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月以后,小A再一次听见那句带着戏谑的“阿诺撒”时,准会想起女高PV公布时他用遍搜索引擎发现在中文互联网里居然没有一个汉化版本的那个遥远的夜晚。当时,女高pv是一个用声优表吸引注意的视频,早稻田的问题发言回响在耳边,羞耻异常,顺着进度是杂乱的片花,每一张截图都只是将将好,让人回想起许多许多符合七月的喜剧
是的,七月在这几年几乎总会和“弱势季度”“全靠喜剧”之类挂上联系,但是同样,七月番也总归会如同七月的炽热空气一样,在焦虑无力之中与细微之处邂逅一阵清风,几点树荫,在万马齐喑之中遭遇痛快。去年此时,也许他们是《来玩游戏吧》那狂野痛快如同喝下火锅汤底一样灼烧的快感,也许是虽然有些名不副实但是给予过无限期待的《少女歌剧》,亦或可能是《高分少女》别扭3D之中蕴藏的时泪与朦胧爱情......
而这个七月,与我而言,这样的角色属于《女子高生の無駄づかい》,属于这样一部用喜剧外皮包裹着,除去笑点的力度与共情完全本垒打,在欢笑之余的现实,剧情零散主线的齿轮转动时带来的一阵阵突破以及虽然颇有点要素堆叠却忍不住想要GKD,GDD的种种人设与人际关系之中,这部作品的笑与泪却实实在在让这个沉闷,悲伤,神经衰弱的季度有了那份笑容与流逝已久的高中众生与回忆味道。
如果要让我用一个词语去形容女高,大概这个词语就是“丰富”,即使整个作品的主舞台都是樱高(怎么那么多都是樱高啊,这缩写容易歧义啊),但是这12集动画走来,整体作品的喜剧化情节的安排与运行,却并不显得重复而渐渐高开低走。这一点就已经在这个众多带有正经故事脉络,甚至被当成正剧的动画作品宛如脱模成型一样机械重复,偏差值除去画风,名称就只剩下脱模的手艺娴熟与否的时代,让作品具有着强大的粘性。(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这样一部开局近乎白板无宣传的作品能够一路成为本季度B站追番人数第四的原因)
同《来玩游戏吧》那冲击性的演艺和疯狂游走在边缘之上的“问题”发言,女高之中的喜剧安排,除去对于笨蛋田中(特别是萝莉个人回)的表现方式是一种断线飘忽,甚至有点刻意卖蠢以外,对于其他角色的喜剧化安排,更多的并没有那么多直观上的冲击感,而是在以类似于小品,漫才这样的语言类节目的运行方式埋包袱与抖包袱之中完成的喜剧效果。
比起《来玩游戏吧》的颜艺大赏,女高的笑点可以说是既温柔又独特
例如第七话中二个人回之中那一段防毒面具诅咒安排之中,这里制作组在安排剧情的时候,将魔女的魔力效果的实际效力于此隐去,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处在一种不对等的信息之中。与此同时,在前半段利用田中的非理性,一方面利用这种设定之上的非理性推动剧情的运作,另一方面进一步弱化前半程包袱部分的逻辑性,让观众将这一部分的笑点定在那一段脱线组合的灵魂默契;而在此之后,在后半程回收诅咒梗的时候,整体剧情的爆点也并不是包袱之中接二连三的卡在木板的诅咒回收,而是用木板事件贯穿带来的颇有现实并感的自拍,引起回忆和共鸣的拍手和那首虽然一本正经叙述校史却歌词处处神经病的校歌。而当这些充满着力度的笑点结束之时,回想起魔女提到的诅咒,面具的使用者与后面卡板的联系,那股子希区柯克式电影之中利用自身想象去制造恐惧带来的效果,和全集之中草蛇灰线法的运用,都为这一集的喜剧运行和回味长度增加了足够韵味。
这一话的前后呼应在原漫画中并没有这样安排,制作组的恐怖电影设计实在是用心良多
这份喜剧进行的多元,让这部第一印象就是那种“七月特供沙雕番”的作品在喜剧方面,不只是从笑点的选择上,带有着不同流派对于“喜剧性”与喜剧定性的表征,更直接地让这出并没有那么多空间的日常漫才即使是经过了十二集,有着搞笑能量的起伏不定,却也总会一次次会被难以确定却似乎永不枯竭的设计带来期望(就像即使是有点正派稳妥的最后一集,在最后ED部分的断片设计依然颇感趣味),给这个缺少趣味的夏季总归有了可能性。
作为一部定位就是搞笑的作品,喜剧性当然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而笑容这份并不真空的反映,也并不等于脱离于现实的卖丑或者段子,即使不考虑讽刺剧,喜剧与生活,与现实也终归是如影随形。不过对于女高来说,这份通常作为喜剧代入感与包袱源泉的现实,则以一种更加主体的形态成为作品的构成。
现实化处理在这部作品之中,除去这部漫画的起点就是作为现实中低所得P的宣传,在第十一集放出那两首V家曲翻唱之后,低所得P的推特关注人数一瞬翻倍,更是在作品之中,在许多内容上宁可选择并不合作品气氛,选择放弃许多许多可以安排上喜剧内容的地方,而去一本正经的处理,解决。
女高动画最直接的帮助,可能就是把漫画中只是歌词的V曲变成了最棒的配乐
回归到第十话,第十一话,第十二话这三个带有着比较强烈主线剧情色彩的集数,毫无疑问,这几集在整个动画的各个分集之中在包袱的安排密度上,在笑点的重要性上,都被很大程度上进行了弱化,比起有病回的沙雕笑点密布,比起八九集标题就表现出来的要卖人设,要靠着awsl这个第一生产力,最后三话之中,本身不管是三人组交集的起点,死宅和早稻田命运的再邂逅以及猪场剧情都是具有着众多可供制造笑点的地方,毕竟解谜什么的也算是喜剧常用的矛盾冲突安排。而最终,作者和制作组则选择了可能是最不合主题的正经安排(甚至动画部分安排三人组重聚时,制作组还把超市试吃处这个有点小奇怪的地点换得更加正常)。这样的剧情设计与安排倒像是在通常让乐子,吐槽构成的高速车流之中加塞进很多过于正常甚至感性过头的慢速大巴一样,过于不考虑目标观众的预期而显得突兀,不对劲甚至带有着车毁人亡的危险(后几话的风评在某些层面来说也确确实实有剐蹭,即使在相当对味儿,进行的果敢无比的第十一集,即使这里有着来自于作者自身经历的强力加成,最后还是会在不少地方看到觉得这里太不和气氛等等说法)
猪场的笑点更多还是在配音室的要素,但是从现实性来看,也是足够正经了
而对于我来说,这里的碰撞虽然声音有点嘈杂,但是这里也并不是生命攸关的高速公路,却有点像是游乐园里面的碰碰车,失去了这些碰撞,也就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这部作品那份不同于其他很多相似类型的作品的那一份与现实的良好贴合与置于真实境遇之中“ask for an answer”的那份实在感与真切感。
第十集被当做对照笑点包袱里面关于三人组早期的相遇分离重逢的剧情,实在谈不上是愉悦的计划,而是把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分离,由成绩划开的联系,由小团体构成的孤立与排斥以及那些必须面对的关键选择之中摆上了台面。而在这一部分之中,田中为数不多的几次一本正经(似乎其他几处一本正经大多数也都是在回忆之中,这两栖动物有点小坑啊!)搭配上机器人“我的人生自己做主”虽然蛮凭意志和中二感,但是却给了这种现实之中的麻烦问题一个虽然并不总靠谱,但是实实在在的解决方向,而不是利用搞笑漫的自由度去摸了(即使这一部分的直接目的还是制造对照)。
同样,对于第十一话这个彻彻底底的少女漫走向,虽然由于现在漫画汉化进度,只是把整集动画混合的几话漫画之中最起点的十三话有汉化(十三话那里还是那一集第一个有笑点的早稻田冥冥之中预感到Akane是女高中生),但是这一集对于充满着乐子的身份异常,动画改编部分对于这份属于互联网时代,带着宅气的情感情愫的正面面对,那份虽然有所波折最后却被回应被作为生活带来动力的情感,可能比起很多利用身份错位去抖包袱,用躲躲闪闪去延长剧情的故事链,用这份尴尬去引发哈哈大笑来着不太适合于这部作品。但是从茜那份小鹿乱跳之中勇敢的选择去跨过网络之中的数据屏障去有些大胆热烈地抒发爱慕,到早稻田稍加提点便选择去移除自己的伪装去回应,再到最后那份回应在最后两集中化作对于未来与梦想的答案,实在是忍不住说一句“好一个正派气的喜剧啊!”
两种不同的类型,两种不同的境遇
相似的一种情愫,相似的一种场景
在今天这个媚宅早就不是新鲜词,ACGN行业似乎已经用光了所有女性角色特征,形成了一大批宛如流水线加工一样的角色设定:脸上挂上眼罩膏药就是中二,太妹人设总会带有反差的纯洁羞涩等等固定套路。而当我们来看女高这部作品时,这种要素察觉的既视感的的确确会过于强烈:中二败犬(并不)的金发设定,不苟言笑与铁三角耳机不可不说的那些事,小个子萝莉角色的外娇内暖......说真的没看作者采访之前,真感觉这里面的角色设置是不是专门考虑市场喜好进行设计安排的(也正因为如此当采访里面提到除去机器人以外,出场的角色里面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印记之后,ビーノ老师在我眼中一度就像在现实之中出现了一位画漫画的马猴烧酒一样(逃))。
相比于角色要素直白到变成外号以至于基本上记不住真名,剧情中各种要素,例如以无限CP制的死正经为中心的各种各样百合营业,例如靠着田中的脱线来完成角色之间交集的惯用把戏,则当我摒弃掉自己对于除去笨蛋以外几乎所有角色充斥的喜爱之后,还是会觉得这种通式有点太过堆叠。
但也正如标题和上文表现的,看动画的时候,有什么必要抑制对于角色的爱吗?毕竟即使是定式思维之下的人设与要素剧情,每当看到死宅和自己一样在床上发懒,看到死正经那种无时不刻透露出来的池面感与男友力,看到莉莉每一次在百合要素之中的饱食感,都会高效迅速自己脸上浮现出来的痴汉笑和手脚无规律抖动,陷入喜悦之中。
回归理智,这些要素也并不是只有讨喜(即使我并不觉得讨喜很容易,即使是本部作品之中,没有后面各集的加分,田中的风评可能也会是完全木大)。作者对于要素的利用,至少并不是要素驱动剧情,而是在合理的逻辑之下去安排剧情,在合理的剧情之中插入要素(这一点虽然基础,但是在今天这个要素致胜的时代并不基本,某citrus无逻辑全为营业百合不也变成meme要素,甚至被神化成什么节点了)。本部作品之中,即使是在绝大多数作品之中为塑料小人做准备的泳装回,作品在这里依然玩起了恐怖电影式的悬念制造,让这样一集本就为要素而生的剧集也变得后劲十足。而之前各集之中的百合要素,虽然相对密集,但是也基本按照三瓶监督所说的克制感(即使Passione公司上一部百合要素过多的作品正是刚刚黑过的citrus),在友谊和片段故事之中穿插进入一些止于羞涩的Yuri要素,让这些要素剧情以一种并不过度的表现力存在于剧情之中,而不至于让人不悦。
同时,在各种要素构建起来的人设之中,女高里面那些带着反固有印象的成分也让这些要素有了一些并不惯俗的部分。例如真实亲女儿“死宅”当然里面看到低所得P上传新歌时那种“露出心中胖次”的阿宅兴奋态和对着ins和Pixiv上面不停点赞的场景当然会有一种强烈的投射感,但是作品之中的死宅却可能是穿着打扮模式最丰富,还会私改校服之类很现充感的表现,动画部分也没有像大多数用宅女要素的作品那样子给“死宅”安上一个有、阴沉的里人格,倒是实实在在感受到温度与期待。要素的堆叠,本就可能是固有印象的再放送,而女高这部作品之中对于不少要素角色的修正与倾向,倒是让这份可口带上了一些并不固化,带有温度的美好了。
当第一次看到这部作品的标题时,我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某种程度上《KON》的优哉游哉,喝茶吹水与《男高》那种带着冷笑话气质的东西的混合。而当最后动画完结之时,在我看来,比起说是一部搞笑番,这部作品可能和风评并不好的那些青春剧有着远比想象之中大得多的联系。毕竟从动画化来看,在不间断的喜剧剧情之中,作品将青春期中对于友情与现实的关系,对于自身介于孩童与成年之间的身份模糊的应对(例如萝莉这个角色在成长阶段只有祖母存在,父母寄回的童装某种程度上也呼应着萝莉自身定格于此的身份特征,而萝莉个人回中的装不良,化妆回中萝莉对于“成熟女性”的向往则是转变的进程),对于爱慕的立场,对于未来与梦想的实际触感,这些问题,实在是青春文学的固定话题了。
毫无疑问,作品之中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对于樱高的设定,也正如作品本身的欢脱气氛一样,是一种乌托邦式的高中与青春。毕竟这部作品之中不只是没有坏人,甚至可以说没有阴影面,只有可以当做画卷修饰的美好瑕疵(这可能也算是ビーノ老师自身消极思考的反向期许吧)。但是在这样的理想条件之中,在标题直球“无所事事”的前提条件之中,作品依然并不只是一种停滞甚至如樱才这种循环之中的青春(讲道理就魔女那个实实在在魔法设定,真玩什么螺旋时空我觉得比樱才合理性高多了),而是一种正如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一样“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的运行。
动画的时间条走过了整个高一阶段,第十一集结束部分那一段圣诞夜,在《little bunny》的歌声之中,在死宅的泪眼婆娑之后,不变的是田中依然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笨蛋,不变的是萝莉依然是那个特别特别听话的好孩子;而另一方面,经过第九集之后,死正经这个衣柜≈海澜之家的犹疑的,不知道怎么样像一个普通女生一样的池面穿上了浴衣(说真的就漫画设定,死正经真的是太残念了),而在第二集中画了一会儿便开始废宅状态的死宅也开始真正把小学同学录上面那份想成为漫画家的愿望变成实际的意愿与动力。而这份不变与变化,也正是所谓“青春”,就像ED之中那样,不变的是kirakira,变化的是周遭的一切一切
除去糖的可口,迈出正常交流的一步,学着去想好好打扮,也是成长的要素
虽然作品标题里面的“木大”过于显著,虽然对于人生来说,很多很多我们花费的经过的都只是无意义的。但是,在无理由的罐头笑声之中,在周转的一切之中,在不断变化的一切之中,那份無駄之中的欢笑与认清现实之后的积极,才是这份虚度的价值效用吧
也许喜剧并不那么适合谈沉重的东西,青春什么的当然是并不定式,不过那份欢笑之后的那份共振,那份属于青春旁观者的羡慕,那份感动之后忍不住下的无用誓言,也正是这部作品在拯救自己无聊乏味难受的夏季之外的赠品吧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