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矮化的亚洲男子气概:好莱坞打压亚洲男性的若干姿势

被矮化的亚洲男子气概:好莱坞打压亚洲男性的若干姿势

首页模拟经营老爹披萨店更新时间:2024-06-08

文/老雷,女侠

大家好,我是女侠,挪威籍北京人,一个不标准的假洋鬼子。

去年冬天,我和老雷在欧洲做了一个可能会收到律师函的人类学实验。

我俩精选了若干张黄晓明的玉照,在Tinder(欧美约会APP)上建了一个账号,并附上了一句销魂的个人简介:

‘像风一样的男子。’(Blow in the wind.)

一天过后,当代潘安,明教教主,中国合伙人,中餐厅店长黄晓明先生颗粒无收

黄店长要是在大洋另一端知道自己受了如此奇耻大辱,估计语录又得更新。

但这次真不能怨黄晓明。在欧美,亚洲男人的魅力值还不如黄瓜。

根据大数据,亚裔男在约会市场上均分为负,稳居约会生态链底层。

虽然得分与黑人男性差不多糟糕,但考虑到亚裔平均学历/收入较高,可以推断,同样经济/学历条件下,亚裔男性的受欢迎程度比不上黑人。

我与许多白人女性朋友探讨过这个话题,她们的回答相当标准:

‘我对所有种族一视同仁,只是刚好对亚洲男人不感兴趣罢了。我觉得他们不够男人。’

这种说法蠢爆了,但我能够理解她们。

毕竟,西方媒体‘阉割’亚洲男性,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了。

上世纪以来,西方媒体用各种张扬或隐晦的符号,向全世界的观众诉说着一条精炼的信息:

‘亚洲男人,若不是性变态,那就是性冷淡。’

性变态的黄色病毒

淘金热开始后,大量华人劳工漂洋过海,希望能在美国改变自己的命运。

吃苦耐劳的华工起先受到了资本家的欢迎,被称赞为‘世界上最好的筑路工人’。

然而,淘金热淡去后,美国经济衰退,为了转移民众注意力,政治家开始挑动种族对立 - 加州州长将经济问题归咎于华人劳工,而‘加州工人党’更是每周都会举行反华集会,公然号召武力排华。

1871洛杉矶华人屠*:500名白人(包括白人妇女)洗劫华人店铺,随机攻击华人,私设绞刑架,造成19名华人死亡。

美国人挥舞着散发自由皿煮芳香的《独立宣言》,高喊着‘人人生而平等’,却公然压迫华人,着实不太讲究。

好在美国佬脑瓜灵活 - 假如华人不算人,那就与‘人人生而平等’不冲突了。

1882年,《排华法案》正式颁布,华人正式被开除人籍。

华工不可申请美国籍 - 意味着家乡的妻女永远无法来美国与他们团聚。

华工不可与其他族裔通婚 - 若白人女性与华人通婚,将自动放弃公民权。

《排华法案》是对华人生殖权利的剥夺,也是对华人雄性气质的首次阉割。

为了合理化种族歧视与生殖隔离,好莱坞富有创造力地以傅满洲为蓝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雌雄莫辩的亚洲反派角色:

《傅满洲的新娘》:面对绑来的一车性感姑娘,傅满洲面无表情地对她们实施了无欲则刚的太监式虐待。

明无情(Ming the Merciless)暗示‘明朝’,是傅满洲式黄祸角色。除了与傅满洲享有同款太监造型外,他女儿也走了傅满洲儿子上气的老路 - 背叛老爹,和白人王子相恋,拥抱资本主义怀抱。

《蒙骗》:讲述了日裔无良象牙商人蒙骗美国姑娘的故事。该片在美国遭到了美籍日裔的抗议,于是第二次重播时,主角被修改成了缅甸象牙商人 - 毕竟当时正值一战,日本是美国同盟,不好惹。

二十世纪的前半段,普通亚洲男人的形象,大体是乞丐版的傅满洲 - 阴险、龌龊、性别特征不明。

李小龙:性冷淡的功夫大师

如果好莱坞有亚裔神明,那他的名字一定叫作李小龙。

在李小龙之前,不曾有过这样的亚裔形象:兼具性感外形,压倒性的力量,不落俗套的智慧,以及最重要的 - 不是反派。

李小龙深知好莱坞对于亚洲‘男性气质’的压迫。英武如他,也只能在主流电影中当白人身边的跟班。

李小龙在《青蜂侠》中出演白人主角的助手。

于是,他回到香港,主演了脍炙人口的《猛龙过江》等作品。好莱坞看见了其中的商机,邀请李小龙主演《龙争虎斗》,并大获成功。

李小龙的魅力空前绝后,但尚不足以拯救亚洲男人的形象 - 虽然身怀绝技,但他终究是一个性冷淡的亚洲男人。

在李小龙的电影中,大把姑娘试图和他没羞没躁 - 可惜,他显然更钟意啪啪啪沙袋。

若不是李小龙英年早逝,凭他的智慧与能力,也许能够塑造出感情更丰满的荧幕形象,将亚洲雄性气质发扬光大。

至于之后的成龙、李连杰等人,除了加深‘华人会功夫’的刻板印象之外,似乎并没有多少突破。

在《尖峰时刻》系列少有的几场泡妞桥段中,成龙没有本色出演,表现极其尴尬,迎合了‘华人男子社交无能’的刻板印象。

在《敢死队》中,李连杰贪财且‘谎称有老婆’。他打架招式非常炫酷,但只打赢过小喽啰。

登峰造极的是李连杰主演的《致命罗密欧》。在片尾,李连杰只是和女主角拉了拉手,连嘴都没亲上,算得上史上最憋屈的罗密欧。

据传,原剧本有亲嘴的情节,引起了部分决策者的不适,于是只留下了牵手这种十八禁桥段。

看来,在好莱坞眼里,亚洲男人只需拉拉手就能达到性高潮,至于生儿育女,估计是靠光合作用以及有丝分裂。

社交无能的IT狂人

二战过后,为了在道德上压过苏联,美国着手将自己包装成正义的世界灯塔。

发明过《排华法案》,奴役过非洲人,并一度将日裔美国人丢进集中营的老美,历史遗留问题可不少。

老美借鉴了《*语录》,分而治之,逐个击破。

东亚裔是最听话的族裔 - 他们不罢工,不闹事,即使违法乱纪也仅限于唐人街。

于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给亚裔发了一面锦旗 - 将亚洲人捧为‘模范族裔’(Model minority)。

1966年皮特森博士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赞扬美籍日裔在遭到排挤后,短时间内完成了经济上的‘逆袭’。该文首次提到了‘模范族裔’一词。

‘模范族裔’的潜台词是,只要你们亚洲人继续少说话多干活,那就可以在美国享受‘白人之下,黑人之上’的待遇。

这招一石二鸟。

一来,可以用亚裔的例子反驳黑人及拉美裔的诉求 - 亚裔也曾经被歧视,现在不是风生水起吗?你们咋就只会整天瞎闹腾呢?

二来,亚裔成为了‘模范族裔’,失去了斗争的动力 - 即使他们在政治与文化上依然处于边缘。

‘模范族裔’还有一个更大的陷阱。

‘模范族裔’聪慧好学,家庭美满,精通数学以及IT - 但刚毅、主动、浪漫等传统雄性品质,从未属于亚洲男人。

好莱坞不再有傅满洲,但多了一堆乖巧无害却毫无雄性吸引力的亚洲男子。

《蜘蛛侠》中主角的黑客好友,长得像极了中学时代那个被全班轮流欺负的胖子。

《雷霆沙赞》中的亚裔小男孩(左二),黑客高手,眼镜片很厚,存在感极低。

陈冠希出演《蝙蝠侠:黑暗骑士》,在长达三秒的出镜时间中,他饰演了一个没有感情的秀气保安。

西媒用一种貌似友好的方式,继续着对亚洲男性的阉割。

东方媒体的自我阉割

当西方媒体持之以恒地‘阉割’亚洲男性时,部分东方媒体正在无意识地推波助澜。

为了研究东西方雄性气质,女侠花了一下午时间,用严谨的态度调研了某国际成人动作片网站,发现了一些规律:

白人男主角通常左青龙右白虎,胸肌浑厚眼神凶恶,宛如黑帮打手;

黑人男主角通常鞭长莫及,腹肌明显,宛如健身教练;

至于亚洲男主角(主要是日本),则大体是电车痴汉,猥琐校长,变态空调维修工。

现在一想到日本,我满脑子都是下图这俩哥们儿:

不知欧美的少男少女观赏完日本成人动作片之后,会对亚洲男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再谈谈小鲜肉。

小鲜肉最早由日本传入中国(又是日本,不愧是美国的远东飞地),在郭小四的耕耘下被发扬光大,一度垄断中国大荧幕。

我对小鲜肉没意见 - 男性气质应该是多元化的,张涵予很男人,但喊鹿晗‘娘炮’,有些狭隘。

不过,假如未来发生战争,我希望守卫人民的战士像张涵予这样:

而不是鹿晗这样:

小鲜肉作为甜点,确实秀色可餐。但倘若鹿晗蔡徐坤成为了整个国家雄性气质的代表,长远看来,将会是对亚洲男人的二次阉割。

后记

媒体是比原子弹更危险的武器,因为它影响的是人心。

二十一世纪的战争不在珍珠港,而在电影院。

好莱坞在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犹太人的把持下,用精美的外衣,炮制了一个又一个刻板印象 - 唱跳rap打手枪的黑人,全民贩毒的老墨,粗鲁无脑的俄罗斯黑帮,开披萨店的意大利流氓,开出租的波兰人,以及被阉割,毫无雄性魅力的亚洲男人。

当然,还有勇敢,正义的美国盎格鲁萨克逊人。

若要挑战这种话语权垄断,夺回亚洲雄性气质的定义权,我们需要自己的荧幕英雄。

吴京开了个好头。《战狼2》略显粗糙,但很提气。

《流浪地球》更上一层楼,讲了一个富有中国式浪漫主义的科幻故事。

至于《哪吒》,则为‘中国超级英雄’打好了地基。

我们需要源源不断的《流浪地球》以及《哪吒》,而不是《上海堡垒》。

当中国的文化作品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与好莱坞分庭抗礼之时,亚洲男人也将夺回自己的两蛋一芯。

-END-

参考资料:

Hollywood’s Portrayals of Asian American Men: The Sick Man of America, Dr. Chris Cherry

Mate Selection in Cyberspace: The Intersection of Race, Gender, and Education, Lin, KH

The Marginalization and Stereotyping of Asians in American Film, Isabel Paner

Fresh off the boat, Eddie Huangbei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