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十年前,打开电视,清宫里演的还是《雍正王朝》《康熙大帝》《天下粮仓》等,这些剧里面有家国情怀,有历史之思,有文人气的编剧才能写出的本子。现如今呢,《延禧攻略》之后,又来了《如懿传》。秋凉了,这样的宫斗剧们也该“弃捐箧笥中”了吧。
不知不觉,宫斗剧已经火了好几年,本以为套路已经用尽,没想到突然冒出来一部“反套路”的《延禧攻略》撩得众人心痒痒,一发而不可收拾。某位从不追剧的先生去了健身房,发现一旁热心女教练的口头禅都从“最近买不买课”,变成了“看不看《延禧攻略》”。“啥筵席攻略?讲酒场文化的吗?”怀着好奇心跑回家一看,竟然还是换汤不换药的宫斗!
就是这样一部宫斗剧,能让一家人看得其乐融融,明知没啥营养,还忍不住一集一集地从天黑点到天亮。《延禧攻略》为何有这么大魔力?简单地说,就是让人“爽”。别的宫斗剧里,坏人一做恶,女主角总要吃个两集亏,蓄上许久的力才能伺机报复,让人憋得难受。在这部剧里面,女主角魏璎珞被设定成了一个不好惹的主,从不吃闷亏,再加上“光环”附体,别人再怎么折腾她,都能当场翻盘,让坏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好比关云长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孙悟空一回打死一个妖精,从话本小说里一脉相承下来的恩怨分明、报应不爽,观众看了,岂不喜闻乐见,大呼痛快。
喜欢的人,都夸《延禧攻略》审美高级,服饰讲究。但无论是所谓的“莫兰迪”配色,还是绒花、刺绣等各种非遗上阵,表面上画风再雅,九重罗衣层层包裹下的肉体仍然是俗的。该剧不仅拿乾隆生母是“嘉兴钱氏”这样的老套秘闻大书特书,故事逻辑也是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更不要说立意的高下。女主人公的价值观便是睚眦必报,一路打怪升级,走上人生巅峰。剧情不出闺阁琐事,却非要争个你死我活,把耍小聪明当作大智慧来讴歌。斗,也并非龙争虎斗,而是一群猴子戏耍撕闹,给人看着乐呵。
宫斗剧的“审美”再高级,在文化内核上依然是民间话本的底色,而没有文人精神的注入。对比一下古代的“宫怨诗”,尽管也有套路,也说君王,但写得好的作品里,能有寄托,有同情。像是王昌龄的“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朝阳日影来”;元稹的“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朱庆馀的“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杜荀鹤的“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等等。宫闱的压抑、寂寞,对人性的摧残等在寥寥几笔中淡淡托出,却又显得深沉,这种文化审美的高级感,以及四两拨千斤的笔触力度,是那些以用刑、打胎为基本手段的“宫斗”所远不能及的。
《延禧攻略》之后,又有《如懿传》奋起追之。同样的乾隆后宫,斗的还是那一拨人,但故事换了主角,“忠奸”“善恶”全部乾坤大挪移,好比昨日曹操还唱白脸,今天突然摇身一变成了黑脸,却也不妨碍台下观瞻。愁的只是戏服不够华丽,某位演员老来装嫩。至于剧情,不过你说秦叔宝,我唱程咬金,再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到头来还是殊途同归。观众图的也只是茶余饭后磕着瓜子解闷儿,很少有人在历史细节上较真。它不过瓜棚下一把“老头乐”,心知肚明的廉价,但夏夜里面,正好可以挠人痒。
电视剧里的文人精神消失太久了。一二十年前,打开电视,清宫里演的还是《雍正王朝》《康熙大帝》《天下粮仓》等等,这些剧里面有家国情怀,有历史之思,有文人气的编剧才能写出这样的本子。如今清宫还在演,人心却在宫斗的“爽”与“快”里麻木掉了,谁都不愿意承担一点沉重的东西,生怕被这份沉重分走了流量,带走了收视率。而更可怕的是荧屏跟风,大女主火了,便一股脑儿的上女皇、太后,仙侠剧火了,各路上仙、神上便纷至沓来,今年宫斗剧死灰复燃,明年会不会再有一批前仆后继者?滚滚资本市场洪流里,还有多少头脑清醒、有文人气的编剧存在,能真正带起一波清流?
秋凉了,宫斗剧们也该“弃捐箧笥中”了吧。(钟菡)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