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如何点外卖?外卖如何保鲜?“清明上河图”中有答案

北宋如何点外卖?外卖如何保鲜?“清明上河图”中有答案

首页模拟经营宋朝大排档更新时间:2024-06-09

作为一个吃货,每天买着同样的菜,做着同样的饭,简直生无可恋了。幸好外卖行业风生水起,哪怕是半夜两三点了,你想吃东西,也能给你送来。现在无论是职场的上班族,还是学校的学生们,都离不开外卖,尤其是大城市,忙忙碌碌,节奏很快,通常都来不及做饭,更别说下馆子了,只能点个外卖对付一下,所以人们就把这“点外卖”作为一种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其实你要说“点外卖”是现代化的产物,还真不一定正确,因为外卖这个行业最早在宋朝就有了。而且皇上都会点外卖,具体怎么回事呢?今天大力丸儿就跟大家聊一聊古代版的“外卖模式”!

宋朝外卖产业的发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幅画,叫《清明上河图》。中国古代十大名画之一,北宋的风俗画。如果大家仔细欣赏这幅画,就会发现《清明上河图》中就有酒店的伙计,一个手托两只碗,一个手拿着筷子,看着就是送外卖。这个很正常,因为宋代饭店已经开始提供了“叫餐业务”和“送餐业务”。在《东京梦华录》这本书第三卷中就记载:“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北宋开封人口密集,街市繁华,每条街巷都能找到茶楼、酒店、饭庄、娱乐场所,生意人太忙了,抽不开身,没工夫做饭怎么办?就去外边买。所以说北宋时期外卖已经很常见了。

宋朝外卖行业的兴盛不是孤立的,这和当时餐饮业的发达是分不开的。跟今天一样,足不出户你也能享受送餐服务。宋代的酒楼是以卖酒为主,同时兼营食品、承办宴会。两宋的都城开封和杭州酒楼的数量和规模都远远的超过了前代。在《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载:“北宋末年,开封的高档酒楼有72家;南宋杭州的高级酒楼约有30余家。南宋的官营酒楼共有12家;民营酒楼著名的有18家,以熙春楼、三元楼、翁厨、任厨等为最。”翁厨和任厨就类似于今天的私房菜,只不过一个是翁家开的,一个是任家开的。

所以说“民以食为天”,古今都一样。后来《武林旧事》、《都城纪胜》、《梦梁录》等一些记录宋朝风土人情的书籍,也记载了宋朝大量的酒肆、饭店以及美食菜品等资料。这些酒楼装修高档,热闹花哨,风格各异,门口是花团锦簇,饭厅的窗子上装饰五彩。开封72家酒楼正店,有的正店前有楼后有台;有的正店,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里相通;有的正店,入其门,南北天井两廊皆小阁子,类似今天酒店内的雅间,使酒客饮酒互不干扰……还有一些正店,有园林、宅院的风格,比如中山园的正店,主宅园的正店、少宅园的正店……所以当时的餐饮业别提多发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外卖业务也就有了足够的供给保障。

好在宋朝都城闲人不少,有些人也无产无业,就去给人家跑腿帮忙来谋生。在《东京梦华录》中,这些人被称为“闲汉”,看见有钱的年轻公子哥聚会喝酒,主动跑过去帮忙打杂,替人家买小吃、喊歌妓、取东西、送东西。比如一个宋朝人想点外卖,又不愿意亲自出去,这些闲汉就到店里给您下单。另外宋朝商贩的服务意识很超前,为了多做生意,常常挑着担子或者挎着篮子上前兜售,把小吃给送到客人的面前。

在宋朝话本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场景,比如话本《简帖和尚》就记载:“开封城的一个茶坊,客人正在里面饮茶,来了一个小贩托着盘子从外面进来,问客人是否愿意吃鹌鹑馄饨儿?客人说愿意,那小贩就把盘子托到茶桌上,用竹签子串馄饨,串好,捏些盐,放在客人面前。”

还有一个话本叫《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开头就写道:“开封府几个员外,准备拜为兄弟,找一个地方摆酒席,众人正喝酒,一个人挎着篮子走过来,叉手唱三个喏,从篮子里取出砧板和刀具,借个盘子,切了一盘子牛肉,送到酒桌上:我听说众员外在此吃酒,特来送一劝。”

那个时候的外卖不像咱们现在这样,现在你打电话网上下单,然后等着送到就行。但是宋朝点外卖,需要来个人到饭馆去点菜,跟店家打个招呼,店家会自动送上门来,而且是货到付款。至于送外卖这种活,一般都是店小二来包办。前面咱们提到《清明上河图》中送外卖的店小二,那个年代也没有电动车、自行车,所以都是靠“跑”来送餐,而且也没有统一的制服。苦哈哈的店小二,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炎炎夏日,都得步行送餐啊。

宋朝外卖保鲜有妙招

相比于今天的外卖,宋朝的外卖可能还更上档次,而且包装更环保。即使没有保温的专属科技,但古人在外卖包装上还是用了不少的巧思,这也表现了宋代的餐饮服务业的优良态度。那么那个时候的外卖是怎么送的?而且饭菜送的途中凉了怎么办呢?宋朝解决问题非常全面,他们用一种叫“温盘”的食器,专门给食物保温。温盘是一种厚底的盘子。上下两层瓷,上薄下厚,中间空心,在里面注入热水,盘子便可起到保温的作用,比现在一次性的餐盒精致多了。而且这装着菜的温盘还得放到食盒里边,食盒的形状与现在的保温饭盒很相似,以木制的居多,层层分装,以免各种菜的味道混合在一起。

舌尖上的宋朝外卖

那么外卖菜单上都有什么东西呢?您不得不承认宋朝是一个讲究吃的朝代。比如夏天有“麻腐鸡皮”、“素签沙糖”、“水晶角儿”、“冰雪冷元子”,“冰雪冷元子”就是用黄豆捻成粉,把黄豆粉团成圆子,然后再搁在糖水里边,再放入碎冰,这属于冷饮。还有比如“冰雪甘草汤”、“荔枝膏”等等,都是消夏的东西。其中“冰雪甘草汤”是用甘草、砂糖和清水熬成的汤,等放凉之后再加入一些砸碎了的冰块,口感清甜,伴着碎冰,光想想就很消暑!


而到了冬天又有“盘兔”、“旋炙猪皮肉”、“旋炙野鸭肉”、“滴酥水晶脍”、“煎角子”等等热气腾腾的菜品。冬天的“旋炙猪皮肉”,其中“旋”指的是切成块或切成片,而“炙”跟“脍”一样是烹调的方式。“炙”就是烧烤,把肉放在碳火上,反复的翻滚,猪皮肉肥肉多,这一烤肥油就出来了,烤得猪皮是酥脆喷香。上桌前拿刀把它旋开了,蘸点蒜末、盐末等调料,这么一吃,那就是下酒的好菜。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从宋朝人吴自牧写的《梦粱录·面食店》中就能看到外卖的菜品有多丰富。书中说道:“有专卖家常饭食,如蹄子清羹、鱼辣羹、鸡羹、耍鱼辣羹、猪大骨清羹、杂合羹、兼卖蝴蝶面、还有煎肉、煎肝、冻鱼、冻肉、煎鸭子、煎鲚鱼等下饭。更有专卖血脏面、齑肉菜面、笋淘面、素骨头面、麸笋素羹饭。又有卖菜羹饭店,兼卖煎豆腐、煎鱼、煎菜、烧菜、煎茄子……”宋朝的美食其实可以拿出来做一期“舌尖上的宋朝”。估计这么多菜品,没几个小伙伴尝过吧!

宋朝饭店的三种类型

这么多种类的外卖菜品,那得是什么样的饭店才能做出来呢?宋朝有的饭店是不承接外卖业务的,但有的是专门做外卖的。这就跟现代比较像了。宋朝有三种不同规格的饭店,它分为正店、脚店和分荣。正店,就相当于现在的大酒楼、大会所。一般不不提供外卖服务,专门为有身份、有地位、有资金的客人服务。大家可以想一想,来十个员外聚餐,在一个包厢里,山珍海味一吃,酒楼得多挣钱,你要是搞外卖,人家就要一个韭菜盒子,没啥意思,还不够酒楼的房屋成本呢,所以说正店不外卖。

第二种就是“脚店”,它指的是特色经营店。“卖贵细下酒,迎接中贵饮食”,它就如同今天中档的菜馆,接待中档消费的客人。所以说这种店通常是有外卖服务的,不过大多外卖的套餐也设置了起送价,因为你就像前面说的买一个韭菜盒子,估计也不给你送。第三种叫“分荣”,就相当于是今天的大排档。小饭馆的外卖生意最火,服务最贴心,随叫随送。甚至还有专门做外卖生意的分荣,就跟现在高校旁边的小饭馆差不多。

吃惯了山珍海味,不妨体验下百姓烟火

无论是《东京梦华录》还是《清明上河图》,或者是各种话本小说,这些资料中都有描绘宋代民间外卖产业的兴盛,讲的是老百姓做外卖、点外卖。其实在宋朝,外卖不仅仅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就连皇上也点外卖。这是宋代历史上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宋太祖叫赵匡胤,这是个马上皇帝,性情豪爽又粗疏,那个时候有一个有趣的名词,把皇上的生日叫“圣诞”。宋太祖第一次过圣诞的时候,有一个记载,是岳飞的孙子“岳珂”,在他的史料随笔《刺史·紫宸廊食》中就记录:“一日长春节,欲尽宴廷绅,有司以不素具奏,不许,令市脯,随其有以进。”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太祖赵匡胤过生日,文武群臣要圣诞,大伙一块庆祝。光禄寺官员就上奏说皇上您有点太任性了,您要过生日,好歹提前说一声,现在文武群臣快来了,菜品现做来不及啊,赵匡胤说不用现做,直接叫外卖,能买到什么就吃什么,于是光禄寺的官员布置场地、御膳房的杂役摆上桌椅、内库中管酒的太监搬来酒水,又派出许多人到宫外酒店和饭摊上采购菜肴与主食。宫里边布置好了,百官也进宫了,太祖吩咐开宴,大家共同举杯,过了一个非常热闹的圣诞。总而言之,赵匡胤第一次生日宴会不太讲究,但是这一场不讲究的宴会,却成了后边皇帝们过圣诞大多遵循的祖宗家法。用太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给天下臣民做表率,号召大家勤俭节约。

与民同乐的宋朝皇帝

事实上宋朝的皇上不仅仅在寿宴上叫外卖,元宵节赏灯的时候也叫外卖。《东京梦华录》第六卷记载:北宋后期,每年元宵节,皇宫东大门晨晖门外,专门给皇上设一个“看位”,主要是看灯用的。“看位”用荆棘围起来,周长50步到70步之间,占地大约20平方米,里面放着皇帝的御座,便于皇帝就近观赏灯展。天近黄昏,华灯初上,灯展开始了,开封城中卖小吃的摊贩乌央乌央的就都来了。有卖馄饨的、卖汤圆的、卖皮冻的、卖面鱼的、卖卖旋炒栗子的、卖盐豉汤的,还有卖各种水果和干果的,团团集中在皇宫门口等待皇上的传唤。这些小摊贩在皇宫“看位”前,摆的是里三层、外三层等着皇上叫外卖。当然了,这些摊贩也是经过开封府的官员和御前侍卫的精挑细选,第一要手艺地道、菜品干净;第二要有忠君爱国的心。

有人说宋朝皇上看灯就看灯,干嘛得叫外卖呢?这书中就说道,首先两宋皇宫都不大,宫墙是紧挨着市井人家,皇上家跟老百姓家都挨着,所以皇帝在后宫里边老听着外边吆喝,各种叫卖听的时间长了,免不了就有尝一尝小吃的冲动。其次大型的节庆皇上从深宫出来,在宫门外看灯,顺便叫个外卖,这是真正的与民同乐,展现皇帝亲民的形象。最后,按照宋朝宫廷的定例,御膳房每天只给皇上做两顿正餐,而且花费很高,最重要的菜品千篇一律,没有什么创新。所以皇上老吃也就吃腻了,受不了,就想到市面上买一些现成的小吃,这些原因都是可以理解的。

很多现代事物,其实古人都已经玩过了,现在不是流行穿越剧吗?其实如果真穿越回去,可能会发现很多事物都似曾相识。比如你要回到宋朝,你可以做一个送外卖的,不过你要在宋朝送外卖也不轻松。大宋朝外卖餐饮业的服务意识、保鲜技术、菜品的精致繁多,恐怕现在市面上的外卖也都难以企及,有时候我们还是要多学习一下,古人们的玩法和观念,学学古人精致生活的一面,说不定大伙就能享受到更贴心的外卖服务。

文稿来源:本人喜马拉雅首发音频节目《大力史》,抄袭必究。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