各位家长完全可以根据要逛的动物园做调整,把它们用A4纸打印出来,装订成册。
封面是这样:
先玩一下动物bingo游戏:把看到的动物打上勾,再数一数这种动物有几只,写上数量。
观察动物的皮肤,毛色、纹路,把图片打印出来裁剪成小卡片,让孩子一一对应。
观察动物的脚印,打印图纸,沿着虚线裁切,让孩子找一找,匹配正确的卡片
观察小动物们都吃些什么,把卡片剪下来,让娃们去配对。
观察每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配合园区的知识展板和讲解,寻找有突出特征的动物,写在下方的表格里,比如:比你高的动物,冷血动物,绿色的动物,生活在树上的动物都有哪些。
动物园这么多动物,孩子能否把他们进行分类?比如找出单脚站立的动物,找出四种会飞的动物,找出九种食肉动物等等,填入下方表格里。
经过上面一轮搜索,我们基本对这个动物园的情况摸清后,第二次第三次再去逛的时候,就可以进行主题式的探索了。
主题式探索的方向非常多,可以横向,也可以纵向。
横向,比如可以专门探究一下非洲动物,非洲大陆的动物种类有哪些,非洲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动物如何和谐共生。
纵向,可以就某一种动物进行详细观察,这种动物的宝宝长什么样,长大了是什么样,胎生还是卵生,从外形特征、声音动作、饮食生活习性、家族关系、生活环境等全面探究。
进行主题探究让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认知水平都得到提升。如果不知道定什么主题,完全可以借助专业科普书籍的帮忙,用书里的主题带孩子一起去实地探索就好。
比如这套《不可思议的动物生活》就是一套很好科普书。
里面有八本书,分8个主题,每一本都是独立的话题,可以每次带一本孩子感兴趣的书去动物园,根据里面提及的知识点去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做记录。还要重点要推荐一个科普绘本作家:史蒂夫詹金斯,简直是我的大爱,一生推,67岁的他创作了69本科普书,他总是能找到一些特殊的角度讲动物。
《大象姐姐和小象弟弟》讲的是21种动物手足相处的模式,有和谐互助也有激烈竞争。
《大熊猫为什么长了黑眼圈》则是一本动物“脸”书,把25种动物的脸放大给你看。
《大块头和小不点》等比例绘制了11对大小悬殊的动物,同样是鸟,鸵鸟重达150千克,红玉喉北蜂鸟重14克;同样是蛇,非洲岩蟒长达9.7米,珊瑚蛇只有38厘米……它们的体型为什么相差那么多?
史蒂夫詹金斯就是有这样的本事,用一个主题,把我们脑袋里零碎的知识串起来,形成一幅关于动物世界的有逻辑的图画。带孩子看过之后,再去现实的动物园里对照观察一下吧。
6岁以上
多参与实践体验活动
上了学的孩子,思维认知能力更强,动手能力更强,自我管理和自制力也更强,很多地方的动物园不定期都会组织各种实践体验活动,夜观动物园,知识讲堂,小小宣讲员、丰容设计等,很适合大孩子参加。留意它们的官网或公众号招募信息。
比如广州动物园会组织“小小宣讲员”活动,每期不同的动物主角,由专业老师给孩子们培训,讲解动物的专业知识,训练孩子的口才,考核通过后孩子们可以在园区当讲解志愿者。
比如杭州动物园会组织“动物丰容小能手职业挑战赛”,让孩子们充当一次动物保育员,动手又动脑,设计丰容装置,布置动物们的家。
除了多参与实践体验活动以外,很多优秀的自然科学纪录片也可以趁着假期刷起来。《地球脉动》《蓝色星球》《王朝》、《生命的故事》、《猎捕》、《大象女王》……好多,数都数不过来。
在逛动物园的过程中思考观察,通过绘本、纪录片和实践活动丰富我们的认知,逛动物园只是一个载体,一种学习渠道,我们带孩子亲近动物,最终是希望每个人都能爱护环境,保护动物,保护我们共有的地球生态。
今天的陪玩攻略就到这里啦。祝大家寒假愉快,动物园走起!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