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模拟世界中吗

我们生活在一个模拟世界中吗

首页模拟经营模拟梦想世界更新时间:2024-06-01

摘要:为何有人说我们处于一个虚拟世界中?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还是有一定意义,让我们来探究一下。

看过一个报道,世界首富、特斯拉的CEO马斯克(Elon Reeve Musk)声称,很有可能我们生活在一个模拟世界中。他还说,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几率只有十亿分之一。他是什么意思?

看来他是“模拟假说”的支持者,这个假说认为,整个宇宙可能是一个高级别的模拟或虚拟现实,就像我们在玩虚拟现实(VR)游戏一样,带上头盔眼镜,看到逼真的雪山、大海、悬崖、猛兽,实际上都是电脑生成的虚拟影像。

电影《黑客帝国》中,AI机器人将人类思维以数字形式囚禁在计算机模拟出来的虚拟现实中(称为“矩阵”),以此收割人类的身体热量和电化学能量,也是这个假说的一个艺术性演绎。

有报道称,已有两位科技富豪在秘密招募科学家,研究如何让我们从模拟世界中逃出去。

他们玩真的了。这个假说是什么来历?

这个假说是2003年由牛津大学哲学系教授Nick Bostrom完整提出来的,他不仅仅将其作为哲学上的一个推测,还给出可量化的经验性描述,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他也持续遭到物理学家、宇宙学家们的批评,被批为“伪科学”,“技术角度完全不可行”,“深夜酒吧的闲扯,不足以称之为理论”。

有什么实质性证据来支持这个假说吗?

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来支持或证明我们生活在一个电脑模拟的虚拟现实中,只是一个假说而已。不过,科学界也没有发现确凿的经验性证据来反驳这种说法。

这个假说有很多的支持者,是出于什么原因?

提出和支持这个假说,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 哲学思考:关于真实性和存在的问题,一直是哲学家们思考的对象,他们注意到事物的表象和它们的实质的区别,而梦境、幻觉、幻想提供了富有诗意和哲理的隐喻。中国古代庄周化蝶的故事,让人觉得难以确切区分真实与虚幻。

- 科技进展: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可以创造出逼真的虚拟世界,让人们对现实界限的认识产生了质疑。

- 逻辑推断:借鉴模拟理论和计算机科学的概念,一些人认为,未来如果有足够先进的技术,就有可能创造出极似现实世界的虚拟现实。此外,人类所经历的现实中也存在着某些限制和模式,人们由此大胆推断,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受到某种外在的“程序”或规则控制的。

你说的最后一个因素中,有哪些现实中的限制和模式,会让人做出那样的推断?

举例来说,

- 量子水平下,能量单位、长度、时间都是离散的(不是无限可分的),可以类比于计算机创建出来的维度单位(如像素)。

- 量子水平下,粒子的确切状态(如位置)并不存在,除非有人去观察或测量,这也有点像是虚拟现实计算机游戏,需要一个玩家或观察者,及一个操控一切的“程序员”,才能让一切发生。

- 量子纠缠很令人费解,似乎不应该有这种事,除非有“人”做了这种规定。所谓量子纠缠,是指当两个粒子诡异地联系在一起,你操控其中一个,另一个也会同步地被你操控,而不管它们相距多远,其相互作用快过光速。当年爱因斯坦因此认为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

- 基本物理常数(如光速、普朗克常数、圆周率π)或许能理解为模拟系统中的“人”为设定。

- 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一切事物都是无中生有,很难用传统宇宙学解释,却让人联想到计算机模拟程序的启动。

- 某些科学家似乎在超弦理论中发现了看起来像计算机代码的形式(称为纠错码)。

这些作为间接证据,还是有点牵强吧。

也有科学家试图用数学加以证明。

例如,天体物理学家David Kipping在一系列的假设条件下,计算出了我们身处现实世界中的概率,与身处模拟世界中的概率,几乎是相等的,而且前者略高一点。

他的一系列假设条件是什么?合理吗?

他把模拟分为两类,一类是其本身能够进一步产生新的模拟的(比方说,假定我们目前处于模拟世界中,我们在其中可以用计算机再建造一个“子”模拟世界,而子模拟世界里的虚拟人又可以在他们所处的世界中建造“孙”模拟世界,子子孙孙,嵌套循环下去),一类则不能。Kipping推算,大部分的模拟里是不能产生新的模拟的,因为当模拟嵌套地产生更多模拟时,每一代模拟中的计算资源逐级减少,到了某个临界点,那一级的模拟就没有能力生成能够容纳意识体的模拟后代了。

把这些假设条件代入数学公式,就得到了他上面的结果。

同时,他还推断,如果人类能够创建包含有意识体的模拟,那就可以排除掉“不存在模拟世界”的说法,只剩下“既存在现实世界,又存在模拟世界”的选项,又由于模拟世界数量极多,于是我们几乎可以肯定,我们所处的世界极有可能不是真实的。

其他人是如何评价他的工作的?

模拟假说的首倡人Bostrom指出,Kipping的假设条件存在一定的任意性,其实可以通过改变设定,来得到你想要的任意结果,言下之意,Kipping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其他更尖刻的评论:Kipping的论文看起来像是一个数字游戏,意义有限。但是不妨碍后来仍有一些媒体用夸张的标题进行渲染式报导。

事实上,Kipping自己对模拟假说的未来研究,似乎也不那么自信,他说,“没有办法检测我们是否生活在模拟之中。如果不能证伪,我们怎么能够声称它真的是科学?”他求助于“奥卡姆的剃刀”法则(一个思维小工具,不保证一定有效,主张在没有其它证据的情况下,最简单的一种解释更有可能是正确的),认为既然模拟假说这么复杂,一个模拟世界可以嵌套在另一个模拟世界中,被模拟的实体也没办法分清自己是否处于模拟当中,那么这个假说可能真的应该失宠,而代之以一个简单解释。

是否还有其它测试办法,来帮助我们弄清我们是否身处模拟中?

有一些科学家从自身研究领域出发,试图找出一些线索。

例如,按照加州理工的计算数学专家Houman Owhadi、马里兰大学的物理学家Zohreh Davoudi的观点,如果有无限的计算资源来生成模拟世界,那么你不可能发现你身处其中,因为它可以计算到你想要的任意精细程度,把你完全“糊弄”过去。反之,如果生成模拟世界的计算资源有限,但又必须生成,那么那个运行模拟的“人”可能只好生成一个粗糙近似的模拟世界,以降低对计算资源的需求,这时就有可能露馅(被人类发觉自己是在模拟之中),其中一个特例是,在近似的模拟世界中,当高能宇宙射线到达地球时,人类有可能看到这些射线在天空中因打破了所谓的旋转对称而呈现出一个偏斜方向。

但是,不幸的是,望远镜迄今并没有发现这种相对于旋转对称的偏离,也就是说,从这个特例角度,人类仍不能找到自己身处模拟世界的一点点迹象。

从现有技术发展的速度看,人类将来有可能创建极其逼真的虚拟现实,最终对整个世界建立一个动力学模型吗?

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答案,不过,难度肯定很大。

目前的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出来的只是事物的表象,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能否拉上神经科学家、AI研究人员,模拟出人类大脑,让机器生成意识?还没人知道,至少目前不能。

我们看到,人类对世界的知识一直在不断扩展和积累中,何时才能穷尽?早期还原论的理想的破灭,近期欧美脑计划遭受的质疑,都在从多个角度暗示着穷尽认识的不可能性。没有穷尽认识,就谈不上创建这个世界的模拟系统。工程实现方面,即使只对氢分子电子能级结构进行足够精度的计算,也需要量子计算机级别的计算能力,而量子计算机也只能解决有限种类的问题,对于更复杂的巨系统的动力学过程,很怀疑那些不久将来的人们能否模拟得出来。

但对于更远的将来,相信后期人类会聪明得多,就不好说了。

或许,我们终究还是要回归现实,更脚踏实地一点,承认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的真实性?

是的,毕竟按照科学的态度,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还是建立在我们观察到的现实和数据的基础上,而这些观察和数据始终未能提供直接证据来支持这种虚拟世界的假说,这一点至少目前是无疑的。

顺便也看到,公众对这个话题的讨论,是非常热烈的,社交媒体TikTok(抖音的海外版)的“矩阵中的毛病”的一类视频被观看了17亿次。这里的矩阵指的就是《黑客帝国》中的虚拟现实,人们认为,如果我们是处于模拟世界中,那么生活中的一些奇异现象,没法给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可能就是因为模拟得不够完美而造成的。

有哪些不完美“毛病”?

一个用户说她在找她的眼镜,在车里找到了,然后第二天在同样的位置又找到一副。她只有一副眼镜,那么这第二副是从哪里来的?

另一个用户声称在一个夜晚外出时,把打火机弄坏了,她回家后,又找到一只一模一样的打火机,而且能正常打火。

但是,有平台的分析人员指出,对这些报告的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心理及社会方面的因素交织 —— 幻觉、错觉,遭愚弄,甚至是谎言。

对这个模拟假说的过多思考和讨论,有什么负面影响吗?

负面影响:

- 对存在的焦虑:可能引发人们对存在真实性的质疑和焦虑,影响情绪和心理健康。

- 消极避世:可能使人们忽视现实世界中的重要问题和挑战,沉溺于虚幻追求之中。像早年寻找UFO的热潮后遗症一样,一些人渴求逃离这个混乱的世界。

有什么正面积极的作用吗?

正面积极的作用也是有的,例如:

- 哲学思考:可以促使人们思考存在的本质、生命的目的以及个体的自由意志等问题,推动哲学和元学科的研究。

- 科学探索:可以激发对现实、意识、信息本质的研究,包括事物数字化的地位,推动科学进步。

- 技术发展:可以启发和帮助改善虚拟现实技术,使其更加逼真和沉浸式。

总之,这种思考对于哲学、科技的发展有一定的好处,但也需要平衡,避免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忽略现实世界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