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在培训开展后,就可以开始收集业务数据,也就是进入准备数据阶段。
这并不需要在培训完全结束后进行,其目的是用于实际操练经过培训的业务处理模块,并检验测试软件的处理结果。在前期工作中已经涉及到对测试软件系统的测试数据的收集。
但那个时候由于对ERP的了解不是很深,数据的录入与系统初始化的工作大部分已经由软件公司完成,如物品编码、库存初始等数据,当然这些数据只是用来测试用,没有规范性。在加深了对ERP的理解后,可以在实施顾问的指导下,重新对业务数据进行收集。
这些数据分为三类:
(1)初始静态数据;
(2)业务输入数据;
(3)业务输出数据。
初始静态数据如物品代码、物品工艺路线、初始库存数据、工作中心数据等;
(也就是该ERP中的基础数据部分)
业务输入数据如物品入库数据、出库数据与销售订单数等;
业务输出数据有物品库存数据、可用库存量与物品的计划需求量等。
(业务数据指的是各个业务子系统的原有数据,来源可能有很多,如纸质、文件、其他系统,准备数据阶段比较简单,即采集ERP相关数据,导入系统,数据主要是两方面: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也就是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如果有需要已有的中间数据-即报表数据也可以导入ERP系统。这里不是试运行,是将所有涉及到的业务数据导入系统,不复杂,就是导数据。中间可能需要一些数据转换以对应ERP的数据格式)
原型测试
根据收集的数据,录入ERP软件,进行原型测试工作。
在这个阶段,企业的测试人员应在实施顾问的指导下,系统地进行测试工作,因为ERP的业务数据、处理流程相关性很强,不按系统的处理逻辑处理,则录入的数据无法处理,或者根本无法录入。例如,要录入物品的入库单,则必须先录入物品代码、库存的初始数据等。
原型测试的目的概括如下:
(1)通过实战模拟,进一步熟悉ERP的业务处理及操作的使用方法。
(2)检验数据处理的正确性。
(3)通过查询、分析业务数据,获得高效的处理成果,增强实施信心与兴趣,并为数据共享与数据报表的利用提供依据。
(4)感性认识ERP的业务管理方法。
(5)对比ERP的处理流程与企业现行实际流程的异同,为业务改革提供依据。
(6)理解各种数据定义、规范的重要性与作用,为制订企业数据规范提供依据。如物品编码的使用、编码的方法与作用,为制订编码规则提供决策依据。
(7)根据使用情况、业务需求提出二次开发的需求。
(其实就是导入数据后,建立和测试各个子系统的业务流程,如果现有的流程适用于业务,那么就按该流程走,如果内置的流程不适用于当前业务,就需要使用工作流设计器来自定义业务流程,比如表单的内容和样式,节点的操作,工作流的流向等等,都可以自定义。
其次是测试ERP各个子系统处理业务的效率和ERP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规范。
一句话:合适的就用,不合适的就自定义。
然后根据自定义的部分提出需求,如果仅仅是流程问题,那么使用设计器就可以搞定,如果是其他的比如欠缺功能之类的,那就需要二次开发。
原型测试主要测试ERP系统与当前业务的匹配性,对于不足的部分提出新的需求。
目前为止整个实施篇使用的都是产品型或成品套件型ERP为实施对象来描述的。
对于非产品型(纯软件开发型的),则是另外一个流程:
这种类型和普通的软件项目过程是一致的。该类型一般在签订合同前会做一些需求分析工作,在项目启动后可能会做全局的调研工作,也可能只是做详细的需求分析。这里的产品原型一般指的是各个业务点或业务块的子系统或功能模块的功能模型设计(UML),视觉图也就是子系统或功能的目标效果图,给客户一个直观的印象。
产品型ERP和开发型ERP二者整体流程基本是一致的,但在实施阶段会有一些差别。软件型一般是直接安装试运行和全局安装做业务模型测试工作。开发型则更多是阶段性交付,整个开发过程可能和客户或客户代表有一个长期的沟通和确定方案并修改的过程,整个开发过程也伴随着需求的确定和变化而变化。)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