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七闲
今日锦囊答主:乔芊 36氪记者
商场里餐厅变多,这个现象并不新,主要原因还是实体商业越来越难做,服装鞋帽母婴类零售,或者超市主力店,都渐渐被电商、生鲜电商分走了客流。商场只好向体验性消费转型,餐饮就成了客流的发动机。“业态不够餐饮凑”成了不少商场招商人员的口头禅,“大牌、新潮、火爆”是最直白的招商逻辑。
对餐饮品牌来说,可以分享商场的客流,手续也相对简便,又有商场物业协助管理,进场意愿也强烈。
因此,购物中心里餐饮品牌的比例从几年前的10%左右,上升到如今平均40%以上。
扎堆出现自然造成供过于求。同质化是最大的问题,比如在中档客单价区间,外婆家、绿茶、鹿港小镇的竞争就十分激烈。购物中心在经营压力下还会不断提高商铺的租金,因此品牌力弱一点的餐饮,很容易承受不了压力而被换掉。
对于商场内的餐饮品牌,选址是个重要但不甚可控的变量。通常面积越大的购物中心,餐饮品牌主动选址的空间越小,难度越高。
商场方一般会为知名的餐饮品牌预留好位置,比如外婆家这种大型连锁就有较高的选择权,而绿茶的受欢迎程度这两年有所下滑;一些400平米以上的大店也会提前规划好,但是中档价位、面积常规的品牌可能就没什么挑选的余地了。
如果被安排在一个远离主通道的位置,可能需要通过设计装修和运营方式来弥补,比如招牌迎客面往前探,采用吸引人视线的装修风格,甚至有品牌在门口进行迷你表演拉客,本质都是在商场内密集的餐饮品牌中,争夺消费者的“最后一米”。
为了提升场内餐饮的经营水平,一些商场开始更多介入管理和运营。以朝阳大悦城去年建成的美食街区“拾间”为例,从街区整体定位,公关空间的设计、装修、到引入品牌的调性、单价,装修风格,都是统一把控,为了制造差异性,还会要求入驻的连锁品牌“定制”子品牌或者菜品。在这种情况下,餐饮品牌在选址上的自主性会降低,但由于商场方客流量大,品牌也会配合。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