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你的内在战争》:人最难的,是战胜自己

《停止你的内在战争》:人最难的,是战胜自己

首页模拟经营妄想嘉年华更新时间:2024-06-07


心理咨询师黄仕明,接待过这样一位访客。

有位男士,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是不少人标榜的成功范本。

但他却常年处于自责中。

工作时,他觉得自己满身铜臭,是一架冷血的“赚钱机器”;回家后,家人的一点不顺心,他都归责到自己身上。

“是我没有照顾好妻子的情绪,导致她闷闷不乐。”

“是我没有给儿子选对学校,影响了他的前途。”

“是我没本事,帮不上弟弟的生意。”

惯性式的自我攻击,令他活在压力中,紧绷感像一个铁网,捆得他难以呼吸。

他本来还可以勉强对付,可前几天,一件小事,彻底击溃了他。

那天,母亲打来电话借钱,希望他帮一下老家的亲戚。

这笔钱不是小数目,他一时拿不出来,就支支吾吾地拒绝了。

母亲没说什么,但他却明显感到老人家的失望。

他越来越自责,几近崩溃,才鼓起勇气走进黄仕明的治疗室。

类似这种“苛待自我”的人,黄仕明见过不少,他还专门做过研究,探索“自我战争”的根源与破解之法,并将研究成果,写进《停止你的内在战争》中。

他说:“成长不是全盘否定过去,而是邀请过去的自己加入全新的旅程。”

停止内在战争,接纳并不完美的自己,在诸多不确定中寻找确定,就是我们需要踏上的全新征程。

每个人的世界,都有一场“内在战争”

你有没有这种经历:

顺利完成了学习计划,却怀疑自己把计划制定得太简单,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工作上的一点摩擦,别人还没当回事呢,你先在心里责骂自己不会说话,不懂社交;

明明已经做得很好了,却反复提醒自己,我还可以更好,我根本就没尽全力……

生活中,这种时刻,数不胜数,无休无止。

哪怕别人都对你竖起大拇指,你仍觉得自己不够好;即使是芝麻绿豆的小事,也内化成一场心理格斗。

在书里,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一位女士带孩子去公园玩。

儿子和一个小孩因为争玩具,互相推搡了一下,立马哭了起来。

一见儿子哭了,她立刻自责没把孩子保护好,让他受了委屈。

于是,她一个箭步冲过去,推了那小孩一把,却又忽然意识到自己很没素质。

紧接着,那个孩子的妈妈跑过来,大声指责她。

她不想成为孩子眼中没用的母亲,也扯着嗓子和人吵了半天。

气呼呼地回家后,她情绪崩溃了,觉得自己太差劲了,既不是儿子的好榜样,也给成年人丢了脸。

其实,她一直是个有担当的好妈妈,生活中也很少与人起冲突。

只是,这些“优秀”的表象,是她刻意要求自己的,这也就导致了她不断给自己加码,生怕做错一点事。

越紧张越容易出错,当不可控的矛盾出现时,她便慌不择路。

这位女士给黄仕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像她这样被“内在战争”打败的人,不在少数。

有人明明是公司里出类拔萃的员工,却苦于不能一直独占鳌头;

有人坚持健身保持身材,却要求自己更瘦,强迫自己吃的更少;

有人称得上很自律了,但仍会为了偶尔追个剧,把自己否定得一无是处。

自我攻击无处不在,内在战争硝烟弥漫。

这不是外界对我们的强求,而是自己给自己“找茬”。

“我太差劲了”“我怎么会这么笨”“我觉得自己很垃圾” ……

这些自我诋毁,像一根根针,扎在我们的心田上,筑起一座牢不可摧的监狱。

而关押的,恰恰是我们自己。

缺乏自我同情,对自己不够接纳,贬低自我效能,已成为很多人的心病。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看清内在战争的残酷,打赢那个负面的自己。

内在战争不停,人生只剩痛苦

看书时,有个女士的经历,令我感触颇多。

她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工作上面面俱到,一丝不苟,深得领导赏识;还培养出一个品学兼优的儿子,备受家长朋友的羡慕。

而她自己,看上去也无比明媚,人到中年还有苗条的身材,皮肤看上去不比小姑娘差。

这一切,离不开她对自己的严苛要求。

她每天练瑜伽,做护肤,帮孩子找课外读物,构思工作计划。

晚上坚决不熬夜,什么追剧刷视频,在她这里,都是禁区。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内心却极度痛苦,她向黄仕明袒露心扉:

“我一直在强迫自己,哪天没达到自己的要求,就无比自责。

我不敢放松,活得越来越累,生怕心里紧绷的那根弦断了。”

她不仅对自己层层加码,还把压力传递给身边的每个人。

儿子为了不让她失望,拼命读书,结果刚读高中,就患上严重的颈椎病,不得不休学在家;

丈夫受不了她像机器一样精准地活着,总抱怨生活像密不透风的牢笼。

你看,别人眼中的“佼佼者”,实际生活却是一片狼藉。

心理学家荣格说:“无法改变内在的情景,它就会变成外在的命运。”

原来,“内在战争”不只是脑海里的厮*,还会造成肉眼可见的痛苦。

黄仕明分析了两种内在的核心冲突。

一种是,我们想的和体验到的不同;另一种是,我很难成为想成为的人。

前者造成落差与失望,后者让我们深感挫败。

《反内耗》一书中指出:

知道却做不到的背后,是无止境的自我战斗。

当身心资源全部用于自我战斗式时,我们无力应对挑战,也无力做出任何有意义的改变。

生活已经很难了,你再为难自己,就是置身于内外环境的夹击中。

如果你也站到自己的对立面,那生活就只剩无尽的压力与痛苦。

如何停止“内在战争”?

黄仕明的咨询室里,挂着一幅画,上面写着心理学家艾瑞克森的一句名言:

“所有人在属于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早已拥有解决自我困境的丰富资源。”

停止内在战争,全靠自己,你需要从以下三点入手:

① 接纳自己,拥抱不完美

一位智者常将双手插在口袋里,人们好奇地问道:“你手里捏着什么宝贝呢,能不能让我们看一下?”

智者把左手从口袋里伸出来,上面写着:我是上帝,我是神,我是一切。

他又把右手伸出来,手上面写着:我是沙,我是尘土,我什么也不是。

智者说:我需要把它们紧紧地捏在手心,提醒自己,我是两者。

认清一点,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只有完整的人。

而一个完整的人,是“好”与“坏”的合集。

我们不需要去掉 “坏的”部分,而是轻柔地接纳自己真实的样子,从而抵达内心的平静。

没有完美的自己,只有完整的自己。

② 别管别人,成为你自己

很认可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当我们接纳了自己的好与不好,接下来,就是坚定地成为你自己。

玛莎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舞蹈家。

有一次,一个学生问她:“老师,我怎样才可以做得比别人更好?”

她回答说:“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跳出自己的舞蹈。

当你把独特的自己呈现在舞台上,比别人好一点儿,还是差一点儿,根本不重要。”

认识自己,做好自己,喜欢自己,成就自己,不和任何人比较,也不活给任何人看。

你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体验生命的嘉年华,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③ 认清生活,迎接不确定性

生活像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第二天会发生什么。

如果控制欲太强,妄想屏蔽一切“不确定”,那你只能在固步自封或担惊受怕中度过余生。

邻人问农夫:你种麦子了吗?农夫说:我担心天不下雨。

邻人又问:那你种棉花了吗?农夫说:也没有,我担心棉花生虫。

邻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回答:什么也没种,我必须万无一失。

农夫为了“万无一失”的确定性,失去了本应有的各种收获。

我们不要做这个“农夫”,把生活荒废在无休止的忧虑中。

因为,忧虑也是“内在战争”的一大劲敌。不打败它,就只能被其耗光力气。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别再战战兢兢地活。

在书里,黄仕明将人生描述为三段旅程:

第一段旅程,是孩童时期。

那时,人生花园里一片生机,看一切都好奇,欣喜,非常容易满足。

第二段旅程,是长大后。

我们开始对自己有要求,开始在意外界的评判。当疑惑与苦恼接踵而至,人生的花园慢慢枯萎成荒原,我们也陷入自我斗争的泥潭。

第三段旅程,是认识并战胜自己后,在心灵废墟上重建花园。

他说:“生命像一条河流,携带着不同的体验流经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活着,我们将会重复地经历快乐、悲哀、恐惧、愤怒、喜悦……我们的内心,总会与各种情绪碰撞。”

于是,我与我的摩擦是常态,但我们要刻意去停止内在战斗。

生活的车轮碾过每一个人,我们都会有心碎的那一刻。

但别忘了,心碎也是一种打开,而裂缝,恰恰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

愿你接纳自己,抱持自己的好与坏,放松下来,感受生活的美妙。

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 | 瑾山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