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看深圳如何先行示范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看深圳如何先行示范

首页模拟经营空闲文明城市建设更新时间:2024-04-26

中国“工业第一城”深圳,正向着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标冲刺。

12月5日是第37个“国际志愿者日”。37年里,深圳志愿者从最初的19人发展到351万余人。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深圳常住人口为1768.2万。这意味着,在深圳,平均每5个人里就有一位志愿者。

志愿服务已深度融入深圳的发展脉络,成为展现这座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

谈起文明,深圳早已荣誉加身。2005年,深圳被选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至今已六次荣膺该称号。2021年,深圳还被列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

深圳城市风光。

初冬时节,行走在深圳街头,路面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绿意浓浓。在市场、车站以及各个公共场所,人们有序排队,秩序井然;城中村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的现象不断改善;还有在疫情期间,邻里间的团结互助、早餐铺困境的及时解决、为快递小哥而建的暖心驿站……都成为这座城市文明的温暖底色。

如今的深圳正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具标杆性、引领性的“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冲刺, 以先行示范区的标准打造文明新高峰。

12月9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主任研究员明亮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一直以来,深圳都是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未来精神文明建设将是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成功后的深圳,将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标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作为全国文明城市,深圳正奋力书写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答卷”。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今年夏天,一条关于“深圳猪脚饭”的评价引发高度关注。一名来自四川的女孩,为深圳龙岗区坂田街道的一个外卖商家写下了长篇评价。评价中,女孩称自己在深圳实习,正准备离开返回老家。待在深圳的最后一天,她无意中看到了这家猪脚饭店,却意外被老板提供的超量菜品所打动。与此同时,商家也给予了暖心回复鼓励女孩。

这不禁让网友感慨,“一碗猪脚饭,吃出了深圳人的浪漫。”

在深圳,这样的暖心故事不计其数。一直以来,深圳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样本,也是展示中国现代文明建设的窗口。

2003年,全国启动文明城市评比表彰活动,这是目前公认的竞争力最强、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国字号”城市品牌。迄今为止,深圳已连续六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功实现“六连冠”。

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评比迎来重要升级。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决定,在2021年至2023年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周期中,选取部分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的全国文明城市,先行开展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试点工作。

由此,“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评选拉开序幕。

2022年7月18日,深圳召开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暨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推进会。推进会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积极行动起来,全面、系统、深入推进创建工作,以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担当作为,全力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次日,一封《让我们一起彰显深圳“文明范儿”——致全体市民的倡议书》随之发布。倡议书中写到,“文明,是深圳人引以为傲的城市名片,每一个平凡的深圳人,都是一股文明的力量。”倡议书还从“提升道德素养、为身边人着想、凡人善举、呵护家园”四个方面向市民呼吁,为深圳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出一份力。

深圳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的底气和信心从何而来?

12月9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主任研究员明亮向澎湃新闻分析道,首先,深圳作为移民城市,具有开放包容的特质,市民的整体素质较高。其次,深圳已连续6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拥有良好的创建基础。

除此之外,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崇高使命,明确提出了“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五大战略定位,其中“城市文明典范”的定位与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创建一脉相承,相互支撑。

“这是深圳十分重要的底气与优势。”明亮如是说。

“志愿者之城”

空闲时做志愿者,已成为深圳市民的生活方式之一。一组数据印证了为何深圳能拥有“志愿者之城”的美誉。

深圳湾边检站志愿者在为出入境旅客提供服务咨询。来源:中国新闻网

今年12月5日是第37个“国际志愿者日”。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截至2022年底,深圳注册志愿者已达351万人,平均每5个深圳市民里就有一位志愿者。在351万余名志愿者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69.41%,越来越多的深圳人愿意投身于志愿服务事业。

“不论科学家还是企业家,志愿服务事业应该是大家都去做的事情。”不久前,国际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出任深圳志愿者学院院长一职,为深圳志愿服务事业增添强劲的“知识引擎”。

薛其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在深圳这样一个经济和商业发达的城市,有一大批人,不分年龄和国籍,投身志愿服务。互相帮助和无私付出,是人性中最美的地方。”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服务理念是深圳城市“十大观念”之一,“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的倡议也广为人知。今年3月,来自墨西哥的女孩索菲亚被评为深圳“最美抗疫志愿者”。

时间倒回到2021年,当时,深圳设立外籍人士新冠疫苗接种点,索菲亚便加入到双语志愿服务中,负责预约接种疫苗信息登记,维持现场秩序和协助翻译。在她的帮助下,疫苗接种点的沟通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索菲亚说,“深圳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这里有来自不同地区的人,所以深圳是我来中国的第一选择。”在求学的四年中,索菲亚已爱上这座城市。当疫情发生后,深圳及时有效的处置,更加坚定了她留在深圳的决心。“真诚感谢深圳在防疫期间给予我的关怀,我希望自己能尽一份力回馈这座城市。”索菲亚说。

长期在深圳工作的明亮对深圳的志愿者服务也感触颇深,他告诉澎湃新闻,“走在街上,随处可见志愿者为市民朋友提供帮助,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志愿者挺身而出,极大地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

近十年里,“满城尽带黄红马甲”已成为深圳“流动文明”的亮丽风景线。深圳的志愿服务也实现了从提供社会服务到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的一次次跨越,形成了兼具深圳特质和湾区特色的志愿文化体系。

澎湃新闻了解到,目前,深圳立足交通疏导、医疗救护、垃圾分类、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安全等19个专业化领域,已组建起1022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

时下,深圳正紧紧围绕打造“志愿者之城”4.0升级版,为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志愿者之城”将焕发新的光彩。

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幸福之基。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深圳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一直是深圳民生的“头等大事”。

11月28日,深圳地铁12号线开通初期运营。至此,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达到16条,运营总里程530公里。越织越密的地铁网络和城轨服务,让市民出行、生活幸福感大大提升。据宝安日报报道,12号线通车后,将有效缓解南山中心区、宝安中心区的交通拥堵,不少市民可以真正体验到“地铁开到家门口”。

“地铁进入500公里时代后,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深圳居民的出行便捷幸福感,提升深圳的宜居度,还可以助力城市内域发展,加快轨道上大湾区的建设步伐。”深铁集团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指出。

深圳地铁12号线。来源:深圳地铁

大力改善交通环境,只是深圳为百姓谋幸福的缩影之一,深圳还积极推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民生之首,作为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近年来深圳人口增速快,就学压力逐年增加。为破解学位不足的短板,深圳以空前的力度,加速建设学校、增加学位。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市委、市政府曾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学位建设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建学位超百万个。其中新增公办普高学位11.8万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74万个、幼儿园学位14.5万个,被市民称为深圳教育史上的“超级工程”。

《羊城晚报》在今年5月的报道中提到,按计划,去年深圳开始实施“大规模学校建设计划”,学位建设驶入“快车道”。截至去年10月,全市共有130所学校建成投入使用,新增各类基础教育学位约12万个。其中:公办普高9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60所,幼儿园61所。

短时间里建成这么多学校,质量能否保证?对此,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陈秋明表示,“新建校要成为深圳基础教育先行示范的新生力量,这就要求新建校要跨越艰难摸索的起步阶段,开门就是好学校。”

一所所学校从纸上蓝图变为现代化校园,“十三五”以来,深圳累计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约3560亿元,各级各类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居全国领先水平。

跑出文化强市“加速度”

深圳是倡导“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首推者、先行者,近年来,深圳在文化建设全面发力。

2013年10月,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这是全球城市在全民阅读领域的最高荣誉,深圳是迄今世界上唯一获得这项荣誉的城市。

在《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2》中,以下数据值得关注:2021年,深圳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为85.4%。综合阅读时长为92.58分钟,每天超过1.5小时,年综合阅读量为20.85本。深圳有80.8%的家庭有藏书。在有藏书的深圳家庭中,纸质图书藏书平均为33.24本,电子图书的藏书量为25.14本。

深圳在全民阅读推广领域有着先进思想理念和丰富实践经验,打造了先行示范的全民阅读“深圳样本”。澎湃新闻了解到,一方面深圳丰富以读书月、书展为突出代表的阅读文化菜单,另一方面完善以深圳书城、书吧为主要网点的全民阅读阵地,此外不断累积阅读研究学术资源,持续打造与“城市文明典范”战略定位相匹配的全民阅读推广体系。

截至2021年年底,深圳共有公共图书馆(室)1039家。同时,深圳已完成建设6座超3万平方米的大型书城与近50家遍布全市的特色书吧,被誉为“书店之都”。

深圳湾文化广场(深圳创意设计馆、深圳科技生活馆)效果图。来源:深圳特区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全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在河北雄安新区举行,由深圳选送的罗湖区戏剧作品和福田区星辉合唱团分别摘得第十九届“群星奖”金奖,成为广东省唯一获奖的戏剧类作品和群众合唱团体。

有媒体指出,此次深圳摘得“群星奖”双金,是持续推动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在打造文明典范城市进程中迈进了关键一步。

时下,深圳歌剧院、美术馆新馆、深圳创意设计馆等“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加速建设,一批世界级公共文化地标群将于2024年基本建成,深圳文化气息越来越浓。

守护“青山绿水”

12月初的深圳,红色的簕杜鹃热烈绽放,粉色的异木棉迎风摆动。街巷的转角,帽子花悄悄探头,适宜的气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候鸟“光临”,为冬日里的鹏城增加了无限活力。

深圳不仅仅是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也是一座绿色之城、生态之城。在这里,国家级荣誉不断更新:PM2.5年均浓度1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AQI优良比率)达96.2%,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超大城市中排名第一;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和“千座公园之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全国首个副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荣誉。南山区、大鹏新区相继获评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深圳大鹏半岛风光。李坚强/图

深圳的生态底色越来越浓。明亮告诉澎湃新闻,“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深圳投入了很大力度,包括河流治理、植物保护等,也因此获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澎湃新闻了解到,深圳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先后出台20多部生态环保类法规和40多部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推出以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为代表的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新举措,为深圳生态文明建设带来诸多成果。目前深圳全市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稳定消除黑臭。五大河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茅洲河、深圳河国考断面平均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省考断面平均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

对深圳而言,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使命所系,发展所需,也是民心所向。

明亮建议,在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的过程中,深圳要以“20 8”的产业集群为引领,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持续关注社会民生,切实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以及继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注重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有媒体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文明典范城市不是加试题,而是必答题,是一份需要由深圳人共同书写的“升级版”的“城市考卷”,这与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的使命责任深度契合。

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深圳向着更美好、更广阔的未来挺进,深圳将加快建设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