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顾名思义,就是选拔某方面表现优秀的人。近几年选秀节目很火爆,一群高颜值的小姑娘、小小子,上台又唱又跳,观众一看就很喜欢。
选秀节目的冠军怎么评判出来的呢?是由观众投票决定的,可以说,观众把握了选秀的“生*”大权。某种程度来说,相声大赛也可以算一种选秀,这些年各种各样的大赛不少,但我没怎么参加过,可能是因为性格不适合。我总共就参加过一次相声大赛,当时也没什么知名度,我和于谦直接就去参赛了。复赛前一看,我俩专业排名第一,俩人都挺高兴的,还互相鼓励:从来没参加过选秀比赛,这下咱哥儿俩算熬出来了!
结果决赛的时候,我俩的排名“咣当”一下落到第二十三名了,当时也不懂这是怎么回事。又过了些年,跟比赛的制作单位熟悉了,人家说:“哎哟,这事没办合适。”又给我补了一个组委会荣誉奖,还特意做了个奖杯,弄得我还怪不好意思的。
说回古代的选秀,谁来选?怎么选?这里面有意思的事很多。
“选秀”一词最早是清朝发明的,“秀”不是优秀,更不是电视节目秀,而是指“秀女”,“秀女”在满语里的意思是“聪慧、美丽的女孩”。清朝选秀,就是采选聪明漂亮的小姐姐进后宫。
很多清宫剧里都有选秀的情节,比如说几年前很火的电视剧《步步惊心》,女主角若曦是个可爱的满族小姑娘,她参加了选秀,没选上,被皇后娘娘指派去当了宫女。这种安排其实是出于剧情需要,清朝选秀的真实面貌和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样子差别很大,它是一种建立在八旗制度上的宫廷采选。
采选分两种:一种是三年一次,选出身王公贵族的嫔妃;另一种是一年一次,选宫女。
嫔妃要从八旗女子里挑选,而宫女要从包衣三旗里挑选。“包衣”在满语里有“家”的意思,在这里的意思是“家奴”,包衣三旗里都是打仗落败的战俘,或者是犯了错的罪人(比如曹雪芹就是汉族包衣旗出身),世代为奴。封建社会里,主子是主子,奴才是奴才,等级森严,不可能让选秀失败的贵族小姐去当宫女服侍别人。被选上的贵族小姐就算嫁不了皇上,也会被指给其他的贝勒、贝子做福晋,还是人上人。
清宫选秀有什么标准呢?首先,对秀女有严格的年龄要求,八旗中十三至十六岁的健康少女都必须参加阅选,除非参选者是残疾人,或者相貌非常丑陋,才会层层报备,请相关机构派人来复查,确认情况属实,才能免去选秀。
参选的流程大致如下:首先,全国的八旗子弟向户部上报自己家适龄女孩的个人资料,比如年岁、姓名等。户部制作花名册,上报皇上,皇上看看自己的日程安排,挑一个好日子,告诉户部的人,“某月某日我有空,就这天选秀吧!”户部便通知大家,某月某日选秀,大家务必赶到。
选秀之日前一天,各家各户就备好骡车,把女儿送到京城,有的家里穷,没骡车,也得给女儿临时雇一辆,好显出气派。
应选秀女的骡车要按照民族排队,最前面的是满族姑娘,其次是蒙古族,最
后才是汉族。头天日落时,各旗统领就押送着骡车队向紫禁城进发,第二天,也就是选秀之日的中午,车队就要到神武门报到,太监嬷嬷们高声吆喝:“应选女子按年龄大小排好!”然后,将列好队的秀女依次带进御花园,御花园里坐着皇帝和太后,秀女们五六个一排站到跟前去,让皇帝太后挑选。
挑选秀女的标准有很多:性格温顺、品德宽厚、门第优秀······这些都是入选标准,独独不要求容貌漂亮,咱们现在的选秀节目里爱选能歌善舞、有一技之长的小姐姐,当时可没人敢这么选。因为在古代,男人好色是很没名誉的事,一国之君就更加不能承认自己好色了。电视剧《甄嬛传》里选秀的流程,与历史上的真实选秀比较相似:雍正皇帝和皇太后一起挑选秀女,有的女孩因为说自己熟读《女训》就入选了,有的因为门第高贵而入选,这些都比较符合真实历史。但是电视剧里秀女年龄普遍偏大,在现代人的观念中,十三至十六岁的女孩子还太小,不适合结婚,电视剧为了迎合主流观众的价值观,把参选女子年龄改成了十七八岁。实际上在清朝,超过十七岁就叫“逾岁”,逾岁的女子是不能参加选秀的。
选中的秀女留下名牌,称之为“留牌子”,没选中的称之为“撂牌子”。“留牌子”对姑娘不一定是好事,因为一旦入选,就得回家等候圣旨,皇家要把你指派给哪位阿哥、哪位王爷,你才能嫁过去,否则即使遇到合适的人家,也不能擅自成婚。有些秀女选上以后被皇上忘得一干二净,十四五岁就入选,等到二十好几还没嫁出去,白白错过了黄金年龄,您说这多耽误人!
就算是成功嫁给了皇上,想要一路上位,也不容易。
清朝自康熙帝开始,后宫设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妃四人,嫔六人,这十四位称为“主位”,可以在紫禁城东边西边有自己的寝宫。等级再往下有贵人、常在、答应,数目不定,她们只能在紫禁城住一间房间,而且没有抚养自己亲生孩子的权利。
拿慈禧太后举例。慈禧太后的阿玛是吏部的八品小官,相当于现在的人事部文秘,家境并不十分富裕,门第也算不上高贵。但慈禧来选秀这一年,咸丰皇帝鬼使神差地选中了她,慈禧的起点不算高,咸丰皇帝只封她为“懿贵人”,两年后
才封为“懿嫔”。
传统相声里还有段《咸丰立后》,说皇上到十六岁,该立后了。应选的秀女一共有六十人,经过初选,留下了二十八个,从这二十八个当中挑来挑去,最后就剩俩。一个是后来的慈安太后钮祜禄氏,一个是后来的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应选那天,她俩来到寿康宫,往地上一跪,上边坐着皇太后和咸丰。慈安长的是端庄淑雅,雍容华贵。慈禧呢?长的是容颜娇秀,媚态横生。
俩人都够漂亮的,太后一瞧,打心眼里喜欢慈安。咸丰呢?看上慈禧了!按理说,皇上喜欢谁,谁就能当上皇后。可慈禧倒霉就倒在她那一口牙上了。
牙怎么啦?慈禧的牙没毛病!又白又齐,特别好看。就因为牙长得好看,她说话老想找露牙的字眼,结果没当上皇后!慈安牙不好,可她挺有心眼,说话不张嘴,让人看不出来。结果最后她倒当上皇后啦。
皇太后就问慈安了:“你姓什么呀?”
慈安牙不好,就老用小口型的字来回答:“姓钮祜禄。”
您听,“钮祜禄”仨字,根本不用张嘴,牙露不出来,也看不出毛病。
咸丰问慈禧:“你姓什么呀?”
慈禧一琢磨:论模样儿我们俩不相上下,我这口牙比她强。我回话的时候,得想办法把这口白牙露出来,所以她是这么回奏的:“姓那拉氏。”
说“氏”字故意拉点儿长音儿,“氏-”,嘴唇上下一分,把牙龇出来啦。
咸丰一看:嗬!这口牙好似排玉一样,美!
太后又问慈安:“你多大啦?”“十五。”咸丰又问慈禧:“你多大啦?”
慈禧想说十六,一琢磨,不行,说“十六”露不出牙呀,她灵机一动:“明年十七-”
哎,这不是废话吗?后年还十八哪!
太后又问慈安啦:“你家住哪儿啊?”“奶子府。”
咸丰问慈禧:“你家住哪儿啊?”“鼓楼西-”
太后问慈安:“你叫什么呀?”“玉珠。”
咸丰又问慈禧:“你叫什么呀?”
本来她叫“兰儿”,但“兰儿”不行啊,露不出牙来。“我叫兰芝-”
为了露牙,连名儿都改啦!
太后问慈安:“你家还有什么人哪?”“父母。”
咸丰问慈禧:“你家有什么人哪?”“妈和姨-”
皇太后一看问得差不多啦,决定吧。按规矩,皇上把一个碧玉如意赐给谁,谁就是皇后。咸丰为难了,自己喜欢慈禧,太后喜欢慈安,到底给谁呢?他拿着如意直犹豫,嘴里念叨:“谁当皇后?谁当贵妃?”
慈禧正琢磨着龇牙的字呢,一听赶紧搭话茬儿:“我当贵妃-”得,皇后归慈安啦!
当然,这只是民间一个小笑话,并不是史实。事实上,后宫气氛一直很紧张,为什么呢?咸丰皇帝登基都五年了,居然还没有任何子嗣!在之前的清朝历代皇帝中,从来没发生过这种情况。
咸丰皇帝很着急,甚至怀疑自己某方面可能有问题。史书上记载,咸丰皇帝好饮酒,好抽鸦片,好美色,因此身体一直比较虚弱,经常需要饮鹿血补阳气,这几样毛病搁到一块儿,子嗣不旺也很正常。
但是世事难料,慈禧偏偏就*了。咸丰乐坏了,不但宫中太医随叫随到,还让接生嬷嬷组成了一支接生预备队,婴儿的小衣服也都提前做好,皇上甚至还
把慈禧的额娘接入宫中,让她仔细照顾初次生育的女儿。
慈禧运气很好,顺利生下了咸丰皇帝第一个皇子。咸丰皇帝激动得不行,还亲自写了首诗:“庶慰在天六年望,更钦率土万斯人!”意思就是:当皇帝六年,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儿子!可以告慰祖先和黎民百姓啦!
皇帝一高兴,慈禧就跟着沾光。在宫中母凭子贵,生下皇子的当天,慈禧就被封为“懿妃”,当年年末又被封为“懿贵妃”,一下子从没有寝宫的“贵人”升为后宫的第二霸主。
后来光绪帝登基,慈禧成了皇太后,牢牢掌握住了选秀大权。据说光绪与慈禧在御花园选秀时,一排秀女站到跟前,光绪皇帝一眼就看中了容貌最出众的秀女,拿着要送给皇后的玉如意,就要递给她。慈禧太后急忙出声提醒:“娶妻应娶贤!”
她是想让光绪选一个老实本分的皇后,稳定后宫吗?不全是,出声阻止,主要是因为慈禧弟弟的女儿也参加了选秀,慈禧希望侄女能顺利入主东宫。
听到这句话,光绪皇帝吓一跳,不敢再往前走了。这时,大太监李莲英便上来搀扶着皇上,向慈禧的侄女走去。这名秀女就是后来一手结束了大清统治的隆裕太后。虽然她被选为皇后,但一点儿也不得光绪皇帝的欢心,皇帝始终拒绝与她同房。
虽然是给自己选妃,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有的时候,后宫更像各方势力“争地盘”的战场。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