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国产电影崛起背后:文化祛魅与重建

瞭望 | 国产电影崛起背后:文化祛魅与重建

首页模拟经营模拟帝国3.0.3更新时间:2024-04-30

“中国电影的独特路径是国家政策、市场实力和观众选择三重作用的结果。这样的成功在全球是稀缺的。”

国人对价值体系的自我认同在上升,对西方价值体系从仰视到平视、审视的心态变化,不仅反映在国产电影高歌猛进的市场数据上,也反映在中式审美、东方美学一骑绝尘等诸多方面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需要以贯穿过去、当下与未来的能动意识,实现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交融汇通,在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走向文化自强,真正挺立起中华民族的“文化自我”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蒋芳

国家电影局日前公布了2023年中国电影行业重要指标:全年电影票房549.15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460.05亿元,占比83.77%;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2.99亿。全年票房过亿元影片共73部,其中国产影片50部,票房排名前10位均为国产影片。

互联网上,另一份民间榜单也在引发关注。由“底壳宇宙”社群发布的2023年“全球电影市场脱殖指数(CDI指数)报告”称,在全面开放好莱坞电影进口的市场环境下,中国CDI指数从2022年的84.54上升至2023年的100(满分为100)。

该报告不仅展现本土电影的崛起,更戳破了全球电影市场的多元。例如,部分西欧国家仅有1至2部本土电影进入前10,较2022年本土电影在该国票房排行榜顶部颗粒无收、CDI指数为0的情况有所好转。

中国电影市场的变化作为大众层面文化自信、自觉的又一最新例证,与更多文化领域从仰视到平视甚至审视的案例一起,持续引发关注。

杭州一家影院的春节档电影海报(2024年2月16日摄) 龙巍摄/本刊

从仰视到平视、审视

由于多部好莱坞电影上映,刚刚过去的3月被戏称为“好莱坞保护月”。

南京的电影博主“阿喵”在《沙丘2》《功夫熊猫4》《周处除三害》,以及国产片《飞驰人生2》《灿烂的她》等中,选择看《沙丘2》。当晚,她一边码字一边跟朋友吐槽:“真不懂张震那个角色为什么如此无脑,可以捧白人,但不要踩亚裔好吗?能不能给个正常角色?”她想了想又补充说:“其实《沙丘2》整体还不错,漫威那种更是看不下去。”

白人女性多是性感尤物,拉美裔说着带有西班牙语口音的英文,亚裔男性要么是功夫高手、要么是书呆子式的电脑专家、要么是承担笑点的喜剧人物……刻板印象、为多元而多元,令好莱坞电影的形象塑造频繁招致中国等一些国家观众的质疑。

典型案例如《尚气》,虽然把超级英雄的角色给了一个亚裔男演员,却因为傅满洲这一形象以及“弑父投西”的情节遭到抵制。新版《小美人鱼》则从选角到拍摄争议不断,一边是对北欧经典童话故事的文化挪用,一边又用故意选黑人女演员满足好莱坞多元化的自我感动。

“中国观众喜欢看中国故事也喜欢看美国故事,但不是披着中式皮的美式故事。过去可能不自知、不自觉,现在人们会更清晰地感受到并且去表达不适感。”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曹荣荣认为,这一方面是好莱坞深陷IP迷信、价值塑造掉入“硬拗”状态的困境,另一方面是国人对价值体系的自我认同在上升。

国人的心态变化反映在国产电影高歌猛进的市场数据上。截至目前,内地影史总票房前20的排行榜仅有一部好莱坞大片《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入围,其他均是清一色的国产片,并且票房不断刷新纪录。

其他文化领域同样体现变化。比如摄影师陈漫的《中国十二色》、清华美院的“眯眯眼”走秀等,屡次引发舆论对西方审美“丑化中国人”的争议。B站up主“天才女友GG”为此感慨:“时尚圈一下子从自娱自乐,变成全民公敌。”

“不是观众变挑剔了,而是一些从业者下意识地还是代入到‘西方中心’的视角中去。”一位时尚杂志编辑坦言,过去,电影想拿国外那几个知名电影节的大奖,就得拍符合西方价值观的东西;时尚界也是一样,要参加时装周、要上顶级时尚杂志封面,就得拍符合西方审美的东西。

而现在,中式审美、东方美学一骑绝尘,让国人倾倒。继迪奥一款半身裙的设计与中国传统服饰马面裙的相似性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后,马面裙从2022年“出圈”并持续高热。2023年双11期间,马面裙光在淘宝就卖出73万条,并在12月入选淘宝2023年度十大商品;2024年春节期间,汉服生产销售基地之一山东曹县,光是龙年主题马面裙销售额就超过3亿元。

从仰视到平视到审视,中国审美不再让西方定义。

何以祛魅

作为大众层面文化自信、自觉的最新例证,CDI指数反映出中国电影的崛起,也让“脱殖”的讨论再度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

一位电影学方面的学者坦言,国际上对“文化殖民”“文化帝国主义”等概念的形成与讨论高潮出现在30年前甚至更久之前,现在更多是讲“文化全球化”,即随着经济全球化交流频繁,各国不同思想、意义和价值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现象。“无论是学术还是政治话语层面,‘脱殖’均是过去的话题,当下讨论的‘脱殖’不是创新,更多是基于结果的分析与传播。”该学者说。

针对当下国内热议“脱殖”的现象,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学系副教授潘妮妮表示:“这很复杂。”

潘妮妮解释说,“文化殖民主义”这个词是以法国人为中心创造和广泛传播的,用以分析好莱坞的文化霸权和金融资本主义。而近年国内舆论场对“文化殖民主义”这一观点的讨论至少有三方面因素:首先,中美关系的变化使社会、网民开始加快调整自己的价值坐标;其次,美国文化创作环境变化,创作者和媒体都在刻意强调创造和输出“正确的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也为“文化殖民”论提供了新的佐证;第三,国家政策更明确地鼓励文化的主体性,一批有显著进步的文艺作品脱颖而出,进一步强化了网民对文化主体性的自我认知。

特别是一批中国叫好叫座的电影作品面世,让电影“脱殖”既符合期待又合乎情理。

一方面,中国电影工业的成熟度正在不断上升,在生产端具备了产业基础。过去国内很多电影要去国外做后期,现在很多影视基地都拥有了虚拟棚、云制作、数字化生产线等多项先进技术设施,特效水平和国外大片相比已经不落下风。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国产影片《流浪地球》系列、《长津湖》、《八佰》、《哪吒之魔童降世》、《封神1》等,无论是数字场景、高端生物角色、爆破坍塌、动作及表情捕捉,还是虚拟和实拍的交互技术等,都有长足进步。

另一方面,电影院线正在高度普及,让消费端更下沉、更活跃。以江苏省为例,截至2月底,全省乡镇影院394家,覆盖率36.9%,乡镇影院票房全省占比稳定在20%左右。据了解,201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以来,电影成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为电影市场打开新空间。

“中国电影的独特路径是国家政策、市场实力和观众选择三重作用的结果。这样的成功在全球是稀缺的。”潘妮妮表示,放眼全球,这三重因素确实缺一不可。即便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法国,也有国家支持和文化界的自觉,但摆脱好莱坞影响仍然举步维艰。而在文化产业近乎空白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更陷于去殖民与再殖民的角力场域。

挺立起中华民族的“文化自我”

“祛魅之后,更重要的是建设。”多位受访专家提出,中国的文化自信进入新阶段,从学术界而言,更多思考如何重建的议题。

“我认为CDI指数非常重要,是争夺话语权、定义权工作的一部分。”“底壳宇宙”社群负责人表示,他们制作指数的目的就是揭示全球电影市场的同质化、一言堂的现象,揭穿美国如何通过典型好莱坞大片,向全世界输出单一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破坏地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独立性与自主性。而在游戏、音乐、文学、绘画、摄影、雕塑、建筑等文化领域,尚有待进一步将行业与市场进行指数化研究。

“更进一步的研究,应当寄望于向年轻的、自信的、与时俱进的新质创作者政策倾斜,加快行业的自我调整、自我净化、自我淘汰。”该负责人说。

人类总是追逐更好的视觉娱乐体验。当新媒体、元宇宙时代到来,视觉化呈现的新技术、新载体层出不穷,“霸屏”意味着潜在的意识形态“霸权”越来越受到各国关注。

目前,国产游戏尤其是手游领域,呈现一种与电影产业类似的大投入、大规模、工业化的趋势。譬如米哈游的《原神》是一款现象级热门出海手游,传统电脑游戏方面也涌现出一些国风类游戏,如备受期待的《黑神话:悟空》。

再如发行传播渠道更为复杂的音乐——包括线上音乐平台、短视频、唱片、演唱会等。起源中国的“科目三”随着Tiktok等短视频网站在全球大火。

一位专家认为,重建需要标准,需要底层的数据框架与价值建构,帮助人们更加清晰地看清,也更好地把握文化殖民与文化全球化,以及本土化与包容性之间的关系。“这是当前十分重要的建设性工作。大众层面的祛魅,学术层面的反思,加上业界的作为,多措并举就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繁荣,让中国文化成为多元化中的重要力量。”

专家表示,回望来时路,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在与世界文明的交往交流中得到建构和形塑,在守正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和完善。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同样需要以贯穿过去、当下与未来的能动意识,实现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交融汇通,在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走向文化自强。

“文化仍然是不同国家间最重要的沟通桥梁。”潘妮妮说。多位受访者也认为,应重视汲取古今中西所长,以更优质的视觉呈现与文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在世界舞台上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背后的力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