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常设展就是通史展览,从史前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一直梳理到近现代,力求为观众建立起一个大致的历史时间框架,但对于一个没有系统了解过旧石器相关知识的人,走进展厅的第一反应也许是——
留心,下面这些话你经常能在旧石器展馆听见:
快走,一堆石头而已,有啥好看的嘛。
这不就是我们家门口河边那个石头嘛,一模一样。
今天小编就要给大家缕缕,这样的一堆石头,到底有什么好看的呢?下次去博物馆,你也能给同行的小伙伴把一堆石头讲的“天花乱坠”。
首先咱们要知道什么是旧石器时代文化。
旧石器属于史前时期,所谓史前,是没有文字记载的,这样一段时期,从距今300万年开始,一直延续到了距今1万年的时候,这段时间到底有多长呢?
我们做一个粗略的计算:
目前人类起源的时间还有待商榷,大致以距今400万年作为标准,将人类的历史浓缩到1天,1天=400w年,1小时≈16.6666w年,1分钟≈2777年,1秒钟≈46年。那么旧石器时代从6点开始,到23点56分结束,之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23点58分53秒结束。而带给人类文明质的飞跃的一系列故事发生在仅剩的一分多钟里,大约午夜前15秒开始了文艺复兴,前11秒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3秒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开展,前1.6秒信息革命带来巨变。
这18个小时浓缩到一个小展厅中,基本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几类主要陈列:人骨化石、动物化石、石器、骨角器等。
01
石 器
咱们不妨先从很多人逛博物馆最不喜欢看的石器说起。
看到一件书画,你大可以就其意境、笔法、着墨夸赞一番,还可以拓展到作者的生平轶事,看到青铜,不免感叹国之重器,谈纹饰,谈用途,谈当时的战火烟云,就连看到陶器,都能探讨其功能,寻找其与现代物品的相似点。
而石器呢,被问到好像只能说:“好几万年前的,就有点尖尖的,看着好像还挺锋利。”
要看懂石器,必须得了解石器的制作。
石器的制作,笔者实拍于湖北省博物馆郧县人展厅
步骤一选择材料
要打制一块石器,必须得找到一块趁手的好料,它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硬度:不能过硬,否则人的力量必不可能将其敲碎,也不能过软,否则砍不断木头,割不了动物皮毛。笔者学习这段时期的时候,还被迫背诵了石料硬度13字口诀。
“滑石方,萤磷长,石英黄玉,刚金刚”硬度超过五级,做石器才比较好。
2.韧性:既不能酥如“脆脆鲨”,也不能密实如磨牙棒。
3.肉眼看上去内部没有什么大裂缝,否则加工到一半断裂绝对令人自闭。
现目前公认的理想原料,是黑曜石,但这种石头我国较为缺乏,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往往还是在河边找寻砺石,其中又以石英最多。
在河流边制作石器,图源网络
怪不得常有母亲河的说法,河流不仅授人以鱼与渔,还授人以解决鱼的工具,手把手教孩子长大。
步骤二打制石器,需要学会以下几种方法
想想小时候用两块石头打火花的场景,旧石器时代人类也用这样的姿势打制石器,这种方法称为“锤击法”。
再想想在家敲核桃的场景,一手握着核桃,一手拿起小锤子咚咚咚地敲,这在旧石器时代叫做“砸击法”。
此外旧石器时代人们还有一种方法,即双手紧握一块石头向另一块石头碰击打制石器,名曰“碰砧法”。
更有甚者,将一块石头直接丢在另一块上面,本着成败在天的原则,随缘制作石器,称为“摔击法”。
这里涉及到一些考古术语,也是博物馆展牌上常用的,被敲下来“石片”的石头,我们称之为“石核”,锤击、砸击石核的称为“石锤”,在碰砧法中作为砧板的被称为“石砧”。
石片与石核,笔者实拍于南京博物院
可能锤击和砸击常以受伤而告终,碰砧常有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的情况,人们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发明了胸压法和击棒法。
做一个“丁”字型的木棒,下段削尖,抵在石头的一侧,用胸部的力量按压剥制石器,这便是“胸压法”。或是手握一个带尖的木棒,下段紧贴石头边缘,用力敲击顶端,剥制石器,这便是“击棒法”。这两种方法的安全性较高,逐渐推广开来成为了主要的方法。
左为击棒,右为胸压,源于参考文献张森水著作
步骤三精挑细选,物尽其用
别看展厅里的石头好像差别不大,但却各自有各自的用处,旧石器人类也是很聪明的,绝不会“*鸡用牛刀”。
被敲下来的“石片”,往往拥有锋利的韧口,再经过一定的修理,几乎与今天的小刀差不多,这类石片被用来切割,称为“刮削器”。曾有学者进行实验考古,将刮削器用来剃胡子,血肉模糊给了他现代科技带来幸福的痛的领悟。
尖状器—又称尖刃器,笔者实拍于南京博物院
有时候敲下来的石片会有一个角尖,旧石器人类干脆利用这个尖角,把它的两边修整得更为锋利,用以刺、划,这种器物叫做“尖状器”。有些尖状器的尖角较小,有些则非常突出,形如鸟嘴,因此又被称为“喙嘴型”尖状器。
敲下来的大块石头和拥有锋利韧口的石核,变常常被用作一些大型工具,比如砍砸器、手斧、手镐等等。砍砸器自然是顾名思义,用来砍劈、锤砸,出去打猎的必备武器,手斧虽然带着一个“斧”字,却和斧头扯不上关系,倒是后来的穿孔石斧绑上木头手柄才有了斧头的影子。好的手斧形似水滴,主要功能是挖掘,它并不是我国的石器工具的主要类型,欧洲倒是更为常见。
砍砸器,笔者实拍于南京博物院
还有一个比较好玩的,考古人称“石球”,它可以锤砸坚果,也可以作为石锤,还可以绑上绳子作为抛掷武器,有单球和多球之分,颇有点天马流星锤的感觉。
其实石器的种类并不仅仅这些,在各大博物馆中还能看到更多奇形怪状的石器,好的博物馆会附上图文解说,看懂石器其实也并不难。
02
人 骨
旧石器时代出土的人骨种类很多,包括跗骨、肩胛骨、牙齿、头盖骨等,人骨化石的研究角度很多,从人骨化石可以判断其性别、年龄、埋葬方式、埋葬数量、病理、是否有拔牙或是开颅造成的特殊变形等。
郧县人展厅的头盖骨和牙齿化石,笔者实拍于湖北省博物馆
大部分的观众对牙齿和头盖骨会更加感兴趣,而和旁人聊起我国旧石器时代出土人骨化石,就绝对绕不开北京人头盖骨。
北京人,全称为中国猿人北京种,1927年考古学家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开始发掘,两年后出土了第一个完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经过测量得知,当时人类的脑容量平均达到1088毫升(现在人类的脑容量平均在1500毫升左右)。
北京人头盖骨的出土,为人是从猿进化而来提供了证据,并且把人的历史提前了50万年,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的注目。
但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早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不久,北京人头盖骨随着众多周口店出土的人骨化石,消失在了前往秦皇岛的列车上。1998年,当年的发掘者贾兰坡院士推动“世纪末的大寻找”,却依然无果,北京人头盖骨的线索被不断推翻,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遗憾离去。
图为北京人头盖骨线索图,源北京卫视纪录片《谁盗走了北京人头盖骨》
有时看到其他展馆的旧石器头盖骨化石,也会不禁感慨一句:“北京人头盖骨,到底何时能寻得?”
03
动物化石
有了人,自然会需要食物来源,旧石器时代几乎谈不上有农业,那当时的人们是否存在家畜饲养和食物选择等情况呢?这就要通过动物化石来研究了。关于动物的驯化,考古证据表明大多数都是在公元前8000年至2500年这一段时间驯化的,而且本身数量很少,大概可驯化的动物都是可以驯化的,不可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不可驯化之处。(语出《钢铁、病菌与枪炮》的“安娜卡列尼娜原则”)
桑氏鬣狗的牙
旧石器时代的人们基本还处于狩猎阶段,感受着与猛兽搏斗的水深火热,要知道那可是一个猛犸象、剑齿虎等猛兽横行的时代,而这些猛兽,绝对不会像《冰河世纪》中那样可爱。
冰河世纪海报,图源网络
关于动物化石,有一点蛮有趣的,国外发现动物化石很多会以首次发现者的名字命名,而我国发现的动物化石一般都是以首次发现的地名命名,比如元谋狼、云南马、泥河湾剑齿虎等等。
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工作还在继续,也不断有新的振奋学术界的发现,但博物馆旧石器展览却始终与观众有一定的距离,当时人赖以生存的石器如今只能得观众匆忙一瞥,人类和动物的化石很多时候只能满足小孩子一时的好奇之心,这些现状,其实都挺令人遗憾的。
疫情过后,如果去到的博物馆有丰富的史前文明展览,一定不要再错过了!
参考资料
1.纪录片:《谁盗走了北京人头盖骨》
2.(美)弗雷·戴蒙德.钢铁病菌与枪炮[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张森水.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4.博物馆丨看展览:《如何从普通石头里迅速辨认出一件石器》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
可查看约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人已满员,小编正在开拓新号,
若好友申请未通过请过几天再尝试)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