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还没有看戴锦华老师20年前的视频!
前阵子《坠落的审判》北大首映礼的事大家应该还没忘吧?自从强哥被戴老师和现场观众怼了之后,迟迟没有走出阴影。
这不,直到上周哥还在自证
而在这场堪比辩论一样的观影礼上,戴锦华和董强对比鲜明,戴老师怼得高级,强哥破防时间持久。
但谁能想到年轻时的戴锦华更会怼呢!
像《坠落的审判》这种罪,戴姐是真的没少受
戴锦华:笑死,有些男的so boring
如果说孙一宁最会怼男人,那么戴锦华就是有文化版的孙一宁。
最近网上疯传的讲座《大众文化改变着整个中国》简直比这次的论坛还要典
讲座当时是由凤凰卫视知名男主持,据说可以代替小崔的阿忆担任。
很多人说他言语犀利,可羊只觉得他的表现非常浅薄。
ken言ken语是一脉相承的。
戴锦华一出场,阿忆去握手,两人落座后阿忆说——
“我和戴老师握手的时候发现她的个子不矮,我的身高是一米八三,她仅比我矮一点。”
阿忆:“所以您是174?”
戴锦华(微笑点头):175。
阿忆:对于175的女孩子有两条特别好的路,一是做模特,二是打篮球,最不好的选择就是读书。
戴老师肉眼可见地疑惑了一下,然后连客套都没有:当然不是,我认为做了最好的选择。
咱也不知道为啥主持人就非扯着这件事不放,马上又问之前有没有人诱引戴老师去做运动员。
戴老师直接回复:我不堪造就,身体不协调,也没有任何激情和热爱。
在好不容易结束这个漫长的话题之后,主持人说到戴锦华82年从北大毕业。
但不知为何,他非要说一句:在我83年考进北大的时候,您已经离开我们一年了。
在短短两分钟内,主持人已经给我们透漏了他作为男人的关键信息,《我一米八三》《我考进了北大》
但谁能想到戴老师在此刻完成了绝*——
“你说得我好像死了一年似的。”
and then…
“您之前在电影学院教书,是不是因为觉得没意思才回到了北大?”
咋滴,电影学院没您的母校有意思呗?
后来话题终于转到了戴老师的研究领域,说起女性文学,阿忆来了这么一句——
“尤其是我们男人,特别爱看女性研究的文章。”
戴老师尴尬一笑:哦,真的?
在讲座正式开讲之前的三分钟里,主持人从头到脚对戴老师进行审判,这是一些当时有很多人都没意识到的“恶意”。
这很微妙,因为当人试图从对方身上找话题点的时候通常都是从刻板印象入手的。
对一个学者说读书是最差的选择,甚至把已经成为教授的戴锦华称为“小孩”,这和强哥的那句“我没想到导演如此年轻漂亮”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视频的第十秒开始羊就已经get到了戴锦华超强的表情管理能力,姐这一路走来真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作为学者,戴锦华啥都敢说。
她可以很直白地在所有人面前说:我憎恶余秋雨。
可以现场回怼所谓的“新三巫”说法:如果“巫”是褒义,那怎么不用它来形容男作家?
评价《满江红》时她“夸”张艺谋:中国电影里只有张艺谋可以把差评变成票房推广,可以骂声如鼓的同时观者如潮。
评价《消失的她》直接说:我是为了访谈才去看得这部电影,看得还不怎么心甘情愿。
而说到美国人,戴锦华是一点都没给他们挽尊:美国人是世界上最无知的观众!
她是国内第一个研究张爱玲的女学者,但一点也不避讳地讽刺张爱玲后期作品的烂俗。
张雪峰说文科是服务业,戴锦华:这个说法好丑啊。
面对使用大量辱女词的高学历男,戴锦华直接拒绝开麦,因为“我没功夫跟猪说话。”
在和学生讨论余秋雨的时候麦克突然不好用静音了,姐半开玩笑地说:余秋雨老师不让我说话
后来有一天,戴锦华罕见地看到有男学生来上她的课,便问他为什么。
结果这男的一开口就是典中之典,
他说自己来看看戴锦华是怎么带坏他女朋友的
戴锦华:如果他不是我学生,我肯定就骂他。
在女性主义这条路上,戴锦华算是尽心尽力地研究,但可惜的是,不管是20年前还是如今的2024,所谓的ken味一直没怎么变。
不管是大荧幕上的所谓的“女性主义作品”,还是生活里某些人对女性主义的偏见,都印证着这个学科有多需要继续研究下去。
特别是在看了今年贾玲被喷的经历,戴锦华的存在便更加合理且必要了。
ken还是ken,戴锦华早已next level
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说羡慕日本人有上野千鹤子,可是说真的,因为有戴锦华的存在,羊从来不觉得有什么可羡慕的。
这几年随着女性思潮的传播,戴锦华早已经是互联网名人了,但没几个人知道她早期的经历。
戴锦华是个在北京长大的山东人,虽然有一米七五的个头,但从小体弱多病,在同龄人里不太受待见。
因为身高过于拔尖儿,长辈们总是发愁一件事:这姑娘以后怎么嫁人呢?
戴锦华曾称175的自己好似是公共领域里的怪物。
比如在她很喜欢交际舞的少年时代,从来没有人会选择她做舞伴。
身高无数次引发她个人生命里的窘境。
环境造就性格,那时的戴锦华因为自己的身体条件自卑,直到爸爸从香港出差回来给她带了一本《简·爱》——
“你以为我矮小、贫穷,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这位19世纪的英国少女用一句话让戴锦华彻底醒悟,也间接引领她走到了女性主义的路。
为什么羊用了“间接”这个词?
因为戴锦华本身的性格底色就充满着抗争性,而女性主义本身就带有反叛色彩。
她憎恶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不平等,憎恶歧视和偏见,憎恶恃强凌弱,所以她尽一切去和这种东西抗争。
而作为女性本身,女性主义是她感悟最深也最能延伸的领域。
她为什么愿意踏入女性主义?
因为女性主义告诉她身高不是她的错,让她从诸多的自责自卑和内疚中得以解脱。
随着她对于社会和两性关系研究的深入,她开始知道世界上有数以亿计的女性和她有着相同的生命经验。
女性主义是对女性生命的一种解惑,也是对原有的生命体验的反叛。
戴锦华是国内第一个在公共领域声称自己是女性主义者的人,27岁那年她就写出了第一本以女性主义角度研究女作家作品的专著《浮出历史地表》。
她把性别主义引入中国,然后对此不断地进行研究创作,并在这几年逐步拥有了很多互联网拥趸。
但是这几年的戴锦华其实不太针对那些人们讨论的热门男女话题发声。
戴锦华一直是个很低调的人。
早在她在大众圈拥有如此大的名气之前,戴锦华就已经开始收敛锋芒。
90年代那会她参加了不少电视节目,但有一次在线下被人认出来后,她便不再频繁地出现在大众媒体了。
朋友们都怒其不争,认为她在自我贬值,可她拒绝为了名气而毁掉自己原本的状态。
羊最佩服戴锦华的一点是她始终都按照自己的步调活着,她对名利场感到厌倦,只沉醉于学术探讨。
90年代,北大比较文学所所长乐黛云邀请戴锦华参与管理,戴锦华拒绝了,因为她不耐烦经营一个圈子的关系。
她说她这辈子最自豪就是保持了自己的本心和原则。
戴锦华当时加入B站的时候说过自己不是为了蹭流量,而是因为她想通过互联网使知识能够更加平等地传播。
就像羊在上文说的,她憎恶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不平等。
其实在羊看来,戴锦华现在的很多发声是公众在“逼”她发声。
因为她是中国现代女性主义的开辟者,所以大家想知道她怎么看待《满江红》,怎么看待《消失的她》。
而女性对于自我生命的困惑,也都希望在她这里找到答案。
但如果你真正去看戴锦华的每一次出镜,会发现她只热衷于学术讨论,所有的现实热点都是外界抛出的梗。
羊特别喜欢这种态度。
她不那么热心于探讨女性主义,但却始终把性别议题当成她的内在立场。
在现今社会,针对某个点去探讨男权已经没有太大的必要了。
因为,“迄今为止,这天是男权的天,地是男权的地,文化是男权的文化”。
她也评述过所谓的“女凝”。
她认为目前市场上的“女性凝视”,实则是因为女性的经济能力崛起,成为了新的消费主体。
于是市场上有了男主剧,有了耽改双男主。
但这种并不是一种合理的反转,只是权力关系的置换,本质还是粗暴地复制了父权制。
而关于资本关于权力关于性别这等等一系列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戴锦华说了不算,她也给不出确切答案。
这个世界不是理想主义者的世界,但人类探索世界的路上总要有些不循规蹈矩的人发现并提出的问题。
戴锦华的next level是什么?
在男女观念陈旧的幼年时代她就有了性别意识,在职业可以高歌猛进的中年时代她选择在媒介中隐退,在女性思潮汹涌传播的现在她又压低了自己的声音。
她不是个喜欢挑起话题的人,也不愿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别人头上。
她只愿做一件事:用自己的研究与发现去影响更多人类。
在千年的父权制旅程上,羊觉得这已经算是某种了不起的胜利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