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雷,女侠
大家好,我是女侠,挪威籍北京人,一个不标准的假洋鬼子。
去年冬天,我和老雷在欧洲做了一个可能会收到律师函的人类学实验。
我俩精选了若干张黄晓明的玉照,在Tinder(欧美约会APP)上建了一个账号,并附上了一句销魂的个人简介:
‘像风一样的男子。’(Blow in the wind.)
一天过后,当代潘安,明教教主,中国合伙人,中餐厅店长黄晓明先生颗粒无收。
黄店长要是在大洋另一端知道自己受了如此奇耻大辱,估计语录又得更新。
但这次真不能怨黄晓明。在欧美,亚洲男人的魅力值还不如黄瓜。
根据大数据,亚裔男在约会市场上均分为负,稳居约会生态链底层。
虽然得分与黑人男性差不多糟糕,但考虑到亚裔平均学历/收入较高,可以推断,同样经济/学历条件下,亚裔男性的受欢迎程度比不上黑人。
我与许多白人女性朋友探讨过这个话题,她们的回答相当标准:
‘我对所有种族一视同仁,只是刚好对亚洲男人不感兴趣罢了。我觉得他们不够男人。’
这种说法蠢爆了,但我能够理解她们。
毕竟,西方媒体‘阉割’亚洲男性,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了。
上世纪以来,西方媒体用各种张扬或隐晦的符号,向全世界的观众诉说着一条精炼的信息:
‘亚洲男人,若不是性变态,那就是性冷淡。’
性变态的黄色病毒淘金热开始后,大量华人劳工漂洋过海,希望能在美国改变自己的命运。
吃苦耐劳的华工起先受到了资本家的欢迎,被称赞为‘世界上最好的筑路工人’。
然而,淘金热淡去后,美国经济衰退,为了转移民众注意力,政治家开始挑动种族对立 - 加州州长将经济问题归咎于华人劳工,而‘加州工人党’更是每周都会举行反华集会,公然号召武力排华。
1871洛杉矶华人屠*:500名白人(包括白人妇女)洗劫华人店铺,随机攻击华人,私设绞刑架,造成19名华人死亡。
美国人挥舞着散发自由皿煮芳香的《独立宣言》,高喊着‘人人生而平等’,却公然压迫华人,着实不太讲究。
好在美国佬脑瓜灵活 - 假如华人不算人,那就与‘人人生而平等’不冲突了。
1882年,《排华法案》正式颁布,华人正式被开除人籍。
华工不可申请美国籍 - 意味着家乡的妻女永远无法来美国与他们团聚。
华工不可与其他族裔通婚 - 若白人女性与华人通婚,将自动放弃公民权。
《排华法案》是对华人生殖权利的剥夺,也是对华人雄性气质的首次阉割。
为了合理化种族歧视与生殖隔离,好莱坞富有创造力地以傅满洲为蓝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雌雄莫辩的亚洲反派角色:
《傅满洲的新娘》:面对绑来的一车性感姑娘,傅满洲面无表情地对她们实施了无欲则刚的太监式虐待。
明无情(Ming the Merciless)暗示‘明朝’,是傅满洲式黄祸角色。除了与傅满洲享有同款太监造型外,他女儿也走了傅满洲儿子上气的老路 - 背叛老爹,和白人王子相恋,拥抱资本主义怀抱。
《蒙骗》:讲述了日裔无良象牙商人蒙骗美国姑娘的故事。该片在美国遭到了美籍日裔的抗议,于是第二次重播时,主角被修改成了缅甸象牙商人 - 毕竟当时正值一战,日本是美国同盟,不好惹。
二十世纪的前半段,普通亚洲男人的形象,大体是乞丐版的傅满洲 - 阴险、龌龊、性别特征不明。
李小龙:性冷淡的功夫大师如果好莱坞有亚裔神明,那他的名字一定叫作李小龙。
在李小龙之前,不曾有过这样的亚裔形象:兼具性感外形,压倒性的力量,不落俗套的智慧,以及最重要的 - 不是反派。
李小龙深知好莱坞对于亚洲‘男性气质’的压迫。英武如他,也只能在主流电影中当白人身边的跟班。
李小龙在《青蜂侠》中出演白人主角的助手。
于是,他回到香港,主演了脍炙人口的《猛龙过江》等作品。好莱坞看见了其中的商机,邀请李小龙主演《龙争虎斗》,并大获成功。
李小龙的魅力空前绝后,但尚不足以拯救亚洲男人的形象 - 虽然身怀绝技,但他终究是一个性冷淡的亚洲男人。
在李小龙的电影中,大把姑娘试图和他没羞没躁 - 可惜,他显然更钟意啪啪啪沙袋。
若不是李小龙英年早逝,凭他的智慧与能力,也许能够塑造出感情更丰满的荧幕形象,将亚洲雄性气质发扬光大。
至于之后的成龙、李连杰等人,除了加深‘华人会功夫’的刻板印象之外,似乎并没有多少突破。
在《尖峰时刻》系列少有的几场泡妞桥段中,成龙没有本色出演,表现极其尴尬,迎合了‘华人男子社交无能’的刻板印象。
在《敢死队》中,李连杰贪财且‘谎称有老婆’。他打架招式非常炫酷,但只打赢过小喽啰。
登峰造极的是李连杰主演的《致命罗密欧》。在片尾,李连杰只是和女主角拉了拉手,连嘴都没亲上,算得上史上最憋屈的罗密欧。
据传,原剧本有亲嘴的情节,引起了部分决策者的不适,于是只留下了牵手这种十八禁桥段。
看来,在好莱坞眼里,亚洲男人只需拉拉手就能达到性高潮,至于生儿育女,估计是靠光合作用以及有丝分裂。
社交无能的IT狂人二战过后,为了在道德上压过苏联,美国着手将自己包装成正义的世界灯塔。
发明过《排华法案》,奴役过非洲人,并一度将日裔美国人丢进集中营的老美,历史遗留问题可不少。
老美借鉴了《*语录》,分而治之,逐个击破。
东亚裔是最听话的族裔 - 他们不罢工,不闹事,即使违法乱纪也仅限于唐人街。
于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给亚裔发了一面锦旗 - 将亚洲人捧为‘模范族裔’(Model minority)。
1966年皮特森博士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赞扬美籍日裔在遭到排挤后,短时间内完成了经济上的‘逆袭’。该文首次提到了‘模范族裔’一词。
‘模范族裔’的潜台词是,只要你们亚洲人继续少说话多干活,那就可以在美国享受‘白人之下,黑人之上’的待遇。
这招一石二鸟。
一来,可以用亚裔的例子反驳黑人及拉美裔的诉求 - 亚裔也曾经被歧视,现在不是风生水起吗?你们咋就只会整天瞎闹腾呢?
二来,亚裔成为了‘模范族裔’,失去了斗争的动力 - 即使他们在政治与文化上依然处于边缘。
‘模范族裔’还有一个更大的陷阱。
‘模范族裔’聪慧好学,家庭美满,精通数学以及IT - 但刚毅、主动、浪漫等传统雄性品质,从未属于亚洲男人。
好莱坞不再有傅满洲,但多了一堆乖巧无害却毫无雄性吸引力的亚洲男子。
《蜘蛛侠》中主角的黑客好友,长得像极了中学时代那个被全班轮流欺负的胖子。
《雷霆沙赞》中的亚裔小男孩(左二),黑客高手,眼镜片很厚,存在感极低。
陈冠希出演《蝙蝠侠:黑暗骑士》,在长达三秒的出镜时间中,他饰演了一个没有感情的秀气保安。
西媒用一种貌似友好的方式,继续着对亚洲男性的阉割。
东方媒体的自我阉割当西方媒体持之以恒地‘阉割’亚洲男性时,部分东方媒体正在无意识地推波助澜。
为了研究东西方雄性气质,女侠花了一下午时间,用严谨的态度调研了某国际成人动作片网站,发现了一些规律:
白人男主角通常左青龙右白虎,胸肌浑厚眼神凶恶,宛如黑帮打手;
黑人男主角通常鞭长莫及,腹肌明显,宛如健身教练;
至于亚洲男主角(主要是日本),则大体是电车痴汉,猥琐校长,变态空调维修工。
现在一想到日本,我满脑子都是下图这俩哥们儿:
不知欧美的少男少女观赏完日本成人动作片之后,会对亚洲男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再谈谈小鲜肉。
小鲜肉最早由日本传入中国(又是日本,不愧是美国的远东飞地),在郭小四的耕耘下被发扬光大,一度垄断中国大荧幕。
我对小鲜肉没意见 - 男性气质应该是多元化的,张涵予很男人,但喊鹿晗‘娘炮’,有些狭隘。
不过,假如未来发生战争,我希望守卫人民的战士像张涵予这样:
而不是鹿晗这样:
小鲜肉作为甜点,确实秀色可餐。但倘若鹿晗蔡徐坤成为了整个国家雄性气质的代表,长远看来,将会是对亚洲男人的二次阉割。
后记媒体是比原子弹更危险的武器,因为它影响的是人心。
二十一世纪的战争不在珍珠港,而在电影院。
好莱坞在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犹太人的把持下,用精美的外衣,炮制了一个又一个刻板印象 - 唱跳rap打手枪的黑人,全民贩毒的老墨,粗鲁无脑的俄罗斯黑帮,开披萨店的意大利流氓,开出租的波兰人,以及被阉割,毫无雄性魅力的亚洲男人。
当然,还有勇敢,正义的美国盎格鲁萨克逊人。
若要挑战这种话语权垄断,夺回亚洲雄性气质的定义权,我们需要自己的荧幕英雄。
吴京开了个好头。《战狼2》略显粗糙,但很提气。
《流浪地球》更上一层楼,讲了一个富有中国式浪漫主义的科幻故事。
至于《哪吒》,则为‘中国超级英雄’打好了地基。
我们需要源源不断的《流浪地球》以及《哪吒》,而不是《上海堡垒》。
当中国的文化作品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与好莱坞分庭抗礼之时,亚洲男人也将夺回自己的两蛋一芯。
-END-
参考资料:
Hollywood’s Portrayals of Asian American Men: The Sick Man of America, Dr. Chris Cherry
Mate Selection in Cyberspace: The Intersection of Race, Gender, and Education, Lin, KH
The Marginalization and Stereotyping of Asians in American Film, Isabel Paner
Fresh off the boat, Eddie Huangbei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