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66号公路上的四次叛逆,演绎嬉皮文化的“离经叛道”

《在路上》:66号公路上的四次叛逆,演绎嬉皮文化的“离经叛道”

首页模拟经营逃脱道路中文版更新时间:2024-05-11

杰克·凯鲁亚克,自从《在路上》出版之后,便成为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作品有《在路上》、《达摩流浪者》、《荒凉天使》、《孤独旅者》等。

这部小说看起来结构比较松散,主要内容描写了一群年轻人的看似荒诞的生活,他们不断的通过旅程以及离经叛道的行为来标榜、逃离自我与生活,这也反映了当时的美国青年的大部分精神现状,也被公认为是60年代嬉皮士文化和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

66号公路上承载着的嬉皮士精神

美国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在小说《愤怒的葡萄》里写过这样一句话:“66号公路是美国的母亲之路,也是一条飞翔之路。”

美国的66号公路,被称为“母亲之路”,在这条路上承载着太多太多的人与事,其中便包括杰克·凯鲁亚克,这条通往自由的道路,带着他、带着摇滚精神、带着嬉皮文化一路向前。

①66号公路—通往自由之路

66号公路上的美,别具一格。2448英里的公路绵延不绝,一路上或广阔无垠、或美不胜收,总能让人耳目一新、为之震撼。

但,这不是一条普通的公路,它的美也绝不仅仅是因为风景俘获人心,更重要的是它的承载着的梦想。

“……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在路上》

在美国的20世纪 50、60 年代,很多淘金者、民谣歌手、浪荡子,所有去往加州追梦的青年,每天都会在 66 号公路上往复,美国的汉堡、名牌都穿梭在沙漠与仙人掌之间,梦露、猫王……都成为路标,这是一条见证了所有美国人追求梦想与自由的路。

这条路上,不仅有海明威、鲍比·楚普、阿甘……也不仅有公路文学《在路上》、公路电影《逍遥骑士》,更有公路音乐以及嬉皮文化的全方位展现。

在那时的美国,正处于动荡的年代,标榜自由与民主的信仰崩塌后,美国的年轻人通过毒品与摇滚乐来不断的麻痹自己,逃离现实,逐渐地形成了嬉皮士。

嬉皮士通过毒品、性、摇滚以及公路生活构建了理想中的象牙塔。用看似“离经叛道”的行为来挣脱禁锢的枷锁,追求着自由。他们不仅搭建了心灵的乌托邦,更将嬉皮士文化精神推向高地。

②嬉皮士精神——独立自我的灵魂自由

杰克·凯鲁亚克被誉为“垮掉的一代之父”,这部小说本就是以他自己的流浪历程为原型写的,通过在路上的四次旅途,通过一群单身的男女,将嬉皮士的文化精神挥洒到了极致。

很多人对于这本书的看法、评价褒贬不一。书中那些“离经叛道”的行为以及生活方式并不是大部分所能接受的,但是随着人们对于自由的渴望,独立灵魂的追求,逐渐地这本书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杰克·凯鲁亚克通过书中迪克这个人物的塑造,将嬉皮士的原型发挥到极致,用他极端的“离经叛道”的生活方式,来展现出一个嬉皮士文化精神的精髓所在。

嬉皮士看似“离经叛道”的背后,是对于自由的渴望,是对于梦想的向往,更是通过挣脱传统与现实带来的枷锁,回归自我,做最真实自由的自己。

书中的很多行为是逾越道德以及社会底线的,但我们要关注的更多是这些行为背后,他们对于自由与自我的追求。

文中,萨尔的原型是作者自己,通过自己与伙伴们的四次上路,逐渐地找到真正独立的自我与精神上的自由。

萨尔的四次“叛逆”,演绎出嬉皮文化的离经叛道”背后的独立自我

主人公萨尔,是一个虽然看起来很嬉皮士但实际上还是被传统价值观所束缚的矛盾的人,他的“叛逆”不过是对于现实与过去的逃离。而,在这四次的“叛逆”过程中,他逐渐地找到真正的自我与灵魂的独立自由。

①逃离痛苦,倾听内心,自我意识的苏醒

萨尔的第一次上路,为了逃离分手带来的痛苦,在遇到墨西哥姑娘特雷之后,更加享受着这种酒精与摇滚带来的刺激与麻醉。

他们到了墨西哥之后,种种棉花,谈谈感情,一度美好的让人无法自拔。但是,特雷家人的反对,以及丈夫的归期无一不提醒着萨尔面对现实,他再一次逃离了,这也就结束了他的第一次“叛逆”之旅。

第二次的上路,萨尔有了迪安作为伙伴,迪安是个彻头彻尾的嬉皮士,但是萨尔却与他的很多想法背道而驰。

比如:迪安逼着他和玛丽卢在一起,原因仅仅是他好奇;迪安与玛丽卢接吻还必须要握着方向盘……

迪安的疯狂让萨尔难以接受,迪安对于生命的态度让萨尔难以想象。在谈论起婚姻观时,两人更是天差地别。

而这一次“叛逆”,我想萨尔不得不开始正视自己,倾听内心的声音。他不接受这种疯狂而极端的生活方式,所以不得不树立自己的生活观与价值观,这也是自我意识苏醒的表现。

②重新出发,获得新生,拥有独立自我意识

萨尔的第三次出发是在百般聊赖之下,敲开了迪安的门,而这一次,他的“叛逆”不再是逃避过去了,而是对他人意志说“不”。

他已经获得了一个全新的自己,他不再死气沉沉,而是焕发了生机,获得了新生。

萨尔的第四次墨西哥旅程,也是萨尔的最后一次“叛逆”,这一次,他完完全全脱胎换骨拥有独立自我意识。

文中,中途迪安抛弃萨尔独自一人回到了美国,这一次,萨尔不再依附于迪安,这一次的独处让萨尔更加深刻的认识自我,产生独立的自我认知。

在文章的最后,萨尔和迪安的最后一次见面,在一场音乐会上,萨尔在车内,迪安在车外,将两人阻隔的不是一扇车门,而是分道扬镳的自我,这不仅意味着萨尔公路生活的结束,更是意味着萨尔精神的独立与自由。

萨尔的四次“叛逆”,从最开始的逃避、厌恶、发现到认知,整个历程一步一步走向深刻,萨尔其实是个矛盾的嬉皮士,但我觉得他可能才是大部分人心中的嬉皮士。

“离经叛道”背后的精神独立与自由

迪安所代表的嬉皮士,是固有的刻板印象,他们的行为离经叛道,他们的思想放荡不羁,但更多的如萨尔一般,在这“离经叛道”的背后都是对于自我精神的独立与自由的追求与渴望

①追寻自我

迪安所代表的嬉皮士更多的把公路生活看作是生活的必备,只是生活的标榜。但是,萨尔的所代表的嬉皮士更多的是对自我的追寻。

从最开始的逃离,他不仅仅是逃离分手的痛苦,不仅仅是逃离现实的无奈,更多的是逃避自己,但是却在一次次逃离中迷失了自己。

在对于迪安的生活态度所不能接受时,又不得不面对自我,倾听内心,这时的自我在逐步苏醒,直到最后,迪安的离开,独自一人的上路,旨在认识自我后的追寻。

66号公路的前方是梦想,但是那也是有独立自我之后才会呈现的目的地,否则,只能是空虚与寂寞。

所以,在这些“离经叛道”的背后,更多的是对于自我的追寻,是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面对现实的坚定勇气。

②追寻自由

66号公路是通往自由的道路,是无数人都在追寻的伊甸园。萨尔内心深处渴望自由,所以,他才会与他的伙伴们不停地穿梭在66号公路上。

然而,萨尔却没有迷失在这种看似疯狂看似“离经叛道”的路上,没有迷失在这种物欲横流,空洞匮乏的生活当中,他不断思考、不断地反思、不断地通过每一次的“叛逆”来找回自我。

最后,萨尔选择了随性自由的生活,他不仅仅找回了自我,更加找回了灵魂的独立与自由。萨尔的四次“叛逆”,挣脱了传统的束缚,也挣脱了固有思维的枷锁,他实现了从身体到精神的自由。

《在路上》为我们展现的不仅仅是嬉皮士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以萨尔为代表的嬉皮士文化精神。

我想,嬉皮士被人们所接受,摇滚被人们所喜爱的原因,大抵是因为他们所传达的那独特的自由与自我的精神所在吧。

结语

嬉皮文化中的“离经叛道”的行为可以说是导致后期嬉皮文化没落的直接原因,源于它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其开放性。但是,不得不否认在这些“离经叛道”的背后,却依旧影响着人们,鼓舞着人们勇敢做自己,勇敢追求自由与梦想!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