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湖北省英山县民间木雕艺人王习师
英山民间高手王习师雕刻的母子金蟾
⽊雕是雕塑的⼀种,在我国常常被称为“民间⼯艺”。
⽊雕师是从传统⽊⼯中分离出来的⼀个⼯种,可称为“精细⽊⼯”。
木雕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部建筑史几乎就是一部木雕史。
上至皇家宫殿,下至百姓民居,木雕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美化装饰了我们的环境,更让我们在无声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从宫殿庙宇到百姓厅堂,从亭台楼阁到桌椅门窗,从大型作品到饰品摆件,各种风格质地,各种雕刻手法的木雕,让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产于浙江⾦华东阳,被誉为“国之瑰宝”的“东阳⽊雕”,产于浙江乐清的“乐清黄杨⽊雕”,产于广东潮州一带的“潮州⽊雕”,产于安徽一带的“徽州⽊雕”,已于2006年5⽉20⽇,经中华⼈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共同列⼊第⼀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名录。
2008年6⽉7⽇,经国务院批准,木雕被列⼊第⼆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名录。
至此,木雕这项始于浙江余姚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辉煌于明清的民间工艺,得到了重要的保护及挖掘,木雕也重新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绝活出草莽,高手在民间。
在湖北省英山县就有这么一位民间木雕高手,他就是王习师。
1954年,王习师出生于湖北省英山县一个偏远的山区小镇张家咀,兄弟姊妹7人,家大口阔加上父母迷信,他自幼就被寄养在大山更深处一个叫胡家山村的一户同姓人家家里。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养父过世后,作为家里唯一男丁的王习师,不忍养母日夜操劳,15岁的他,决定辍学助母养家。
王习师聪明伶俐,自小就喜欢绘画。家里的门板上,稻谷场的石磙上,路边的竹木上,凡是能够画的地方,都留有他的"涂鸦"。
也是机缘巧合,本地一位十里八乡数一数二的黄姓木匠师傅有一次在他家隔壁打家具,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聪慧伶俐、肯动脑筋、孝顺顾家的小孩子。
上世纪饥荒年代,农村人能够掌握一门手艺就相当于找到一个远胜普通农民的好"饭碗"。
黄师傅是一个对技术和人品要求都非常严格的人。名师出高徒,在3年的学徒时光里,王习师不仅学会了师傅的全部技术,还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出师后的王习师,经常接触到一些徽派建筑和雕花家具,他敏锐地发现,那些雕刻有花鸟鱼虫、亭台楼阁、仕女瑞兽的门窗家具更受老百姓的欢迎喜爱。
如果说当初拜师学木工是生存的需要,那么转行学习木雕,已然是一种对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追求。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1976年3月,王习师在时任英山县文化馆馆长、书画家陈昂的帮助下,参加了英山县首届农民美术培训班,初步学习了素描、色彩等课程。对木雕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他暗暗下定决心,自己要充分利用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变废为宝,走木雕、根雕之路。
随后,王习师受聘担任了英山县林业局根雕厂技术厂长。在英山县第一届根雕节上,通过专家鉴定,由他设计创作的根雕、仿古雕花家具等产品,水平和质量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3年后,由于品种单调,与市场脱轨,销路不畅,根雕厂关闭。无情的现实,给王习师浇了一瓢冷水。放弃热门的家具不做,而去从事旁门左道不赚钱的根雕,他的婚姻也亮起了红灯。
面对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打击,是半途而废就此止步,还是不忘初心坚持下去?王习师果断选择了后者。
随后,他离开家乡,走南闯北,先后来到河北正定,河北石家庄,广东珠海等地,成立工艺镜屏和雕花家具厂。
期间,深感知识不足的他,自费参加了河北师范大学绘画、雕塑等专业的进修学习,为自己根雕事业的发展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2001年,王习师回到了阔别17年的家乡,开始了他在家乡的创业征程。
在家乡政府林业银行等部门的帮助下,他投资近20万的"山人根艺雕刻厂"顺利开业。木雕、根雕产品远销广东、安徽、青海和香港等地。
从2014年到2019年,他的根雕、木雕作品先后参加过10多次国家、省、市各级展销会,多次获得重要奖项。
2013年5月中央电视台《乡村发现》栏目专题报道《走进艺术殿堂的木工-----记英山县山人根雕工艺厂厂长王习师》。
2014年7月6日,中央电视台10频道《中国行》栏目组对他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
2016年5月31日,《湖北日报》对其作品《盘龙祥云》进行了报道与宣传。
王习师还拥有多个头衔。湖北省和黄冈市两级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英山县民间工艺协会副会长。
值得欣慰的是,2018年7月,英山县已经把"英山雕刻工艺"列为英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王习师被确定为传承人。
要制作出优秀的木雕作品,制作者必须有高超的技艺外,还必须对木雕事业有热爱,有激情。能专心,肯动脑,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
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与成就,年近七十的王习师说出了心中的隐忧。在他所参加的各级工艺品展出中,优秀作品的作者年龄偏大,年轻作者寥寥无几。他自己的两个孩子宁愿打工学动漫也不愿意学习木雕。
如何有效地保护民间艺术,延续民间传统文化已成为政府、学者及艺术家们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
尽管作品离精品还有距离,尽管自身离大师还有差距,朴实厚道的王习师表示,他愿意竭尽所能,无偿向家乡愿意学习者传授根雕技术,以此回报社会,支援家乡。让自己奋斗奉献几十年的根雕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欢迎关注“读书人一声叹”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