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什么都有,选秀,脱口秀,各种惊天大瓜……
唯独缺了一份,音乐。
《乐夏》缺席,疫情肆虐。
今年没有出圈的乐队演出,没有炸裂线上线下现场。
夏天就这样默默溜走?
Sir不准。
抓住尾巴,隔着屏幕也好看她们嗨一把
《爆笑女子乐队》
We Are Lady Parts
Sir也差点因为名字错过。
但海报:
看年龄,看肤色,更重要的,看服装:
五个年龄各异、不同圈层穆斯林女性,要一起组乐队玩摇滚。
穆斯林,玩摇滚?
还是女性?
这种极致的反差,让Sir不免有些犹豫:
这精准踩大众的痛点的设计,是不是太功利?
不。
豆瓣8.5,烂番茄100%,明明白白地告诉大众:
这不是一个滥用政治正确,渲染苦痛的现实抗争。
而是一个以爆笑为名,尝试打破偏见的喜剧小品。
她的三层面纱,Sir要一层层给你揭。
01
你眼中的穆斯林女性是什么样?
戴盖头穿长衫,全身上下只留一双大眼睛?
必须坚持礼拜,只交穆斯林男友?
通常早婚早育,事事以丈夫为中心?
某种程度上说,都对。
但其实。
她们还有另一种活法。
故事发生在伦敦,主角是朋克摇滚乐队Lady Parts的几位成员,一出场就打破了Sir的滤镜。
主唱萨拉,穆斯林女孩。
抽烟、喝酒、纹身,化浓妆,一个不落。
交男友,但从不称呼对方“男友”。
白天在肉铺工作,剁肉之间就能文思泉涌,灵感爆棚,*气凛然。
再加上帅气利落的短发,炸裂磁性的声线和说一不二的脾气,妥妥乐队灵魂人物。
一个字,飒。
鼓手艾莎,更进一步。
身高一米八,戴墨镜、串鼻环、全包眼线快飞到天上。
除了头巾,哪有点穆斯林的样子?
更重要的,是性格。
随时会炸开的火药桶。
白天,她开Uber维生。
碰到嘴贱的男乘客,废话不说,直接开怼。
-“你爸是逼你出来挣钱还是怎么的?”
-“对,他说如果我不出来开车,接送头脑简单的醉鬼太监”
“他就把我送回伊拉克嫁给堂兄”
贝斯手比斯马,“英年早婚”的穆斯林妇女。
诶,正常点了?
呵呵。
本职漫画家,日常工作是在街头卖自己的作品。
路过的大妈们翻开一看,差点当场吓傻:
各种暗黑、前卫、反乌托邦。
代表作:《*气腾腾的经期之末日流浪》,讲的是每逢经期,女孩子们就会化身*人狂魔。
-“有点像《使女的故事》加上《淘气小兵兵》对吧?”
-“这真是令人作呕”
-“姐妹,没理由讨厌自己的身体啊”
“你的经血是朋友啊。”
能说出这台词,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乐队经理蒙塔兹,更是个谜一样的女人。
她是“最穆斯林”款的
一身黑袍,面纱头巾之间,从只露出一双眼睛。
都这样了,够遵循传统了吧。
不。
大姐头戴耳机,走路生风,面罩之下还吞云吐雾(没人知道她从哪吸的),据说进过监狱,前夫还是酋长。
更迷的,是日常工作。
穿着最传统的吉里巴甫类服饰(即Burka),却干着最出格的事:
给上门的女性,卖情趣内衣。
文案这方面,Sir可能都要让她三分。
偌大的英国伦敦。
能把这帮人才聚一块,经理不简单。
要知道,穆斯林的本意是“顺从者”,而摇滚,天然代表自由,反抗与不妥协。
设定,就是要把第一层面纱大胆掀开:
“穆斯林”三个字的滤镜,打碎。
02
人物设定已经把冲突拉满,故事自然也很不需要太复杂:
为了参加“好声音”海选,乐队需要一个吉他手。
主人公登场:
阿米娜,一个会弹吉他的乖乖女。
本职工作又和穆斯林没啥关系,26岁,生物学博士,一个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的科研狗。
更重要的标签:
一个内心戏特别多,社恐,母胎solo26年,整天恨嫁的女孩。
身处伦敦一线大城市,又在26岁这种尴尬年纪。
她闲暇时间,不是在相亲,就是在相亲的路上(真不是在说屏幕前的你们)。
乐队需要吉他手,阿米娜又会玩吉他。
这就不是睡觉送枕头嘛。
可问题没那么简单。
她可不像上面这些圈内的“老油条”,阿米娜根本不敢上台表演。
她大多数相亲对象眼中,玩音乐是禁忌。
以至于她至今单身26年,会吉他都不好意思开口。
从来都只说自己会教吉他。
更难的,是她社恐,一到公众表演就紧张到吐。
这怎么去参加海选?总不能人还没开腔,先吐评委一头。
甚至,她加入乐队的原因,也居心不良。
梦中情人大胡子帅哥,是乐队里鼓手艾莎的弟弟。
只要她加入乐队,艾莎就让她弟跟她去约会。
好色果然不分男女。
故事会怎样发展?
Sir先卖个关子。
不过相信你一定能看出来。
这些被冠以“穆斯林”的女性,其实本质上和普通女性没什么区别。
同样有自己的事业、爱情、梦想,有自己的坏脾气和小心思。
就像她们写的那首《炸鱼薯条》一样:我可以是任何我想成为人。
嗨起来时,音乐大到震天响。
嗨大时,更脏话、黄段子满天飞。
保守如阿米娜?
颅内小剧场的粉红泡泡都快溢出来了。
气质阴沉如摄魂怪的相亲对象,会被她想作美索不达米亚的军阀。
和梦中情人偶遇,话还没讲两句。
就已经脑补了一出穆斯林版《卡萨布兰卡》。
晚上回去还默默回味过程。
连发个消息的心跳指数都堪比《发条橙》。
哈哈哈哈。
这些顶着“穆斯林”名头的女孩,有着和我们同样恣睢的生活。
平常心,是此剧揭下的第二层面纱:
与其说是穆斯林女性追求音乐梦想的大众猎奇。
不如说,它就是一群普通女孩寻求爱情和理想的爆笑之旅。
03
爆笑之外,好的作品,也应留下弦外之音。
女子乐队里,真正的敌人,并不是世俗法规。
而是身边活在套子里,教育你也要学会“正确”的人。
生活在开明家庭里的阿米娜,经常给自己“设限”。
唱不了歌,赶快嫁人,别被嘲笑。
哪怕她已经是生物学博士,弹吉他的时候帅到飞起,她依然是温懦的讨好型人格。
就连相亲时,都会不自觉出窍到电视节目录制现场。
自己就像粘板上的鱼,等待着观众的打分。
因为她从小玩到大的好闺蜜,就是一个这样的模板:
美貌、深谙教规、适龄待嫁。
看到柜子里贴了爱豆的海报,闺蜜真心规劝:
你觉得哪个自尊自爱
敬畏上帝的穆斯林男性知道
你衣柜里贴着个白人男性后,还愿意娶你?
哪止穆斯林女孩。
每个我们都无比熟悉:
考高分,进好学校,选好专业,挣大钱……
那些别人家的孩子,那些看似正确无比的人生道理……
以及那些规范俗套的评价体系。
严谨的规定着一个人要在正确的年纪做正确的选择,这样你才会有一个正确的人生。
但。
到底什么是正确呢?
剧中的阿米娜,她的人生,总是在“确信”与“正确”中抉择。
进入乐团之前,她总是顺拐地选择后者。
安全,舒适,无害。
可是,当她站上舞台弹奏。
那种从未体验的自在和畅快,才真的让她食髓知味,难以自拔。
这其实才是《女子乐队》的真正主角:
穆斯林摇滚女孩寻梦之旅,No。
寻找理想走出套子的人感悟人生真谛,Yes。
这样祛魅的表达,离不开编剧和导演对这个群体的深入理解和精心编排。
她们恰好是同一个人——奈达·曼苏。
巴基斯坦穆斯林家庭长大、后移民伦敦生活的亲历者。
她抛却了传统西方视角对穆斯林女性描绘的苦大仇深。
用一种轻盈的方式,书写穆斯林女性在西方的生活。
正如她所说:
我觉得穆斯林女性——棕色和黑人女性,经常被以相当严肃的方式呈现。
她们常常被描绘成受压迫者和受害者。
但我和我朋友的经历是快乐、有趣甚至愚蠢的,我只是真的很想把它带进去。
穆斯林女观众看了之后说不尽的感动:
是的我是一个穆斯林妇女,我肯定不会做一些女孩做的事情
但有些女孩做了
这并不会让她们的宗教信仰减少
也不会让你成为比她们更好的“真正的”穆斯林
我喜欢它,因为它展示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穆斯林女孩
甚至有观众觉得,相比于她们,我才是个“穆斯林”。
听起来很荒谬。
但他们说的都是一件事:
宗教、世俗、传统,早就不该成为难以挣脱的精神枷锁。
就像她们做音乐的目的,并不是挑衅宗教价值观,向西方世界比中指。
她们对抗的,是以宗教为借口,随便抹*人个性和特色的人。
而摇滚乐,就是她们对抗世界“标准化”的武器。
当阿米娜勉强克服舞台表演呕吐症后,乐队的第一次演出,在一个牛仔酒吧。
里面坐着清一色的“老白男”。
懵逼的观众带着刻板印象审视她们。
几个女孩犹如站在最前线,等待着军事法庭的审判。
乐曲开始,阿米娜紧张地调息,身体都在颤抖。
捂嘴的手下意识抬起,Sir心头一紧,害怕她再吐出来。
她和“百毒不侵”的萨拉对视,鼻翼耸动,胸口起伏。
逼迫颤抖的手抚上琴弦,一声尖叫
她唱了起来,同样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一首《朝九晚五》,是对社畜生活的发泄和对资本的讽刺。
一曲终了。
台下,观众尬住,喝酒掩饰不安。
台上,全员沸腾,为第一次正式演出欢欣鼓舞。
Sir诚意推荐毒饭们去看一看这部剧。
不仅因为它好看,有趣,以及能让我们对最近阿富汗的事产生一些联想和反思。
更因为
当镜头伸向这个世界的某个陌生角落,捕捉下素未谋面的人时。
看电影的,是你的眼睛。
而于她们产生共振的。
必然是你内心另一个隐秘的自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西贝偏北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