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社会学家都会研究人类的未来,会怎么样,是好是坏,朝着什么方向去发展。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著名行为动物学家,约翰·邦帕斯·卡尔宏,就曾用老鼠来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名字,叫做“二十五号宇宙”,至于为什么叫做这个名字,是因为在这个实验之前,曾做过24个小规模类似的实验。
约翰·邦帕斯·卡尔宏
实验开始,卡尔宏和他的研究团队,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普尔斯维尔附近找了块地,在这块地皮上建了个面积2.7平方米左右,四面围栏高1.4米左右的盒子。盒子从中间被分成了16块面积相同的扇形区域,且各个区域都有根隧道。这些隧道连通着各个起居室箱子,食物漏斗和饮用水。这个大盒子里没有老鼠的天敌,也不会出现食物和饮水缺乏的问题。除了空间有限外,这个环境就相当于是老鼠的天堂了,即使空间不大,理论上也可以居住四千只左右的老鼠。盒子里还配备了空调,来控制盒子里的温度。
卡尔宏和老鼠“天堂”
接下来这个“老鼠的天堂”就开始模拟人类社会,模拟人类社会中食物与饮水都很充足。并且为了模拟人类处于食物链顶端,没有天敌的威胁,会有人专门把守盒子,防止老鼠的天敌进入。接着,研究人员把四对公母各占一半的八只老鼠放入这个天堂里。
起初,因为食物,饮水充足,老鼠的数量在55天便实现了翻番。在实验开展后的十个月半月,数量达到了620只。在这之后,数量增长已经开始慢了起来,需要将近五个月数量才能翻一倍。可在第315天到600天时,老鼠社会就已经发生了老鼠社会结构和老鼠正常行为的崩塌,并且是不可逆转的。
从老鼠增长速度减慢后,刚开始研究人员发现,通常是单独出去觅食的老鼠,开始出现了集体觅食的异常行为。它们不再单独行动,甚至害怕独自行动。卡尔宏认为此时的老鼠们产生了极度的“社交渴望”,想和其他老鼠一起行动。
在实验进行到第600天的时候,降生了最后一个成活的个体,这个时候,也是天堂里的老鼠最多时,数量是2200只,离盒子里空间的极限还差1600多只。
数量顶峰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下老鼠出现的行为:
老鼠中非主宰地位的公鼠,也就相当于人类社会里的男性老百姓,出现了消极避世的行为。它们会待在地盘的交界处,各自梳理毛发,发呆,睡觉,睡醒了再去吃点东西喝点水,继续回到中心待着。但如果待着的老鼠被其他老鼠打扰了,比如不小心踩到它的尾巴了,那它就会疯狂地攻击,撕咬那影响到它的老鼠,被咬的老鼠也不会有什么反抗,就任由其咬。被咬的老鼠也不总是被害者,也会在别人影响到自己时去撕咬别的老鼠。而这个行为,研究团队称之为“个体间互相攻击且不还手”。
其中有些老鼠不被攻击,每天进食,饮水,睡眠并为自己梳毛,光滑且健康的皮肤色泽以及一无伤疤的表皮,成了这些公鼠的特征,它们被卡尔宏称为“美丽的人”。它们梳毛不为求偶,只为自己,它们也不会去求偶,连异性打扰到它们,也一样是一通撕咬。
这些老鼠表面很可爱,很老实,但一旦被打扰,体内的暴力就出来了。
而非主宰地位的母老鼠,也就相当于人类社会里的女老百姓,它们已经不繁殖小老鼠了,独自待着窝里,不和别的老鼠交流,它们也是待着梳理自己的毛,不过也只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异性,而做出的求偶行为,因为它们对异性没有兴趣,表现得很是自恋,并且排斥异性,一旦异性靠近,就会去咬它。
接下来介绍主宰地位的公老鼠,它们相当于人类社会统治阶级的男性,原本它们有领地意识,会维持自己的领地并保护雌性,可它们也渐渐的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开始找个地方独自待着,不再去维系领地,也不再去保护主宰地位的雌性老鼠。
而主宰地位的母老鼠,相当于人类社会统治阶级的女性,它们原先是一些生育能力比较强的老鼠。由于领地没有了之前的公老鼠的守护,她们变成了领地的守护者,开始攻击侵入她们地盘的老鼠,随后也开始攻击自己的孩子。同时,母鼠也发生生理上的问题,有的不能*生崽,有的小老鼠甚至能在母鼠体内被“消化”。即使有崽子被生出来,也会被遗弃并被其他老鼠吃掉,大家要知道,这里是老鼠的天堂,这里不缺粮食。
老鼠幼崽
这个天堂里还出现了一种行为,就是在发情期,老鼠会对任意一只老鼠进行求偶行为,不论性别和年龄,如果“求偶”失败,就会发动进攻,开始撕咬对方。
我来总结一下这些怪异行为:在断奶前将幼体遗弃、伤害幼崽、同性性行为的增加、主宰的雄性个体无法继续维持自己的领地并保护雌性、雌性的攻击性行为、非主宰地位雄性的消极避世、个体间互相攻击且不还手。
在实验第600天之后,老鼠社会崩溃继续持续,数量已经下降到群体灭绝的边缘。繁殖行为再也没有恢复,老鼠们的行为模式永久性地发生了变化。
实验结论:当所有可利用空间被占据,所有社会角色被扮演后,个体所体验到的竞争及其带来的压力将导致他们在复杂社会行为上的彻底沉沦,最终导致人口崩溃。卡尔宏将其称之为行为沉沦。换句话说,就是当一个物种在限定的范围内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社会里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沉沦现象。这种行为沉沦一旦产生,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毁灭。
卡尔宏认为在老鼠身上发生的事就像是对人类社会的潜在未来命运的一个隐喻。他将这样的社会崩溃称为“第二次死亡”。
这个实验,不经让我想到了现在人口密度很大的一些地域,北上广深以及香港等地。人们都挤在一起,就像实验里说的密度一般,这个老鼠的天堂里,显而易见的是密度。
实验猜测造成这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社交密度,自我空间太少,或者是根本没有自我空间,没有什么隐私,就会变得压抑,暴躁。就像那些被网暴的人,他们被曝光了隐私。还有那些被别人管束着做太多事情的人,他们的心理压力增大,他们的无感情的状态也随之不断延长。人会自我了断,而老鼠不会。社交密度过大导致身处社会必须长期地戴着多副面具,社交从开始的渴望社交到后来太多社交导致的没有自我空间。
当然,现在还没到那一步,因为富有的地方一般人很少,而人多的地方,又不是那么富有。可日本仿佛有了这方面的样子,吃喝不愁,生活得还不错,人又比较多,且很多人对生活提不起兴趣,监狱似乎也有点类似。沉沦的老鼠无非是缺失了对社会及对家庭的责任感。
要知道,人也是动物,不过有一点我觉得不一样,人有“希望”。
地铁里的人
当然,这些只是我的想法,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评论出来!
喜欢的记得关注呀!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