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农家“小”院 看农村“巨”变 农民“巨”变

从一个农家“小”院 看农村“巨”变 农民“巨”变

首页模拟经营乡村小农院更新时间:2024-04-21

从一个农家“小”院

看农村“巨”变、农民“巨”变

去年年底,我和老伴有机会应忘年交小林之邀,去苏北江都大桥镇乡村之林庄他家中小住二天,沉浸式地体验了一个农家“小”院的生活,但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国农村之“巨”变、农民之“巨”变!

由于苏北地理条件和交通欠发达的限制,苏北地区长期以来,仿佛一直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1965年,我一个同学去苏北海安搞社教时,住在一个农民家中,由于室内昏暗,门户较矮,身材高大的他进出时经常撞到门框,家里的床铺则是用泥土堆砌而成,上面铺一层稻草,仅仅在床沿放一块木板.....

2015年去日本旅游时结识的一位朋友老丁回忆他1965年去盐城插队落户时,盐城最繁华的一条街道仅四五百米长,四层楼的人民医院已是最高建筑,而当时的汽车站还是茅草屋顶......

即使是风靡一时的影片《柳堡的故事》,背景为苏北农村,拍摄取景时,肯定经过反复选择或适当美化,但影片中出现的苏北农村确实是那么简陋,室内是真正的家徒四壁。

小林实际上也经历了类似的苦难。

他曾几次含泪深情地回忆,七十年代初,他才几岁,父亲在生产队开夜工,干到半夜,每人分得一碗米饭,一筷大白菜浇头,父亲不顾自己饥肠辘辘,舍不得自己吃,硬是端回家来,把他和两个妹妹叫醒后,每人喂了几口,这件事小林记了一辈子,也感动了一辈子!

七十年代,家里不但缺衣少食,甚至缺柴少火,他父亲曾去扬州城里一个木材厂,好不容易托关系买了两包锯木木屑,用板车拉回来,那可是六十多里的长途跋涉啊!

实际上,他们第一次在生产队给与的这块宅基地上盖房时,虽然宅基地那面积达数百平米,但他们仅仅盖了路边的三间最简陋的平房仅几十平米,住着他和父母、两个妹妹(大姐已出嫁),但已耗尽他们所有积蓄和人力之所能。

那个年代,农村造房子,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大、最艰巨、最辛苦的一件事情!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理想,几乎需要穷毕生之精力、财力和人际关系还不知能否顺利完成。

敝乡贤、著名作家高晓声作品无数,但我以为他最值得传世的作品是发表于1979年的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他几乎写尽了那个年代普通百姓在建房这件大事上的辛酸艰难,至今读来,依然为之泪下,有时甚至无法卒读!在中国文学史上,它将是一部教科书级别的作品!

小林记得,他们家第一次建房时他大概十三四岁,亦即1978或79年(他是1965年人),几乎是和“李顺大”最后一次建房同步,那甘苦肯定是几乎相同的!

此后因为结婚生女添子,房屋又几经扩建和改造,前后共进行了5次翻建,去年年底呈现在我面前的四合院和西侧园子,其实是刚基本完成而且还在不断完善中。

住宅坐北朝南向,门前一条十多米宽的小河,河对面是一望无际的田野,视野十分开阔,空气非常清新,让人感觉心情舒畅。

河边有一片一百多平米的停车场,隔了一条三米宽的村道后,则是近二百平米的空地,也可建房,但现在他们暂时分割成若干块菜地,种植着各种蔬菜,远远看去,仿佛花圃一般。

东侧合院前排三间进门右侧是厨房和餐厅,左侧是客房。

过道尽头是150多平米的一个主院子,围墙、月洞门、花池、阳光房及陶瓷园桌,没有多余布置,四望心旷神怡。冬日上午可在墙角负暄品茗,盛夏之夜则可在院子中央纳凉赏化,抬头则可见无数星星闪烁...

院子尽头是客厅和正房。

东侧总面积近四百平米。

西侧三开间宅基地面积和东侧完全相同,但长期以来,一直是暂时空置着的一个院子。

去年初,小林决定重建这个院子,只是工程颇大,土建和装修共花费80万之多。

他目前是在一个民营企业工厂担任厂长职务,职责所在,亚历山大,只能利用每周一天休息回家,操办此事。

他完全是靠一己之力,精心构思,精心施工,一砖一瓦,一粥一饮,事必躬亲,其艰辛可想而知。

他完全按照园林的格局在建设,有曲径通幽,有大块草坪(因为草种不合适还更换过几次),并广植花木,西侧围墙旁种了多棵翠竹,挖了鱼池,池上有小桥,池边设假山流水,寓“祝步步高升”之意,处处可见其匠心。

西侧围墙和南大门处则布置了花窗,东西之间设月洞门相通,这样一来,园林情趣便跃然而出。

南大门处有一棵栾树是十年前小林孩子们一起栽植,如今一树擎天,已有十来米高,去年初,一群喜鹊在树上筑了一个硕大无朋的鸟巢,似乎已成一景,也是家庭兴旺发达的象征!

小林在工厂上班,他爱人则在江都城里帮助女儿照顾孩子,平时家中无人居住,但据邻居说,已时有路过游人对这个小院发生兴趣,有人甚至隔着大门围墙花窗,不但往里观看,还把手机伸进花窗摄影以为纪念!

堪称为点晴之笔的是院子北侧,小林建造了一间近四十平米的书房和三十多平米储物间,书房东南两侧均为落地玻璃,窗明几净,采光极佳。一排书架上已陈列着若干名家名作,电脑、网络、空调、红木茶桌、博古架、沙发、办公桌、洗手间等设施则一应俱全。在此可读书、可品茗、可对弈、可与三二知己促膝谈心,亦可小憩。一个人的晚年生活倘能如此丰富,实际上已为人生之极致!我实在钦佩小林设想和思虑的周到与超前!

我行年八三,说句不算自夸的话,大半辈子也算走过一些地方,看过一些书籍,在我的经历和阅读范围中,还从未见过当代中国农村中,有人家愿意拿出这样一块地方,有这样一份高雅的精神追求,建造这样一间雅致、舒适、富有内涵的书房!

即使在当代的城市里,不少人已经住上别墅或豪宅,但能专门辟出一间房子作书房而且精心布置得如此雅致和周到的似乎并也不多!

中国自古以来有自建园林的传统,一些达官贵人致仕回乡后,总要在故乡建一个园林以娱晚年,无锡现存完整的寄畅园是一个代表,但那更多是依靠权力和金钱才能完成。而现在小林的这个“林园”(我戏称之)却完全是依靠他们一家有限之财力物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却为民间留下一个值得保存的所在,也为普通百姓树立了一个难得的榜样,从社会意义来说,我以为比那些高档的园林更有价值!

说来惭愧,我十多年前才第一次踏上苏北土地,在如皋城里住过一夜,这次还是第一次在苏北农村住宿,站在这个小院中,我除了惊艳,只有震撼、兴奋和欣慰感,而且更钦佩小林那份视野、胸襟和远见!

仅凭这样一个小林自己谦称为“农家小院”的所在,似乎便足以颠覆多少年来人们对苏北地区那“贫穷、落后”的旧观念,足以彻底清除所有负面印象!

其实,这个书房的效应已经开始溢出发酵。他们不到十岁的小外孙十分活泼,也略带调皮,过去回来,一有空就在客厅摆弄手机或平板电脑,而现在,放下饭碗,便直奔书房,虽然仍玩手机或电脑,但已开始去翻弄那些书籍或杂志。所谓书香门第的熏陶,庶几乎便是如此开始的吧!

小林的视野、胸襟和远见,其实渗透在他人生的方方面面,最典型的例子是表现在当年选婿的标准上。

2014年,他女儿认识了一个来自徐州农村的年轻人小倪,两人相识相爱,很快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当时的小倪还是一个典型的“三无青年”(无豪车,无城市婚房,无多少存款),一些亲友或乡邻闻知后并不看好这门亲事,甚至老岳父母都来婉转提醒要慎重处理,但小林和他妻子,力排众议,坚持主见,尊重女儿决定,确定了这门亲事。更难得的是,他们完全无视世俗的一些规矩,甚至没有提出彩礼等要求。

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在当今中国农村,能达到这样境界的,确实少有!

在此要特别为小林妻子点一个大大的赞!她是真正的所谓农村妇女,迄今为止,可能她的生活圈子还没有超出扬州地区,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我以为她是最有文化的人!她具有植根于内心的深厚教养,她也有事事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她勤劳刻苦,克己待人,她把全部的爱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她是真正的贤内助。此次我们见面虽仅是第一次,但她是那么真诚和热情,让我们一进门便有“如归”的感觉,她更时时照拂着我老伴,那么细心、那么周到,一如亲人一般,给老伴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回家多时,依然在兴奋地反复回忆感叹着!

实践很快证明了小林的远见,结婚后几年,小倪的事业蒸蒸日上,不到而立之年,即去新疆喀什一个大型国企担任老总,并很快扭亏为盈,还在喀什县担任了挂职副县长。当年的所谓物质条件均成了不值一提的等而下之的问题。但他为了更多陪同正在成长中的儿子,前年毅然辞职回家去上海发展,去年又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集资一亿元,注册建立一个公司,自行创业。他们不负韶华,不负时代,是当代青年中不怕艰险、勇于创业的优秀代表!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父母的格局和视野实际上决定了一个家庭的格局和视野!

不到庭院,怎知春色如许!

不来林庄,怎知苏北农村之巨变、农民之巨变!

实际上这就是中国农村和农民巨变之缩影!

国无农不立,无农不稳!

农村巨变和农民巨变正是我们伟大祖国巨变最坚实的基础!

我为我的忘年交小林点赞!

我更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衷心祝福!

2024.2.22

于知不足斋北窗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