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认为,高校理论工作者与中小学一线教师是共生体,实验学校与实验学校也互为共生体,老师与学生也是共生体。
一、共生体
1.生:
生字的甲骨文字形是,“屮”(cǎo) _ (一横,表示地面),也就是小草从土里钻出来,表示生长。属于指事字,有的字典说是会意字,不准确。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指草木的生长。从隐喻方式来看,“生”即生命自身的内在需要,也是人生的要义之一,也是学校的本质属于。学校要为人的生命创设好的土壤、条件,孵化、促进生命的成长。
2.共生:
《现代汉语词典(7)》对“共生”的解释是,“两种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依相存,对彼此都有利,这种生活方式叫作共生。”(P.458)可见,“共生”是一种彼此有利的生活方式,它摈弃所谓赢者通吃的反共生现象,摈弃只顾重点培养、忽视普通学生的反共生现象,摈弃彼此打扰、相互内卷的反共生现象等。
毫无疑问,“共生”关系是一种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生态关系。这是学校最需要建构的人际关系。
3.共生体
《说文》中“体,总十二属也。”“体”的本义是指身体各部分;也暗指身体各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故“体”也指有机关系的体制或组织。
可见,“共生体”就是具有彼此有利生活方式的团队、集体,各个部分都因这种集体关系而得以更好生长、发展。这显然是学校组织最理想的现象,也是高校与中小学最佳的伙伴关系图景。
“新基础教育”认为,学校是生命场。
二、生命场
(一)场
1.“场”的本义,(1)按《说文》解释,“场,祭神道也。”指的是古代祭神用的平地。(2)有字典也把“场”解释为,“指未经翻耕的田地形成的平坦场地,用来收打庄稼、翻晒粮食。”《说文》:“场,一曰田不耕;一曰治谷田也。”(p.55《汉字形义分析字典》)
由此引申为众人聚集的地方,又引申为集市。
2.按现代科学的解释,“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如磁场、引力场。这种“场”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能传递实物间相互作用。(p55《汉字形义分析字典》)
(二)生命场
由此可见,学校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地方,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能量、动量和质量,都有各自的独特价值与意义。故“生命场”很直观地把相互影响、彼此成长的生态关系呈现出来。
按照生命场的理解,学校不应是相互替代的关系,不应是相互挤压的关系,更不应是好中选优的淘汰关系。学校的本质是培育生命的成长,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
生字的甲骨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