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图 风靡清朝的官场桌游

升官图 风靡清朝的官场桌游

首页模拟经营清代官场传更新时间:2024-05-09

时值除夕,吃完年夜饭,家家户户都要守岁

《燕京岁时记》记载:“黄昏之后,合家团坐以度岁。酒浆罗列,灯烛辉煌,妇女儿童皆掷骰斗叶以为乐。” 《京都风俗志》记载:“家庭举燕,少长欢喜,儿女终夜博戏玩耍。”

守岁靠什么打发时间呢?就是这里所说的“博戏”,可以简单理解为赌博的游戏。其中就包括上面提到的“掷骰”和“斗叶”。其中的“掷骰”就是抛掷骰子的一种游戏,“斗叶”则是指叶子戏,也就是后来的纸牌。

在之前发布的文章《老北京年前都办哪些年货?》中提到,清代时京城百姓年前办年货,有的会买许多种玩具,其中就包括除夕守岁时要玩的“纸牌”和“升官图”。

说起“叶子戏”,大家也许不了解,但是说起纸牌麻将那一定很清楚了,叶子戏可是这两种游戏的鼻祖

叶子戏最早出现在唐代,随后在宋宣和年间发展演变出了“骨牌叶子”,即如今的“牌九”。从明代开始又演变出了马吊,因为其中某些牌面上刻有水浒英雄,也叫水浒牌。直到清代,叶子戏又渐渐演变出了“默和牌”,其中的庄家坐庄、底牌、番种等玩法规则已经和如今的麻将很相似了。

而提起“升官图”,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但这在明清时期可谓是风靡大江南北,可以说是除夕必玩的游戏之一。

升官图,顾名思义,肯定是和做官、升官有关的游戏。据清人赵翼《陔馀丛考》记载:“世俗局戏(即弈棋之类的游戏),有升官图,开列大小官位于纸上,以明琼(即骰子)掷之,计点数之多寡,以定升降。”

由此来看,升官图至少要有三部分组成,一个是列有大小官位的图纸,另一个是骰子,还有一个就是显示“升降”的棋子。它的玩法则是通过掷骰子的点数,来确定官位的升降。这么一看,这不就是如今的飞行棋吗!

据资料显示,有些升官图,图纸和玩法都更为复杂,还要加上“官票”助兴,如此看来,这不就是如今的大富翁吗!

唐:彩选格

据记载,升官图始于唐代,最初称为“彩选”、“彩选格”。“彩”就是骰子的点数,“选”是选官授任之意,“彩选”就是以骰子之彩来决定官职的升降,因此又叫“骰子选格”。

据宋人钱易的《南部新书》记载,(唐)李郃曾撰有《骰子彩选格》,但今天已经失传。传世的《骰子选格》是唐人房千里所撰。序言中,房千里记载他于开成三年(838)在洞庭湖避风时,看到“二三子号进士者,以六骰双双为戏,更投局上,以数多少为进身职官之差数,丰贵而约贱”,正是在玩“彩选”之戏。由此看来,这种博戏产生至今至少有1100余年了。

升官图 年代约为清至民国期间

此外,李郃还是唐代“叶子戏”游戏的定型者。据传,李郃在与名妓叶茂莲江行过程中发明了叶子戏,由此,他被人认作“麻将鼻祖”。据《太平广记》引《咸定录》中记载:“唐李郃为贺州刺史,与妓人叶茂莲江行,因撰骰子选,谓之叶子戏。“

作叶子戏 吴有如 清代

据宋人高承的《事物纪原》记载:“唐之衰,任官失序而廉耻路断。李贺州郃讥之,耻当时职任用投子之数,均班爵赏,谓之彩选。言其无实惟彩胜而已。”这里的李贺州就是李郃,他本是年少得志,二十岁就中了状元,曾出任贺州刺史,得到同僚敬重和百姓爱戴,奈何时运不济,始终不得重用。他讥讽晚唐选官儿戏,犹如掷骰子,由此发明了“彩选格”。

此后,彩选这一“博戏”显示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在历朝历代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演变,成为博戏的一大门类,蔚为壮观。而在赌风盛行的宋朝,更是如此。

宋:彩选、选仙图

南宋徐度的《却扫编》中就有相关记载:“彩选格”起于唐李邰,本朝踵之者有赵明远尹师鲁(欧阳修的好友)。元丰官制行(即宋“元丰改制”后),有宋保国皆取一时官制为之,至刘贡父(即刘攽[音同颁],北宋史学家,与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专职汉史)独因其法,取西汉官秩升黜次第为之,又取本传所以升黜之语注其下,局终遂可类次其语为一传,博戏中最为雅驯。”

明中期谢肇淛的《五杂俎》中也有:“唐李郃有骰子选格,宋刘蒙叟杨亿等有彩选格,即今升官图也”的记载。

也就是说,光是宋代300年间,就有尹师鲁宋保国刘蒙叟杨亿刘攽(《汉官仪新选》)、赵明远(《进士彩选》)等人,曾在官制上对“彩选格”进行改动,其中刘攽更是独辟蹊径,用“西汉官秩升黜次第”来改动,风行一时。

除此之外,宋代还逐渐流传出了一种“选仙图”的博戏,这时,图上所绘的已经不是官场了,而是天上的众仙。《陔馀丛考》中对此就记载:“又宋时有‘选仙图’,亦用骰子比色,先为散仙,次为上洞,以渐至蓬莱、大罗等列仙……凡有过失者,谪作采樵、思凡之人,遇胜色仍复位。王珪宫词有云‘尽日窗间赌选仙,小娃争觅列盆钱。上筹须占蓬莱岛,一掷乘鸾出洞天。’亦彩选之类也。”

选仙图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直到清朝,也能从皇宫的相关记载中找到选仙图的影子。例如,清高宗乾隆皇帝就曾“御制”《群仙庆寿图》,“用骰子掷之,以为新年玩具。”(《淸稗类钞·赌博类》)到慈禧太后时,又将其重加增订,再绘新图,并将其与银骰盆、象牙骰子一起赐给大臣,以博戏取乐。

缂丝群仙庆寿图 清乾隆

至于民间坊刻的各种选仙图,更是五花八门,影响深远。天津杨柳青、苏州王荣兴、四川绵竹等地的年画坊,都曾刻印过选仙图以及与之相类似的图谱,供人博戏,甚至上世纪四十年代,仍在民间流传。

在宋代这300年中,仅“彩选”这一个小小的博戏分支,就有如此多的变化,可见宋朝博戏之盛。李清照就在《<打马图>序》中说到:“且长行、叶子、博塞、弹棋,近世无传。若打揭、大小猪窝、族鬼、胡画、数仓、赌快之类,皆鄙俚不经见。藏酒、摴蒲(音同出仆)、双蹙融,近渐废绝。选仙、加减、插关火,质鲁任命,无所施人智巧。大小象戏弈棋,又惟可容二人。独彩选打马,特为闺房雅戏。尝恨采选丛繁,劳于检阅,故能通者少,难遇勍敌;打马简要,而苦无文采。”由此可见,宋朝博戏种类的纷繁复杂,且多已失传难以理解。

赌博之风的盛行,对宋、与宋并立的辽金王朝乃至元代,都造成了很深的负面影响,历代政府都纷纷颁布了禁赌的法令。也正是这一时期,赌博种类纷繁,有关著作层出不穷。举国上下,上起皇帝官僚,下至平民乞丐,纷纷参加。

到了辽道宗时期,甚至还出现了“帝晚年倦勤,用人不能自择,令各掷骰子,以采胜者官之”,这种掷骰子以彩的胜负来选官的荒唐事件。

明:升官图

到了明代,开始有了升官图的名字,也称“百官铎”。据记载,其上“有明一代官制略备,以明琼(即骰子)掷之定迁擢,有赃则降罚,相传为倪鸿宝(即倪元璐,明国破时以身殉国,名垂千古)所造。”

很难想象,这位在明北京城破之时以身殉国,并留下“以死谢国,乃分内之事。死后勿葬,必暴我尸于外,聊表内心之哀痛”的一代名臣,是如何作出升官图的。

倪元璐 号鸿宝 明末官员、书法家

而我们如今所见到的文字版升官图,正是与倪鸿宝所制的这版升官图相差无几

除了倪鸿宝的百官铎,《陔馀丛考》中还记载了一种“忠佞升官图”,上面绘有“严嵩、杨椒山诸人,则以人品优劣定胜负矣。”

清至民国

到了清和民国,升官图在倪鸿宝这版升官图上略作改动,发展出了如开头中所说的类似如今飞行棋大富翁的玩法。

梁实秋在《雅舍小品》的第二章世相百态中就有一篇《升官图》记录了他儿时(清末民初)的升官图。

“门口打糖锣儿(老北京的小贩用来招引儿童的响器)的就卖升官图,一张粗糙亮光的白纸,上面印满了由白丁、秀才、举人、进士、以至太师、太傅、太保的各种官阶。玩的时候,三五人均可,围着升官图,不用‘明琼’(骰子之别称),用一个木质的方形而尖端的‘拈拈转儿’,这拈拈转儿上面有四字“德、才、功、赃”,一个字写在一面上,用手指用力一捻,就像陀罗似的旋转起来,倒下去之后看哪一个字在上面,德、才、功都有升迁,赃则贬抑。有时候学优则仕,青云直上,春风得意,加官进爵。有时候宦情惨淡,官程蹭蹬,可能‘事官千日,失在一朝’,爬得高跌得重,虽贵为台辅,位至封疆,禁不住几个赃字,一连几个倒栽葱,官爵尽削,还为庶人。一个铜板就可以买一张升官图,可以玩个好半天。

到了民国,万象更新,“不知哪一位现代主义者动脑筋到升官图上,给它换了新装,秀才、举人、进士换了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尚书换了部长,巡抚换了督军,而最高当局为总统、副总统、国务总理。官名虽然改变,升官的道理与升官的途径则一仍旧贯,所以我们玩起来并不觉得有什么异样,而且反觉得有更多的真实之感,纵然是游戏,亦未与现实脱节。”

民国升官图官位图纸及骰子

2015年,据相关考古发现,孔家坡汉简《日书》的《居官图》可能就是最早的升官图

从汉代的《居官图》,到晚唐的《骰子彩选格》,到宋元彩选的频繁更迭、品种不一,再到明代的百官铎,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升官图

即使中国已经脱离了科举时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限制,在如今社会仍能在飞行棋、大富翁等游戏中看到升官图的影子。

除夕这天,不妨约上二三好友,玩上一局升官图,感受一下古代官场的升黜之道,还可以看看和飞行棋和大富翁有什么不同。

本文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删。

文字参考《陔馀丛考》赵翼、《雅舍小品》梁实秋、《<打马图经>序》李清照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传统文化联盟“了解)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