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个单细胞生命出现后,地球开始进入一个生命繁衍的旺盛期。那么,在生命起源之后的漫长岁月里,所有生命是如何繁衍生息、日渐繁盛又不断演化的?是什么导致了地球物种的多样性?三大生命递进法则是不是也依然适用?
本章开始前,为便于引导读者理解,这里还非常有必要的需借用一下中国古老的哲学智慧——《易经》中的思想来辅助思考。《易经》是中国数千年人文哲思的源头,其中对事物整体描述有一段话: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其实就是在形容一个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它甚至可以被今天的读者套用在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所有思考里,可以理解为:当一个生命形式出现时,必然会有另一个生命形式也顺应出现,并对彼此形成制约,以到达一种自然平衡,所有事物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律演变和发展,最终使世间万物实现和谐而统一。但这样的和谐统一又是极其不稳定的,最终还会被打破甚至彻底消亡,直到所有秩序重新开始建立……。
1、生命分化
上一章,我们将生命从无机物中真正意义的突破出来的过程简单描述了,在随后的数十亿年中,地球表层不断积蓄了可以供养单细胞生命生存繁衍下去的无尽能量,这些单细胞生命开始大量繁殖并有序进化。这时,就会出现生命进化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生命何时开始朝着相互制衡、相互依存的辩证方向大步迈进的?也就是说,生命是何时开始向植物和动物这两个完全不同的生存方式实现一分为二的劈叉发展的?
针对这个问题科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先有植物后有动物。根据生物进化理论,所有生物都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植物的生命结构要比动物生命结构简单,因此逻辑推导应该是先有植物后有动物。另一种观点认为:植物动物同时分化。地球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单细胞生物,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在一开始发展的时候就朝着两个方向,只是最初植物能够自养,因此比动物发展的快,植物的繁盛后进而又促进了动物的发展。
两种观点是不是都有道理?就好像是“鸡生蛋和蛋生鸡”的问题,看起来很难给出确切的答案选择。但无论是先有植物,还是同时分化,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就在三十亿年前左右,植物肯定优先于动物物种快速的生存、繁衍和进化,因为植物首先是动物的食物,动物只有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生存、繁衍和进化。但至于为什么要分化,且最开始分化的细节是怎样的,其实科学也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这里我们也仅能勉强用刚刚提到的易经的思想去理解和消化了。
所以,生命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起源之后,就会朝着两个方向发展。在几十亿年前地球出现生命之时,单细胞生命在某一时刻分化出两种结构模式,科学家管他们叫细菌和古生菌。但何时分化,为何分化、怎样分化,这也是物种进化理论中一个暂时无解的逻辑断层。但不管怎样,这样两种单细胞生命分化后继续进化,一种继续向着以光合作用为能量摄取途径的自给自足模式不断发展,最终进化为植物物种;而另一种则开始尝试不断吞噬其他生命物种用来获取能量以实现自我生存,最终进化为动物物种。
(从单细胞微生物、到植物、再到动物,这些都是地球生命物演化出的不同结构,那在生命演化和分化的漫长进程中,也就非常自然会出现一些介于二者或三者之间的某些特殊生命形态,比如虫草、真菌之类等。)
2、雌雄显现
我们沿着生命起源后的思路不断的向前延伸思考,在走到生命分化出植物和动物的形态之后,可能会自然的又能想到一个非常重要而有趣的问题,那就是:生命物种是何时分化了雌雄的,或者说是公和母为什么要突变出来?
这里需要再一次提到基因遗传科学,现在生物基因遗传科学告诉我们,低级生物几乎都是没有性别的单性繁殖,而高级生物大多为雌雄异*配繁殖。但也会有例外,如有的鱼类可随着体温变化而自我雌雄互换;有的蜥蜴甚至可以自己睡自己,也就是靠自我交配来完成独立繁衍后代的那种孤雌繁殖。
然而,关于为什么会在生命进化中分化出雌雄两种生命体,现代基因遗传学在通过观测、分析、思考之后得出一个富有哲理的科学判断,那就是:生命最开始产生之初并没有性别之分,都是单细胞分裂的无性繁殖。但生命产生后的进化过程中,需要对日渐更为复杂的生命结构形态加以更好的保存,但如果仅是无性的分裂繁殖,那生物基因遗传的结果,就会导致上代和下代几乎完全一样。当然,无性繁殖也会产生突变,但出现的概率非常低,是十万分之一甚至更多。举例说:如果地球生命都是无性繁殖,那今天的地球人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容貌、身体甚至性格,几十万人中才有可能出现一个稍微不同的,这想起来是非常恐怖的。
那也就是说:当生命形态进化到相对更为复杂的生理存在结构时,就需要在保证生命迭代繁殖遗传的基础上,还需使父代和子代要有所不同,这样的生命力才更顽强,并能在遇到生存危险时,会更加容易被保存和延续;
换个说法就是:任何生命基因都需要被顽强的延续下去,但为确保更高级的生命基因可以更为有效的被长久续延,那在生命繁衍的过程中,可能就必须要进化出一种既能保存好高级生命基因原有特性,又必须更适宜未来进化的同类生命;
再解释下就是:只有创造出既相似又不一样的生命个体,生命才有未来继续向前有效进化的可能,如果知识近乎完全一致的生命形态存在,那生命必然只能是原地踏步,否则生存环境一旦发生改变,整个生命种群就有团灭的风险。
所以,不管读者理解没理解,反正大约在距今五亿多年前的地球寒武纪时代,在生命万物进化过程中,由某个高级生命基因的偶然间残缺,恰巧就分化出了雌性和雄性,并正式开始尝试有性的繁殖。
而这种生命即动植物分化之后,再一次一分为二的分化现象,既是生命进化中一次不经意的偶然,但也是生命进化路径中一定会要出现的必然。生命中的男和女,就这样又一次被偶然又必然的分化了出来。由于雄其实是由雌分化而来,这也自然会使得亿万年生命进化中,某类物种在两性尺度的范围内,会呈现一定程度的连续趋近,也就是存在雌雄界限逐步趋近直至性特征不明显的生命个体(这样就可以较好理解动植物界以及人类社会存在双性或性体特征不明的个体)。目前,地球生物既有无性繁殖也有双性繁殖,但总体来讲,双性繁殖在多细胞高等生物中占据主流地位。
那么,既然生命中的动植物以及雌与雄就在生命演化的过程中,被偶然又必然的分化了出来,那么我们下面继续看看地球生命万物是怎样精彩绚烂的发展演变的。
3、物种繁盛
大约30亿年—20亿年前期间,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生命“蓝藻”诞生并大量繁殖,特别是在地球表面浅水边不断繁殖,由于蓝藻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大气的含氧量不断提升,这就为生物利用氧气进化的通道被打开了。随着这种“蓝藻”生命的过渡繁殖,地球大气的氧气含量不断增加。(科学家认为那时地球大气中的氧气至少已经达到了今天大气中氧含量的百分之一。)
大约20亿年—2亿年前期间,科学家认为:这个时期地球反复出现了寒冷冰冻和温暖舒适的交替期,每一次交替过程都会使生命进化一次。与此同时,地球板块也在聚合—分裂—聚合—分裂这样不断变化。由单细胞生命进化出来的各类多细胞生命物种陆续出现,并开始大量繁殖在地球的各个板块上。但伴随每次地球环境的恶劣,地球就会出现相对以往大气中氧气含量急剧下降的情况,地球生命物种就会出现大批量毁灭。但等到地球环境趋好后,氧含量再次提升,新的物种就又会大量涌现。这样的情节开始不断的在地球这个神奇的星球上显现。
大约5亿4千万年前,地球在一次环境交替变化过程中,在浅海中进化出了大型软体生物。又经过千万年的进化,这些软体动物又进化出了坚硬的“壳”,出现了这个时期最有名的生物物种——三叶虫。随后,生活在浅海里的三叶虫类开始大量繁殖,最奇妙的是三叶虫类第一次在生物物种中进化出了“眼睛”,这个“眼睛”应该仅仅是由三叶虫这种极低级物种身体里一些简单的感光细胞进化出来,这也是动物物种最初级视觉感应器。就在这个时期后不久,也许是由于三叶虫这样的食草性动物的过渡繁殖,导致带有脊椎并以食草动物为食物的肉食性物种正式登场。
大约4亿8千万年前,由于地球氧含量的提升,各种生物体型开始逐渐变大,并由海边向深海和陆地进化,陆地上终于出现了可以看得见的植物和动物。(相比海洋物种三十多亿年的发展,陆地生命物种出现远远晚于海洋生命物种,陆地生命物种出现距今也才4亿多年。)也许,就是由于地球表层的生存环境在漫长的岁月里,持续不断的恶化—修复—恶化—再修复,地球似乎有意在通过环境优劣的转化,刻意的使其滋养的生物不断的向着更先进也更复杂的物种迈进。在这样复杂环境变更影响下,鱼类进化出了下颌、鳞片和头骨,海里一部分生物也由于海洋环境的变化,逐渐向陆地探索生存;而植物也在向陆地发展中进化出了“蕨类”,并开始迎着阳光高高的向着天空生长。
大约4亿多年前,随着“蕨类”植物登陆并占领陆地,就像海洋最初产生“藻类”物种一样,地球上的蕨类植物也开始疯狂繁茂生长,有“种子”的蕨类植物开始向陆地纵深发展,蕨类植物进化出了“森林”。这样生长的结果,就导致地球上的氧气含量进一步持续增大,以及动物可以赖以生存的食物无穷无尽的生长。因此,陆地生物又开始大量繁殖和进化,体型开始变的更大。此时,海洋的鱼类成为海洋的霸主,并进化出了肺,而在浅海地区的鱼类又开始向陆地进化,在适应了陆地并学会用肺呼吸后,最终进化出了“两栖类”动物。
大约3亿5千万年前,地球的陆地板块开始了聚拢,所以森林得以大规模延展,空气氧含量继续迅速攀升,地球陆地物种也开始迅速进化,两栖类物种开始进化出爬行类物种。再后来,地球陆地全部都连在了一起,导致陆地物种可以根据环境差异,绵延分布进化在地球所有裸露的地表上面。由于地表冷热交替的缘故,直到大约3亿年前,两栖爬行动物终于又进化出了“哺乳类”物种。也就是这个时期最后,地球再次发生环境聚变,也许是火山,也许是陨石,也许是动物过渡繁盛,也许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地球植物的大面积减少,空气氧含量急剧下降,最终造成了地球物种灭绝事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4、进化消亡
其实在地球物种演进的数十亿年里,地球发生过很多次的环境大变化,这样的环境变化导致在这个时期的地球物种在持续繁茂生长进化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消亡。这里,我们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去推导思考:
一方面,从单细胞分化出来的海洋植物类,之所以可以不断进化出陆地的各类植物,可能主要是因为藻类作为一种最简单形式的生命体,在海洋中缺乏足够多的阳光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气体,且海洋的生存环境变化相对陆地更为缓慢和细微,所以植物在海洋中几乎没有大的进化,数十亿年中依然是以原始类为主的生命形态在缓慢进化。但它们一旦登上陆地,充足的阳光和二氧化碳,会使其毫无阻挡的快速发展和旺盛繁衍。而植物的过度生长,又为动物生长提供了充足食物和进化所需的大量氧气。
另一方面,从单细胞分化出来的动物物种,开始进化出了水里的鱼类,过度繁盛的鱼类导致以海洋藻类为主的食物大量消耗,为了获得食物,这些鱼开始相互蚕食并又努力向够得着的陆地进发,亿万年里鱼类开始进化出了陆地两栖爬行动物。慢慢的,随着陆地爬行动物中食肉物种的出现,为了躲避危险,部分小型爬行动物又开始向高大陆地植物的顶端部位寻找食物,进而爬行动物又进化出天空中飞翔的鸟类。
就这样,这数十亿年的漫长岁月里,无机分子由于化合作用进变出了有机单细胞生命,单细胞又分化出了植物和动物,植物先于动物繁茂生长,创造出大量氧气;而氧气和植物的日渐充足,又给动物提供了足够的食物和进化空间;然后动物的大量繁殖,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的植物并消耗植物创造的氧气。就这样,地球自然界中总是在反反复复的努力维持着一种生命整体生态系统的大致平衡。
然而,每当植物大量繁盛时,地球氧气就会剧增,动物生命就会暴涨;反之,每当动物开始大量繁殖到鼎盛时期,就又会过度消耗氧气和吞噬过多植物。就在某一时刻,突如其来的自然力量,如陨石、火山、洪水……等等,又瞬间造成动物生存所需的氧气和食物急剧减少,自然界的平衡被打破,导致以动物为主的物种迅速减少,甚至大面积的消亡。
但就是因为地球上存在着这样随时可能出现的极端恶劣自然环境,才会迫使地球上的动物物种在躲避灾难的过程中,又毫无悬念的必须向着更为复杂的生命结构进化,比如眼睛越来越精密,看得越来越远,分辨率越来越高;神经系统也变的越来越复杂,感受外界风险的能力越来越敏锐;而肢体的运动机能更是越来越精细,促使物种获取食物的本领也越来越强化,等等这些身体上的持续进化,其都是为了更好使生命在自然界中努力的存活下去。
今天的科学家们分析认为,地球生物大量灭绝的次数估计有十余次,但特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应该发生过至少五次,最惨的一次据说是距今3亿年前,是在恐龙物种大规模繁盛之前的某个时期,地球上几乎90%的动物物种都几乎死光了。但伴随每次生物物种的大灭绝,不久后又都会使地球生物物种毫无悬念的再次爆发,依然是植物先于动物快速复苏,而动物在原有上次灭绝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升级,达到更高级的物种进化。
5、恐龙时代
大约3亿年前的那次地球上最大的一次灭绝事件后,地球气候又开始逐渐变得温暖湿润,更多新的植物物种增加,残存的爬行动物一部分又返回海里寻找食物,不断进变成了“鱼龙”,另一部分继续在地面生存的渐渐演化成了“恐龙”,而向天空寻找食物的那些也就逐渐演变成了会飞的“翼龙”。
大约在2亿年前,地球上又被上苍临幸了一次大灭绝,科学家给出的原因还是火山和陨石,但这次地球从内部开始了剧烈变化,沸腾的岩浆从地底泛出,地球地表被撕裂成一个又一个的“疤痕”,这就使得海水慢慢注入了这些裂痕之中。随后的日子,由于海水流入陆地,地表变的更为湿润,植物更加茂盛,这使得残存的恐龙物种开始加剧昌盛,吃草的四条腿,吃肉的两条腿,还有更多天空中飞的。
就在这些巨大的恐龙类生物占据地球的时代,作为人类物种的最祖先——一些体型不太大的卵生哺乳类动物,开始小心翼翼的缓慢进化并存活了下来。这些早期的哺乳类物种,体格较比恐龙小很多,处于当时地球动物物种的食物链的最低端,它们随时都可能成为大型食草恐龙脚下的尸体,或是食肉恐龙的午餐或晚餐。就在这样危机四伏、极端恶劣的残酷生存环境中,这些哺乳类物种想要生存,就必须进化的要比恐龙更机敏,比大型动物更聪明。
大约6500万年前,恐龙在称霸了地球1亿6千万年之后,被今天科学家分析后判定的一颗巨大陨石给彻底终结了,也终于完成了为今天人类孩子们提供无限遐想空间的这个神圣历史使命,神秘的恐龙时代结束了。这也是科学家所说的地球五大灭绝事件的最后一次,地球生物一半都给毁了,但最匪夷所思的是,貌似恐龙类居然一个都不剩的灭绝了。可那些聪明的哺乳类物种,却奇迹般的存活并继续进化,直至更聪明的物种出现……。
(写到这里,我再一次陷入沉思,恐龙时代是孩子们小时候最喜欢听的故事,但恐龙为什么突然一个不剩的消失,这没有任何逻辑道理讲得通。且在地球生命演化的数十亿年里,类似恐龙这样某些物种突然完全消失的情况到底出现过多少次?显然,这个连科学家们也都整不太准,但我们依然可以从这几十亿年的物种进化过程中得出几个推论:
一是所有物种确实是在不断的向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身体构造在发展,尤其是动物的大脑;
二是每一次地球生物物种的进化,似乎都是在严峻、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影响下进行,甚至是在巨大灾难降临时才可得以快速进化;
三是每一次生物的大规模灭绝,都是因为地球原有自然环境的整体平衡被打破,特别是氧气含量的原有平衡会被破坏所导致;
四是每一次地球生物的惨烈灭绝,又将为下一批更高级的生物进化营造和积蓄出能量更为丰富的自然生存环境基础。
五是最为重要的是,每次地球生物物种大面积的灭绝过程中,似乎只有那些看起来更聪明的物种才可有效躲避灾难,并得到更有效的进化升级。
然而,上述有关于自然界生命进化的推论,是否也全部适用于所有一切万物生命的演化模式呢?在没有确切答案前,还得让我们继续沿着物种演化的路径去深入观察和分析。)
6、哺乳进化
按照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核心思想阐述:所有自然生命物都有着繁殖过剩的倾向,那在生存空间和食物能量有限的情况下,所有生物必然存在“为生存而斗争”的问题。
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有生命都要努力活下去,但当外部环境变得极端恶劣、生存资源变得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在同一种群中的个体,也就会有些极少数的个别,必然出现适应性的身体基因变异,使其具有更适应全新自然环境的能力,而这样的变异个体,将在地球自然环境的严酷更迭下,其存活下来并继续繁殖后代的几率就更大,而不适应环境变化的那部分同类将会被自然所淘汰。
因此,按照物种进化的这种逻辑思考方法,我们有理由相信,其实地球上的那些恐龙物种并非是突然完全消亡,而仅是那些体型庞大的,且对食物和氧气需求量巨大的恐龙品种,在地球急剧变化的环境系统中,逐渐失去适应的生存和繁衍的能力。而那些小型的、更机敏的、且对食物和氧气需求量小的聪明物种残存下来,并努力适应新的环境,他们变得意识更敏锐,感知更细腻,肢体更灵活。
由于地球在自然环境的恶劣变化过程中,对海洋的影响相对于对陆地的影响要小,故海洋生物进化的过程,相对于陆地生物的进化也要缓慢许多。在恐龙物种大面积灭绝的时代,海洋中只有极少数大型物种由于环境变化(依然是氧气和食物的原因)慢慢消亡,而大部分的海洋生物得以保存和延续,且随着海洋环境的缓慢变化而慢慢的在进化。而地球陆地生物则在数次物种灭绝事件中,在地球陆地上更为剧烈的自然环境变化更迭下,更多的开始向着更为复杂的生命结构演化。
上一节刚刚闪现的哺乳类动物物种,此时开始真正登上生命的历史舞台。正是由于地球环境的持续恶化,迫使残存下来的陆地动物为了寻找食物,开始进化出更灵巧的爪子;为了能在低温下保存身体热量,动物们又进化出了毛发,用以抵御严寒;而最重要的是,那些幼小的新生命,由于很难在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一生下来就能独立生存,故聪明的动物们进而又开始学会由父母暂时养育幼儿,直到他们长大并学会自我生存。此时的动物,已经越来越接近今天地球生物的德行了。
就这样,在恐龙大面积灭绝后,地球环境又开始慢慢变化,开始进入一个大幅度降温的时代,由热带、亚热带……向地球两端开始逐渐降温,并逐步下降直至寒冷冰冻。而分布在地球上的动物也逐渐适应各种陆地上的自然环境,各种哺乳类动物持续大量的涌现。那些相对大型的食肉性哺乳类动物,走到了食物链的顶端;而那些相对聪明并能学会在树上躲避大型食肉类动物捕食的灵长类物种,成为食物链的中端并也开始物种繁盛。
这些灵长类物种在地球各大陆板块上的进化过程不尽相同,但生存在我们今天非洲那片区域的灵长类物种中,有一种类似如今地球上猩猩一般的物种,它们这一类在灵长类物种中体型较大,身材健硕,且没有尾巴,它们就是今天科学家认为的“类人猿”,也就是人属物种的古老祖先。“人”这个模糊的概念,终在距今千万年前的地球自然界里,在一群有毛的灵长类生命群体里不经意的出现了。
与此同时科学界称,那时的地球海洋里也开始出现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最大水生哺乳类动物——鲸鱼。科学家们认为,鲸鱼其实是由当时地球上一种与河马有着亲缘关系的大型哺乳类动物进化而来,他们追逐食物到海洋,并逐步适应了海洋的生存环境。正是由于鲸鱼只需要用尖锐的牙齿和滑动的四肢来捕食海洋生物,故它们在海洋中四肢越来越失去作用,进而为了便于游泳而进变成了鳍和尾。
(这里简单提到鲸鱼由陆地到海洋的进化过程,是为了着重说明物种进化理论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推导结论——“用进废退”。因为,像鲸鱼祖先这样逐步在海洋里适应了生存的陆地动物,最终会在漫长的岁月里,受生存环境的影响,很必然的将原本在陆地上非常有用的“爪子”,慢慢退化成了适合水中游泳的鳍。这里,务请读者记住爪子,因为它在生命后期进化中极为重要。)
7、人猿出现
随着地球气温的分层递减并逐渐寒冷,森林中开始出现了面积越来越大的草原,随着草原面积的不断增大,食草性的哺乳类动物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相应的食肉性动物种类也开始陆续出现。而随着各类物种的大量涌现,地球完整且稳定的食物链又在逐步形成。
而前面提到的灵长类动物,一直处于食物链的中端,并且是杂食类物种。科学家将其定义为古猿类,大概也就是我们今天俗称的“猴子”。这些古猿类中的那种体型较大、身材健美的是接近于今天人类和黑猩猩的祖先,他们没有树上那些小猴子们灵巧的尾巴,且由于体型相对小猿类更加高大,行动也就相对更笨重,所以他们抢夺树上食物的能力远不如那些瘦小的、且有尾巴能勾住树枝的灵活小猿。当这些大型的、没有尾巴的猿类在树上争夺食物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弱化时,在没有充足食物导致面临饥饿时,必然迫使这些猿类便开始走下树木,走出森林,走向草原去寻找食物。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够更精细的寻找到吃的东西,它们更多的开始学会了用爪子开展更为精巧的活动,进而又使得这些猿类学会腾出爪子来而只用双脚直立行走。这就朝今天人类的进化方向迈出了最为重要的一步。
距今700万年前,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第一个貌似人形的猿类,就这样在寻找食物的竞争失败中,迫不得已的走下树木,走出森林,并演变出能灵活使用的爪子,并尝试直立行走,它们渐变成了“类人猿”。这些类人猿走出森林后,用爪子进化出来的双手捕捉食物并开始学会使用石头,用进化直立的双脚努力奔跑追逐猎物并躲避被猛兽捕猎。
谁都无法想到,这些曾经在同类食物争夺竞争中惨遭淘汰的、被边缘化的灵长类动物,竟然在生存的逆境中赢得了未来,在困境中实现了进化,并在地球时间流淌的过程中,终成为这个星球的真正主宰,毫无悬念的万物之王。
8.1演进方向
本章前面用了七段文字简单描述了在地球生命起源之后,大约三十亿年内地球物种的演化过程。由于此书非科普读物,故不能详细记述地球万物进化过程中绚烂多彩、惊心动魄甚至惨绝物寰的精彩演绎片段,而只是尽可能用相对精炼的语言,去描述一个极为漫长的物种更迭进化轮廓。
纵览三十多亿年地球生物发展的历程,如果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去思考和分析,我们似乎可以准确的判定,应该几乎所有生命的演化都是有方向性的,也就存在一个生命哲学逻辑递进关系,那就是:所有生命都会立足于存在——生命一旦存活则需要尽力保存——被保存后的生命将持续繁衍泛滥直至改变环境——环境变化又必然影响生命生存——环境突变又会使生命个体出现适应性的进化而使未能有效得到进化的消亡——进化后的生命将继续改造新生存环境……。如果这个生命逻辑演进方向是对的,甚至是不可逆的,那么生命的三大逻辑法则——生存、繁衍、进化也就应是可以成立的。
相对于人类短短数十年的寿命,相对人类文明不足万年的历史,地球物种演化的时间和宇宙星群形成的时间一样,是极其不可思议的漫长。在如此漫长的地球物种自然选择进化的历史长河中,生命基因非常微小的变异随着慢慢不断积累,终会成为极为显著的生命变化。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原始的单细胞结构状态,按照不同方向发展进化到今天物种极其繁盛的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总体看,这些物种的进化是受到环境的外因影响,而导致其物种形态和身体结构不断发生演变,以更适应新的环境生存。但从细微之处思考,又是什么内在因素主导了这样的演化过程呢?
8.2基因主导
我们按照哲学思辨的方法去思考,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要有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那么,达尔文让我们通过进化理论看到了地球物种发展的外因,那又是什么才是驱动生命演进的内因?也许正是这个问题,让人类的思想者和科学家们通过坚持不懈的思考、研究和分析,最终找到了物种外观形态演化背后的内在动因—基因。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2400年前提出了思索,他认为:人、动物的精液,以及植物种子里存在着某种看不见的物质,能够被遗传到下一代的新生命中。随后,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开始了持续不断的纵深发展。16世纪,荷兰人虎克发明显微镜,人类首次发现微生物。直到19世纪60年代,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观点,但这仅仅是一种逻辑推理的产物。20世纪初期,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发现了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双螺旋结构以后,人们才真正认识了基因的本质。
那基因是什么?简单说,其实就是我们在上一章生命起源中曾经提到过的,由原子、分子最终进变成的复杂结构的大分子,有机生命所必需的重要物质,科学家称之为的:RNA和DNA。从亿万年前的海藻到今天的千年古树,从池塘的小蝌蚪到庞大无比的恐龙巨兽,再到直立行走的人猿鼻祖,直到今天拥有智慧的人类生物,它们潜藏在地球所有生命物种身体里的所有细胞中。
基因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自身的基本特征;二是基因能够“突变”,突变的基因会使物种发生变化。而且基因的突变只能是一点点的、慢慢的进行微小突变,这非常符合达尔文先生当初的设想:小小的突变不断带来生命的显著进化,这就是所谓的微观进化。
基因学的发展真正让达尔文的物种进化理论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论据补充。但达尔文的这一生物进化理论仍有其严重局限,那就是:这些基因细微的“突变”导致的所有物种形态变化都不会产生惊人的后果,微观的进化难以解释大量新奇物种的产生。换句话说就是:基因的细微突变,可以使物种特别是动物物种进化的一代比一代聪明和灵巧,但怎么解释鱼进变成恐龙,恐龙进变成了人猿这样突飞猛进的巨大变化?而且,还有个问题,就是像鳄鱼这样的物种在亿万年中为什么始终没有大的进化?
20世纪40年代,一位美国遗传学家提出了宏观进化的概念,即物种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发生在“种”这一层次之上的大变化,比如从鸟类到哺乳动物、从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都是宏观进化的代表。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只有大突变才会产生大进化。所以,宏观进化是跳跃性突变的结果,而不是以点点滴滴的微观突变为基础。也就是说,很多物种的突变是某一时段突然的集体乍现,而非连续的一点点的演变。这与秉持达尔文微观进化论思想的学者观点大相径庭,甚至是颠覆的。
姑且不论谁是谁非,总之,1937年随着前苏联杜布赞斯基《遗传学与物种起源》的发表,科学家终将遗传和进化思想进行了统一,这标志综合进化论正式出现。它在多门学科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留了达尔文思想的核心,那就是自然选择。我们人类现在对生物进化论的主体认识都来源于综合进化论,这个理论体系有明确的技术路线图:生物进化的基础是遗传物质的偶尔突变,然后这些突变接受自然的选择;但无论是剧烈加速的还是逐渐细微的变化,都不过是基因连续变化的表现而已,是变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而这些变化的最终生物学基础,都源自基因持续的演化,其本质是统一的。
(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综合进化论在基因研究层面,明确提出了“种”的概念,即某一物种之内的生物,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大致差不多,但其实基因完全不同。就比如狗,不管是金毛还是泰迪,虽然看起来是差不多的狗,但这些种类都是存在明显而确定的基因序列差异。因此“种”的概念,再也不是此前我们所认识的那样。人类本以为在同一个物种内的生物应该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实则不然。)
8.3永恒进化
写到这里,现在我和读者们大概可以有个初步认识,按照我们确定的生命法则,地球每一时期的物种都会在生存、繁衍、进化的逻辑体系中不断循环往复。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类甚至是每一个生命物种,都会随着身处环境的变化,而导致其身体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其目的则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生存。而推动这样身体结构功能进化的基础单元就是生命所内含的基因。
科学证明了基因是永恒的,从地球第一个生命起源开始,它就存在每一个生命的个体中,即使当这个生命消失,它也会利用繁衍而转移到另一个生命中,这其实就是在延续和创造着生命,基因不断的遗传给下一代,生生不息。所有生命的繁衍和演化都是基因谋求自身生存的结果。基因只是遗传,无穷无尽的永恒传导;基因还会复制,孜孜不倦的传递给下一代;基因也会突变,在外界环境变化时,它会变的更适应。基因解释了为什么物种子嗣的相貌、骨骼、身高以及秉性等大多与自己的父母相像,是因为遗传了父母的基因;同时,遗传中的极个别基因,也会因受到某种极端环境的刺激影响,而产生巨大变化。因此,基因的功能就是复制、传递和变异。
按照英国生物演化学家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描述,所有生物的基因,都是在适者生存的前提原则下,会不择手段的想尽一切办法延续生存,在生存环境适宜且舒服的情况下,基因突变的速度非常缓慢;只在不适宜的环境下,基因才会选择加速调整和改变,以适应新的环境,并确保生命延续下去。这就不难解释前面提到的关于鱼变恐龙、恐龙变猴,以及鳄鱼没咋进化的一系列问题了。
由此可见,进化论与遗传学是我们人类建立起来的非常科学且系统的理论,它可以解释绝大多数生物的进化过程。但物种进化是一个非常复杂又漫长的历史进程,且生命演化又是奇妙而随机的,目前还没有哪一种科学理论可以极其完美的演绎和解释生命的演进全部细节。但随着科学的进步,万物的发展规律必然会逐渐获得更完美的诠释,而进化理论的思想必是最让人信服的。
这里依然是需用第一章提到的开启人类智慧的两把钥匙,来正确看待“进化论与遗传学”,一是用生命的哲学定义——主导生命万物演化发展的逻辑框架是永恒的进化;二是用生命的科学论证——推动生命持续进变的永恒动能是基因的存续。
而人类,在去试图认识地球生命数十亿年不断的探索和改进路途中,虽然在进化理论发展完善的现实中,会不时发现一些科学无法解释的漏洞,但人类基因科学却也在不断为进化理论纠错的过程中,始终能继续推动人类认知进化的前行!
9、波澜壮阔
在三十多亿年地球生命的漫长历史中,是基因主导了所有生命的演化,但以我们现在知识体系所引导的人类思想,还远远无法真正思索推导出在这么大尺度的时间跨度里,地球之上到底经历了怎样波澜壮阔的生命更迭。如果让我们继续在思想的海洋里进一步延展,在无限的思维空间里无限遐想,将地球在人类这个物种出现前的那数十多亿年光景,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一个纪录片的话,那将是多么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壮观演绎:日月晨辉,星移斗转,海洋陆地,交替生异,山川湖泊,变幻莫测,风雨雷电,翻天覆地,世间万物,日新月异,三十亿年,沧海桑田,千变万化,苍黄反复,而今昔回望,惶恍若隔世。
第一章里提到,部分科学家认为,地球现有物种有可能最小至300万,最多至1亿。还说在距今近5.5亿年历史中,地球经历过5次物种大灭绝事件(它们依次是奥陶纪、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和白垩纪大灭绝),还有科学家认为人类正在迎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其实,在这数十多亿年里,地球曾存在过的物种及其它们被毁灭的次数,也许比科学家想象的还要多。而且每一次地球生物体系整体生命周期的更迭,似乎都在使地球生命物种在不断朝着一个特定的方向发展,就好像无机物产生有机物的生命起源一样神奇,生命演化过程也在看似奇妙的、随机的、偶然的被创造着,并朝着一个特定的方向不断前行。
如果我们深入思考,会细思极恐,那就是为什么众多的无机物分子会被精准的选中几个而进变成生命,而生命起源后,又为什么会从细小的单细胞开始,就那么看似很偶然的,一步一步向着今天人类物种的方向必然的进化?而且还有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虽证明了进化理论和基因科学的正确性,这是不容置疑的,可是这么波澜壮阔的地球漫长历史,在经历了多少次生命的毁灭重生之后,且还曾拥有过亿万个生命物种,可为什么我们始终无法找到如人类这般的高等智慧生命在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证据。难道人类真的就是,且也只能就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物种?
生命缔造这样的神奇,数以万亿的物种在亿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持续的一步步缓慢的演变过程中,居然会一直坚持进化到人类物种的出现,这真的就不是神的杰作或是高等生命的手工创造?在还没有给出精准的答案前,我们还是需要用人类特有的思辨和逻辑,遵循人类已知的科学知识信息积累,继续向生命的深处去探究思考………。
10、生命更迭
基于上述的描述,如果没有人类既往科学知识信息的积累,我们是真的很难让自己相信,像地球这样波澜壮阔演绎的生命历程,不是由某个智慧无比的万能神所创造,却是由其内生自发的循序演变而来。
但假如你依然认为这是神创造的一切万物,那么就有个非常滑稽的问题,神干嘛不直接创造个极乐世界,没有战争和瘟疫,没有痛苦和曲折,让天下自然太平,让万物和谐共处,那该是多美好、多幸福,可为什么还要费这么大的事,一次次造出生命又一次次毁灭,再一次次的重塑,这么不停的折腾,那神不是有神经病么?
那假如你还认为是什么更智慧的高等级生命创造了地球万物,那我想问你,为什么他们不把猴、猫、狗、熊、鱼………等等生物都创造出智慧来,让它们与人类一样聪明并混杂在一起,天天七吵乱嚷,鸡飞狗跳的,那岂不是更好玩,更好看。
所以,神创和智创生命万物的想法显然都是不靠谱的。那到底是什么力量,用什么方法,让这一切地球的生命朝着智慧物种的方向进化或者演化。为什么今天我们对于人类物种的出现是那样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呢?我想,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在没有确切答案的前提下,我们依然是应秉承理性的思想,坚定相信进化理论和基因科学指出的正确路径。
从以上关于地球生命演化进程的简单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来,地球上的每一次生命阶段的更替,似乎都要经历某些物种的大灭绝事件。而这样生命物种的大面积死灭,也几乎是自然万物演化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但富有戏剧性的是,在每次生命物种的大灾难之后,又总是会出现新生物的大跃进式爆发(就比如寒武纪后的新生物种爆发期)。
就在地球每一次新生命物种绚烂夺目集中爆发的历史进程中,其实在这个过程里的每一代生命物种逝去所经历的惨烈程度,都是远远超乎我们今天人类的想象。且在亿万年里每一次大的生命更替期间,又都会伴随无数众多小的生命物种更替期,但即使在这些生命形态的小更替期里,估计每一次原生物种的死灭,也都是这一种生命的极端苦难。
这样看来,地球生命的进化过程中,似乎有着一个看起来非常重要但又极其矛盾的现象动因,那就是生命想要进化的更彻底,就必须经过物种必要的毁灭性灾难。显然,这是一件相当不可思议的事实,难道新生命的演化,必须是要由旧生命的死灭才能得以实现么?然而答案是肯定的。事实虽然残酷但却是客观必然的。
很显然在地球上,正是这样一种生命物种大面积死亡和灭绝的过程,才是生命万物进化重生的必由之路。就目前科学掌握的数据看,没有哪个权威的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可以准确的说明自地球生命诞生以来,地球上一共产生过多少物种,主流科学观点认为大约有50亿种以上的生命形态出现过,但也有人认为地球生命物种会高达万亿种。不管这个数字是多少,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那就是无论出现过多少物种,这些物种的99%早已经不再陪伴人类物种而存在了。
当然,地球生命的一次次灭绝,对于曾经存在过的生命来说确实是惨烈和痛苦,然而对于一颗具有旺盛生命活力的行星来说,这却是生命演化的必然,这是生命进化所必须要经历的,即便它是痛苦的。用自然生命科学的观点来说:如果星球的生命形态不经历大规模的死亡和毁灭,那也就意味着没有生命的运动,也就意味着这个星球的生命形态是停滞不前的,毫无生息的。所以,只要星球是有生命活力的,那它上面的生命必须是不断更迭的。
那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无论任何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无论在任何生命的生存领域,无论是有机的生命物质,又还是抽象的生命形态,只要是具有生命属性,那停滞就不存在,所有生命万物都需要在不停的运动中,朝着更先进、更复杂的方向发展,而推动生命万物进化的动力或许必须是要经历苦难和磨砺。
所以,也正是因为地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生命毁灭,才使得生命内在的基因在原有基础上,在一步步缓慢的进变中加快了步伐,让基因驱使的物种加快的朝着更加智慧的生命方向不停演化。如果没有这样生命一代又一代毁灭而导致的生命形态的持续更迭,那今天人类这样高等智慧生命的物种是绝对不会被创生出来,那也更不会出现由人类物种所创生的文明、国家、社会、经济、宗教、制度、艺术........等等这样抽象的生命形态。
此时,如果非要我们确信“痛苦灾难”真的就是生命演进过程的必然要素,那似乎结论下的还为时过早。但比主观臆断猜测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生命发展历程的前行中,去努力找寻其是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客观规律。
(请读者一定记住,在本书中多次提到的“规律”一词,这个词汇在这本书里会无数次提到并单独成章,所以此时加深对规律这个词汇的深刻思考,会对理解本书的全部内容甚至于理解生命的本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章小结
在整个第三章所阐述的内容里,我们重点将生命起源后地球物种数十亿年进化更迭的整体情形做了描述,在这个整体描述基础上,我们全面判定了基因是推动生命演进的内因。且在本章最后,还提出了一个生命进化更迭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推动因素——痛苦和灾难。但这其中的知识论述,我绞尽脑汁也终究找不到任何宗教神学理论的影子,可能因为进化理论本就是对宗教神学的彻底颠覆,它较为完整的解释了地球物种是由基因推导的、且受自然环境变化影响的进变过程,而非神创。
从本书前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地球生命是以一种随机性的选择方式,在灾难与痛苦的循回中,始终推动着生命物种朝着一个固定的进化方向去永不停歇的演变。那我们似乎可以这样思考,既然生命无法确定将要面对的未来,那至少可以把握生命前行的方向;既然生命都会遇到辗转反侧,那每一次生命的起伏,或许就都会是新生命的无限精彩;每一次生命的困苦,又都会是未来生命的重要转折,这也许就是生命进化的必然经历。就如佛陀虽然告诫世人“生命本就是痛苦的轮回”,但我们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去审视,那即是痛彻,亦是觉悟;即是涅槃,也是希望;即是轮回,也是重生。
我们再回看宇宙亿万年的时空跨度,一切物质都在不断的变化着它的运行,任何的生命物质都在努力的借助其他物质而来固定住自己的特有生存。而这种永恒的变动,就是所有生命物质演化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它在通过不停的变化,去努力推动所有物质走向集群化和秩序性。而且在这个宇宙时空中,如果没有集团体系的存在,那几乎所有生命都将无法实现独立生存。因此,亿万颗的星体,甚至是组成万物的基本粒子,它们相互关联、彼此运动就有它的理性也有它的趋向,所有生命物质的集聚关联也一定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那每一个生命所内含的基因,也许就是将生命运动所需的理性和趋向进行有效整合的逻辑编码。
基中有因,因中有基,作为生命存在的基础和物质演变的因素,基基因因演绎出地球这个星球上一次次生命的坎坎坷坷。地球之所以有了今天这些亿万个不同物种,原则上基于存在着这样一种生命基因,而使所有物种在一个完整体系内互相竞争又相互依存,而自私的基因又是地球物种生命中的最基础物质,它也应是微观粒子的组合,那按照推动宇宙一切运行的“道”来说,粒子一切运行方式会受到了这个宇宙的无穷限制,基因作为粒子的集合,它在广泛的宇宙约束下会自然表达出生存、繁衍、进化的固有属性,并驱动所有生命如此演动,在人类这个物种没有出现前的漫长岁月里,基因由万物所承载,并缓缓的进变着万物的身躯,最终在亿万年之后,呈现出了地球今天物种演化发展的一幕幕精彩生命故事。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万物归焉”。生命的规律就是那样广泛的存在着,在宇宙、在地球、在任何地方……无处不在,所有生命依靠这样的规律而生存,而规律又蕴藏在所有生命里。正因如此,地球产生了生命的基因,并孕育出了无数形态各异的生命个体,地球养护着万物但不去占有,也不去主宰,所有万物归属于她。这就是地球,我们的家园,一个具有生命的母体星球。它孕育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生命,任由其孕育的生命自由的生长、繁衍和变化着,虽然生命在其母体内一次次毁灭重来,但却让更加完善、聪明、复杂的生命形态也在不断产生。这也许就是地球生命的使命!
然而,就在人类这个特殊物种出现之前,所有物种还都在顺应着自然规律的变化而变化,所有生命还都在随着基因的进化而进化,虽然地球物种繁衰兴亡的平衡一次次被打破,新的趋于平衡的秩序又一次次被建立,但所有万物还都在一种自然的“道”上去自然的生存、繁衍和进化,没有任何物种试图去改变或打破原有的自然规律。可只有当“人”这个物种出现时,这个特殊的生命种群便开始不满足于自然的限定,并在地球上第一次不守规矩的尝试去改变那个亿万年的自然游戏规则。
那么,下一章我们就真的需要认真看看,在物种进化的理论框架体系内,在基因驱动的内因作用下,虽然其他万物都是慢慢演化而来,那“人”这个所谓的终极智慧物种,到底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这是否为生命发展演变的必然趋势?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