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打动你内心的事物都无一例外的与“奇幻”相关,能让你真正明白一些事情真相的也都无一例外的与“奇幻”相关。
,内心有一种魔法能力,就是习惯性地将外在的世界转换成一些具有奇幻色彩的人和事,这些具有奇幻色彩的人和事又恰恰是你内心念念不忘的人和事。做的梦大部分都会让你感到不可思议,但这不可思议仅仅是偶然的吗?也许就是一种内心的真实反映在意识层面的表达而已。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太虚幻境”,这个太虚环境才是你内心深处对外在客观世界的一种反应。太虚幻境是《红楼梦》中的一处奇幻之地,太虚幻境有一幅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何谓真?何谓假?何谓无?何谓有?也许只有你内心才能让你感知到。让你内心“心动的”,哪怕是虚妄的,你都会为之疯狂,并且用尽各种心思去获取。此时,获取到的瞬间也许是让你内心满足的,但这种满足可能就是昙花一现,很快又归于虚无;让你内心“安静的”,哪怕是虚幻的,你都会处之泰然,并且用“心的眼睛”去平静看待。此时,没有获取或者不获取,只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真切,但这却会让你内心获得一种持续的“平静力”。
无论真与假,其实都是你内心塑造的“太虚幻境”,这个太虚幻境是如何来的,将来又要往哪里去演化,全看你内心()。心之诞生地,犹如太极,“初始时没有任何幻境,但同时又包含随时走向某一幻境的冲动”。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会让内心的幻境逐渐朝向一个方向发展,当这个朝向逐渐打破原有内心的平衡状态时,人的个性也就随之形成了。有句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就是人生心境逐步固化的两个阶段。为什么是三岁和七岁呢?用《易经》的角度去看也许是有道理的:《易经》里有“三才”宇宙观,“三”是成数,可以象征事物的成熟与完成,所以说,“三岁看大”。《易经》里有“七日来复,天行也”的说法,七是天道运行的周期数,“七”可以象征人一生的时间,所以说“七岁看老”。为啥这里引用《易经》去解释呢?当然是因为具有奇幻色彩!“虚往往是实的,实又往往是虚的!”当人的性格形成后,对外在事物就存在自己的转换和感知,从内心的角度看,每个人对其“人生意义”的理解不同,其实质就是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转化”不同而已。从这个角度看,人其实都活在自己内心为自己塑造的“太虚幻境”中,太虚幻境就是“有”的过程,在这个环境中,人活着其实都是在为自己的“内心”活着,如此而已!想要功利,就拼命的为功利活着,这过程可能不择手段、费尽心机,无论外人怎么看,自己只要到达这个目的,就会全然不知;想要财富,就拼命的为财富活着,这过程中可能投机买卖、薄情寡义,无论外人怎么评价,自己只要达到这个目的,也会全然不知;想要名誉,就拼命为名誉活着,这过程可能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无论外人怎么看,自己却沉浸其中。这一切的一切皆因内心的幻境所致,生活在自己内心的幻境之中,但却认为这就是真实,这就是你我的生活现状,不管承认不承认,都活在自己的太虚幻境中,如此而已!
每个人在构造太虚幻境的过程中,让每个人的心性变得不一样,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内心感到快乐和痛苦之分。自己的是非观也是在这太虚幻境中逐渐变得稳固,让自己不断地偏执于某一幻境!幻境生成的是心魔还是心佛,就看自己赋予幻境的人生意义了!
内心有幻境,太虚悟虚实。一切真假起源于内心,且不受外界控制。你看到的世界是内心看到的世界,你感受到的世界是内心感受到的世界。世界很大也很小,关键看你内心对世界的感知和转化。用眼看到的往往都是假象,而我们内心又容易把这些假象想象成真,在这些“真”的幻境中经历,也许就会有无尽的迷惘和忧虑。
内心中太虚幻境中的自己才是自己真实的影子!
如何才能悟虚实?在太虚幻境中更多的看到自己的另一面?也许答案就在于“悟空”,悟到空了,也许就知道虚实了!悟空的起步从“舍弃”开始,过程艰难。太虚幻境,也许才是一种真正的意义所在吧。经历太虚幻境,并在此中看到自己的另一面!
,。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