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世嘉的《新·樱花大战》发售时,瞬即引来许多日系游戏迷关注,除了因为《樱花大战》这个广为人知的系列能再度复活外,作品一改以往藤岛康介的人设,转由以《死神》闻名的人气漫画家久保带人负责也是原因之一。
由于其画风跟美少女游戏风格相差颇远的关系,引发大家热烈讨论。说起来,不只是《樱花大战》,回顾游戏界其实一直都挺常找漫画家当人设,衍生出不少利弊,这次不如就跟各位谈谈起用漫画家当人设的游戏们吧!
让漫画家负责人设游戏人设从来不是简单事,现在游戏开发中经常独立开辟人设职位,专门设计角色,但在几十年前家用游戏界发迹初期时却非如此。尽管当时游戏商都知道包装的重要性,不少时候会找社外的插画家绘画,但碍于开发规模及资源问题,游戏内的人设仍是由社内一员负责。不幸的是能编写程序不代表能画到一手好画,结果出来可能会非常差,跟封面完全是两码子的事。
不过踏入80年代中后期的红白机高峰期,游戏对于角色设计要求高了。虽然在游戏内的点阵绘上未必能完全追得上,可是封面、说明书至作中CG还是被要求有较高的质素及统一性。相对地,一些游戏商未必能配有能绘画、当人设的人材,寻找外援成为理所当然的事,而漫画家便是当时人气的选择。
要说漫画家当人设最成功的例子,相信非《DQ》(勇者斗恶龙)系列莫属。现在一提起《DQ》,总会令人想到世界级人气漫画家鸟山明笔下的人物及怪物,极之深入民心。但有趣的是,游戏开发时其非打从一开始便想找鸟山氏当人设。话说《DQ》系列创作人堀井雄二氏希望能制作一款跟《Ultima》及《巫术》同样吸引的日本国产CRPG,于是开始找来之前曾合作协助移植《港口镇连续*人事件》红白机版的Chun Soft共同开发。
这时,堀井氏跟身为漫画《龙珠》负责编辑、与他在工在私均熟稔的鸟嵨和彦氏谈起此作时,鸟嵨氏向堀井氏推荐让鸟山氏担当角色及怪物设计。鸟嵨氏表示鸟山氏对由堀井氏制作的《港口镇连续*人事件》一直很感兴趣,也想一尝当游戏角设计工作。能以当下人气漫画家来作卖点当然是一大好事,堀井氏也乐意与二人洽谈此事。
但其实一切都是鸟嵨氏的谎话——鸟山氏别说是《港口镇》,连游戏本身都一窍不通,更不用提对游戏人设感兴趣。虽然不知道为甚么鸟嵨氏要说谎,但这个谎言却促成鸟山氏与《DQ》相连在一起,鸟山氏的人设为《DQ》带来更广阔的客源,特别是如史莱姆等怪物在初期构想时偏向TRPG写实风格,到了鸟山氏手上却变成可爱、容易接受的卡通形式,大人小朋友同样喜爱。《DQ》能成为日本国民RPG,鸟山氏的人设绝对应记功劳。
在角色设计需求量大之余加上《DQ》的成功,至90年代初游戏界都不时请包括漫画家在内的绘师当人设,不过随着90年代开始游戏开发越来越具规模,开发组内部亦会设立人设职务,一些非打算以绘师名气作招徕的作品,为省成本自然也无需要请外援协助,漫画家当人设的情况减少不少。
然而有时候漫画家仍有优势,他们除了绘画了得外,也有绘画漫画及创作故事的能耐,这些均是一般插画师所欠缺的,同时亦能运用于游戏中。
1993年Mega CD上曾有一款名为《弓美Mix(ゆみみみっくす)》的文字冒险型游戏,请来著名漫画家竹本泉一同开发。除了角色设定外,他更负责作中剧本、分镜、版面设计、作中分歧甚至是部分字体,可说是彻头彻尾的「竹本游戏」。游戏的动画原画数多达7千枚,而且上色等更是配合主机机能而行而非一般动画制作后搬字过纸,以印象的角度来看收藏价值非常高,可惜与之相对,游戏性低及内容极少成为一大致命点。
顺带一提,此作在发售同时竹本氏亦曾于MD杂志《Mega Drive FAN》作此游戏漫画化的短期连载,而「由漫画家当人设的游戏能起用本人当漫画化执笔」这点,又是漫画家人设另一个好处。
靠漫画家人设成功突围正如之前所说,《DQ》是起用漫画家当人设的游戏中最成功之作,不过除他之外,当然还有其他成功例子,好像1997年起的SS《樱花大战》系列绝对值得一谈。此作由以《神龙斗士》、《天外魔境》系列著名的创作人广井王子率领制作,但此作却是他未曾染指过的美少女恋爱游戏。既然称得上「美少女」,漂亮的女角们自然少不了,尤其此作为世嘉敬望此作为角色主导游戏,女主角(及其他角色)的人设可不能失手。
后来,游戏请来藤岛康介负责人设原案。以《我的女神》闻名动漫界的藤岛氏,最著名的便是他笔下美丽优雅的女角们,不仅在动漫迷中满有名气,即使是一般人层面上亦为人所知。一款恋爱游戏能动用上藤岛氏的美女们,的确是梦寐以求,亦成功吸引机迷目光。最后出来的结果相当良好,以真宫寺樱为首的一众女角既漂亮也非常适合动画化(因作中设有动画播片),加上角色自身个性鲜明,人气相当高。到了今天,真宫寺樱亦成为其中一名最能代表世嘉的角色。
说到藤岛氏,相信各位还会想到另一个系列——《传说》。早在最早一集的超任版《幻想传说》中已经由藤岛氏负责人设,同样大受欢迎,后续不少集数也有参与开发,是《传说》系列的看牌人设。不过有趣的是,藤岛氏是在开发后期才加入团队。
话说此作本是由中小企开发商Wolf Team制作,但途中出资的发行商Namco却出手干预开发,并扩大游戏规模,加入在超任年代极少有的配音及主题曲,而请来著名的藤岛氏当人设亦是此原因。不过由于游戏已开发至一定程度,最基本的人设部分没可能推倒重来,所以藤岛氏的人设其实是建基于已开发的部分重新绘制,并非100%出自藤岛氏手笔。
90年代“藤岛康介”一名的确是个卖点,可是随着自身漫画品牌开始老化,而能画得一手好画的漫画家人才辈出,再加上早阵子连串关于私生活的负面新闻,藤岛氏的人气已大不如前。对不少《樱花大战》迷而言,新作不再找他当人设或许不是一个损失来呢。
漫画家最常为游戏带来优势的是靠以画力及个人名声,不过如果要谈最能把漫画家的优势于游戏中反映出来的话,《徽章战士》系列可不能不谈。此作于1997年于GB上面世,在游戏中玩家要收集各自律型小机器人战斗,是《宝可梦》热潮下其中一款同类作,但它跟其他同类RPG参不同之处在于走队制形式之余,玩家亦能自行组装强化各机器人,为游戏加入原创要素。其后系列一直活跃至2017年,于同类作品中属长寿之作。
说回正题,此作其实并非完全原创作品,而是与漫画一同进行的双轨平台创作。严格点来说,《徽章战士》算是漫画改编作品,因为其漫画版比游戏早几个月开始连载,但毕竟是漫画,首辑漫画要到1999年才能结束。值得注意的是,执笔漫画的新进漫画定ほるまりん也有为游戏版提供大量小机器人设计,因此漫画版跟游戏版之间并没违和感。
首集之后至最新作为止,ほるま一直同时负责系统的机器设计及漫画连载,绝对是《徽章战士》系列的灵魂人物。特别是他所绘画的《徽章战士》漫画并非单纯从游戏版搬字过纸,经常为小机器人加入个性之类的独自设定,又或者跟游戏版完全不同的展开。玩家完走游戏及漫画时,能两者相互补充,从跨平台作品的角度来看完整性十分强,相信这也是系列长期人气的原因之一。
漫画家人设带来的不便有成功自然有失败,在游戏界要找到一些以漫画家当人设的失败例子并不困难。事实上,邀来漫画家当人设也有一定风险存在,首先当然是漫画家自物的设计力与开发组及大众期待有落差。毕竟漫画家主打画漫画,未必能画到游戏标准的漂亮人设或插画级数,而2012年VITA的F2P游戏《武士与巨龙》正是个好例子。此作是混合动作与战略于一身的中世RPG风作品。在动作部分玩家以冒险者身份深入高塔迷宫冒险,可连线到网络上作最多4人同行;而在战略部分中,玩家则要使用从高塔探索中得来的魔兽卡,召唤魔兽部队扩张自己领土。
作为游戏,此作水准不过不失,但初期角色人设却只能用「悲剧」来形容。话说游戏请来以《Air Master》成名的漫画家柴田ヨクサル绘画一众下级职人设,认识柴田氏漫画的朋友相信都知道,他的漫画分镜充满气势,但单论画功则似乎不是人人能接受。结果果然不出大家所料,其简单程度完全不适合当游戏人设,相反由开发组内人员自行负责的上级职人设水准高超,两者并列在一起时犹如将柴田氏的人设公开处刑般讽刺。来到这里,玩家们除了同情柴田氏之外,亦不禁想问请来柴田氏的必要性。
不过有时候,游戏商特意找来画力高强,甚至连画风都似乎满适合作中世界观的漫画家来当人设,也不是100%能合玩家口味。2005年世嘉于PS2上推出、以新选组的故事为中心的动作游戏《新选组群狼传》邀请来和月伸宏氏负责角色原案,和月氏的《浪客剑心》有多著名相信不用我多解说,而他的人设跟以幕末维新为背景的此作似乎稳胜不败。
另一方面,2009年Wii上的《恶魔城》格斗外传作《Judgment》的人设则由为粉丝熟悉的小岛文美,转为漫画界大牛小畑健担当。小畑氏的画功不但细腻出众,而且其多少带有哥德式的气氛亦跟《恶魔城》相当匹配,好像又是另一个必羸组合。
可惜的是,两者结果都是事与愿违,撇除游戏质素上的因素外,两者仍无法在角色上取得好评。《新选组》方面,由于《剑心》中的新选组角色太深入民心关系,尽管游戏版的角色跟《剑心》的相同人物完全不一样,玩家还是无法将两者形象独立分离,阻碍了游戏建立自我形象。至于《Judgment》,本来整体角色设计水准非常高,不过因为系列经常起用的小岛文美的暗黑系画风过于经典,少了这份味道的小畑氏插画未能得到粉丝们的全面肯定。如果是小畑氏比小岛文美更早当上《恶魔城》系列人设的话,或许结果会有所不同吧?
最后采用漫画家当人设还有一个隐忧,就是日后版权可能会出现问题难以再版,特别是与出版社合同企划的作品,这方面就更难控制。1994年超任名作《Live A Live》其实是一个质小学馆合作的企划,游戏请来当时于小学馆杂志上连载的7名漫画家负责,各漫画家的角色们会作中于相应独立世界上登场,最后才来一个跨世界大集合,能轻松解决7名漫画家画风风格不一问题。
游戏及角色自身完全没问题,在玩家间评价十分高,只可惜由于角色版权在小学馆手上,令游戏移植或重制变得非常困难,所以一直只能成为大家的集体回忆。至2014年游戏发售20周年,网上掀起了要求移植的浪潮,最终游戏终能于翌年在WiiU的VC上登场。虽然由于版权问题,VC版的宣传还是无法直接引用当年由各漫画家所画的插画,但对一直久等的粉丝来说已经心满意足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