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来,“八八战略”引领浙江加快理念转换、动能转换、结构转换、效率转换和环境转换,沿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全面实施富民强省行动,努力建设富强浙江。大力实施科技、人才、投资新举措,全力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不断增强浙江经济的内生动力、创新力和竞争力。
数字经济动力足
智慧指挥中心大屏幕上,订单、物流信息频频刷新;电梯生产车间内,数字化生产线开足马力。在位于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西奥电梯,营销总裁陆超翔拿到了新出炉的公司半年成绩单: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订单量增长47%。眼下,每天电梯排产量有170至200台。
最近,西奥电梯还与阿里云、科大讯飞等合作,发展智能电梯。这些智能电梯将成为智慧城市一个组成部分,不仅能自动识别乘梯的人流量,提前调度,还能发出预警,阻止危险事故发生。
一台智能电梯,浓缩了杭州市近年来持续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的探索实践。
本世纪初,杭州着眼产业变革趋势和群众期盼,提出“天堂硅谷”战略,发展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杭州以数字经济为“主线”,谋求产业、社会、城市高质量发展。2014年,杭州在全国率先实施信息经济“一号工程”,2018年,又适时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数字经济,已成为杭州转型发展的主动力、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2018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356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0%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4771.63亿元,同比增长19.4%;实现增加值1756亿元,增长15.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8年的24.8%升至25.3%。
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正成为杭州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促进产业发展高层次。像从事传统制造业的杭叉集团,搭载数字技术,有了“云叉车”“云仓库”,发货时用“云仓库”定位搜寻叉车仅需2秒。目前,杭州累计实施机器换人项目3493项,推广工业机器人2209台,实施工厂物联网试点733项,“上云”企业超过8万家。
数字经济也带动城市服务、社会治理等变革和升级,促进群众生活高品质。杭州“城市大脑”入选国家四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目前已覆盖全市420平方公里,疏解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城市病”。去年底,杭州“城市大脑”新发布了综合版,管理城市、服务民生的功能更强大。“20秒景点入园”“30秒酒店入住”……这些数字化带来的新场景,都将成为群众的生活图景。
小微企业融资易
今年年初,台州市路桥区的地毯生产商赵通明正在发愁扩建厂房的启动资金时,路桥农商银行客户经理来访,推荐他使用“小微快捷贷”。让赵通明想不到的是,在手机银行上简单操作一下,500万元就“秒贷”到手了。
1982年,台州出现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后,“无街不市,无巷不贩,无户不商”成为台州经济发展的写照。目前,台州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95%以上。遍布城乡的小微企业,带动民间资本迅速积累的同时,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经商30年的赵通明回忆道:“以前我们小企业想贷点款,太难了。要跑好多趟不说,因为缺少抵押的东西,很难贷到款。”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台州市金融机构近年来开发出相应的金融产品,助力小微企业融资。
小微企业融资难,原因之一是担保难。如今,路桥农商银行探索扩大小微企业的抵质押物品范围后,不用实物抵押,专利权、版权、商标权、排污权等无形资产均可申请抵押贷款。
小微企业贷款审批繁琐,也让不少企业头疼。以前,企业贷款要填写授信模板,但模板中许多资料小微企业却无法提供全。怎么办?在椒江区,农商行和当地法院、科技局合作,获得企业更多信息。同时,银行工作人员会主动走访调查,了解企业运转情况后迅速放贷。
小微企业贷款能否更便捷?针对500万元以下贷款,路桥农商银行降低信贷门槛,将授信和签约工作前置,推行“一次上门授信、三年循环使用、线上秒借秒还”业务。
实施“以税换信,以信换贷”,破解小微贷款担保难;实施“整村整企授信、批量签约”工程,小微企业贷款更方便……目前,台州市44家金融机构,专供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多达330多项。截至2019年一季度,台州小微企业、制造业贷款分别为3211亿元、2132亿元,同比增长14%和9%。
民营经济发展快
8月,漫步温州乐清柳市镇,空气中都有淡淡的海风味道。似是大海给予了柳市人敢闯敢拼的劲头,这个占地92平方公里的小镇,仅经营电器的企业就超过8700家。如今,柳市镇以国内最大的电器产销基地闻名业内。
70年前,柳市镇以务农为业,但人均不足5分地。发展工业?但这里缺油少煤,没有原料。柳市镇的老人郑祥青回忆至此,忍不住摇头:“那时候的柳市人,都远走他乡,做泥瓦匠、木匠、鞋匠……”
因为穷困,只要有一丝机会,柳市人都舍不得让它溜走。上世纪70年代末,机会来了——“嗅到”市场氛围稍有放开,柳市镇立刻涌现出一批个体经商户。郑祥青就是其中之一。凭着一股韧劲,他把电机线圈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照他的话说:“一年就赚成一个万元户!”
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柳市,镇上渐渐冒出了上万家电器产品加工厂。与此同时,一些厂家却用假冒伪劣产品鱼目混珠,影响极坏。随后,柳市镇痛定思痛,毅然关闭数千家门店、执法立案上百起,狠刹假冒伪劣之风。
步入新世纪,柳市电器坚持质量为先,愈做愈大。在浙江“八八战略”指引下,柳市更是找准了发展的方向,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随后,柳市镇的正泰、德力西、华仪等企业纷纷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企业稳步前行,政府如何找准定位?当“父母官”,还是当“店小二”?“当好‘店小二’!”温州各级党委政府思路明确。近年来,乐清扎实落实1162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并向镇村延伸。在柳市镇,通过商事制度改革,28个行业50多个证照“证照联办”……
2018年,柳市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3.5亿元,增长9.5%,位列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十四名。
外贸生意机遇多
商人张吉英在义乌做雨伞生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的父亲一直走街串巷给人修伞、卖伞,类似“鸡毛换糖”的小本生意,做了十几年。直到1978年后,各地的市场逐步放开,父亲又做起了雨伞配件生意。
1997年,父亲两次来到义乌,对当时蓬勃兴起的小商品市场有了一定了解。回到家后,他告诉张吉英:“义乌有个大市场,我们去闯一闯”。说干就干,他们在义乌篁园市场租下了一个摊位,开始摆摊卖伞。那一年,张吉英23岁。
以前,父子俩的客人大多都在国内,没想到,到义乌不久,张吉英就在市场上结识了第一位外国客商,接到了第一张外贸订单。不懂英语,就借助字典和计算器。就这样,张吉英签下了一份8万元的外贸订单。交货当晚,他去报了一个英语培训班:“我知道,在义乌小商品市场,以后外贸生意少不了。”
再往后,义乌的外贸生意果然越来越多。以前,进店采购的外商以中东、非洲的为主,现在,欧美的客商也越来越多。
义乌小商品很多,如何能做出品牌?这么多年来,张吉英一直坚持质量为上、服务为上。此外,当地政府大力发展小商品经济,也让更多像张吉英这样的商人们得了实惠。
“刚来义乌的时候,我的商铺其实就是个小摊位。8年后,我就随着市场的更新换代,入驻了全新的国际商贸城。以前,我们运货都用三轮车,市场内外都乱哄哄的。现在,大家有了专门的仓库。打个电话,货物就直接送到装货点。而且义乌的物流实在太好了。我们的生意做到哪里,义乌的物流就能通向哪里。”张吉英很感慨。
现在,义乌“小商品之都”还在优化升级中。尤其是“义新欧”中欧班列的运行,为张吉英们带来了更多商机:“雨伞是季节性产品,以前走海运要60天,如今通过中欧班列,只需要16天。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的生意已经做到了全球,生意越做越大了。”(江南 方敏 蒋守洋)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