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那辈人

父亲那辈人

首页模拟经营美餐大亨游戏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习洪业

来源:乐亭县文联《潮音》杂志/乐亭故乡人网站专版

题图来自网络,为配图,和本文无关

记忆中爷爷的影像很模糊,只记得在孙辈们中惟独喜欢我,经常偷偷地塞给我“小砖头”(一种糕点)吃。记得那年奶奶因病去世,相伴一生的爷爷极度悲哀,那天,他趁四下没人一头扎进河里,所幸被人救起,抑郁中患上了脑血栓,没多久便去世了。葬完爷爷,父亲久久坐在坟地,涕泪长流。

后来父亲告诉我,爷爷十几岁便逃荒来到乐亭县,因乐亭富庶,便扎下了根,衍生了我们一大家子人。

父亲儿时勉强上了两年私塾,满18岁时便同村里人结伴闯关东去东北当了学徒。几年间,他刻苦努力,潜心钻研,虽然没能当上掌柜,却学会了理财管账。局势混乱时,被迫回了家,后来,凭着这个特长,当了多年的小队会计。

母亲是一个极其勤快的人,以能吃苦能干活而闻名全村。母亲生我们姐弟四人,这在当时的农村不算太多,但也足以成为父母的沉重负担了。生产队期间,家里没有劳力是最吃亏的了,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没有劳力挣工分,只有没成年人吃闲饭的人家,一年到头不但分不了红,还要向队里倒找钱买粮食。为了能维持这个家,让一年的粮食能够接续下来,父母想了很多的办法。秋后,择下的白菜叶子,夹到篱笆上边,等到第二年春天风干后吃干菜,再加上萝卜丝和豆面,就是一种“美味”,买来便宜的豆饼,放到锅里煮煮,便是“营养快餐”。在猫冬的日子里,三餐也减成了两餐。到了春天,榆钱、槐花这种大自然赐予的美味,诱惑着我们像猴子一样窜到树上去大享“美餐”。

靠天吃饭的年头有收有歉,碰到灾大的年头,往往春天就有揭不开锅的尴尬。那一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断了粮,无奈,父亲与几个邻居赶上一辆牛车,奔向了几十里地外的海滩。3天后,他采回来3大布袋盐宿菜。这是一种海滩上独生的植物,无毒,能食,母亲如获至宝,立即下锅去煮,出锅后加点蒜末,哇,真好吃!这样,一顿、两顿,一天、两天,直吃到我闻到野菜味就想呕吐。

父亲当生产队会计,是他一生中最风光的时候。他生性谨慎,惟恐算错账,每天都会熬夜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拢账打算盘。生产队时期,年底分红是关系到家家户户全年生活的大事。每年年终,队里的干部就会齐聚到我家,一分钱一分钱地算支出,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抠收入,最后的分红数目不是他们说出来的,而是从他们的脸上读出来的。一脸冰霜的时候,肯定是分红少了。记得那一年,清晨我还没睡醒,就听见了父亲朗朗的笑声。我一骨碌起来:“爸,多少钱分红?”他拍我一下脑门“5毛2”!我一下跳了起来。那一年我破天荒得到了一张5毛钱的新票,如获至宝地珍藏了起来,直到来年分红也没舍得花。

那时的粮油十分紧缺,每人每年只分给2斤油。那一年分油时我和母亲去排队,她看还等一会儿才能排到我家,便先去做饭。排到我家时,母亲还没来。分完后,12斤油把个油罐几乎盛满,12岁的我只好硬着头皮往家搬,用两手使劲捏着油罐子的边沿,艰难地提起来,弯着腰往家挪,走几步放一下,走几步歇一会儿。沾满油的双手越显光滑,一路踉踉跄跄,也怪这道路坑洼不平,一个没注意,一只脚被石头绊住,连人带油一下摔了出去。见惹了大祸,我撒腿便跑了出去。母亲哭着把能收的油和泥一起收起来,回到家再用锅把泥里的油熬出来。我非常害怕,使劲向远处跑着,觉着挺远了,便一头扎进玉米地。夜幕降临,饥肠辘辘,随手采过野菜来吃。那一晚,我睡在了潮湿的地皮上,是虫儿、蛐儿、蝉儿多情地伴了我一夜。而父母和乡亲们则在田野里呼喊了一夜。那一年,害得我们全家几乎整年没吃油。

几年后,父亲卸任了会计工作,为了能多挣几个工分,便当起了队里的牲畜饲养员。俗话说“马不吃夜草不肥”,其实,这是一个非常辛苦的差事。每天早上三四点钟就得起来喂牲口,那时我已有十五、六岁,看到父亲辛苦,便早早起床赶过去,帮他打扫牲口脚,用小推车把牲口一夜的粪便推出去,劳动强度相当大。父亲看着长大的我成了他的帮手,虽然不说,心里自然特别高兴。

父亲的毛笔字写得不错,平时却不怎么写,只有一次让我印象深刻。队里有一个喂猪的饲养员,总是拿喂牛的簸箕用,几次告诫他都没用。他愤然在簸箕上写下“饲牛专用,他人勿动,君子自重,小人不平”,字写得苍劲有力,怎奈那喂猪的是个文盲,仍我行我素,真是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

在农村,当父母的责任就是能让儿女成家立业。在我们还没成人前,父亲就开始为我们弟兄三个准备住房。为了买房,他从在东北工作的表叔那里借了100元钱,却几年也还不上。那一年,表叔来探家,挺能喝酒的父亲却喝得酩酊大醉。母亲说“这是酒入愁肠了”。

岁月无情,父亲渐渐苍老了,干活也不如从前麻利了。那一年,我初中毕业,放弃了考高中的机会,扛起铁锹,毅然加入了出勤挖河的队伍。父亲呆呆地看着我,木然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

三年后,我应征入伍。当我穿上军装整队出发时,看到父亲在人群里,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儿孙满堂时,父亲已是步履蹒跚,他总是喜欢孙辈们骑在脖子上玩耍,嘴里念念有词地絮叨着“脖子上没有拉屎的,坟上就没有烧纸的”。

如今,父母早已作古。在这以后,是飞速发展的社会进步,是极其丰富的物质享受。今天,写出这些文字,是为了纪念父辈们那个艰苦卓绝的特殊年代,也是为了继承父辈那种吃苦耐劳的宝贵精神。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